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巷清真寺

山巷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城西山巷路东今清真寺街,又名西大寺,初创于康熙年间,迭经兴废,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1982年又重新整修。寺四周为青砖围墙,条石基础,有门楼,上置斗拱,对门有照壁。大门内有门廊明间、过厅、走廊,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前有廊檐,梁上绘彩画,迎面为大槅扇,两侧设券拱门。殿内用为宗教仪式。

清真寺正门楼,面阔三间,进深二间,门楼两侧为磨砖壁八字门墙。门上额书“清真寺”正揩大字。殿前有庭院,东设对厅,会客之用。清真寺大殿为寺之主体建筑,穆斯林礼拜场所,规模之大为全省之冠。整个建筑群布局,既具有中国宫殿式建筑特征,又具有阿拉伯建筑艺术色彩。建筑内以阿拉伯文和几何纹样组成,有近800多种文饰,1000多个图案。寺内设有窟殿、望月楼,是重要的礼拜之处。2011年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大学习巷清真寺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故又称西大寺。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公元705年。赐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统间赐名回回万善寺,及明洪武时赐名清真寺。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据传说,郑和奉明成祖之旨,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下西洋,虽然使团人数达两万之众,但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城西大寺求贤选才。经过认真考核挑选,他选中了西大寺的掌教哈三焉,遂任命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西洋途中,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外交使命。回京后,郑和为哈三报功请赏,哈三再三谢绝,只要求圣上能恩泽西大寺,拨款修葺,他就感激不尽了。郑和于是领旨重返长安城,并亲自设计绘图,选择良材,召募能工巧匠。新修建的西大寺面貌一新,亭、台、楼、殿布置得宜,蔚为壮观。据说寺内的“邦克楼 ”就是郑和特别主持修建的标志性建筑。

更多精彩西安故事,欢迎关(xia)注(zai)"我的城事"

化觉巷清真大寺 | 青朴古寺,不容错过的清真瑰宝

化觉巷清真大寺

位于回民街小巷内,始建于唐,清代重修,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处处是飞檐翘角、亭台楼阁。而在寺内很多木门和砖墙上,能看到不少木雕砖雕,用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立体手法,刻画描绘出中式的花草图案。

古典建筑风格

大寺坐两朝东,整个寺院是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四周有青色砖围墙,占地面积约18亩。全寺沿东西向中轴线以次分为四院,建筑总面积共约4000多平方米。

根据寺中碑文记载,化觉巷清真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存在争议),即公元742年。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兵部尚书铁铉主持修葺扩建,清朝时也曾重修过。现存建筑以明清的为主,共有四进院落。

进入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壮观的木质牌坊,正对东侧的砖雕影壁,牌楼上写着“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这样的牌坊,在整个西安城并不多见,带给人古朴肃穆的感觉。

牌坊正下方,有一个“六龙石雕”,十分精美。相传它是唐朝遗物,原为旗杆座,暂放于此。在化觉巷清真大寺,如果你仔细观察,会看到好几处龙的图案。缘何清真寺里会有龙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这是一座“敕赐”清真寺,和皇帝有关,当然会出现一些龙的图案;二是因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曾经到过清真寺,为了体现对皇帝的尊敬,修了些龙。

第一进院的尽头是五间楼,上选有写着“清真寺”字样的匾额,这块木匾四周刻有龙,非常精美。五间楼的门联也很有意思,有像“团花”一样的图案,每一个图案是一个词语,代表着真主的一个美名。中国传统文化阿拉伯书法完美结合。

第二进院中间,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上面写着“天监在兹”。

根据伊斯兰文化,真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天仙,左肩上的“来给布”记录人们的善行,右肩上的“而替杜”记录人们的恶行。凡是作恶的人,死后不能进天堂,而是在火狱,接受烈火的炙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

石牌坊以西,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楼。南侧石碑东面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敕修清真寺碑》,西面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手书的“敕赐礼拜寺”,北侧石碑东面是明代大儒冯从吾所撰《敕赐重修清真寺碑》,西面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写的“道法参天地”。

在二进院南侧是沐浴室,穆斯林们进行大净、小净的地方。

第三进院的入口,是敕赐殿,这是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古老的建筑,相传建于南宋。

敕赐殿上的“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正是出自董其昌之手,下方的门联,仍然是真主的美名。敕赐殿内的地面上有石雕龙,也是古代遗存。

敕赐殿内,最重要的是南侧中间的清朝石碑“月碑”,正文由阿拉伯文撰写,相传作者是掌教阿訇“小西宁”。月碑是中国伊斯兰教非常重要的石碑,它的内容与穆斯林斋戒有关,记录着观新月和确定斋月来临的方法。对中国穆斯林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敕赐殿西侧悬有一匾额,上书“派衍天方”四个大字,出自于慈禧太后之手。意思是“伊斯兰教源自阿拉伯地区”。

