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

AAAAA级旅游景区

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在元代时将其改建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还乡,买下大宏寺遗址并改建成宅园,取名为“拙政园”。

初建时规模较大,园内景物很多,除正宅外,还包括现在的东花园(归田园)和西花园等景物30余处。拙政园园内面积现有60余亩,以水面为主,建筑群多临水而建,全园景物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入园处是解放后,在归田园(东花园)废址上重新扩建而成的,主要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放眼亭、秫香馆等。

拙政园中部正中央为水池,山石、树木、亭榭等景物;其中的远香堂位于园部的正中,南北有门,东西皆窗,是一座建造别致的四面厅,耸立于低平的青石台基上。前堂有假山,后堂平台临水而建,台北湖中以土山分割成两座小岛,岛上建有亭阁,并恰与厅堂成对景;山上林木葱郁,有雪香云蔚亭,高踞一园之上;沿湖植柳,周围有梅,冬春花开,冷香四溢。

还有岸边远香堂东面的枇杷园,岛上的侍霜亭,北墙边的绿绮亭等,都各有独道之处;亭阁翼然,环以回廊,相互借映,彼此互应。长廊北面的见山楼立于荷花池中,为两层低矮的水阁,三面环水,一侧为假山,在静水衬托下产生一种山水楼亭、和协幽静的艺术效果。

最值得说的是远香堂西南面的小沧浪水院,是架在湖水上面的三间水阁,南边窗外是幽静的水庭,可静观穿阁而过的绿水和南壁墙前的竹石;北边可掠过荷花池四面亭,远望弄影荷池的见山楼,景色优美。

拙政园的西部是风格独特的鸳鸯厅,它是一个在屋 顶下面分为南北两部分方形的、独特的建筑厅;厅的北半部是“三十六鸳鸯馆”,南半部称为“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馆临水池,适宜夏居,南馆靠花院,适宜冬住;在大厅四角各有一小间耳房,形成了一个大厅带四只小耳的格局,为我国古建筑中奇特的一例。

拙政园中还有听雨轩、枇杷园、留听阁等各式景物,都为园林增添不少的艺术华彩。园内水池面积很大,有聚有分,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树敝日,花香浓郁,富有自然色彩。这种运用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园林特色和古代园林风格的典范。

狮子林,在苏州市的园林路,为苏州四大古代园林之一。元代的高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在这里修建了菩提正宗寺,后更名为狮子林;乾隆十二年(1747年)时,改名为画禅寺,狮子林就成为寺后的大花园。

因为中峰禅师曾在天目山狮子岩居住过,轩内又有许多怪石形态都很像狮子,故取名为狮子林。该园几经兴废,后为清代的贝氏花园,并进行了重新修整,始成现在的规模。

狮子林以假山为著名,但山下有洞,洞壑宛转,曲折盘桓,犹如迷阵,有桃园十八景之称;洞顶的高度虽不算太高,但奇峰林立,山峰的形状奇特,有的形如狮兽,有的形似虎豹,其中以狮子峰为群峰之首。

全园布局自然,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山水相绕,长廊迂回,楼台时隐时现,别有风趣。园内许多建筑依山傍水,参差错落,如真趣亭、指柏轩、问梅阁、湖心亭、五松园、卧云室、燕誉堂等,水山景物,浑然一体,别具一格。

网师园,位于苏州城东南十全街。占地约半公顷,是苏州最小的园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所在,称“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重建,取“渔隐”旧意,改名“网师园”。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归瞿远村,加以改建。

西楼小山丛桂轩为网师园主厅,轩的南、西为两个小院,幽曲深闭,桂香满庭。轩北有用黄石叠成的“云岗”。从轩西向北,可至蹈和馆和濯缨水阁。水阁悬于池上,倚栏照水。中部为主园,有池水一泓,清澈如镜。

