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华台

章华台

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楚灵王六年(公元前535年)修建的离宫,后毁于兵乱。这座“举国营之,数年乃成”的宏大建筑,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经考证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附近。

中文名:章华台

别名:章华宫

荣誉:天下第一台

完工日期:公元前535年

千古第一台·章华台

章华台东周时期楚国离宫遗址,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镇龙湾遗址,西距纪南城的遗址50千米。1984-1987年调查试掘。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宽1000米,东西长2000米。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基址。其中以放鹰台为最大,长约300米,宽约100米。高约5米,由4个相连的夯土台基组成。其中1号台基为双层台基,下层是夯土的,上层是砖坯的,基址上部分布着东西侧门、贝壳路、砖坯墙等遗迹,出土有瓦当、板瓦、铜门环等遗物。据《国语-楚语》等文献记载,此地为楚灵王所建的章华台。

2000年,楚章华台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章华台基址展示馆

我是怎样发现天下第一台——楚灵王章华台的

春秋时期,楚灵王三年(公元前540年)征集八万国人(工匠和民工),用了六年时间,大兴土木,建造富丽堂皇的章华台,在方圆40里内筑起土围大苑。章华台规模十分宏大,台高十丈,约今23米,基广十五丈,约今40米,台分三层,称为章华台。因极为高峻,登台的人,必须在中间休息三次,才能达到最高一层,所以又叫三休台。台上建有楼阁,金碧辉煌,每层具有明廊曲槛,高堂邃宇,台势高峻逶迤,宫中还集中养了全国各地的美女,“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章华宫又称之为细腰宫,是举世闻名,可谓世界之最。

章华台被誉为天下第一台,后世的游宫建筑和园林建筑,皆以章华宫为嚆矢,章华宫成为游宫建筑群和园林建筑群的鼻祖。

▲章华宫图 2020年5月30日摄于潜江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著名楚文化专家张正明教授说:“就游宫和园林建筑来说,西方落后于中国,古代如此,现代仍然如此。章华宫作为游宫建筑群和园林建筑的鼻祖,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并非无足轻重的地位……若把章华宫也视为古代世界奇迹,我看也是当之无愧的。”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心地。潜江之名,源于潜水,系古代云梦泽,宋代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建立县治,建县之前,无史记载,一片空白。千百年来,人们一向认为潜江是湖沼之地,没有什么文物,无古可考。对文物感到很陌生,不知是何物。1983年9月3日,这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在县志办公室,查阅报刊文献资料时,无意中惊奇地发现:“三国时期的古华容城不在监利,而是在今天潜江熊口的附近。”这一段话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和特别的注意,做梦也没有想到潜江会有古华容城的,简直不可思议,真正是令人感到震惊。从发现这一天起,我心中就萌生了要到实地去找到古华容城遗址的强烈愿望。一定要调查,要运用一切方法,一定要搞个水落石出。我将此文反复阅读和琢磨之后,就立即将这一发现向当时县志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我发现了有人说古华容在我们潜江熊口附近,我要求到熊口附近去考查一下。”负责人不屑一顾地说:“这是一家之言,不要相信它,《辞源》上载华容县治在监利,监利县在1983年3月还出了一本《古华容揽胜》书,说古华容城在监利县,不要瞎费力去找了,现在你的主要任务是要安心写县志。”遭到无理的反对,使我很尴尬。一开头就遇上了顶船风,迎面就泼了一瓢冷水,除罗以澄一人支持外,找其他负责人提出要求,也同样遭到了拒绝。美好的愿望,就这样充满了塞滞,是四处碰壁。如果我信心不强,也不坚决,极有可能被这种冷遇而被扼杀在摇篮里。这一次不查到华容,那就不知再等到何年何月去寻找章华台遗址,那将成为历史永久的遗憾。更所料不及的是一言还激起了千层浪,在县志办公室内,人人都持否定态度,并异口同声地说:“潜江是古云梦泽沼泽之地,无古可考。监利的人们说,古华容城在监利已成定论,不要再费冤枉力气了。”再查阅一些史书记载,由于历史久远,章华台早已被毁不存,对其地理位置,后世史家争论不休,古往今来,学术界对章华台遗址所在,做过不少考证,众见歧出,说章华台全国就有五处之多:①在今安徽亳县东南,古城父境内,一说楚灵王所造,即此。②今河南商水县西南古汝阳城内,战国楚襄王为秦将白起所逼,北保于陈时所建,并袭用旧名。③今湖北沙市,未详何王所建,附会为楚王所筑,即豫章台。④今湖北监利县西北天竺山。⑤今湖北潜江西南、古华容城内。《左传·昭公十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奚落之。”杜预注:“台在华容城内。”因此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并且闹得满屋风波涌起,有的人用一种疑惑讥讽,甚至以鄙视目光看待,妄加诽议,点点戳戳不断,而沸沸扬扬。还播及到潜江市镇大街小巷也议论 纷,成为一时的争论热点。

