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李豫元陵

唐代宗李豫元陵

唐代宗李豫元陵李豫(公元727-779年),唐肃宗长子,母吴皇后。初封广平王,名为俶。被宦官拥立为帝,时年37岁,在位18年(公元762-779年),病死,葬元陵。年号广德、永泰、大历。唐代宗元陵,位于陕西省富平县西北15公里的檀山,海拔851米。代宗李豫,肃宗长子,“安史之乱”之际跟随其父,唐代宗李豫元陵,唐代宗李豫元陵简介,唐代宗李豫元陵-渭南市富平县唐代宗李豫元陵旅游指南

图说唐陵之唐睿宗李旦桥陵

桥陵在蒲城县西北15公里桥陵镇的丰山(唐时称“桥山”,故为“桥陵”)之上(东经109°28′北纬35°59′)。桥陵因山而筑,封域20公里,“前襟浩泉(明末干涸)之水”(明祁光宗《关中陵墓志》,上海图书馆藏清抄本。),神道宽畅,石刻高大,气势雄壮,在关中唐十八陵中很有影响,为中国最恢宏的十大帝王陵墓之一。



开元四年(716)夏六月甲子,睿宗李旦崩于百福殿,时年五十五岁。秋七月己亥,上尊谥曰:“大圣贞皇帝”,庙号睿宗。冬十月庚午,葬于同州蒲城之丰山,曰桥陵。天宝十三年(754)二月,改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桥陵依山而建,丰山海拔751米,玄宫及羡道凿于山南麓。羡道全长70余米,宽3.78米,伸入山腹约20米。羡道由南向北以石条叠砌封固,间缝用石灰灌注;石条大小不一,上有以千字文为顺序的编号。



陵园遗址:陵园依山势构筑夯土城垣,平面略呈方形。陵园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南为朱雀门(在桥陵镇安王村)、北为玄武门(在蒲城桥陵镇东山狮子怀村北)、东为青龙门(在蒲城桥陵镇赵家山村西)、西为白虎门(在蒲城桥陵镇东山党窑村北);门外各置石蹲狮一对,筑阙台一对。陵园四隅建角楼,今角楼基址尚在。







朱雀门外设神道,长625米,宽110米,其南端为乳台一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獬豸、鸵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朱雀门内另立有清陕西巡抚毕沅书“唐睿宗桥陵”碑一通。

下宫遗址:位于陵园西南2.5公里处,地面遗迹不显。

桥陵的规模在唐十八陵中名列前茅。唐天宝年间安禄山叛乱,大诗人杜甫避乱经过蒲城,有咏桥领的长诗三十韵,诗中有“宫女晚知曙,祠宫早见星。”两句,可见当初桥陵陵寝建筑宏伟,亦有衣冠嫔御之制。历经沧桑,陵区内建筑已基本无存,清乾隆四十年(1775)曾“筑城垣百丈”,但现在只能看见一些建筑的遗迹。



桥陵陵园内的大部分石刻仍然完好的保存下来,其不论是造型,还是雕凿技巧,都可算是唐十八陵中的佼佼者。









四门石蹲狮:系陵园门狮。每神门各置一对,共四对。狮高2.48~2.80米,身宽1.20~1.35米。南、北、西门狮均左牡、右牝,东门狮左牝、右牡。牡狮卷鬣,合口;牝狮披鬣,张口。体态或丰腴或雄健。青龙石狮蹲坐回首,称“回头望狮”,为唐陵所罕见。





玄武门石刻:系陵园北门外石刻。共置仗马3对,马高1.95米,身长2.55米;栽短鬃,置鞍鞯,除西列第一匹马为缚尾外,余皆为垂尾。

神道石刻:共36件。自乳台阙址北30米处为起始,分东、西两列向北排列,两列间距约60米,依次为:华表、獬豸、鸵鸟各一对,仗马五对,翁仲十对。

华表:一残一好,通高8.64米,方形基石雕覆莲座,八棱柱身线刻天马行空及缠枝卷叶纹,仰莲托宝珠顶;基石边长2.5米,柱身底径1.2米,收分较小。





獬豸:俗谓独角兽,兽高3.08米,身长3.2米,宽1.24米,阔头,额上有独角,嗔目,犬齿微露。





鸵鸟:鸟高1.96米,身长2米,回首贴翼,形于山间,双腿粗壮、矫健,羽毛丰满、细密。



仗马:马身一般高1.7—2米,长2.3—2.6米,饰物、形态有所不同。











翁仲:一般身高3.67—4.28米,宽1.2米,均戴鹖冠,穿斜领宽袖袍,袖胡过膝,腰中系带,双手拄四节剑,足着高头分梢履;两尊残损,余皆完好。











小石人(蕃臣像)