园中有屋宇、亭廊、泉石、花草,体现了苏州庭园布置的精萃。濯缨水阁和看松读画轩隔池相望,是读书作画的所在;月到风来亭和射鸭廊遥遥相对,是观鱼和欣赏水中倒影的佳处。殿春簃自成院落,是主人读书修身之处,环境幽静,具有典型的明朝风格。

环池建廊、轩、亭、榭,夹岸有叠石曲桥,疏密有致,配合得当。池角为园内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桥面长仅212厘米,宽29.5厘米。西部为内园,占地一亩,自成庭园。

网师园的亭台楼榭无不面水,全园处处有水可倚,布局紧凑,以精巧见长。

沧浪亭,在苏州市南部三元坊附近,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江南古代园林之一。它原是五代末年吴军节度使的别墅,后几经兴衰,到南宋初年辟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并加以扩建,到了明清两代又加以修整,成为现在沧浪亭的主要基础和规模,全园面积约16亩。

沧浪亭最大的特点是未入园先见景,一条清清溪水绕园而过,隔河相望,亭阁起伏,波光倒影。

走过小桥后方能步入沧浪亭园内,园内的结构以假山为胜,建筑物均环绕山丘而建,上山小路曲曲弯弯,迂回盘上,道路两帝翠 丛生,山上林木葱郁,沧浪亭就屹立于山顶林木之中,景色自然。

山南有明道堂、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等;园内有藕香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处,各自组成院落,风格独特。

苏州可园又名近山林、乐园,是一处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古典园林建筑。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人民路708号),与沧浪亭仅一巷之隔。园门朝南,与沧浪亭隔水相望。

可园现存面积5000平方米,水池居中,建筑疏朗,槛曲廊回,水木明瑟,庭宇清旷。数十年来曾几度维修。苏州作为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性地区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

五代末年,此处是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一隅,后渐废。北宋时系沧浪亭的一部分,南宋时韩世忠居沧浪亭时,辟其址为宅院,增修扩建,成为“韩园”宅邸。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巡抚沈德潜在此重筑园林,名为“近山林”。再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意,又名“乐园”。

乐园建成后,其东面为正谊书院,西面是沈氏宗祠和宅院,三部分实为一体。沈德潜曾读书于此。有人曾误以为是“行乐”之乐,乾隆间大吏说是“行乐不可训也”。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江苏巡抚梁章钜重加修葺,划归正谊书院,成为书院园林,易名为“可园”。

留园,在苏州市阊门外,也是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它是在明代的泰东园的旧址上兴建的寒碧山庄,因庄园姓刘,所以取名刘园,刘与留同音,后来就变成了“留园”。

园内面积较大,约有50多亩,按园内景物可分为东西中北四个部分。园区东部,以楼阁建筑为主,楼阁馆堂富丽堂皇;如五峰仙馆,不仅建筑宏伟,内部装饰也古朴精美。

这里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的冠云峰,高约9米,为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湖石。园区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山上有枫树林,每当秋末初冬,山红一片,景色优美。

中部地区以山水为胜,湖池居于中央,四周假山和亭台楼阁成群,长廊旋曲其中,廊壁上有历代书法、石刻三百余方,被称为“留园法贴”,引人注目。

北部地区以小竹林、桃、杏、柳等为主,还有紫藤架和葡萄园,颇有田园之意,北面的小桃园,称为“小桃坞”,山前小溪细流,两旁桃柳成行,景致幽雅。

景点位置

江苏省苏州姑苏区公园路12号

苏州园林周边旅游景点 苏州旅游景点苏州园林

1. 苏州旅游景点苏州园林

和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

苏州园林,在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园林,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的结晶!

