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

华林书院是江南古代四大书院之一,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公元424年,中华望族胡氏始祖胡公满第64代孙胡藩,因战功受南朝皇帝封赐于豫章之西新吴华林(今江西省奉新县境内),至今已有1581年历史,海内外华林胡氏后裔共有1800多万人。华林书院最早是华林胡氏家族私塾,后发展为华林学舍。华林胡氏俊杰、宋代大教育家胡仲尧将其扩建为华林书院,它是一所家族式书院,在中国书院历史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培养了大批人才,仅宋代华林胡氏一门就走出55名进士,官至刺史、尚书,宰相者不乏其人。华林书院的教育成就震动宋朝文坛,为华林书院题诗赞颂的名公巨卿有72人之多,宰相晏殊、向敏中,文学家苏轼、徐铉等均在其列,有些人还亲往书院讲学。宋太宗曾两次下诏旌表华林胡氏家族,宋真宗题诗盛赞:‘一门三刺史,四代五尚书;他族未闻有,联今止见胡。’胡仲尧因创办华林书院有功,官至国子监主簿。

据《天下统一志》记载,当时,“四方之士来此游学者常数百人”。又云:书院“集书万卷,延四方名士,进学其间,供衣食,给资斧,一时云游者数千人”,“名公巨卿,胜友如云,远客千里而来,主人倒屐相迎”,出现了“纷纷游客豫章回,俱道华林就学来”的景象。宰相王钦若、李方、陈尧叟、张齐贤、晏殊、吕蒙正、吴潜、向敏中,尚书工部侍郎李虚己,集贤院学士钱若水,举进士第一翰林学士梁(景页)

等都曾撰文记其事。来此游历和讲学的有吕蒙正以及宋代著名文士王禹、苏轼、杨万里、黄庭坚等。

书院办学有四大特色:一是文学派的书院。在华林书院可以尽情地呼吸文学的芬芳,到书院讲学的全都是文学家,诚如当时诗人曾致尧所称:“宾友尽为文苑客”。二是家族化的书院,创民办大学之先例。胡氏累世累代同心同德,培养了一种共有的风尚,把家族教育办起来,讲经史、诵诗书、习礼义。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累世聚居、数代传经的家风传下去,以博取“孝悌声华辉北阙,门闾显赫耀南方”。三是重视女学,开收容女生之先河。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院中,至今都还没有听说过有收容女生的,可华林书院在此方面却书写了新的一页。家族中有愿受教育的女性,甚至亲友中的女性,都被招收进去。在书院的西面,还为女生专设了一个女膳堂。书院中的女生也跟男生一样,享有书院的各种权利。若有名流来院讲学,她们便列绛纱幔帐以听;书院举行盛宴,她们照例参加。宰相向敏中曾有“花凝玉勒含烟露,酒泛金樽醉绮罗”的诗句以纪实。四是办学经费全由家族承担。据专家史料考证,当代伟人-是华林胡氏第39代后裔。

中华民居•聚焦中国书院复兴 ‖ 从岳麓书院到道林书院——推动书院复兴,我们在路上

岁月悠悠,往事悠悠。我与书院结缘,还得从八年前说起。2011年9月,我踏入长沙岳麓书院山门,开始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2014年6月,我应邀赶赴杭州敬一书院,开始了一场关于书院复兴的探索,并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怀揣着一颗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初心,我走过了浙、皖、湘三省数百个乡村、小镇和城市,参与筹建和创办书院十余家。

岳麓书院正大门的悬挂着一幅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意指楚地人才辈出,而岳麓书院更是英才汇聚。

唐西园:湖南邵阳人,先后求学北京、游学金陵、问道岳麓,曾于杭州、长沙两地高校任教三年,于宁波南京地产企业及邵阳政府部门任职三年,后致力于乡村建设和书院复兴。现为湖南美丽乡村科技发展公司运营总监,兼任安徽凤阳县小岗创发集团战略和品牌顾问。

