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五家子殉难同胞纪念碑

下五家子殉难同胞纪念碑

在缸窑岭还有一处辽西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下五家子殉难同胞纪念碑。下五家子殉难同胞纪念碑遗址位于缸窑岭镇北4公里的下五家子村,是1935年11月16日日寇惨杀下五家子屯397名爱国同胞的血证。

1935年3月至9月,日寇曾三次大规模进犯当时锦西缸窑岭下五家子,“围剿”当地武装的抗日群众,结果都被当地的武装抗日群众所击败。一天,一架小型日寇飞机又来下五家子扫射,被村民们用自制的土武器把飞机打了下来。日寇对当地的抗日群众恨之入骨,伺机报复。

1935年11月16日凌晨,日寇出动驻缸窑岭所有部队,包围了下五家子村,-了所有的村口、要道、高地,前山、后山、东山也都下了卡子。包围-之后,派部分日寇进村,驱赶100多名青壮年村民到村头西河套集中。这时,日寇把事先抓走的下五家子村民姜佐周、杨树祯、张臣3人推到人群前,叫他们说出抗日群众的名单,三人至死不说,当场被杀。接着,日寇用三挺机枪同时扫射,人们成排成排地倒下。顷刻间,西河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敌人怕有人被漏掉,又挨个复查,发现有蠕动和呻吟的又补枪补刀。之后,把死尸拉到园子里浇上汽油放火烧毁,消赃灭迹。

西河套的枪声一响,村子里的鬼子也同时下手。把手无寸铁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用刺刀赶进屋里,用绳子绑起来放火烧杀。顿时,全村成了一片火海,到处是血肉模糊的尸体。村民刘昌的妻子刚生小孩,两个日寇闯进他家,首先开枪打死刘昌,然后一刀劈死了接生的老妈妈。刘昌妻子怒火中烧,拿起剪子刚要反抗,被一个日寇从侧面一刀刺进了胸部,另一个日寇乘机一刀刺进了他的前胸。她手握剪子悲愤地倒下了,还没来得及给婴儿吃一口奶。两个鬼子又扑向刚出生的婴儿,“呀”的一声,把婴儿劈成两半,扔到院中,哈哈大笑。

这场烧杀持续了一天,除11位村民死里逃生外,全村有397位无辜村民被日寇杀害,400多间民房被日寇烧毁。这次惨案震惊了全东北乃至全国。

遗址建于1972年,由深仇墓和纪念碑组成,占地1150平方米。碑身下面刻有两行正体字:“下五家子惨遭日寇杀害的死难同胞纪念碑”。深仇墓建在碑后20米处。墓葬是圆形土丘,直径6.6米,高17米,周围水泥围裙。墓的正面立一水泥墓志,刻“深仇墓”三字。墓内埋葬300多具遗骨。深仇墓南侧有一口生死井。北墙外立一水泥碑,上面刻着“血泪滩”三个字,是日军集体杀害中国人的现场。

下五家子现在是著名的爱国教育基地,每年辽西地区都有大批的企业职工、学生、机关干部等来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两代人和一座丰碑:原四五烈士纪念碑设计师之子接力“红色传承”

"丰碑式树,时留堕泪之人。"

济南就有这样两座烈士纪念碑,一座是位于槐荫广场的“四五”烈士纪念碑,一座是位于黄河岸边的泺口九烈士纪念碑。

巍巍丰碑,浩气长存。

两代人和一座丰碑

太极、跳舞、下围棋……3月9日下午四点左右,济南槐荫广场(原青年公园)很是热闹,只要好天气,总会有很多人来这里休闲。

这样美好的日子,是多少人所期盼的。就在这个广场竖立着“四五”烈士纪念碑,这座丰碑是为了纪念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的邓恩铭、刘谦初、吴丽实等二十二名中共山东党的领导干部。

人民幸福安康,也一定是22位革命烈士期盼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和叛徒的出卖,中共山东省委及各地党组织,屡遭破坏,大批党员和干部被捕。在狱中,他们不屈不挠,多次组织越狱和绝食斗争。1931年4月5日,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邓恩铭、刘谦初、吴丽实等二十二名中共山东党的领导干部杀害,史称济南“四五”惨案。面对敌人的屠刀,二十二位烈士坚定革命信念,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41岁,最小的仅有20岁,平均年龄28岁。