陪葬墓:分布在陵园东南方,《长安志》记6座,《蒲城县志》记13座,《文献通考》记9座,《关中陵墓志》记12座。桥陵陪葬墓及陪葬人数由于陪冢部分碑石佚失,封土被毁,自明朝以后考据者各持已见,莫衷一是。有关文献虽均列陪葬者姓名及人数,但相互出入很大,异常混乱。目前比较公认的有以下十座墓葬:云麾将军李思训墓、凉国公主李?(nóu)墓、鄎国公主墓、代国公主李华墓、金仙公主墓、惠庄太子李撝(huī)墓、惠文太子李范墓、惠宣太子李业墓、王贤妃墓、唐让皇帝李宪惠陵。



图说唐陵之唐文宗李昂章陵

唐章陵位于陕西富平县城西北15公里的雷村乡与齐村乡交界处的天乳山之阳(东经109°07′北纬34°53′),为文宗李昂的陵墓。李昂,又名涵,穆宗二子,敬宗李湛弟,武宗李炎兄,为贞献皇后萧氏所生,开成五年(840)正月,唐文宗在极度悲哀中驾崩于大明宫太和殿,终年32岁。八月十九日葬于章陵。

1.唐章陵陵园

章陵位于海拔783米的天乳山上,依山为陵,玄宫凿于山南麓。陵园为夯土城垣,平面呈方形。陵园四面各辟一门,以四神命名,门外各置石蹲狮一对,筑阙台一对,陵园四隅建角楼。

朱雀门外设神道,长500余米,其南端为乳台一对,神道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华表、翼马、鸵鸟、仗马、翁仲等石刻造像。今仅存残华表、残翁仲、控马人及移位东门的残仗马1件。下宫位于陵南,《长安志》记载“去陵三里”,今不知其详。

2.唐章陵陪葬墓

陵东南陪葬有杨贤妃墓,封土早年夷平。

[图片来源于三辅客新浪博客]

唐太宗陵攻略 唐太宗李世民景点

1. 唐太宗李世民景点

乐游园指长安。昭陵指唐太宗陵墓。

乐游原上望昭陵。

出自唐代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意思是天下太平之时,像我这般无大才的过得很有兴味,闲时喜欢如孤云般逍遥悠闲,静时就如老僧的静空恬淡。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

2.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

李世民是中国帝王中创建不世之功的伟大帝王,他征战沙场,所向霹雳,打下了大唐一一半的江山,他开创贞观之治,修生养民,使国力得到恢复,可以称得上是千古一帝。但是李世民的庙号为唐太宗,而不称“祖”,这是为何呢?頭條萊垍

首先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而唐朝之前一般“高祖”“太祖”都是用在开国皇帝或者奠定基业的君王身上,如刘邦为汉高祖,,杨坚为高祖。剩下的一些“祖,如“世祖”其含金量并不是特别高,如杨广被称为世祖。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自然就不能拿用“高祖”,而“世祖”的含金量不如“太宗”,并且“世祖”还有重新打天下的意思,但是李世民很显然没有重新打天下,他只是继承和扩展了国土,所以使用世祖不适合李世民。其次“太宗”的庙号有其特殊的含义,因为历史上庙号为“太宗”的帝王有汉文帝这样被后世称颂的帝王,所以太宗也被赋予了德行的意思。在古代,有夺取天下之功的称为祖,有治理天下之德的称为宗,对李世民庙号“太宗”也是对他的贞观之治进行的肯定。并且在昭穆制度下太宗是仅次于太祖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太宗拥有极高人荣耀。虽然李世民又平定天下之功,但是这些功劳都是在他作为臣子,他老爹做皇帝的时候建立,所以可以称之他老爹为开疆扩土,平定天下的君王,他老爹作为高祖也是实至名归。对李世民平定“太宗”则刚刚好,也彰显李世民将唐朝发扬光大的意思。