最初的种子

我的家乡在湖南邵阳,是雪峰山下的一个小山村。

峰山古称“梅山”,是湖南的父亲山。雪峰山南北绵延八百里、东西纵横两百余里,北抵常德桃源县境内桃花源及益阳安化县一带,南抵邵阳市城步县境内大南山一带,西面蔓延至怀化洪江市会同县沅陵县一带,东面延伸至长沙宁乡市境内大沩山一带。

雪峰山自古以来以奇险著称,被世人称为“荒蛮之地”。在北宋“开梅山”(即指将中原政治制度与文化移植入雪峰山区)以前,雪峰山区是一片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开梅山后,这里的巫傩文化依然在乡野流传不衰,并赋予了湖湘文化以厚重而神秘的底色。

杭州富春书院·梨花

在童年的记忆里,雪峰山下到处都是古老的民居、祠堂、庙宇以及风雨桥。犹记得,我上小学时学堂就设在古老的唐氏宗祠内。祠堂共有前后三进院落,中间的享堂和戏台都在,东西厢房被用作教室。整座祠堂古香古色,门窗上的雕刻虽然已上了包浆,但依然透着精美。一幅幅略显斑驳的楹联散发着浓郁的书卷气。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耳濡目染间,让我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异乎寻常的认同感、亲近感。其实从那时起,就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并不断发芽生长,直至推促我最终投身于推进乡村文化和民间书院复兴的事业当中。

杭州桐庐县荻浦村申屠氏宗祠

问道岳麓 传承国学

2011年9月,我有幸考入千年学府、享有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美誉的岳麓书院攻读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问道岳麓三年,我全面了解了岳麓书院发展至今的曲折历程,领略了书院建筑和园林景观之美,深入研究了孔孟、程朱(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二王王阳明和王船山)之学,探索了儒家思想和古典自由主义学说对话之可能。

岳麓书院自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成立至今,曾经三毁四建(曾分别于南宋末年、元末及明末时期被毁,均又重建),抗战初期还被作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的办学场所,后迭遭四次长沙会战,被破坏殆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正式重建。恢复重建时,书院内的建筑均由湖南大学柳肃教授主持设计。重建后,书院基本恢复了清代全盛时期的规模。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又随同岳麓山等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

岳麓书院二门悬挂着门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指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

岳麓书院时务轩是为纪念清末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筑的纪念性建筑。轩内嵌有梁启超《时务学堂故址》碑。

事实上,在岳麓书院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之前,因坐落于岳麓山脚,一直都饱受文化传承和景区开发之间的矛盾煎熬。多年前,为防止岳麓书院沦为单纯的旅游观光景点,时任院长陈谷嘉不得不与景区管理处斗智斗勇。好几次,他都与管理处员工起了正面冲突。所幸,在陈谷嘉院长的努力坚持下,挽救了岳麓书院,并在各方支持下恢复了岳麓书院的教育功能,筹备成立了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

从陈谷嘉院长主持设立,到经朱汉民、肖永明两任院长不断优化提升,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已逐渐发展为培养本科到博士后各阶段学术人才的教育基地,并已然成为宋明理学、湖湘文化研究的重镇以及中国书院研究中心。我们欣喜地看到,岳麓书院在逐渐复兴。

岳麓书院讲堂内悬挂的“学达性天”匾额是清朝康熙皇帝为表彰书院对于传承理学、培养人才的贡献而御赐的。

岳麓书院御书楼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为当今最古老的书楼之一,楼内藏书超过10万册。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岳麓书院的复兴完全得益于官方的支持。实际上,岳麓书院的复兴一直都是由湖南省委、省政府在主导和推动的。在教育系统层面,岳麓书院也已完全融入了湖南大学,并作为湖南大学的二级学院而存在。

岳麓书院二门(背面)门楣上悬挂的牌匾上书写着“潇湘槐市”四个字 , 意指当时书院人才辈出的盛况。

民间书院的复兴探索

2014年6月至今,我进行了一系列乡村文化和民间书院复兴的探索实践。这期间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杭州敬一书院等多地的探索实践

2014年6月初,我应邀赴杭州主持敬一书院院务。敬一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坐落在西湖中的孤山上,由时任浙江巡抚赵士麟主持创建。敬一书院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立德育人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杭州西湖孤山敬一书院

