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山屯遗址

顺山屯遗址

顺山屯遗址位于康平县城顺山屯西山,现名珍珠山。1973年发现,1977年试掘。距今三千年。契丹、辽金时代元代墓葬二牛所口乡马圈子村新城堡孙连玉住处,他在门前五米处取土,挖出元代墓葬。据孙连玉讲:他在门前取土垫圈,挖出马街、马蹬,都碎了,当时扔掉了,就剩下两个铜瓶送到文管所。铜瓶是元代典型器物,据些说明这时元代墓葬。明清时期窖藏1981年,在二牛所口乡小齐村下坎子发现窑藏铜钱。出土时损失一些,净剩1.42公斤。铜钱中中有一枚日本“宽永通宝”。现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珍珠山

保护范围:以珍珠山山顶卧龙山庄整体建筑墙体东南角(东经123°19′01″,北纬42°44′13″)为基点,东150米,南20米,西80米,北7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

(2)天龙山

保护范围:以海印禅寺北配殿墙体西南角(东经123°19′45″,北纬42°44′20″)为基点,东300米,南250米,西550米,北10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

王家山镇历代屯田遗址探讨

清朝初定居在水泉堡解甲归田的军伍家族流传:“王家山镇境内是历代军政屯田之地,镇内所有大型故窑及古窑皆为历代屯兵凿驻。”就这个传说,本文进行了探讨。

一、本镇境内历代军政屯田的依据索引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编纂的《装备与保障历史系列丛书·长城与古代装备保障》(解放军出版社)中叙:“屯田兵是以军事组织从事的农业和军事活动,属于且耕且守的边防建设活动。屯田兵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农业生产,在边境形势紧迫时,要随时随地参加战斗。生产的粮食,既保障自身需要,又要供给边防军队作战需要。”此文章中,道明了屯兵的双重职责。其《丛书》中又叙:“如是守防与屯田兼行,屯田场所务必要扎在边防点的内襟地,这样方能得到防御设置的保护,尤其是长城、堡寨、烽燧的配套设置。”如果说王家山镇境内是历代兵屯之地,那就要有《丛书》中提示的所谓条件。《平川史话》中叙:“……本段长城应为原固原镇徐斌水至靖虏堡花儿岔(水泉堡西山)六百余里内边长城中最重要的防御工事……”这段长城工事内,包括王家山镇碑南泉山、水泉尖山的东脊和西脊、水泉堡西山的衔接边墙。《靖远县志》载有明代区境的边墙、墩台数为:迭烈逊堡管墩台十二座,边墙70里;水泉堡管墩台八座;陡城堡管墩台四座,边墙10里;打拉池堡管墩台十七座。此载说明至明代本区域已构成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现出兵堡之间互相通讯、联络、报警、御敌的系统功能。更说明在水泉堡及这段边墙的近身地屯田,是有安全保护条件的。《装备与保障历史系列丛书·关隘与古代装备保障》中叙:“关隘是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军事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也是驻军屯守的地方,各级城堡、寨、台按照等级高低均匀分布在长城沿线上。其修建的必要性和军事重要性,不亚于长城墙体本身。长城墙体的作用是阻挡游牧骑兵;而屯兵、囤粮、治安、引导交通、贸易保护等功能,只能靠堡塞、烽燧等聚落形式来实现。”这段载叙,系统地说明了边防各种设置及兵屯等事的关联性及作用性。其《丛书·长城与古代保障》中又叙:“明代防御工程,是在历代防御原址上修缮或筑建……”此叙提示,本区域明代所修的防御设置,亦是在历代不可放弃的前防要地。《靖远县志·财货志》载:“边徼之所重,则在军需。古者输粟实边,屯田径野,所以富盖藏,广积储也。积储则士马饱,士马饱则威武振。有备无患,久安长治之道也。”

根据此述,区境边防内襟地有历代军政屯田之事是肯定的。至此,完全肯定“王家山镇境内为历代屯田之地”的理由有三:其一,王家山镇境地离陡城堡、迭烈逊堡、水泉堡、永安堡最近,甚至是水泉堡的贴身地;其二,王家山镇境内是黄土丘陵地带,有凿窑、屯田、囤粮的优质和隐秘特点,可供数千名兵丁屯耕,更便于一边守防,一边屯耕,达成“有备无患,久安长治之道”;其三,有大量的屯兵驻地遗址、便利饮用的自然流泉作证据。