2. 苏州园林著名景点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位于苏州市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堪称中国私家园林经典。该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兰雪堂:取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诗意而名,堂中南面置漆雕拙政园全景图,北向饰翠竹图。拙政园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  秫香馆:为东部的主体建筑,面水隔山,室内宽敞明亮,长窗裙板上的黄杨木雕,共有48幅,雕镂精细,层次丰富,栩栩如生。落地长窗加上精致的裙板木雕,把秫香馆妆点得古朴雅致,别有情趣。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槛。亭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亭内有口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宏寺遗物。此井终年不涸,水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拙政园  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  玉兰堂:是一处独立封闭的幽静庭院,玉兰堂高大宽敞,院落小巧精致。南墙高耸,好似画纸,墙上藤草作画,墙下筑有花坛,植天竺和竹丛,配湖石数峰,玉兰和桂花,色、香宜人。  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地在眼前缓缓展开。上层为见山楼,陶渊明有名句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荷风四面亭:亭名因荷而得,坐落在园中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莲花亭亭净植,岸边柳枝婆娑。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香洲:为“舫”式结构,有两层楼舱,通体高雅而洒脱,其身姿倒映水中,更显得纤丽而雅洁。香洲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松风水阁:松、竹、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作“岁寒三友”。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古人将之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者。松之苍劲古拙的姿态常被画入图中,是中国园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松风水阁又名“听松风处”,是看松听涛之处。  小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它不仅是连接水面和陆地的通道,而且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是拙政园的经典景观。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 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海棠春坞: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造型别致的书卷式砖额,嵌于院之南墙。院内海棠两株。庭院铺地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与海棠花相呼应。  听雨轩:在嘉实亭之东,与周围建筑用曲廊相接。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雨点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就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  雪香云蔚亭: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又称冬亭。  梧竹幽居:建筑风格独特,构思巧妙别致的梧竹幽居是一座亭,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有梧桐遮荫、翠竹生情。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在不同的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套圈、连圈的奇特景观。“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题。  留听阁:为单层阁,体型轻巧,四周开窗,阁前置平台,是赏秋荷听雨的绝佳处。阁内最值得一看的是清代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梅、鹊飞罩,刀法娴熟,技艺高超,构思巧妙,将“岁寒三友”和“喜鹊登梅”两种图案柔和在一起,是园林飞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在留听阁,回头望塔影亭,顿觉美妙致至。攒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宝塔,端庄怡然,不失为西部花园中一个别致的景观。  浮翠阁:为八角形双层建筑,高大气派,煞是引人注目。山上林木茂密,绿草如茵,建筑好像浮动于一片翠绿浓荫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阁”。  笠亭:在扇亭后的土山上还有一小亭,称“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浑圆形,顶部坡度较平缓,恰如一顶箬帽,掩映于枝繁叶茂的草树中.  与谁同坐轩:小亭非常别致,修成折扇状。苏东坡有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名“与谁同坐轩”。轩依水而建,平面形状为扇形,屋面、轩门、窗洞、石桌、石凳及轩顶、灯罩、墙上匾额、半栏均成扇面状,故又称作“扇亭”。  倒影楼(夜景):倒影楼以观赏水中倒影为主。楼分两层,楼下是“拜文揖沈之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这两位均是苏州著名的画家,沈周还是文徵明的老师。当年,西园园主张履谦为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于光绪二十年(1894)特建此楼以资纪念。倒影如画景色绝佳。  波形廊:在西花园与中花园交界处的一道水廊,是别处少见的佳构。从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环池布局,分成两段,临水而筑,南段从别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鸳鸯馆止;北段止于倒影楼,悬空于水上。  宜两亭:在别有洞天靠左,叠有假山一座。沿假山上石径,有一座六角形的亭子位于山顶,这就是“宜两亭”。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盆景园:拙政园西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内,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称为“名园瑰宝”,拥有50余个品种,近 盆盆景。  雅石斋:位于中部,一个池水、游廊萦绕的幽静的小院,里面陈列着室内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态的多种奇石配以红木座架供奉于案桌、条几,越显钟灵毓秀。近年来,拙政园还推出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杜鹃花节、荷花节,受到了广大中外游人的喜爱和称赞。如今二个花节已成为苏州古城每年春天一个亮丽的旅游景点,成为苏州园林每年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3. 苏州园林景点介绍

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几大景点

4. 苏州园林旅游攻略

拙政园、沧浪亭、 狮子林、留园

拙政园: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沧浪亭: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

