民族大会战纪念碑

民族大会战纪念碑

民族大会战纪念碑坐落于德国的莱比锡,是为了纪念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而建造的,是莱比锡最重要的纪念碑之一,同时也是莱比锡的主要地标,深受游客欢迎。

1813年10月在德国莱比锡附近,拿破仑以十八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英国、奥国及其他各国三十万联军苦战,最后败阵。为了庆祝这一历史性胜利,柏林建筑师布鲁诺•施密茨设计了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碑。纪念碑始建于1898年,建成于1913年,花费约600万德国金马克。纪念碑长80米,宽90米,高91米,为欧洲最高纪念碑,经过长年累月的风雨洗礼,纪念碑已经使整个花岗岩碑体呈黑褐色,碑体正面是高达十米的英雄浮雕,顶端是四个持剑而立的巨型战士,再现了当年德国战士的英勇身姿。

这个纪念碑的面积比较大,最大的特色就是游客可以通过500级的台阶到达顶部的观景平台,一览无余的欣赏莱比锡这个城市及其周围的美丽景色。

Monument to the Battle of the Nations

必去理由:欧洲最高的纪念碑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德国[Germany]

景点所在省、州:萨克森自由州 [Free State of Saxony]

景点所在城市:莱比锡 [Leipzig]

第26期:​新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鳌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会党建微信平台推出“红色粤读”专栏,用粤语讲述红色故事。通过从葵乡大地身边的红色故事说起,引导党员群众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感悟革命先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和“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报国情怀,从而激励党员群众建功新时代,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点击收听音频

大鳌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

立于大鳌镇东风村第一石自然风景区的小道侧,是一块约两米高花岗岩石的柱碑,石碑正中刻有“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这块石碑原来安放在大鳌特沙(特沙在1964年以前是属中山县管辖)东风村北头。

1939年7月9日,盘踞在中山的侵华日军从大鳌东沥攻打特沙, 大鳌十一沙联防队奋起抗击,多位队员阵亡,这些队员大部分是特沙乡人。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山县政府为纪念抗战阵亡的英烈,在特沙乡兴建了一座六角形水泥框架结构的抗日纪念亭,亭内立有时任中山县长张惠长亲笔题写的“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柱碑石及多位壮士芳名的墓碑石,以示纪念及供乡民拜祭。1947年,抗日纪念亭被破坏。后村民将所存柱碑石搬到第一石自然风景区立起来。

本期粤语领读员

陈慧欣

“红色粤读”领读员团队

区委组织部

石绮霞

区委组织部

钟莹莹

区委组织部

陈慧欣

新会电视台(新会侨报社)

陈颖瑜

圭峰小学

陈艳满

圭峰小学

冯倩霞

圭峰小学

李明晖

圭峰小学

郭广龙

新会东区学校

陈彩云

圭峰小学

冯艺红

圭峰小学

黎长齐

圭峰小学

李焕珠

原圭峰小学

梁晓青

广外学校

温艳芳

伦文钜小学

吴亦爱

圭峰小学

张思

圭峰小学

钟瑞贞

新会文华小学

张奕海

本栏目长期招募粤语领读员,热烈欢迎有兴趣、新会本地话流利的同志报名。

报名热线:6390011

联系人:杨璐玮

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耸立于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凝华夏正气,聚民族力量,令世界注目,碑身上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写、周恩来总理亲笔题书的三句话百余字,镌刻着无数英雄先烈用生命铸就的信仰,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撑起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脊梁。

巍巍纪念碑,矗立天地间,它见证着170多年来,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劳苦民众,反帝反封建,为民族独立解放、人民翻身当家做主,走过的艰难历程。告诫子子孙孙,饮水思泉,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更需要一代接一代人接续奋斗。也告诫世界,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不称霸,但也决不被人欺辱,富有牺牲的伟大民族,必然复兴崛起,是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照亮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灯塔

它给予我们党、民族和亿万人民以继续前进的无穷力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不同历史阶段,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曲折和严峻考验,都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并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丰硕成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今天,中华民族已进入新时代,正昂首前进。有英烈精神的指引,华夏子女代代英豪,必将不断开创民族伟业,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信仰的基石。

每逢重大节庆和重大事宜,国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奠人民英雄的仪式,广大民众素日也会自发地瞻仰祭拜人民英雄,人民英雄纪念碑已成为中华民族信仰坚不可摧的基石。现在,9月30日已成为法定的“烈士日”,国庆先祭英雄先烈,以国家的名义公祭革命烈士、人民英雄,让英烈永驻人民心间。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实施,人民英雄纪念碑彰显挺拔,让人民英雄、革命先烈神圣不可诋毁,让中华民族的信仰坚如磐石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坚硬的脊梁、永恒的柱石。让我们将丰碑立于心上,弘扬英烈精神,用劳动的双手,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美丽,不断续写民族历史的辉煌。

滇西抗战纪念馆:讲好抗战故事 赓续民族精神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

腾冲市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位于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全园(馆)面积53300平方米,是一个以腾冲抗战为主题,集收藏、展览、研究、瞻仰、宣传教育等多重功能的抗战专题纪念馆,全面再现了滇西抗战的辉煌历史。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多年来,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通过展陈解说、纪念日活动、爱国主义宣讲、馆藏研究等系列活动的开展,致力于讲好滇西抗战故事,赓续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群众的爱国情怀,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群众心中。