▲罗仲全1983年9月3日,在这本《湖北方志通讯》1983年6-7合期刊中,第一次读到作者黄红军所写的“何处周赤壁”中说:“古华容不在监利,而在今天潜江熊口附近。”

我自从1958年赴省学习了文物考古后,就热爱文物考古事业,如鱼得水,情有独钟,从此与考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古史堆中转悠了几十个春秋,对潜江的历中沿革也作了深入探索研究,考古事业牵动了我的情思,成为我一生的人生价值所追求的理想。当时我是全县唯一的一个文物考古干部,有了这一重大发现,由于责任感的驱动,必须要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力排众议,舌战群儒,独战群雄,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一切压力、阻力和干扰。我清醒地认识到,凡是要办成任何一件事业,要获得成功,都不可能是会一帆风顺的,必须要付出心血和代价,克服千难万险,扫除一切障碍,才能获得成功。纸上识得终觉浅,绝知此事必躬行。9月14日,我去找到了胡继修主任(县政府办公室)说古华容城在我们潜江熊口附近,希望得到胡主任的支持。他说:“你如果把古华容城找到了,你就给潜江人民立了一大功劳。”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于是我义无反顾,一定要抢抓难得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当机立断,时不我待的,必须要深入到熊口实地去考查,才能探赜索隐掀开千古之谜。于是迎难而上,不怕压,不怕讥讽,不怕受冷遇,决不低头,毫不畏缩。我深知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必须以高瞻的顽强拼搏精神,以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咬紧牙关,向逆境拼命搏斗。于是到处奔波,广为宣传古华容城在熊口附近这一信息。

1983年11月5日,我打电话到荆州博物馆找滕壬生书记说:“我已发现古华容在潜江熊口附近的说法。”滕书记说:“去年(1982年)阎频(荆州博物馆考古工作人员)在监利搞过文物普查,他说在监利已经发现了古华容城,不会在你们潜江,你可打电话找阎频问问。”从此之后,我逢人必讲章华台华容城在潜江,广为游说,达八个多月之久,升天入地求之遍,乐此不疲,不厌其烦地,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来实现我一定要找到章华台确切地址的强烈愿望。为了要达到找到章华台的目的,冥思苦想,千方百计,方法都想尽。1983年12月又向滕壬生书记求援,滕书记应允支持我,立即打电话到潜江分管县志办公室的夏克廉副县长说:“潜江就只罗仲全一个文物专职干部,要他负责搞文物普查,如果不把罗仲全抽出来,就不安排潜江搞文物普查,就拖了全省文物工作的后腿,以后你们县自己负责搞。”由于这样,夏县长才同意,要我向县志办请三个月假,出来负责搞文物普查。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又找到县委宣传部杨德孝副部长,他听到我的宣传后,积极支持我,还协助我排除一切干扰,并请刘汝成部长支持我实现查找到章华台的遗址这一愿望。由于我朝思暮想的盼望,坚定不移的决心,上级终于同意了我的要求,安排了在全县开展文物普查,到熊口去查找华容城。于是抽调2人,雇请4个临时工,组成文物普查组,由我具体负责领导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在未普查前,1984年2月又一次打电话找到滕壬生书记,要求他把阎频派来潜江同我一起搞文物普查要阎频来看一看,章华台到底是在监利,还是在我们潜江。3月我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文物普查知识培训班由我讲了文物知识课,学习了潜江县志和了解一些基本文物调查知识,并且强调,要把在熊口附近找到古华容城、章华台遗址作为这次文物普查的主要任务。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之后,于1984年4月1日,按照发现的线索,按图索骥地开始进行田野调查。首先到熊口,在十个村子所有台子苦苦寻觅一个遍,调查了上十天,均一无所获。到4月10日,当走到赵家垴村时,经询问,当地一位农民说:“我们对河有姓章的和姓华的台子。”于是就以此为坐标,4月12日就转到了龙湾,普查组兵分两路踏勘,阎频带几个人向北找,我带徐绪红等三人向南找。当我一起到马场湖村的幸福渠边的荷花台、打台、无名台时,奇迹就出现了,无论是路边和渠边,到处都散落古代的陶器豆把、绳纹瓦片、鬲足、几何形纹的汉砖等残片,俯首皆拾,比比皆是,真正无计其数。这一发现,非同小可,我一时无比地兴奋,怎么也按捺不住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真是形势喜人,叫花子捡黄金,喜之不足,其喜悦的心情无以言表。然后,用七天时间进行测量,其遗址面积,东西长3华里,南北宽2.3华里,有280多万平方米。现存在高出地面的土台子有十几个。