狮子林: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

5. 苏州园林主要景点

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苏州园林是对中国江苏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

6. 苏州园林 景点

1、【吴门望亭】

望亭是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的第一镇,传承了4000多年的稻作文化,享有“稻香小镇”之誉。拥有古长洲苑、月城、皇亭碑等古址遗存。望亭镇至常州奔牛镇的运河,开凿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多年,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

2、【浒墅关】

先有浒墅关,后有苏州城”。千年古镇浒墅关因大运河而繁盛。浒墅关镇位于高新区北部,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明宣德四年设钞关,景泰元年成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遂名浒墅关。

浒墅关镇历史上经济繁荣、商贾骈集,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浒墅关地处江南水网地区,白灵、草席、蚕桑久享盛名。

3、【枫桥夜泊】

枫桥风景名胜区因唐诗《枫桥夜泊》而闻名中外。枫桥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之西,运河之畔,是京杭大运河进入苏州古城的重要入口。

枫桥因诗而起、因河而兴。得益于古驿道和大运河,南北舟车在此交汇、漕运繁忙。明清时期的枫桥是全国最大的米豆集散地,古谚云“打听枫桥价,买米不上当”,枫桥米市的“枫斛”成为全国度量器具的标准。

4、【平江古巷】

平江历史街区又名平江古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

平江历史街区内纵横街巷有20余条,古桥13座,这些古桥大多有800多年的历史。状元府洪钧故居、清代乾隆大宅礼耕堂潘宅、顾颉刚故居等堪称中国民居建筑珍品,古巷中流传着“潘家献鼎”“洪钧与赛金花”等传奇佳话。

5、【虎丘塔】

虎丘是苏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已有2500多年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史记》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

虎丘山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风范,绝岩耸壑,气象万千,并有三绝九宜十八景之胜,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云岩寺塔、剑池和千人石。

6、【水陆盘门】

盘门景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南隅,拥有久负盛名的瑞 光古塔、全国唯一仅存的水陆城门、享誉海内外的吴门古桥。

盘门曾是苏州西南交通枢纽,是范成大笔下“人语嘲喧晚吹凉,万窗灯火转河塘”的热闹之地,也曾是商贸云集的繁华地区。塔现瑞光,法鼓自鸣,白龟听禅,枯竹暴青等神奇传说,把我们带到了当年“佛声浩浩若潮生,人如磨蚁香如雾”香火旺盛的瑞光禅院。

7、【横塘驿站】

横塘驿站位于胥江小岛南端彩云桥堍,系京杭大运河和胥江交汇处,“背城面河,气势宏敞”。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使其成为京杭大运河沿线为数不多的水陆两用驿站。

古时,作为接待旅人、传递邮件、提供食宿的重要水陆码头,官吏们送往迎来的场所,南来北往,风物宜人。

8、【宝带桥】

宝带桥是大运河吴中段核心历史文化遗产点。全长316.8米,53孔连缀,是目前国内桥身最长、孔数最多的古代连拱石桥。

宝带桥的建造确保了漕运畅通,又能防止洪涝,长、宽、平的桥面也方便纤夫行走背纤,在保证实用价值的同时,还为寻常百姓留下了“宝带串月”的景观,被百姓誉为古代吴地的民心工程,更有乾隆《宝带桥》诗“印公豪敚苏公物,飞作吴中第一桥”的赞语。

9、【石湖五堤】

石湖位于苏州古城西南,是太湖湖湾之一,与七子山一起构成苏州古城四角山水的西南角。

石湖以吴越遗迹和田园风光见称,是太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十三个景区之一,吴堤、越堤、石堤、杨:堤和范堤五条堤坝横卧水面,范公祠、楞伽塔、越城遗址、行春桥、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景物景观散布其间。在大运河水的浸润和滋养下,蠡墅酿酒、刺绣、眼镜、造船行业闻名一时,留下了繁华又不失宁静的岁月记忆。