2014年6月至12月,在宁波天海基业集团的赞助和支持下,我在敬一书院就会讲、培训、文创等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的尝试和探索。当年9月28日,在众师友的协作下,我们正式开启敬一书院的复兴行动,并重启了中断百年的祭孔典礼仪式。典礼活动当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亲临现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并形成了较大社会影响。只是遗憾的是,到11—12月间,因杭州G20峰会筹备工作需要,西湖景区进行清场整顿,敬一书院的复兴行动就此中止。

尽管敬一书院的复兴行动被迫中止,但因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从未放弃,而是一直在努力前行。事实上,2014年6月毕业后,我同时也在杭州的另两个地方进行民间书院的复兴探索。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师友在桐庐县环溪古村筹办耕读私塾,在富阳东梓关村筹办富春书院,均取得较好进展。

杭州富阳区东梓关村

2015年7月开始,我独自进驻桐庐县荻浦古村,在杭州心远公益机构的支持下,与众多乡贤们合作开办孝义文化传习班,并举行江南游学团活动。2016年1月,我们与荻浦村的退休干部、老师们联合创办了村刊《世德之家》。2016年4月23日,我们共同发起并成立的荻浦乡村图书馆正式开馆,成为村里留守儿童和老人们的文化乐园。如今,三年来,该馆的藏书已累计达上万册。

杭州桐庐县荻浦乡村图书馆

第二阶段: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弘浩书院的成功创建

2016年11月,我加入华夏幸福基业集团。此时,我作为前期拓展总监进驻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参与到了小岗改革小镇、农创小镇的创建工作中。我带领团队与凤阳县本地干部、乡贤合作,联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在凤阳县委、县政府及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发起创办了以“弘扬沈浩精神”为主题的小岗弘浩书院。

杭州桐庐县荻浦村保庆堂古戏台,始建于南宋时期,于明成化年间重修。

2018年4月23日,小岗弘浩书院正式开院。凤阳县委、县政府多位领导亲临现场,出席了开院仪式。弘浩书院规模较大,内设书画室、琴室和茶室等,是村民们的重要阅读和休闲场所。我们还与安徽财经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国乡村(小岗)振兴研究院,开办了小岗乡村振兴讲习所。我们先后在书院内举办了十余场乡村振兴讲座和乡村文化活动,获得较好的社会反响,并引来了中央和地方媒体争相报道。

小岗弘浩书院受到媒体广泛关注,自然有赖于小岗村本身的政治品牌效应。当前,弘浩书院已成为小岗乡村文化振兴的一张新名片。2018年10月,我还代表弘浩书院赶至洛阳,参加了洛学书院首次会讲,并发起成立全国乡村书院联盟。

杭州桐庐县荻浦村乾隆御赐“孝子”牌坊,是乾隆皇帝为表彰荻浦村孝子申屠开基而立的。

第三阶段:返湘筹建清水书院和道林书院

2018年12月,我回到家乡邵阳,和自家兄长一起,在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湖南“长寿第一村”新邵县坪上镇清水村租下三幢古民居,开始筹建清水书院。该书院在筹备工作中得到了新邵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政府明确表示要将其作为未来全县干部的研学基地。目前,书院的筹备工作已接近尾声,拟计划于2019年湖南省秋季乡村旅游节期间开院。

今年以来,我们开始着力在长沙宁乡道林古镇创建道林书院。道林古镇是一座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镇,古为商贾重镇,人文底蕴深厚,素有“小南京”之美誉。近年来,当地政府投资数亿元致力于打造占地1380亩的“乡土中国”主题景区,力求恢复乡土记忆,展现绝美乡愁。在这里,将新建起部分仿古院落,并修缮部分古建筑,其中就包括了道林寺

