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崇福寺

福州崇福寺

崇福寺又称崇福院,位于福州市新店象峰南麓,为福州五大禅寺之一。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后废。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跬存和尚在该院旧址创建“养母堂”,辟地基时发现“崇福禅院”石额,遂发愿重兴,最初仅建小屋3间。崇祯五年(1632年)在鼓山涌泉寺永觉禅师赞助下募缘续建大殿、法堂。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扩建,后逐渐发展,梵宫林立,殿宇巍峨。现存旧建筑多为清光绪廿一年(1895年)冬由鼓山涌泉寺住持古月和尚募缘重建的。

1949年后,寺僧二十多人参加土改,分到一部分田地,诵经坐禅之余,以耕田自养。1957年福州市佛教协会在寺中创设佛教安养院,安置老弱贫病的佛教徒数十人。1966年“0”爆发,寺院遭破坏,后又被华侨农场占用。不久怡山西禅寺部分年老僧人亦徒置于寺中,随着党的各项宗教政策的落实,崇福寺得以恢复,并成为尼众道场。由于传常法师的惨淡经营,至1983年陆续重修了各殿堂并重塑多尊佛像。是年春,福建佛学院女众班设于该寺,如今的崇福寺,占地面积3816平方米,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齐堂、地藏殿、伽蓝殿等18座殿堂, 1992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日本长崎市也有一个崇福寺,寺在长崎圣寿山下,创建于公元1635年(明崇祯八年),第一代主持僧超然,是从福州去的。当明末清初之际,福州人避居长崎的特别多,他们在那里安家落户,每年有一天“庙会”,在崇福寺聚会,认乡亲,相沿成俗,所以日本长崎的崇福寺又叫福州寺。

福州崇福寺和长崎崇福寺关系密切,现在福州市与长崎市又结成了友好城市,这是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泉州崇福寺

泉州崇福

位于泉州市区东北隅,以少林拳术闻名,门下弟子足迹遍及东南亚各国。宋初平海军节度副使陈洪进有女出家为尼,陈洪进特在“松湾古地”为之建此寺,并拓罗城包之。初名“千佛庵”,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赐名“崇胜寺”,至道中(995—997年)改名“洪钟寺”,元祐六年(1091年)改名“崇福寺”。近千年来,历经兴替。20世纪30年代,住持僧妙月和尚托钵菲律宾,募资重新寺宇。“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庙又遭破坏。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常凯、香港元果等僧人捐资复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钟楼、鼓楼、稍复旧貌。其后,台湾著名学僧常觉继募巨资,重新各座殿宇。

(辑自张惠评 许晓松著《泉州海丝史话》)

(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州崇福寺介绍及参观攻略

福州崇福寺简介

福州崇福寺历史悠久,建于唐朝,是福州地区古老的寺庙之一。寺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古迹,如唐代石刻佛像、明代罗汉殿等,是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福寺的建筑风格

崇福寺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福建、广东、江西等地方的建筑特色。寺内的建筑群依山而建,布局紧凑,寺内有多座殿堂和塔楼,其中以大雄宝殿为,是崇福寺的主殿,内供有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

崇福寺的文化背景

崇福寺是福州佛教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福州文化的重要代表。寺内的文物和建筑都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是研究福州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源。

崇福寺的参观攻略

1.门票信息

崇福寺的门票价格为20元/人,学生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优惠。寺内也有免费讲解员提供讲解服务。

2.参观时间

崇福寺开放时间为早上730下午530,全年开放,游客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参观时间。

3.注意事项

参观崇福寺时需要尊重寺内的佛教文化和信仰,不得随意触摸或损坏文物和建筑。也要注意保持寺内的清洁和安静。

4.推荐路线

游客可以从山门进入崇福寺,先参观大雄宝殿,然后依次参观罗汉殿、藏经楼、钟楼等建筑,到达寺内的佛塔。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听取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寺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5.周边景点

崇福寺周边有许多景点,如三坊七巷、鼓山公园等,游客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崇福寺是福州市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寺内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建筑,是了解福州文化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在参观崇福寺时,游客需要尊重寺内的文化和信仰,保持清洁和安静。也可以结合周边景点,进行多元化的旅游体验。

净土庄严——朔州崇福寺弥陀殿壁画

释迦牟尼佛像

崇福寺在山西朔州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故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又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伟”保存至今。

崇福寺有山门、天王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堂、地藏殿、三宝殿、弥陀殿、观音阁等建筑。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

弥陀殿内四周墙壁满绘壁画,共计345.75平方米,也是金代作品。画题内容主要是佛和菩萨讲经说法的画面。

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

释迦牟尼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

壁画布局采取了“偶像式”而非“叙事式”结构,形成以一个偶像(佛)为中心的对称式组合。根据巫鸿,偶像式表现形式的要义在于,偶像高大的形体和庄严的相貌构成视觉中心,环绕偶像的其他人物也将观者的目光引导到偶像身上,强化了一种“向新式”视觉效果。的确,在观看这些组合图像时,我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正中央高大而庄严的主佛。

释迦牟尼说法图

释迦牟尼说法图

每尊佛像两侧画胁侍菩萨各一,或正视,或侧身,或捧经卷,或持莲花牡丹,或端宝盘、宝瓶。菩萨花冠高竖,衣裙裹体,服饰华美,精致若绵,珠宝玉石镶于其间,飘带垂于周身,身式微显曲线,似较宋金时期的宫女装束要精致的多,与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

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的背光分圆形和圭形两种。圭型背光近似皇室宫扇模样,与装饰富丽的菩萨组合在一起,犹如天宫玉女跃于壁间。背光两隅的小型流云佛坛,非圆非方,自然和谐。其上的五尊坐佛皆拱手合十作听经状,大有“祥云当空,佛居其中”之感。飞天翱翔于画面上隅,或托日月,或托莲花花束,飘带衣饰随之飞舞,姿态优美自如,一派仙境妙趣。

千手千眼菩萨

普贤菩萨

南壁东尽间画佛、菩萨像刘尊,大小相同,皆为座式,分上下两层,各置三尊。佛像下侧皆以清静的仰莲为坛,其背光布满整个壁面。此幅壁画构图之特殊为现存佛寺壁画中所未有。若以绘画艺术而论,似乎主题不够突出,有些平铺直叙。画面上佛尊居上,简洁而素雅,菩萨居下,清逸而秀美。

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人物造型是壁画上的精华所在。一般来说,高大的佛、菩萨像占据宽广的画面,很容易产生比例失调和呆滞的现象。弥陀殿的壁画无此弊端,极为恰当地描绘出巨佛庄重慈祥、菩萨清逸娴静的神态。此殿内所画的佛像面相圆润,肌肉丰满,双目微向下视,手印挥洒自如。如果与宋画相比,此殿的佛像面相微宽,额部略显扁平,但是与应县木塔塑像、壁画中的佛像相比有诸多相似之处,辽金风韵甚著。(新浪网)

文章均源自互联,精编整理公益分享(我们敬重原创,版权归网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