10、【平望·四河汇集】

平望镇位于吴江区中部,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素有“天光水色,一望皆平”之美誉。京杭大运河自此向南到钱塘一分为三,与太浦河纵轴交汇,形成了四河汇集、四水共流独特禀赋,造就了水运时代“大商巨舶”“百货凑集”“可与通都大邑等量齐观”的“巨镇”。

7. 苏州有名园林景点

苏州园林卡2021景点 有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拙政园、留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艺圃、耦园、怡园、环秀山庄、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石湖景区(上方山森林公园、石佛寺、楞伽塔园)、天平山风景名胜区(天云寺)、枫桥风景名胜区等等。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角,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有“吴中第一名胜”、“吴中第一山”的美誉,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写下“尝言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单位。

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留园

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位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始建于明代。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8. 苏州园林旅游景点概况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 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巧妙运用花墙和廊子,使苏州园林显得层次多,景致深,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的面前,而是逐次展露,游览者可以领略到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的审美享受也更为深长。

(五)历代园林各具自然的、历史的、文化的、艺术的特色。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

(六)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七)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9. 苏州园林特色景点

苏州四大园林: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四大园林最出名的是: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10. 苏州园林旅游介绍

苏州园林甲天下,最出名的莫过于各种园林,最典型的是拙政园,其他园林面积小一些,去的游客也非常多,今年温度比较适宜,苏州还没有到很低的温度,过来也不用穿很多衣服,方便出行。不过今年疫情,反复无常,希望大家谨慎出行,苏州目前还是比较太平的,欢迎大家来苏州游玩

苏州园林狮子林景点 苏州狮子园林介绍

1. 苏州狮子园林介绍

从院和园,一字之差就可以足以可见的特色差异。一个是用来居住的,一个是供游览的。所以可比性不大。四合院是以住房为主,建筑实用性突出。园林是以景色搭配为主,突出巧妙布局,令人耳目一新融入其中的感觉为最。

北派以雍容大度的气派为尊,南派以灵珑剔透称雄。

2. 苏州狮子林的造园特点

1、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3、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3. 苏州古典园林狮子林介绍

之所以称之为狮子林,是因为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惟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同时它也是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4. 苏州园林的狮子园有什么特点

狮子林建造与元代元朝至正年间,高僧天如禅师到苏州讲经,他的弟子专门为他修建了一座禅林。而天如禅师,为了纪念在天目山狮子崖得到了师尊,故而将这座园子取名为狮子林。狮子为佛国瑞兽,以狮子命名,恰能体现寺观园林的身份。除了精巧的山水景观,最让人称道的便是狮子林的假山置石。传统江南园林中的山石,讲究“瘦、透、露、皱”,而狮子林却不然,在体现山水奇秀多变的同时,着重表达山石蕴含的佛法禅意。

5. 苏州园林狮子林的简介

苏州四大名园,指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四大名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6. 苏州狮子园林介绍视频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7. 苏州狮子园林简介

石狮子,是汉族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具有艺术价值和观 价值的雕塑品。

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是西域狮与非洲狮体态不同的缘故。

8. 苏州狮子林园林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为宋代园林的代表作。狮子林说怪话元代园林的代表作,向有“桃源十八景”之称。拙政园是有典型的江南水景园林特色,居苏州四大名园之首,也是明代园林的代表作。

留园分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山水景为主,东部以建筑院落为主,西部系光绪时扩建的山土枫林,北部是桃园等田园风光。堪称我国造园艺术佳作。这苏州四大名园都挺值得一去,要看你自己想去哪

北京苏州园林景点 北京苏州园林式公园

1. 北京苏州园林式公园

开放了。

榆园,也叫榆树庄公园。位于北京五环,总规划面积512000㎡,北京新建园林中唯一一座纯古典式风格的园林。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纪怀禄教授负责设计,整个园林以苏州园林为蓝图,在此基础上加上了隋唐建筑的精华。分成四个区,原木结构的亭、桥、栏。保持了原生态湿地状态。有湖,夏天湖里面有鸭子,有山,有树,有阁楼,还有一座木质塔。园林分为南、北、中三园,同时还包括五座园中园,分别为:梅园、曲水园、文园、芙蓉园和烟雨楼。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2. 苏州园林公园图片