长沙宁乡道林古镇大门

道林寺,始建于六朝时期。初唐书法家欧阳询曾书“道林之寺”四字为额,谓道林“为道之林也”。名如其实,历史上的道林寺确是一大文人讲习之所,与后来的岳麓书院一起成为长沙著名的问道求索之地。因此,长沙自古有“道林三百众,岳麓一千徒”之说。正是基于此,我们决定将道林寺改造成道林书院。我们集合了长沙、杭州两地的高校、政府及民间力量,共同参与道林书院的办学体系设计。不久的将来,道林寺将以“道林书院”的新身份重新面世。

从官方主导到民间推动,从岳麓书院到道林书院,中国书院复兴其势已成,并渐在全国各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我们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进来,共同推进乡村文化和中国书院复兴,推动中华传统文化振兴。

长沙宁乡千年道林古建筑群落

撰文/唐西园

供图/张建龙 吴倩元 孙江云 屈海瑞(部分)

责编/方千春

本文选载自《中华民居》杂志NO.174期。欢迎转发,转发请在文章开头显眼处注明中华民居公众号名称。

东林书院旁景点 东林书院旅游攻略

1. 东林书院旅游攻略

不是,东林书院,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

东林寺,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

2. 东林书院景色

东林书院的对联是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为当时著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之所。元至正年间废为僧区。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顾宪成与高攀龙等人同倡捐资修复书院,并相继主持其间,聚众讲学,享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书院建筑内,从明清以来,保存有明代顾宪成、孙慎行、董其昌、邹元标以及清代高世泰等多位名家撰题的楹联。楹联内容描述书院历史沿革、概括东林学者理学思想、评价东林学派学术贡献、阐述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对仗工整,引经据典,极富文化底蕴。特别是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广为传诵,成为许多学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和座右铭。

3. 东林书院游记

东林书院没有女名人。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4. 东林书院旅游攻略路线

东林书院,是明后期东林学派创办的书院,由于东林学派在明后期政治实践中的巨大影响而名闻天下,成为明后期最有影响的书院。东林书院的兴起,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到明末日益尖锐化,反对派始借在野讲学活动联络同志,聚集力量;

二是社会思潮将正德、嘉靖时期对程朱理学的批判,日渐转移到对现实封建专制统治弊端的批判。

由学术转移到政治,这一主题转换,促使书院教育及学风,更具有现实批判精神;

二是明末自由讲学的风气打破了专制主义思想统治,加之明后期内忧外患日深,推动了士阶层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5. 东林书院旅游攻略图

近10多年来,无锡市对东林学院又进行了不断的修复,成了家土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市区东侧东林广场旁(解放东路867号)。

6. 东林书院游览时间

不一样。

东林书院和湖畔大学相同之处

利益代表:

湖畔大学创立者与学生均为企业家,资本家其代表了资本的利益。

东林书院形成的东林党代表了当时江浙商人和地主豪强和士绅的利益。

两者的利益代表基本一致

口号:

湖畔大学:湖畔跟其他商学院不一样,不是培养企业家怎么创业,而是希望让企业能够活得更长。“希望在湖畔形成一种文化,让每个企业活长、活久,中国企业活到三十年以上的非常之少,而这个大学的愿景就是做三百年。”

东林书院: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

两者的口号精神都是积极向上

舆论

湖畔大学:以马云为代表的阿里巴巴,控股国内多家媒体包括新浪微博,是除官媒的一大媒体,其能左右部分舆论。

东林书院:是主要舆论中心,能影响明朝的政策,其中著名的“五人墓碑记”是因为抗税而引起的。以东林人为代表的士大夫阶层不同意收税而将收税的官吏打死,死去的因抗税而死的五人成了英雄。

前事不忘,后 之师,警惕资本家团体直接影响和推动政策!

