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第三次反“围剿”红一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含总指挥部旧址、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位于兴国县兴莲乡兴莲村生福排组。时代为1931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再掀参观热潮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再掀参观热潮

信息来源: 贾 静

在建军92周年期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又一次迎来参观高峰。众多县内外游客,纷纷前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致敬中国军人。近一周,纪念馆接待游客35280人次,同比去年增长了10%。

建军节当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门口早早地排起了长长的参观队伍,虽然参观人数众多,但是在工作人员的引领和维持下,现场秩序井然。据悉,近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每天都会接到十余个团体的预约电话。

在这里,大家重温那段炮火纷飞的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聆听红军精神的不绝回响。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会一如既往地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做好免费开放准备工作,全力为广大游客营造一个美好的参观环境。

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通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 ————————————————————

红四方面军中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四川历史文化名城--通江县文庙街。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名。馆舍系明清建筑,古为文庙、学宫。其建筑群造型凝重、气势宏伟,馆内树木参天,花草葱郁,环境幽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创建全国第二大苏区】

1932年冬至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设于此,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王树声等在这里运筹帷幄,胜利的指挥了一场场浴血歼敌的战役战斗,创建了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为红四方面军战史,中国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李先念

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曾中生

张国焘

【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1988年1月,国务院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2001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精品路线之一,现为三级博物馆、AAA国家旅游景区。

徐向前

纪念馆的正前方是红军广场,大山上有川陕苏区第一幅石刻标语“争取苏维埃中国”。

红军广场

【馆内一角】

纪念馆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红四方面军活动为主,以通江人民巨大历史奉献为辅,充分再现了二战时期辉煌的历史画卷。纪念馆根据当年将军在红四方面军战斗、生活过的史料,开辟了“将帅风采”展厅。一张张将帅的巨幅照片和生平简历吸引着众多参观者。通江籍的十位将军,是老区孕育的精英,也是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见证。

勋章、证书

纪念馆陈列着众多红军将领的图片、标语和文物。

复原局部的战场,战争是艰苦的、残酷的,仿佛听到了枪炮激烈的爆炸声,

多少英雄儿女为之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

石刻标语之王“赤化全川”四个石刻大字刚劲有力,字幅高5.85米,宽53米,单字高5.85米,宽5.2米,笔画宽0.9米,深0.35米。是川陕苏区最有影响力的一幅红军标语,至今仍深深的留在王坪高高的山崖上。

【感触】

一张张将帅的巨幅照片和生平简历吸引着众多参观者。为支持中国革命,当年通江仅23万人就有4万多英雄儿女参加了红军,这是个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请勿擅自下载使用本文配图,严禁商业使用,违者必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本平台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来源丨巴城网编辑整理 图片丨看巴中网提供

⑰ 君埠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

江西孕育了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留存着诸多见证峥嵘岁月的史迹物证。由江西省文化旅游厅主办,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广播电视台影视旅游频道承办“守初心 担使命——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系列活动,一百件革命文物,一百个红色故事,一档节目,一个展览,一本读本。追根溯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红色革命旧址,见证峥嵘岁月,目睹百年风雨,历经沧桑,依然矗立。让我们跟随“百件革命文物说江西”第二季踏上红色之旅,发挥江西红色资源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高地。

17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指挥所

建筑名称:君埠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

年代:清代中期

建筑面积:644㎡

风格:中式

地址:江西省吉安永丰县君埠乡君埠村

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君埠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永丰县君埠乡君埠村中央,原为祭祀道教许真君的祠宇建筑——万寿宫,始建于清代中期,后屡废屡建。现存旧址为民国重修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大三开间,一进二栋,前栋二层,上层为戏台,下层为通道;后栋三层,为观戏台;中间为“四水归堂”式天井,两边有廊厢与戏台和后栋相连,于廊厢与后栋连接处设宽板木梯供人上下。面宽17米,进深39米,总占地面积663平方米。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武装工农政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至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震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冯阎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中央根据地成为“围剿”的重点。

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0年8月,由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建,共约有4万人。面对敌人即将展开的大规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新余罗坊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讨论反“围剿”作战问题,并最终同意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红一方面军主力从袁水流域退却到赣江以东地区开展群众工作,整训部队,筹措给养。

11月5日,敌人开始向袁水流域推进,扑空后又向赣江东岸进击。红一方面军按照既定方针,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和人民赤卫军迟滞、消耗、迷惑敌人,诱敌进入预定范围,主力则向根据地中部山区实行“求心退却”策略,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南垄、龙冈地区。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荫蔽待机,积极准备反攻。利用敌军向根据地中心区进攻时,战线被迫拉长、兵力分散的弱点,12月24日和26日,红军主力军两次在宁都小布设伏,试图歼灭敌第五十师谭道源师。但谭道源部按兵不动,于是,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目标西移,准备先消灭敌江西省“剿匪”总指挥张辉瓒的第十八师。

12月29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从宁都迁驻到永丰县君埠乡万寿宫内,毛泽东住在君埠源发药店,朱德和总部其他同志就住在万寿宫二楼。当晚,得知张辉瓒部已孤军窜到龙冈,红一方面军立即在万寿宫内召开了“就近军以上干部紧急会议”,研究分析敌情,决定次日继续西进,歼敌于运动战之中。毛泽东、朱德同志在这里签发了《攻击进攻龙冈之敌张辉瓒师的命令》,即“红色十二号令”。

第二天,毛泽东、朱德等红一方面军领导人从君埠街出发,登上小别村东面黄竹岭,指挥了震惊中外的第一次反“围剿”龙冈战斗。红军采取四面包围之谋,进行严密部署。发起攻击后,红十二军沿龙冈南侧占领表湖及其附近各山头;红四军和红三军团一部沿龙冈北侧插到张家车,截断龙冈之敌与东固、因富等地之敌的联系,钻到敌人背后发起猛烈攻击;红三军团主力切断敌军从西南方向的增援和龙冈之敌向西南方向突围的道路。敌第十八师主力被四面包围,近万人被歼,张辉瓒被活捉,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决定性胜利。

第一次反“围剿”黄竹岭指挥所旧址

紧接着,红一方面军主力又挥戈东向,于1931年1月3日在东韶地区歼灭逃敌谭道源部半数,俘敌3000余人。此时,其它各路敌军因怕遭受我军打击也慌忙东逃北撤,至此红一方面军在五天内连打了两个大胜仗,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第一次反“围剿”纪念碑

第一次反“围剿”是红军由游击战向游击性运动战实行战略转变的第一个大战役。此役,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在中央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共歼敌1个师部又3个多旅约1.5万人,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重要经验,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下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193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央给中国红军及各级党部训令》中这样说:“红军一、三集团军与江西劳动群众,在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一致行动,得到了出人意外的结果,他们在伟大的中国革命史上,已经写上了新的光荣的一页。”

1983年10月,旧址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江西省博物馆永丰县博物馆

视频: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编辑:伍文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