3. 唐太宗李世民住的宫殿

城东北的大明宫是唐太宗为父亲李渊修建的避暑宫殿,后玄宗将之改为蓬莱宫,此后大明宫就成为唐朝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大明宫的含元殿是当时长安城最宏伟的建筑,每年元旦、冬至的大朝会或重要阅兵式都在此地举行。

4. 唐太宗李世民历史简介

一、唐太宗叫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唐高祖李渊嫡次子,年号为贞观。

二、人物生平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于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为秦公,后晋封为秦王,他是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果、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隋末群雄,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统一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在位时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基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史上著名的明君。他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唐朝130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的为政举措

一、任人唯贤

李世民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 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其他如李勣、李靖等,亦为一代名将。

此外,李世民亦不计前嫌,重用建成旧部魏徵、王圭,降将尉迟恭、秦琼等,人才济济。

二、完善制度

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

三、从谏如流

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又如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皆以极谏知名。晚年的李世民因国富民强,纳谏的气度不如初期,偶尔也发生误杀大臣的遗憾,但是大致上仍克制、保有纳言的风范。

5. 唐太宗李世民皇陵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的陵墓,位于西安西北礼泉县九堫山,是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昭陵开始营建于贞观十年(636年),是为埋葬临终前要求因山而葬,不起坟墓的长孙皇后而开凿。陵墓依山而建,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依山为陵的先例。陵前的陪葬墓群为扇形,大概有200多座,其中有初唐诸王、公主的墓葬,以及魏徵、李靖、李世勣、房玄龄、尉迟恭等功臣陪葬墓。著名的“昭陵六骏”浮雕原置于陵园北面祭坛司马门内东西两庑,现有四骏陈列于西安碑林,另外二骏流落美国。1979年昭陵博物馆建成。昭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关于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功:  

1、社会秩序空前安定 ;  

2、开放国境 ;  

3、政治清平 ;  

4、分权制度 ;  

5、商业发达 ;  唐太宗李世民的过:  1、修改历史疑云  终李世民一生,都担心日后史家如何评论“玄武门之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皇帝不可阅读的先例。  2、晚年过度奢侈糜烂 贞观后期,唐太宗开始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7.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宫在哪里

初唐帝陵

折叠唐献陵

唐献陵是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陵寝,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徐木乡永合村。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献陵修建之初没有陵邑,分为内外二城,规模宏大壮观。内城四门各有石虎一对,南门外矗立着一对高大的华表和石犀,献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斗形,高21米,底径东西150米,南北120米,陵园的周围分布有67座皇亲重臣陪葬墓,宛如众星棒月,将献陵衬托得十分壮观。献陵石刻浑厚质朴,健壮豪放,造形刚毅沉稳,气宇轩昂。

唐献陵(高祖李渊陵墓)

唐献陵(高祖李渊陵墓)

四门的石虎硕大威武,高近2米,眼神机敏,四肢强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两端有一对体形高大的石犀。南门外立有8米高的华表,上蹲犼兽,下雕盘龙,八棱形的柱体刻满了花纹,显得庄严肃穆。

献陵石刻具有浓郁的初唐艺术风格,是研究唐代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献陵坐北向南,地面建筑378间,墓道呈覆斗形,陵高31米,长宽均为100米,陵台为覆斗形,位于陵园中部偏东,底边东西长139米,南北长110米,顶部东西长30米,南北长10米,高19米 关于献陵的营建规划,唐太宗曾下诏有司讨论,决定按东汉光武帝原陵高六丈的规模营建。现存高度与记载大体一致。内城四面有门,门内各有一对石虎,把守四门,眼神机敏,四肢健劲,南门外300米,有一对石犀,又约100米处,有一对石华表。整个石刻品类极简,但雕刻艺术价值很高,浑厚质朴,造型刚毅,健壮粗犷,豁达昂扬。如华表座上浮雕的龙和顶上圆雕的狻猊,用笔十分简洁,赋形又极为生动。圆雕的虎、犀,形体高大,用写实的手法镌刻出猛兽的形象,粗壮的躯体,简练的线条,追求逼真而不注重外表的装饰,既刻画出兽性,又不致人望而生畏,且能逗人喜爱,这是唐陵石雕艺术的代表和精品。献陵附近还有不少初唐功臣贵戚陪葬冢,共有67墓。

