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

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白云村芦尾自然村。外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军第2支队的频频出击,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动。特别是1930年12月中旬,陈天章率部攻克梅洋地主豪绅江某炮楼,将江抓获镇压后,江之子到城里引一个营的海军部队还乡对红军进行报复时,竟被红军以少胜多击退,更使驻军旅长林寿国恼羞成,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简介,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莆田市涵江区外坑苏区反“围剿”斗争旧址旅游指南

⑮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河南检察官方微信开设“党史天天学”专栏,以不同时期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主线,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岁月中发生的那些故事,和大家一起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油画《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和根据地的顽强存在和迅速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蒋介石集中兵力向各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

国民党军队“围剿”的重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10万多人,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多人,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歼敌1.3万人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不久,蒋介石又指挥2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仍坚持“诱敌深入”方针,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连打5个胜仗,横扫700里,自赣江之畔直达福建建宁,共歼敌3万多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句,生动地记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胜利。

6月间,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人,发动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历时3个月,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此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扩大到跨20余县的广大地区。

受红军胜利的影响,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于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很大震动。

这时,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也取得胜利。

在鄂豫皖,从1930年冬到1931年夏,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两次“围剿”。1931年11月,根据中央决定,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近3万人。

在湘鄂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根据地,也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西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经过艰苦斗争,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后发展为陕甘根据地,又称“西北根据地”),使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布局发生了变化,不仅在南方有革命根据地,北方也有了革命根据地。这对中国革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形成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等战略战术思想。这些战略战术思想建立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之上,解决了红军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战胜强大敌人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杰出贡献。

来源:河南检察

党史天天学|㉑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油画《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和根据地的顽强存在和迅速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蒋介石集中兵力向各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

国民党军队“围剿”的重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1930年10月起,蒋介石调集10万多人,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多人,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歼敌1.3万人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不久,蒋介石又指挥2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仍坚持“诱敌深入”方针,1931年5月16日至31日,连打5个胜仗,横扫700里,自赣江之畔直达福建建宁,共歼敌3万多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毛泽东气势磅礴的诗句,生动地记述了这一鼓舞人心的胜利。

6月间,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人,发动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历时3个月,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此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扩大到跨20余县的广大地区。

受红军胜利的影响,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于1931年12月14日在江西宁都起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在国民党军队中引起很大震动。

这时,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也取得胜利。

在鄂豫皖,从1930年冬到1931年夏,红军打破国民党军队两次“围剿”。1931年11月,根据中央决定,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合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全军近3万人。

在湘鄂西、赣东北、湘赣、湘鄂赣、琼崖等根据地,也都取得反“围剿”的胜利。与此同时,西北红军创始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经过艰苦斗争,创建了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后发展为陕甘根据地,又称“西北根据地”),使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布局发生了变化,不仅在南方有革命根据地,北方也有了革命根据地。这对中国革命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形成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等战略战术思想。这些战略战术思想建立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之上,解决了红军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战胜强大敌人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杰出贡献。

转自:上蔡检察

阿左旗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微信号|alszqcg

扫码关注

重大发现!我县发现第五次反“围剿”时期红军战斗遗址群

重大发现!

在尘封80多年后,

在旴江镇大塘村云庄、彭上等地,

发现了一批第五次反“围剿”时期

红军战斗遗址群

十多处红军战场、战壕、防空洞、掩体、碉堡遗址

为第五次反“围剿”中广昌保卫战

再增添有力佐证!

记者和文博工作者、老党史工作者跟随大塘村热心群众高先生一行前往调查,在云庄、彭上茂密的群山间,发现了十多处红军战场、战壕、防空洞、碉堡遗址和掩体。这些遗址在80多年的风雨侵袭下,很多已经淤积甚至倒塌,文博人员对每一处遗址都进行了现场测量、登记、拍照。

据党史部门考证和肖锋、张震将军回忆,1934年4月10日,国民党军11个师的兵力向广昌进攻。1934年4月27、28日,广昌县城保卫战打响,战斗十分激烈、惨烈,红十四师的二个团在云庄驻守,其中的一个营在所谓的工事里全部壮烈牺牲。1999年4月12日,张震将军回到阔别65年的广昌,来到云庄战场遗址,缅怀当年在这里牺牲的红军战士,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今年72岁的高昌泽老人小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讲起当年的战斗场景,自己也曾经看到过很多红军战斗的遗址。

高昌泽

旴江镇大塘村村民

我小时候那个山头上看到好多碉堡,肯定是战场啦。老人家讲打的好激烈,当时我这村子扎了好多部队。

从事党史研究多年的我县党史办原主任邹庆华同志在目睹了这些新发现的红军战斗遗址时,心情也非常激动。

邹庆华

广昌县党史办原主任

应该是一个对党史资料来讲,对第五次反围剿广昌保卫战这个战史来讲,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这是以前没有发现过的,这是一次新发现。从这个战场上看,今天我们看了一下战场,就印证了当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英勇拼搏、英勇杀敌的一个精神。印证了红军将士为保卫中央苏区,保卫广昌北大门,保卫苏区红色政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英勇献身的精神。

这些战斗遗址准确地再现了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广昌保卫战”的历史,对宣传我党我军光荣的革命传统,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县文博部门下一步将努力争取申报文保单位,将这里打造成红色遗址公园

这是一片烙印着祖辈们鲜血的红色土地

这里奋力抗争后的浴血重生无数英雄

红色故土犹存

革命精神不朽

内容来源:广昌融媒APP

文:丁健 张旭

编辑:揭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