一、讲好抗战故事,再现辉煌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数百年来,腾冲人民以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一代代腾冲人民保家卫国、固守边关。70多年前,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主战场之一的腾冲,曾发生最为惨烈的焦土抗战。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军民在这片絷土上浴血奋战、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立足于腾冲抗战历史,由忠烈祠、烈士墓、陈列馆、纪念塔、名录墙、警钟广场等组成,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中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下,不屈不挠、浴血奋战的光辉历史,万众一心、救亡图存的坚定信念,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的民族精神,是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凭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了解抗战文化、从事抗战研究的重要载体。

国殇墓园始建于1944年,占地80余亩,是二战期间,腾冲人民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是抗战中全国最早建立的抗日烈士陵园。园内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安息着在腾冲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数千座墓碑向后人昭示着民族精英抵御外辱的浩然正气。在国殇墓园东侧,滇西抗战纪念馆以多空间立体布展的22000余件实物、1700多张图片及文字、影像资料,将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恐、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情景展现的淋漓尽致,是海内外华夏儿女了解中缅印抗战史的重要窗口。

园区讲解员作为基层宣讲的第一战线,立足展馆和陵园两大阵地,充分利用滇西抗战的史实事例,深入挖掘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既注重运用跌宕起伏的手法讲故事,又尊重事实客观反映历史原貌,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共御外辱的生动感人故事讲述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群众,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进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和爱国自觉,营造热爱祖国、崇尚英雄、敬重先烈、学习楷模的良好氛围。纪念馆开馆以来,接待观众量突破830万人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义务讲解)8000余场次。2018年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传承抗战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滇西抗战纪念馆建成后,为缅怀抗战英烈,讴歌伟大抗战精神,充分利用清明节、国际博物馆日、抗战胜利纪念日、腾冲光复日、南京大屠杀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先后组织举办了“忠魂归国——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9·03云南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全民抗战爆发84周年暨腾冲光复77周年纪念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活动”等抗战纪念活动40余场次。让抗战老兵、远征军、盟军后裔、学生、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其中。近年来,接待参加各类纪念活动、公祭活动人员3万余人次。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园区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新模式,盘活资源,馆内馆外联动配合,进行室外布展。2021年,在警钟广场策划推出了“学史增信 圆梦中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将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会贯通,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为了更好传承抗战精神,让爱国主义教育辐射基层,服务社会,纪念馆成立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基层宣讲、慰问老兵、查墓寻亲等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共有志愿者256名,服务总时长达69486小时。2015年3月以来,园区组织本土抗战研究专家和工作人员组成“天地正气——腾冲抗战文化宣讲团”,走进保山市内各学校、企业、村(社区)、机关、部队,开展《滇西抗战史》公益讲座、“爱国主义教育进乡村进校园”、“讲好抗战故事,再铸民族华章”、“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爱国主义主题宣讲,至今已为5万余名师生、企业职工、干部群众、军人开展宣讲80多场次。宣教团队通过《抗战名将寸性奇》《我拉着你的手》《不能遗忘的功勋者》等精彩生动的抗战故事、抗日剧目的讲述和展演,深入传承抗战文化精髓,用心用情解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意义、时代内涵,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激发全社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基层。同时,志愿团队利用寒暑期在市内各校小学生中开展志愿讲解员培训,至今共培养“小小讲解员”1500余名,荣获腾冲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三、深入历史研究,推进交流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包含着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了进一步挖掘滇西抗战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历史内涵,利用好抗战历史素材,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2014年2月,依托滇西抗战纪念馆成立了滇西抗战文化研究会、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战文化研讨会,加强对滇缅印抗战历史的研究。研究会聘请抗战史专家为研究会顾问,聘请专家学者开展滇西抗战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与海内外抗战名将后裔保持密切联系。研究会全力抓好抗战史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对滇西抗战“亲历、亲见、亲为”者的细致访问,从微观视角详细了解抗战老兵、战场遗址、参战民夫背后的故事,详细做好口述历史记录的收集整理,并建立电子档案;对腾冲100余处抗战遗址进行调查;对腾冲重点抗战遗址的抗战史实撰写说明,开展滇西抗战纪念馆重点文物背后故事的收集整理工作,不断把滇西抗战的研究工作做深做细。

为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抗战文化资源共享,推广滇西抗战文化,纪念馆与侵华战争遇难同胞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等国内多家知名纪念馆建立共建关系,先后到江西南昌、上海、广州等博物馆、纪念馆联合举办《众志成城——中国远征军“CBI”战区史实展》;引进《墨点无多——八大山人高仿展》、《铁血英魂——中山舰史迹展》到馆展出,配合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在缅甸同古完成了《中国远征军同古战役展》。纪念馆还加入国际二战博物馆协会,借助博物馆联盟走出去,参加美国日本、澳洲和欧洲的国际交流活动以及国际二战学术讨论,“发出了中国滇西抗战的声音”,不断扩大中国抗战文化的影响力,为国际和平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益助力。

文图:熊仕祺

编辑:罗刚

编审:李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