1984年11月上旬,我赴省向文物处汇报说:“我们潜江发现了章华台遗址。”这一重大信息发出后,文物处孙启康处长即邀请了湖北省考古学会王劲理事长、《江汉考古》主编程欣人、荆州博物馆张绪球馆长一行来到龙湾现场进行考察,看到龙湾章华台暴露遗迹遗物现场时,即刻高兴地说:“今天我们到现场看了一下,章华台从地理位置、台子的面积来看,是很可观的,而且所出土的东西,基本上是楚时期的,基本上是东周这个时期的。历史上记载,楚灵王在这里狩猎,是他很大的狩猎场,所以他在这上面修了他的行宫……在这个遗址上面,我们发现了楚氏鬲和宫殿建筑的筒瓦、板瓦及其它的建筑布局,这宏大的建筑群是很气魄的,要说它是章华台遗址,当前来看,资料是符合道理的。到目前为止,根据我所看到的遗址,我的观点是章华台在潜江龙湾,因为它有实物存在,要是别的地方拿不出压倒这地方的实物,这个地方是否认不了的。这是我的看法。”到1985年7月1日,我同罗军二人将章华台遗址出土文物标本又送到上海复旦大学找到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权威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谭其骧教授,他审视文物标本后,当时就执笔书写了“章华台遗址在潜江龙湾”的题字。1985年、1986年又经过了两次勘探,在勘探时取样,发现了最早的原始文化堆积,包括一些石斧、放鹰台宫殿基址下面分布的东周文化,甚至发现了一批小型东周楚墓。这个文化层延续到战国中期,时间达500年之久。

▲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图 2020年5月30日摄于潜江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先发现文献,再进行考古发掘,文献与考古结合起来对照看,相互参证,相互修订,从两者的对应和楔合间寻找历史的真相,从而还历史以真实鲜活的本来面目。1987年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组织考古工作人员用三个月(4—6月)的时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掘面积有800平方米,埋在地下2500多年的楚王宫殿部分层台建筑破土而出,重见天日,整个宫殿基址建筑,在黄色夯土台基上,夯土层厚30-40厘米,夯层厚9—10厘米,夯窝直径5-6厘米。台基分上下两层,下层基址直接建在夯土台基上,上层台基位于夯土台基中间部位。下层台基和上层台基边沿文化层堆积分为三层:第一层,现代耕土层,深8—20厘米;第二层,明清时期的堆积层,深30—170厘米;第三层,宫殿废弃堆积层,基本上是红烧砖歪和纯纹瓦片的堆积,堆积层厚60—140厘米,距地表深210-262厘米。宫殿下层遗迹有东侧门、居住面、散水层,厚约30厘米,铺有大量灰色绳纹瓦片,砖墙总长为60.05米,南墙的整个墙面坚硬,保存完好还有半暗方形粗大的柱子洞,在台基边沿的墙体内,已暴露出半暗方形柱子洞十二个,柱洞宽1.1-1.5米,整个墙体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特别是环绕宫墙周边的大量精美的贝壳路,银光闪闪,显得尤为耀眼灼亮,蔚为奇观。宫殿还出土了铜门环、虎头漆案足、铜带钩、箭镞、铜削刀和其他一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文物,以及无数宫殿建筑的筒瓦、板瓦等残片,它们无声无息地向人们诉说这宫殿实体,堂而皇之地展露在人们面前。这一章华宫惊奇的发现,轰动了全国的考古界。一些史学家、古建筑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和有关教授、学者,纷至沓来到龙湾实地参观考察,无不为之折服惊叹!1988年11月,还有德、英、美、日、法等国的考古专家教授学者来到潜江参观考察章华台出土的文物标本,也个个惊赞不已!