二、本镇境内历代兵屯遗窑的记叙中,经阅读《方志》及百姓《家谱》以及花脚力去考查历代兵屯驻窑遗址后,得知王家山镇境内,在清代之前的历代中没有民田。清朝统疆之后颁布移民之策,王家山镇境内才始居解甲归田者及大量移民。本域始来耕民,皆修缮明代屯兵遗窑而居耕。王家山镇四村的历代屯兵遗址的考查情况如下:

文中将不能修缮使用的旧窑称为“故窑”,将能修缮使用的旧窑称为“古窑”。

(一)井儿川村历代屯兵遗窑。常家窑有一山,周围凿十余口窑,窑中有地下储物窖,传为明代屯兵主事营遗址。常氏在平整宅院时,挖出宽9米,长60米的古代屯兵房石基。石窑岘有多处圆形围石基,据传为鞑靼兵包帐遗址。陈家湾有一土山,周围开凿二十个窑洞,窑内互通,传为明代囤粮库。陡路庄下部东山有三座故窑院。罗家埫有两座古窑院。井儿川庄有三座古窑院。阴洼有一座大型古窑院。正沟下部东山有两座大型故窑院,二泵房西岘有两座大型故窑院,二泵房南有一座故窑院,新庄口西山有一座大型古窑院,新庄沟下部西有两座故窑院,下川南山有两座古窑院,捡财塘庄中部西山有一座故窑院,窦家门东山有两座故窑院。贺崖湾庄有一座古窑院,其庄后山有两座故窑院。蒿子掌庄上部有四座故窑院,中部有两座古窑院。黄窑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西有一座故窑院。井儿川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二)万庙村历代屯兵遗窑。胶泥崖庄东西有五处大型古窑院。据传有两座古窑院为明代兵家囤粮库,有一座古窑院为历代屯兵主事营盘。碑南泉北邻及西邻地,共有五座故窑院。万庙庄有两座古窑院,庄之方圆有六座故窑院。武家拐庄上部南山有数座古窑院。张大埧庄西山有三处大型故窑院。齐家大岘之西有三座故窑院。由于万庙村被国家开采煤矿,好多大型古窑址被毁去面目。碑南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三)大营水村历代屯兵遗窑。大营水庄的东、西两社各有大型古窑院,据考为历代屯兵主事营盘。郭涝坝有一大型古窑院,为明代兵家囤粮库。黄毛沟庄有一处古窑院,西北有两处故窑院。牙条沟庄有一坐古窑。大树沟庄`有两座古窑院,庄之下部有两处故窑院。水泉尖山东脊的北麓有三处故窑院。高座坪有一座大型古窑院,其坪之北山有四处故窑院。栒条岘有两处故窑院。大营水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四)于大川村古屯兵遗窑。据考井儿川地与于大川地,在历代为同一屯田营。于大川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北面有五处故窑院,庄之东山沟有两处故窑院,庄之西山有两处故窑院,下大川庄有一座古窑院,庄之西山有两座故窑院,双窑沟有四处故窑院。此处,于克劳泉可供历代屯兵饮用。

总之,经过探讨认为“很多大型古代窑院,非集中兵力而不能凿之。”因此,唯调研本域数计惊人的古代窑院,就有秘史在内,建议文物主管部门,在合乎文物管理法则的情况下,挖掘大量故窑,其内可能有不少重要军政文物。建议史学专家们集收本镇古代文物,对文物的发现地点,考研分出历代屯兵活动的朝代界限。我们不要小看这块土地,它有千百年的军政脉根,这个脉根就是人文史。(刘学 岳鹏孝)

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maidadou0714。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欢迎您分享到朋友圈

顺平伊祁山周围有哪些尧帝遗址?

一、顺平伊祁山周围有哪些尧帝遗址?

