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咏楼

八咏楼

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楼。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系南朝齐隆昌元年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登玄畅楼》、《玄畅八咏》诗、《八咏》诗等,所以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玄畅楼为八咏楼。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唐代的崔颢、严维,宋代的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孟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了不少绘景抒情的诗文名篇。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了《题八咏楼》诗。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期间,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1981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咏楼有哪些历史?

八咏楼位于金华市区婺江边,它的名气是靠历代文人骚客撑 起来的,其中尤以李清照《题八咏楼》最为著名:“千古风流八咏 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李清照在金兵南下、丈夫病死之后,曾到 金华避难,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猛舟,载 不动、许多愁。”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 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

南浔丰姿百间楼有怎样的历史呢?

  

江南古镇中最富水乡特色的街巷,首推南浔百间楼。一条弯 弯的河流,沿河全是带有廊檐的民居:一道道高耸的风火山墙, 一个个圆拱的过街券门,一排排木柱廊檐,一座座河埠石级。一 眼望去全是白墙黑瓦。两层楼房很是统一,但细看,高耸的山墙 有的做成云头,有的是观音兜式,有的是三叠马头高挠;券门有 大有小,有进有出;人水的河埠踏级有单面有双面,有宽有窄; 沿河的房屋有高有低,腰檐的做法又各不相同,窗户的花纹更是 多种多样,真是整齐而又有变化,简朴又丰富。
  这些粉墙、黛 瓦、廊柱、券门、山墙、马头全都倒映在清清的河水中,渔舟行 过,水波荡漾,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

清朝乾隆年间方熊写诗道:“参差口口压溪流,长板桥连洗 粉兜,夹岸珠帘风宕漾,春波影泛百间楼。”此地原有洗粉兜河 池。传说战国时范蠡带领西施等美人过此,曾在此洗脸整妆,故 名。
  百间楼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 他家的奴婢仆从居家而建的。初建时约一百间左右,故称“百间 楼”,这个名字一直保存至今。最集中一段是从长桥到莲花桥, 特别是河东岸一侧,房屋较为齐整,密密匝匝地布满了河岸。河 两岸20世纪40年代遭日军轰炸,损毁严重,以后虽陆续重建, 却已失昔日风采。
  

此河段本系运河,西通湖州,东连苏州,南浔的物资从运河 进出。元末筑城墙,此为城壕一段。沿河大多为货栈、店铺,沿 岸均是整齐的条石驳岸,建有多处河埠码头,以便船只停靠,装 卸货物。沿河是条长街,沿街房屋多为前店后宅形式,也就是沿 街面的一进房常用作开店铺,后进则是住宅。
  屋门临街多搭有棚 房,沿河立有廊柱,跨街搭盖屋顶,铺有屋瓦,遮雨避阳,既方 便行人,又可供店铺作业、顾客购货。更有跨街建屋呈骑楼式,侧山墙落地开券门。有的大户人家住宅达三至四进。大多数是一 个天井两进屋,大部分房屋都有楼层,过街部分屋顶成腰檐,立 面成两级屋顶楼面排窗,下为空廊,显得空灵而有层次,阳光照 射,光影虚实、轻巧通透,洋溢着水乡民居的风韵。
  

百间楼全长400余米,门面约百五十间。20世纪70—80年 代镇上为发展乡镇工业,在这附近兴建了不少工厂。厂房、烟 囱、水塔高踞于民居之上,破坏了沿河原有历史景观。1986年 和1999年制定的古镇保护规划,都提出了整治风貌的要求。至 2001年始,镇政府下决心整治环境,动迁了妨碍景观的工厂, 逐步拆除了障碍建筑,并全面整修沿河传统民居,百间楼又重现 出她那美丽的风采。
  

金华八咏楼有什么好玩的

放假准备去金华八咏楼玩,但是又不清楚金华八咏楼有什么好玩的,因此特意去网上查询了一下有关金华八咏楼的景点资料,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后改名元畅楼。位于金华市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委江,楼高数丈,屹立于石砌台基上,有石级百余。