北海公园的前身是著名的皇家园林,规模很大,十年的山和水都是真山真水,气派很宏伟。苏州园林是私家园林,一般面积都很小,山是假山,水是池塘,布局非常精致,小巧玲珑。

3. 苏州市区公园

当然是金鸡湖咯,有山、有水、有草坪,还有很多人,很热闹的不妨周六周日去玩玩

4. 北京园博园苏州园林

55元的门票,想要一日之内走完所有园区,绝对会让人跑断腿,也很有可能逛了半天还没找到重点,但是别急,我这就带着攻略来了!

十三城十三园

江苏,共有十三个地级市,园博园内,与之相对应,建造了十三个城市园林:南京园“华林寻芳”、苏州园“沧浪问水”、淮安园“清晏唱晚”......亭台楼阁,花鸟意趣,江南已经入夏,园博园永远繁花。

推荐:

南京园:雕梁画栋,山水楼台,用来形容南京园一点都不过分,以景阳楼和天渊池为核心的建筑占据了整个园区的制高点,俯瞰风景拍大片稳稳的。

苏州园:依山傍水的苏州园以北宋名园沧浪亭为依据,弥补了沧浪亭移到山巅的遗憾,足够震撼和壮观。

常州园:与其他园林比,排列有序的常州园更像是一座散发着郎朗书声的书院,齐整又规矩。

景深空间美学

江宁,以温泉闻名,但除此之外,这里矿产资源也异常丰富,园博园的前身就是一座坑矿,裸露的山石,废弃的水泥厂,高耸的旧烟囱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具有潮流艺术感的当代建筑美学,园博生活,处处充满着诗意与考究。

推荐:紫东阁:四面瞰山,四向景致,在紫东阁之上,可以眺望金陵面貌,城市的历史层层叠叠展现在世人眼前,将园博园之美尽收眼底。

南京时:园博园里的钟楼,三个不同方向的时钟代表着南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每到整点时刻,你还能听见专属乐音缓缓流淌而出。

先锋书店:在园博园内闲逛,两个巨大的水泥罐尤其引人注目,灰白色的墙壁上只有“先锋书店”四个字,乍一看毫不起眼,其实内里才是大有洞天。长长的螺旋式楼梯环绕而上,纯白色调的书架摆满各种风格的书籍,文艺气息满格,估计将来又是一大网红拍照点,绝对是此行力荐地标之一。四方天地,一方乐土,园博园之大,一天走不下,如果只想玩一天,有些地标完全可以留着以后再去。

樱花小火车:春季末尾,樱花已经基本凋谢,樱花小火车就只是火车而已,而且排队的人较多,一次购票不可重复游览,五一出行暂时不用考虑,相较而言,乘坐观光巴士更划算,一次购票无限制使用。

崖壁、水下植物园:还在建设中,可以暂时忽略

园区餐厅:少且贵,可以自带零食充饥;园区的部分草地可以席地而坐,有野餐垫和食物可以直接野餐。

门票(入园携带身份证):现行门票半价55RMB/人,观光车、小火车收费标准同样半价。

5. 苏州园林是主题公园吗

园林里的亭台 阁各式各样

若要选出个最有文化的建筑

那必须得是“书房”啊

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者多为文人

文人好读书、藏书

书房即是不可缺少的建筑

书房,在古代又叫书斋,是专门用作阅读、写字、清修或工作的地方。

“书房”其实是现代才开始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欢用斋、堂、屋、居、室、庵、馆、庐、轩、园、亭、洞等来命名。