  尧帝,上古五帝之一。史料记载,姓伊祁,名放勋,尧为谥号,传说他是上古陶唐部落长,炎黄联盟的首领。有证据表明,堯的故里在顺平县。现在顺平一带有许多关于亮的民间传说和遗迹,对尧的祭祀活动也从未间断过。县城正西10公里处有伊祁山,山上有一天然山洞叫亮母洞,相传尧就出生在这个山洞。

  因尧居伊祁山,后将伊祁作为姓氏。《史记》中记述:尧为帝喾之子,其生母名庆都,是帝喾的次妃。现伊祁山有太子庵(尧为帝喾太子)、太子殿、太子塔遗址,供人们凭吊。伊祁山北2公里有五龙泉,水从五孔流出,相传尧用五指所挖。伊祁山西麓1公里有坛山,传说为尧察天之台。

  伊祁山东10公里有庆都山,据传是壳母居住地。伊祁山东南20公里望都县城东北尚有尧母陵。传说亮受禅后,曾建尧城而居,今伊祁山东南10余公里处仍有尧城村名,并有规模宏大的堯帝庙遗址。考学家在这里发现有5000年的古文化遗址。史料载尧初曾受封于唐,即今顺平的邻县唐县,所以又有“唐尧”之说。

  尧后封其长子丹朱居曲逆城(顺平秦汉时曾叫曲逆),曲逆城旧址在今顺平县城东南10公里的大王村、子城村,村名即源于此。如今,伊祁山周围有万亩桃林,每年四月举办以“登伊祁朝圣,赏顺平桃花”为主题的顺平桃花节。

二、帝尧有什么样的传说?

  

帝喾94岁高龄时,他的三妃庆都说她外出时遇上一条赤龙驾着阴风从她身边过去,她立刻就感而受孕。庆都14个月之后生下一个样子十分奇怪的婴儿:眉分八彩,大下巴,尖脑壳,庆都给他取名为“放勋”。放勋长到15岁便辅佐他的哥哥挚执政,后来得到一块封地,他把封地命名为“唐”(今河南濮阳往北三百公里处)。

  “唐”字的甲骨文写法,就是一个盖子压在陶罐子上,防止沸汤翻滚出去,因此放勋又称陶唐氏。几年后,由于挚为人软弱,缺乏盟主气魄,弄得四方扰乱,政事微弱,便把位子传给了弟弟放勋。放勋即位,就是后来的尧帝。

尧即位之初,江河洪水泛滥成灾,猛兽频繁出没。

  尧命令羲和掌管历法推算和曰月星相的观测,又大胆起用东夷族有虞氏的首领舜和西戎部落的首领禹治理江河,终于将肆虐的洪水治平。接着,尧经过不继征伐,在舜的辅助下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的反叛,巩固了中原氏族政权。尧帝在位70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便让位给有功的舜,开创了禅让之先河。

  尧让位28年后死去。

三、尧帝姓什么?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骆驼城古遗址——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风景绘屯庄

导读: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古人讲求的是落叶终会归根。而这些长眠于地下的灵魂,他们,又或是他们的祖先,或许是来自于美丽富饶的关中大海之滨的山东,或者是极寒之地的北国。在他们心中,是否河西是他们永远的家,还是,他们也曾无数次遥望过,那个千里之外的中土故乡

骆驼城这枚古印章,盖的年代实在太久远。史书上说它是西汉时期的表是县,还曾经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初建时的国都、唐代重镇。它印证的是古代西部边塞文化遗留,古军事文化遗留,古贸易文化遗留。细数它的历史,愈发对它尊重,放眼古丝绸之路,像骆驼城这样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汉唐古文化遗址也没几个。立刻明白,这枚印章有多么重的份量。

骆驼城的修建与霍去病西征匈奴有太多的关联。想当年少年将军阳光一样的年龄,阳光一样的事业。骑着高头大马,披着战袍大氅,迎着大漠的阳光,腰里的佩剑闪闪发光,头盔上的红缨在阳光下格外显眼。霍去病西征这一年只有20岁。第一次走中线,袭击了浑邪王东面的单于城(今永固城);第二次走北线,迂回袭击了浑邪王西面的觻得城(张掖黑水国),在黄河边上逼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后率部归顺了汉朝,号称十万匈奴归汉。比战争更经典的是,汉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上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玉门关阳关长安城里的设计师们,拿着厚厚的羊皮规划图,来到河西走廊,忙着选址,测量定位具体建城的位置。计划戍边将士和移民都去城里居住,在城外农耕放牧。为配合修城,城外已选好了窑址。表是县坐北向南,30万平方米的城已规划出来。

