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位于城西四摆渡蚕种场和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清末民初镇江开始发展蚕桑业。民国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为繁育优良蚕种,推广新法养蚕,以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促进全国蚕业经济的发展。于民国十五年(1926)在镇江四摆渡创建了镇江蚕种制造场。该场创办伊始,成绩斐然,其繁育的优良蚕种深受江浙一带蚕农欢迎,并深得其益。在其影响下地方贤达相继办了民营的裕民、明明、益民、瑞昌、均益、永泰、三益、永安、女职等10多个蚕种场,后来为扩大优良蚕种的供应范围,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养蚕,又将镇江民营的10多个蚕种场和苏州、南京的部分蚕种场联合起来,以镇江蚕种制造场为核心,成立了合作蚕种场,成为全国优良蚕种生产中心基地,蚕种行销从江浙扩至皖、鲁、晋、陕、鄂、川、粤等地并远销国外。

现存的蚕种场建筑共计21幢建筑:第一大部分位于现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的原镇江合众蚕种场、裕民蚕种场内;第二大部分位于镇江蚕种场内。这些建筑保存完好,作为整个制种流程配套十分齐全,在全国罕见。20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抢渡湘江战场旧址传扬红色文化

邓文德在文甲洞“红军堂”介绍红军途经此地的历史新华社记者朱丽莉摄

新华社南宁7月9日电(记者朱丽莉、黄勇贤、翟翔)中国广西北部桂林兴安县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85年前,红军长征途经此处发生的湘江战役,给这座小城增添了红色气质,红军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壮烈的一仗,也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一场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进入广西抢渡湘江,在灌阳新圩、全州脚山铺及兴安光华铺英勇狙击国民党桂军和湘军。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最终渡过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构筑的第四道封锁线。战役结束后,红军从长征出发时的8.6万人减少至3万余人。

如今,写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石碑矗立在当年的红军指挥所遗址旁,不远处的界首渡口河面碧水无痕。当年红军战士使用向百姓借来的门板搭成浮桥在此渡过湘江,如今这里建起了公路大桥。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新华社记者朱丽莉摄

溶江镇新文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德站在文甲洞“红军堂”内,他面前的石磨及生锈的铁锅、铁铲和大扒锅,是当年留下来的。“当年打仗,一些村民躲避起来,一位刚生产不久的农妇离不开家,也无人照顾。红军在此休整期间,竟安排了战士为产妇煮饭做菜、熬鸡汤。”邓文德说。

邓文德介绍,1985年,新文村开始组建红色文物保护小组,至今收集红色文物120多件。村民将每年12月3日定为“新文村中央红军文化节”,这一天全体党员重温入党宣誓、重走村里的红军路,并举办红色文艺晚会。

“红军有理想信念,他们处处为群众着想。我们现在也不能忘本,忘记就错了。”82岁的兴安县溶江镇佑安村村民徐昭英说,父母及村里老人时常提起红军的故事,这深深影响着她的家庭,3个儿子有2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说到激动之处,徐昭英还唱起了红歌,热泪盈眶。感念红军战士的付出和牺牲,她主动搬到山里守红军墓,至今已有几十年,“我把红军当成亲人来守护,坟墓的杂草哪天我拔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来拔”。

徐昭英讲述自己守墓的初心。新华社记者朱丽莉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村坚守红色文化、谋求向前发展,用实际行动来感谢红军战士。”佑安村党总支部书记曾昭磊介绍,全村1350人共有党员59名,年轻人参军入伍的热情也很高。

邓文德介绍,十几年来,新文村的乡亲种过毛竹、罗汉果、百香果等,不少人靠种果富了起来。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多栋两三层高的水泥楼房依山而建,周围尽是绿油油的果树。

当地还兴办红色旅游。兴安人曾建华开设了休闲山庄,推出的多款红军套餐,包括野菜火锅、树根炒蛋等,深受欢迎。他聘用了厨师及服务员共33名,大部分是周边贫困村民及水库移民

“平时员工经常表演红色歌舞,目前正计划推出一些小型情景剧演出,我希望红色文化可以形成更广泛的传播。”曾建华说。

黑龙江省牡丹江宁安市东京城镇,这的积温适合种什么品种的玉米

我家是在这种地的,一般是5月份种上,10月中旬左右收,大概120多天的成熟期,胶质的玉米好卖一些,粉质稍微差一些,但是粉质比胶质的产量高一些。

温州古建筑丨文成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

文&图 有印品

玉壶中美合作所旧址有两处,其中一处为端廿八祠堂,二进木构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曾驻中美合作所一个教导营。该旧址临近胡氏庄三宗祠,为文成县不可移动文物

三进天井,水塘中曾捞出不少子弹

据《文成县志》载,1944年7月下旬,中美合作所选址在玉壶举办。训练班由中方3个教导营、1个直属特务连和30多名美国官兵组成。受训官兵到达中美合作所后,被编为营,分排上课,接受训练。授课内容有侦探、爆破、擒拿、射击、战斗、电讯、秘密通讯等。训练科目都是美式轻武器:火箭筒、45型手枪、汤姆生机枪、卡宾枪、左轮手枪及爆破技术等。训练时,由美国教官担任教练,经过短期训练之后,即装备当时最新式的武器,组成精锐部队与日军作战。从1944年8月开始,到抗战胜利后被撤销,短短一年多时间,玉壶中美合作所共办了4期训练班,受训人员3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