苏州园林里不仅有书房更是有不少的书房它们隐藏于园林一角的花木深处……

留园

揖峰轩位于留园东部景区,东临林泉耆硕之馆、西为五峰仙馆,是两大主体建筑之间的过渡。

建筑轻巧素雅,轩内环境优雅,原为园主人读书、作画、抚琴、弈棋的场所。

第二任园主刘恕喜石成痴,“揖峰轩”便是借用米芾拜石典故而命名。

轩南“石林小院”内收藏陈列了许多园主刘恕喜爱的湖石,如“独秀峰”、“晚翠”、“迎晖”等太湖石峰,皆为石中精品。

还我读书处

还我读书处位于揖峰轩后,为一独立的幽僻院落,斋名源于西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既耕亦己种,时还读我书”句意。

此书斋为硬山顶两层小楼,布局大有讲究,坐西面东,斋前有回廊庭院,院中置湖石花坛,内植古木,树姿苍劲,可以料见当年的主人,便在这样幽静清雅的环境里吟诗作对,大隐隐于市的。

6. 苏州开放式公园

苏州古城区风景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接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古城,西濒三万六千倾烟波浩淼的太湖,南与葱翠绵延数十里的江南丘陵连为一体,石湖风景区、洞庭东西山风景区、天灵风景区和枫桥寒山寺、虎丘风景区环绕四周。区域吴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有“江枫古韵”、“寒山钟声”等历史文化遗产和“金山石匠”、“镇湖刺绣”等传统工艺,还有建于南宋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佛石塔”,建于明万历年的市文物保护单位“文昌阁道院”和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市文物保护单位“三里亭”,是一块集江南山水秀丽和吴中文化温柔于一体的“风水宝地”。

国家级生态风景区

旅游景点5处,分别为苏州乐园国家4A级景区、白马涧生态园国家4A级景区、何山公园国家3A级景区、石湖风景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吴越春秋”主题乐园)和文昌阁,以及镇湖和树山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和阳山省级森林公园,另有新区公园等30多个开放式公园和街头小游园,有数据表明,景点年接待人数超过了320万人次。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开发区,西濒碧波万倾的太湖,东至阳山环路,南起太湖大道,北至兴贤路,距苏州市区10公里,主要山体包括鸡笼山、大荒山、凤凰山、观山、火烧山、青山、阳山等,公园总占地面积1029.8公顷,林地总面积912.8公顷,森林覆盖率88.64%,是苏州的“城市绿肺”。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林木葱翠,四季鸟语花香。山峦从鸡笼山拔起,蜿蜒成十五峰峦、六岭、六坞和三涧四岩七处泉的绵绵青山。

大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定位是坚持森林生态环境保护第一的原则,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形成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以森林生态游憩为特色,融合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生态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森林公园,重点建设阳山森林生态康复区、树山生态园艺休闲区、鸡笼山森林保育体验区、大石山森林文化保护区、阳山森林培育观赏区等5大功能区,实施采石宕口废弃地 态恢复利用、树山生态村建设、林农复合经营、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森林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等5大项目建设。现已建立了护林防火中心、树山综合服务中心、阳山湾旅游酒店、环山以及上山景观通道等一批基础设施,初步具备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的规模和条件,2008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2万人次。

7. 借鉴苏州园林介绍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座公园或建筑

苏州园林是对中国江苏省苏州 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 盛宇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胜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文化的翘楚和骄傲。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

8. 北京的苏州园林

不是对称布局。拙政园在江苏的苏州,规模和档次同颐和园有很大的差距,颐和园被称为四大园林之首,是仿照杭州西湖的格局修建的,讲就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应东海三仙山,以昆明湖和万寿山为基础,以佛香阁为中心,各类建筑依次排开,有著名的颐和长廊,排云殿,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十七孔桥,南湖岛,文昌阁等。

9. 借鉴苏州园林介绍公园或建筑

四大园林分别是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和留园。

1、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广场、街道、风景名胜区等。

2、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中国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3、避暑山庄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由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四组建筑组成,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

10. 苏州景观公园

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等。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苏州园林是对中国江苏省苏州山水园林建筑的统称。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