登楼远眺,蓝天万里白云朵朵,南山连屏,双溪婉蜒,尽收眼底。现存建筑共四进。第一进为主体建筑,重檐楼阁,歇山屋顶,翼角起翘,石砌台基。此楼系南朝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太守、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沈约建造。峻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有一首《登元畅楼》云:“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作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并在此基础上又增写了八首诗歌,称为《八咏》诗,是当时文坛上的长篇杰作,传为绝唱,故从唐代起,遂以诗名改元畅楼为八咏楼。北宋至道年间定今名。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扩建,将沈约的八咏诗勒于石碑。元皇庆年间(1312一1313)楼毁于火,碑亦不存。明洪武五年(1372)重造宝婪观,八咏楼废址建玉皇阁,后玉皇阁毁。万历年间(1573一1620)重建八咏楼。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1796一1820)重建,1984年大修。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1500多年中,不仅与历代文人名士结下了亲缘,也与英雄人物有着密切关系。唐代的严维,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书法家都曾慕名前来登临题咏,留下不少绘景梯怜的诗文名篇。元末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胡大海、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等,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部队。还有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壮烈地牺牲在八咏楼,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迹。周恩来同志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因此,人咏楼不仅是个精致的古建筑物,而且它跟诗人的名篇、英雄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风流千古。南宋著名爱国女词人李清照避难金华时,登八咏楼写下的《题八咏楼》诗云:“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这首诗充分地表述了八咏楼的气魄,金华重镇的形势和李清照的爱国炽情,成为历代题咏八咏楼的出类拔革之作。

八咏楼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经过修耷,面貌焕然一新,诗坛泰斗艾青曾亲笔题写“八咏楼”3字,为八咏楼增添了浓浓的诗韵色彩。

关注逛金华微信公众号:tmdtmd258金华人都要关注哦!

金华百事通为你提供金华吃喝玩乐购住行等生活信息!好吃的,好玩的,打折优惠都在这里!

金华有什么名胜古迹?古老一点的!急!如:八咏楼

展开1全部

双龙风景区(我国道教第三十六洞天所在地)——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二仙洞、仙瀑洞、金华观、毛泽东视察双龙纪念馆、桃源洞、黄大仙祖宫、赤松黄大仙宫、尖峰山 九峰山(浙江省级风景名胜区)——九峰岩、桃花源 大佛寺风景区(建于南梁大同六年)——大佛像、鸳鸯林 仙源湖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桂花之乡、水上乐园 桃花源旅游区(施光南故里)——万亩桃林、源东白桃 龙盘寺风景区(建于梁天监年间)——孝顺镇中柔村、寺房120多间 积道山风景区(金华市区唯一的孤山)——天圣禅寺、蒲塘文昌阁、锁园古建筑群 琅峰山风景区(市级风景名胜区)——琅峰山、石岩寺、金兰虎、白沙古庙、铁店古窑群参考资料:金华市区旅游一二句 双龙洞, 三四句 仙华山 双龙洞 双龙洞属岩溶景观,位于双龙洞景区中心,以洞中有洞、卧船入洞为特色,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标志景观,根据史料记载,西汉元帝年间(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刘仲卿大将遭诬贬后,隐居于金华山中,唐代的柳宗元为之撰写了《刘仲卿隐金华洞》(双龙洞古代亦称金华洞),从那时算起,双龙洞的历史已长达2000多年。 仙华山 仙华山又名仙姑山,位于浦江县城北9公里处,总面积18平方公里。 主峰少女峰,海拔728米,相传因轩辕少女元修在此修真得道升天而得名。 五六句 天门山 七八句 郭洞村

金华 武义的俞源 历史很悠久也是太级星象八卦村有很多古老传奇的故事还有点神话色彩风景独特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里很传奇的村落兰溪地下长河武义最近还要开演唱会哦`有好多大牌明星要来.正好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