据史书记载和学术考证,骆驼城为西汉表是县,地震后前凉于距县城西南20公里处新建的治所。西晋灭亡后,割据河西的前凉张氏政权为安置关内来投的难民,在骆驼城故址建郡,并以东晋王朝都“建康”来命名,借此标榜效忠晋王室来争取北方汉人的支持,成为战乱给骆驼城历史烙下的特殊印记。

时光流淌到唐朝的时候,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象。表是县城周围地势平坦,宜耕宜牧。丝绸之路开通后,很快这里变成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城周围阡陌纵横,城里人丁兴旺。大批商旅穿越戈壁沙海,在险象丛生中一群群金黄色的骆驼,它们满载着货物在古丝绸之路上,挺立着高大健壮的身姿,迈开矫健的步伐,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城内胡商蕃客云集,商贸交易市场一片繁忙。在以骆驼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因为城里繁华的贸易,人们用骆驼为标志,把这座城定义为“骆驼城!”

骆驼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南20公里处的骆驼城乡永胜村西。城址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面积29.92万平方米。城垣为黄土夯筑,夯土层厚0.10一0.15米,墙基宽6米,残高7米。一座苍凉肃穆的土垒废墟静卧在荒漠碱蒿之中,与不远处红砖亮瓦、绿树成荫的移民新村形成了鲜明对照。居高鸟瞰就像盖在现代画卷上的一方古印章,凝睇近视却又分明是组合起来的大型泥塑群,每一道缺口、每一处凸凹都记录着风雨的洗礼,战火的雕凿,这就是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北凉古都、唐代重镇骆驼城遗址。

骆驼城遗址分为南、北两城。南北二城蝉联 ,瓮城、角墩、腰墩保存完好,是目前国内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代文化遗址。骆驼城遗址现已出土的数百块彩绘壁画砖,全景式地反映了汉唐时期绿洲屯田、西塞牧猎、交通出行、歌舞宴乐、远古神话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是一部形象的河西开发史。

骆驼城出土有大量的彩绘画像砖,内容有伏羲女娲、农耕、畜牧、家居等,并出土有前凉时期的木牍、木俑及西晋时期的彩帛旌铭、木版画。城西南墓群还出土了五凉时期的墓葬,经发掘为砖室墓和土圹墓,里面有彩绘画像砖、胡运子衣物疏、红纱旌铭、青铜神树等,可以从中窥见当时文化艺术活动非常活跃。尽管隔着许多世纪的历史云烟,但仍然能感受到特定年代的生活气息,虽略觉陌生,却依稀可认。在新疆、甘肃、内蒙古青海的很多古城遗址都是如此,乃至于唐瓜州故城阳城这样有名的城址,如果不是事先有所了解,你完全不会知道这城中曾经有过多么繁盛的生活。从此向西,一直到新疆的楼兰、尼焉古城,再到小河墓地太阳墓葬,从巨木打造的墓葬形制中,可以遥见当年这里自然生态如此之好,罗布泊渔猎富足的场景历历在目。

然而,千年只是一瞬,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自公元三世纪以降,河西一带生态逐渐恶化,饮马长城的胜境不再,“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成了远去的风景。而今的这些遗存中,除了城墙的马面、城门、残垣,城的外廓虽在,而城“质”不存,所有的建筑基址都被惊人的自然力扭曲,被摧残得辨认不出形状了。尽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但罡风正劲,哪可辨得清楚啊!

在北凉灭国149年之后,隋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御驾亲临张掖,登山丹焉支山,参禅天地,谒见西域二十七国使臣,举行了“万国博览会”,极尽炫耀隋王朝之威、国力强盛之能事,堪称史无前例。

在云集的诸路豪杰中,可否有人想起,或者路过那个叫“建康”的骆驼城?如今,骆驼城作为一处旅游景点,景观替代了地标建筑,到此一游与拍照留念掩盖了历史的记忆,曾经的过往留给了戈壁的黄沙,愈发衬托出不羁的时间和空间。

“今古山河无定据。”纳兰性德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其实是在表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感慨。这于骆驼城,何尝不是如此呢。

▍编 辑:王悦悦

▍来 源:文字来源于甘肃高台网、甘肃经济日报、中国张掖网等,著作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