折叠唐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昭陵陵园周长60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公里,共有陪葬墓180余座,被誉为"天下名陵",是我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也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

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3年),昭陵陵园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它是初唐走向盛唐的实物见证,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昭陵有陪葬墓180余座,主要有长孙无忌、程咬金、魏征、温彦博、段志玄、高士廉、房玄龄、孔颖达、李靖、尉迟敬德、长乐公主、韦贵妃等墓,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上世纪7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了徐懋功、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长乐公主、韦贵妃等40余座陪葬墓,遂建成了占地面积53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陈列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的昭陵博物馆。昭陵依九嵕山峰,凿山建陵,开创了唐代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例。据说是因贞观十年文德皇后临死时给唐太宗说要俭薄,"请因山而葬,不需起坟"(《旧唐书》卷五)。文德皇后死后葬于昭陵。

关于以山为陵制度的原因,在同年十一月文德皇后葬后,唐太宗撰文刻石的碑上写着:"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好盗息心,存没无累。"这里所说因山为陵,不藏金玉,与其说是为了俭薄,不如说是为了"好盗息心"更恰当些;虞世南上书唐太宗时就说过:"自古及今,……未有不掘之墓。"因此,唐初以山为陵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利用山岳雄伟形势和防盗掘而已。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工艺家、美术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即政治机构),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皇宫内宫。在地下是玄宫,在地面上围绕山顶堆成建为方型小城,城四周有四垣,四面各有一门。据史书记载,昭陵玄宫建筑在山腰南麓,穿凿而成。初建时驾设栈道,栈道长400米,即230步,文德皇 后先葬于玄宫,而栈道并未拆除,就在栈道旁之上建造房舍,供宫人居住,象对待活人一样对待皇后,待太宗葬毕,方拆除栈道,使陵与外界隔绝。玄宫深75丈,石门五道,中间为正寝,是停放棺椁的地方,东西两厢排列着石床。床上放着许多石函,里面装着殉葬品。墓室到墓口的通道上,用三干块大石砌成,每块石头有二吨重,石与石之间相互铆住。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昭陵

折叠唐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

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合葬陵墓)

乾陵(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合葬陵墓)

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乾陵"乳峰"。

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

"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存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折叠唐定陵

唐定陵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北15里的凤凰山。唐定陵是唐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唐天宝十三载二月,改谥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的陵墓,中宗于唐景龙四年(710年)六月七日死去,十一月葬于定陵。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

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定陵陵园座北面南,东西宽二公里,南北长三公里,周长十公里。有四门,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门外各有门阙,朱雀门外乳台和鹊台。墓前原有石莲原有石莲托桃一对,天马一对,石马三对,巨型无字碑一通,另有清代毕沅所竖石碑一通,北门有蹲狮一对,石马三对。东西门各有蹲狮一对。这批石刻造型高大雄伟,艺术精湛。它和乾陵等陵的石刻群一样,是我国唐代艺术宝库中的精华。可惜多已无存,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

唐定陵

唐定陵

唐定陵于1956年8月6日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06月25 日成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帝陵"之一。据《旧唐书》记载,袱葬定陵有王妃赵氏,陪葬者节愍太子李重俊、宜城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定安公主、永寿公主、驸马韦钹和驸马王同皎、魏元忠等人。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和历代社会的交易,定陵灾难重重,屡经焚毁和资掘。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2月遭到党项、羌和吐蕃的两次焚烧。贞元十四年(798年)4月派左谏议大夫崔损为八陵奉修史,曾给定陵造屋380间,并置备陵寝帷幄诸物。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又遭住华原(今耀县)军阀温韬资掘。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年)和开宝三年(970年)两次诏令修葺定陵。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二月,太监梁永巡陕,尽发历代陵寝,搜刮金玉,该陵再次被盗掘。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竖碑封墓。