▲在章华台遗址挖掘出土楚王宫殿内罕见的贝壳路,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首次发现。

1987年7月,我国著名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教授来到龙湾亲临发掘工地考察,他说:“这是楚国宫殿基址,从贝壳路来看是全国首次发现,这个成绩是很了不起的,这是我国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春秋战国楚王宫殿基址,也是我国南方考古重大突破的发现。”1999年12月,他极为高兴地为我题词:“罗仲全先生首次发现章华台遗址为中国考古学立下大功。”著名建筑考古专家、中国建筑史学学会分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专家杨鸿勋教授也主动为我题字:“潜江真宝地,埋有楚章华,谁解此中宝,仲全老专家。”1987年8月,湖北省考古学会在潜江召开了有省内外40多位考古专家学者参加的楚章华台遗址学术研讨会,罗仲全负责编辑并出版了《楚章华台遗址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书。日本大学教授谷田满子还将《章华台论文集》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发行。1992年2月17日,国家文物局张德勤局长来到潜江博物馆,看到章华台遗址出土的文物展览时说:“通常一般要发现一座王宫的宫殿,需要几百年时间,而你们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发现了楚王宫殿,这个成绩是很了不起的。”1999年10月,日本文部省著名导演笠原清先生带电影队来到龙湾章华台拍摄了专题片,在日本东京展览,还在海外放映。

1999年、2001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掘面积为5000平方米,命名为龙湾遗址,东为章华台遗址,比纪南城都要早数十年。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列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发现总是在破解了一次又一次的难题中昂首前行的。回朔二十多年前的9月3日,我萌生宿愿章华台梦,然后苦苦地执着追求,付出难以言表的心血和代价,才揭开了这一重要离宫遗址的千古之谜,一股暖流在我心中奔涌,使我深切地感受到,楚文化的恢宏和厚重,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是中国考古史上空前未有的,成为了真正的奇迹,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在楚文化考古史上的空白,不得不使人们要重新认识中国中部湖北省江汉平原潜江的历史文化,是源远流长的,而且是光辉灿烂的。潜江章华台遗址,经过了历史的净化和过滤,由此在这世界文明古国中,极为光彩夺目地以她的辉煌和新的高昂雄姿向人们展示着这举世无双的楚灵王章华宫真容卓异风貌。 (本文摘自罗仲全《章华台发现记》2013年)

1.原文载人民日报社2004年4月3日编辑出版的《盛世中华》理论与动态篇863-866页。

2.此文获2004年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评为作品一等奖,并载入由中国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6日编辑出版的《中国作家世纪论坛获奖作家文章》478-480页

章华台位于哪国境内

湖北章华台位于湖北潜江龙湾镇 。遗址平面呈长方形 ,南北宽1000米 ,东西长2000 米 。东南部发现有十余座宫殿基址 。其中以放鹰台为最大 ,长约300米 ,宽约100米 。高约5米 ,由4个相连的夯土台基组成 。其中1号台基为双层台基,下层是夯土的,上层是砖坯的,基址上部分布着东西侧门、贝壳路、砖坯墙等遗迹,出土有瓦当 、板瓦、铜门环等遗物。谭其骧考证后认为其即章华台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