7. 东林书院附近景点

寄畅园 (明·无锡)

薛福成故居建筑群 (清 ·无锡)

鸿山墓群 (周·无锡)

泰伯庙和墓(明至清 ·无锡)

惠山镇祠堂(南北朝至民国·无锡)

东林书院(明至清·无锡)

昭嗣堂(明至清·无锡)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唐至清·无锡)

阿炳故居 (清·无锡)

荣氏梅园 (民国 ·无锡)

国山碑 (三国·宜兴)

骆驼墩遗址(新石器时代·宜兴)

宜兴窑址 (晋至清·宜兴)

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明·江阴)

8. 东林书院地址在哪里

东林书院的的特点:

  ①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② 讲会活动与政治斗争的结合。

  ③ 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

  ④ 容纳各种实学。

发生过胚胎染色体异常还东林书院之称的由来,源于明代。 据史载,北宋学者杨时,号“龟山”,当年在这里讲学。因此,便用他的“号”命名为“龟山书 院”。为何又称之为“东林书院”呢?龟山书院到了元代被废为僧 舍。

1604年,明代学者顾宪成对龟山书院重新进行修葺,创办“东

林书院”,并亲题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东林书院景点 东林书院在哪儿

1. 东林书院在哪儿

东林书院依庸堂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即依乎《中庸》之意。此堂为东林书院主体建筑,是东林大会之前举行讲学礼仪之所,被称为东林学派学术领地象征。

依庸堂前悬挂有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由东林领袖顾宪成所撰,是东林志士读书讲学而不忘国家安危的真实写照。此联现为廖沫沙于1982年手书。

这就是东林书院的校训。

2. 东林书院怎么走

明代东林书院以“斗士”形象而闻名,政治上斗阉党,学术上则以反王学最为著名。在东林书院的各类文献记载中,王学基本以“末流”“邪学”形象出现。然而,认真考据明代东林书院的修复、兴盛历程,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东林书院的成功修复与阳明、阳明后学的支持分不开;

其次,东林书院的学术传承,无法真正绕开阳明学。其书院制度亦多受益于阳明、阳明后学的书院建设理念与成就;

第三,东林书院陷入党争之时,不少阳明后学奋力奔走挽救,东林党人与阳明后学之间不乏相互欣赏者。两者的矛盾其实仅止于学术立场。在其他方面极为融洽,因此。疏理、澄清二者的关系至为重要。

3. 东林书院景点介绍

东林书院的初始人和主要主事人为;杨时,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和叶茂才。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著名景点有石牌坊、泮池、东林精舍。

4. 东林书院照片

东林书院的的特点:

  ① 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

  ② 讲会活动与政治斗争的结合。

  ③ 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

  ④ 容纳各种实学。

发生过胚胎染色体异常还东林书院之称的由来,源于明代。 据史载,北宋学者杨时,号“龟山”,当年在这里讲学。因此,便用他的“号”命名为“龟山书 院”。为何又称之为“东林书院”呢?龟山书院到了元代被废为僧 舍。

1604年,明代学者顾宪成对龟山书院重新进行修葺,创办“东

林书院”,并亲题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5. 东林书院百度百科

没什么关系,只是都是无锡的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6. 东林书院在哪儿?

明代书院发展到一千两百多所,但其中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 东林书院是什么时候的

明朝灭亡了 才灭亡,

公元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顾宪成等人修复宋代杨时讲学的东林书院,与高攀龙、钱一本等讲学其中。

东林讲学之际,正值明末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之时。东林人士讽议朝政、评论官吏,他们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反对权贵贪纵枉法。这些针砭时政的主张得到当时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同时也遭到宦官及其依附势力的激烈反对。两者之间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反对派将东林书院讲学及与之有关系或支持同情讲学的朝野人士笼统称之为“东林党”。

8. 东林书院是干嘛的

明代第一书院是东林书院,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

9. 东林书院位置

东林党人不是王阳明的心学传人,从不推崇王阳明。

顾宪成是个天生的精神领袖,因为创办了东林书院被人尊称为“东林先生”。东林先生主张知识分子要回归儒家道统、敢于直面现实、干预政治、关注民生。

作为在野士人领袖,顾宪成给予受众的第一要义就是“知本”。就是正本清源,还儒家理学正统地位,摒弃王阳明虚夸学风。这正是为矫明正德、嘉靖、隆庆、万历以来王学末流以无善无恶为性,以不学不虑为学的流弊而来的。可见,东林书院继承的是儒家正统学脉,反对王阳明的心学。

阳明心学,到了晚明,已成流弊:造就了文人的不良学风——厌恶平淡,追求新奇,结果腹空而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