折叠唐桥陵

唐桥陵位于陕西渭南市蒲城县城西北15公里的丰山。丰山海拔为751米,这里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形成各自独立的山头。向南平野辽阔,与秦岭诸峰遥遥相对,山川壮丽,气象万千,丰山据记载叫金帜山,亦称金栗山和苏愚山。当地人们依其展翅欲飞的天然形势,称它为凤凰山。

桥陵,又名桥冢,是唐睿宗李旦之墓。宋代沉遘在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中称:"伏以荆山之鼎既成,空瞻桥冢;帝所之游不返,孰问钧天?"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凿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于开元盛世,

唐桥陵(睿宗李旦陵墓)

唐桥陵(睿宗李旦陵墓)

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1270多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据记载,桥陵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献殿外,还有几座阙楼及下宫、陵署等,几十年内房屋建筑即达140间。陵园设有陵台令及主文、主乐、主辇、典事等官员23人,陵户400人,还设有折冲府,专门有官兵负责保卫工作。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杜甫由长安至奉承看望家人,除写成有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长诗外,还写有《桥陵诗本十韵因呈县内诸葛官》,诗句有"先帝昔晏驾,兹山朝百灵,崇冈拥象设,沃野开天庭","石门霜露白,玉殿莓苔青。宫女晓知署,祠官朝见星"。诗中对渭南桥陵的建设及官没宫女供养犹如皇帝生前情况,作了形象的描述。陵园地面建成筑虽忆荡然不存,然现遗迹,物别是地南面有的石刻群,仍可年出,陵园布局匀称,加上墙壁的社托,气势颇为宏伟。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考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桥陵地下宫殿之奥秘公之于众的时候指日可待。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代皇帝,他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卒于开元四年六月(公元716年),冬十月葬于桥陵,并因此将蒲城县改名奉先县,隶京兆府。桥陵因建于开元盛世,所以各种设施规模也就较大。就陵园来说它包括整个凤凰山,四面由高大城墙,南墙长2871米,西墙长2836米,北墙东至2433米处为沟壑所断,距西北角楼约450米,东墙全长2303米,由北向南至903米,沿山势向西折进427米,再南至东门,直通东南角遗址。整个平面呈一规矩的刀把形。占地总面积为85万平方米。朱色墙身宽1.3米,基宽3米,四周城墙夯土若隐若现。其基室就凿造于墙中的山腹中,陵墙四周各开一门,即前朱雀、后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东西门又名东华门、西华门),门前两侧均有石刻和 阙,陵墙建有角阙,陵墙周长约13公里。朱雀门内有献殿遗址附近,立有《唐睿宗桥陵》石碑,系清朝乾隆时陕西巡抚毕沅隶书。

8. 唐太宗李世民首都在哪

长安和洛阳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于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

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唐朝时期,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

9. 李世民旅游景点

唐王陵是唐代皇帝李世民之墓,又名昭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坐落在我的故乡昭陵乡北部的九葼上,依山而建,开辟了我国古代王朝借助山势建皇陵的先河。

唐王陵周边景点有:醴泉湖景区,泔河水库,郑国渠旅游风景区,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城,唐建陵,唐长乐公主墓,礼泉李靖墓,礼泉步行街,礼泉魏征墓,礼泉尉敬德墓等。咀头休闲农业体验地,甘泉湖旅游景区,爷台山战地主题公园,秦直道遗址,爷台山战役遗址,淳化冶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汉云陵等。

10. 唐太宗李世民百科

唐太宗时期是贞观时期。

贞观之治是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所以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政绩一直成为为后世的楷模。唐太宗留心吏治,选贤任能,从谏如流。他唯才是举,不计出身,不问恩怨。所以隋末动荡的社会局面在其统治下能很快稳定下来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

11. 唐太宗李世民的都城

唐朝(618年—907年),公元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等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

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

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进入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共历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