敕赐殿的建筑非常古老,颇有古风韵味。

宣礼塔、沐浴室、讲经堂、礼拜殿,是清真寺的四个主要建筑。化觉巷清真大寺的这座宣礼塔,上书“省心楼”三个大字。

第三进院侧面的讲经堂,现为阿訇居住的地方,里面珍藏着中国风格的阿拉伯世界图,非常珍贵,穿过精美的连三门,就进入第四进院了。

一真亭,又被称为“凤凰亭”,造型非常精美,亭的飞檐,像凤凰振翅欲飞,亭上悬有明朝兵部尚书铁铉所写的“一真”匾额。“一真”代表的是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一真亭西侧,是清真寺最大最重要的建筑,礼拜大殿。大殿东侧中央悬挂的阿拉伯书法匾额,是清末民初阿訇,马谦益的作品。意思是“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

化觉巷清真大寺,西安少有的精美、壮观的古建筑群,世界唯一的中国园林式清真寺,在西安绝对不容错过的清真建筑瑰宝!

自驾去房山窦店,逛华北最大清真寺,品正宗清真美食

一朋友刚买了新车,非让我陪着他一起出去浪一圈,城里车多路拥堵,开车感受不到驾驶的乐趣,两个人商量后决定沿着京港澳高速路向着城外而去。既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我提议去房山窦店,朋友二话没说,只是深踩油门,让我体验了一把什么叫“推背感”。

说起窦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呢。其实,一点不用奇怪,如果不是有认识的朋友家就在这边的农村,我也不会来这个地方,更不会知道窦店清真寺还是华北最大的清真寺

从京港澳高速窦店出口出来左拐,沿着107国道向西走10多分钟,就远远的可以望见清真寺的塔尖了。朋友问这里怎么会建这么大一个清真寺,这里就需要介绍下窦店的简况,别看这是一个六环外的小镇,这镇上有汉、满、回、壮、苗、黎、彝、藏、蒙、朝十个民族 ,其中回民人数最多。每年开斋节举办时,清真寺热闹非凡。在这镇上还藏着很多地道的清真美食小吃比如比较有名的牛头宴、丁记烧饼夹牛肉,小桥清真美食、窦店老北京涮肉等,房山本地非常有名的鸽子张(黄泥烤鸽子招牌菜)也刚在这开了分店。

扯回来接着说清真寺,窦店村原有一座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春(1713年)的清真古寺,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不过,随着当地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首都高端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的建设,窦店清真古寺由于规模小、功能单一,已不能满足当地穆斯林举行宗教活动的需求。故此,当地政府部门历时两年,投资8千万元人民币,在距古寺3公里之外的地方建造了这座新清真寺。据说,这里能够同时容纳1500人做礼拜。

来到清真寺的大门前抬头看,高耸的邦克楼、浑圆的穹顶、伊斯兰式的雕刻图纹,无不令人感觉仿佛置身于阿拉伯国度。在清真寺的外围还有一些商铺,主要销售的产品都是窦店的土特产,比如窦店金梨汁。进清真寺参观需要在入口处登记身份证,我看旁边的告示牌上还写着穿短裤不得入内(夏天来玩可要主要着装)。

走进走进清真寺的院门。迎面看到的是主殿墙壁上的一副大理石雕刻画,画中描绘的是位于伊斯兰第一圣城麦加,并在《古兰经》中被描述为“真主为世人创设最古老的清真寺”的天房(之前来时朋友告诉我的)。

整个清真寺院内是按“回”字形布局,有着穹窿 顶的礼拜大殿位于中央位置,围绕大殿建有供当地穆斯林学习的南北讲堂、穆斯林举行葬礼的埋体室、穆斯林教义展览室、寺内处理宗教事务人员的办公用地阿訇室以及供穆斯林做礼拜前沐浴清洁的水房等功能用房,形成了“众星捧月”的建筑风格。在礼拜大殿的南北两侧,各有一座建筑精美、直冲云霄望月楼。窦店清真寺还融合了本土元素,“清真寺的标志中就有窦店村的徽标和房山区特有的植物铁线莲图案。

在清真寺出来,已到午饭时刻,我们开车就来到了位于镇中心十里路口西侧的小桥清真烧饼美食铺,可别小看这家临街的略显破旧简陋的美食铺,这可是小镇原住民最喜欢光顾的烧饼店,这的牛肉软烂可口,豆泡汤是必点小吃,烧饼可以加肉、肠、鱼、蛋。两个人不到30块钱,吃个肚儿圆。临走时,朋友又打包了2斤卤牛肉和10个烧饼,说回家给媳妇大人尝个鲜。

吃过午饭,我们又去了北京高端产业基地,这里道路上车少人稀,进驻的企业已经很多了,基地里边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非中关村前沿技术研究院莫属。令人惊奇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家Costa咖啡。在基地里开车转了近半小时,就回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