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1986年8月,中共槐荫区委、区政府决定在烈士就义处建碑。纪念碑于1989年4月正式落成,由3块长方形灰白色花岗岩石互相垂直耸立而成。前方石碑镶嵌反映烈士英勇就义的铜质浮雕,下刻烈士牺牲日期“1931.4.5”。侧方石碑上刻中共山东省委原书记梁步庭题词“垂范后来”,下面刻有少年儿童献词。后方主碑高4.05米,象征4月5日,正面上端刻着原国家副主席王震题词:“宁死不屈 浩气长存”。

“借着建党100周年契机,槐荫区委区政府将要对四五烈士纪念碑进行完善。说到纪念碑,我们找到了一个特殊的设计者,那就是原设计师仇志海先生的儿子仇世森。”青年公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衍芬告诉新时报记者。

接过这一任务的仇世森坦言很光荣,“这次是要完成22位烈士个人形象的塑造,然后放置在纪念碑的一侧,让人们具象地认知22位英雄的故事。”

一个志愿服务队和一座丰碑

四五烈士纪念碑有一支特殊的“护碑队”,这支队伍就是“青年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

青年公园街道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沈梅说:“其实22位烈士的生平资料并不完整,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在去年完成了22位烈士革命事迹的整理。”为了在新时代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从2019年8月开始,工作人员走访了与烈士有关的革命遗迹、档案馆……不断搜集“四五”烈士的资料,并开始筹备烈士纪念册。

2020年7月1日,为了宣传“四五”烈士精神,青年公园街道举办了“铭记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解码红色基因 弘扬党史文化”项目。同时,成立了全市首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

在这之后,这支队伍也成为“四五”烈士纪念碑的“护碑队”。

就在前不久,济南市槐荫区青年公园街道志愿服务队,组织了复员回家的退役军人,在“四五”烈士纪念碑前举办红色传承第一课,重温入党誓词。“我们的护碑不是简单的擦拭纪念碑,打扫周围的卫生;我们守护的还有烈士的精神。”沈梅说。

长眠黄河岸边的英烈:泺口九烈士

黄河水打着旋涡向东流去,千万年奔流不息。

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就坐落于黄河南岸,纪念碑高6米、宽8米、厚2米,给人一种强烈的崇高感。

“有的时候讲着讲着就想流泪,鼻子会酸酸的。”25岁的刘晓宇2020年10月考入了济南天桥河务局泺口管理段,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她成为讲解泺口九烈士事迹的讲解员。每次讲解,刘晓宇都觉得眼前似乎出现了当年那悲壮的一幕,经过了七十多年的岁月,烈士们的浩然之气依然可以感受得到。

1933年8月18日,国民党反动派为维护其法西斯统治,在济南泺口刑场残忍地枪杀了中共济南市委书记李春亭、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李伟仁、共青团山东特委代理书记孙善帅、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张福林、中共郯城县委组织委员孙善师、中共益都县委书记段亦民、中共鲁南特派员唐东华、中共益都县委书记郑心亭、中共青岛市委秘书王常怡9名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史称泺口九烈士。

李春亭、孙善帅等9人被捕后,不畏敌人严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在狱中,他们同敌人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1933年8月18日,凶残的敌人将9名共产党员干部押赴济南泺口刑场杀害。

“2003年,天桥区人民政府在九烈士牺牲地,修建了九烈士纪念碑,并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已经成为黄河岸边一条红色风景线。”刘晓宇说。

就在新时报记者前去采访的前两天,这里又迎来一个基层党组织到泺口九烈士纪念碑处重温入党誓词,缅怀先烈。

纪念碑前还放着缅怀时敬献的花篮,花篮里的白色菊花,在午后的阳光里显得更加洁白。

72岁的高义山在两个女儿的陪同下,在烈士纪念碑前伫立了好一会儿,他时而弯下腰看看碑前的铭文,时而转到碑后看看九位烈士的生平简介。“我是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的,也是一个有着41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们这一辈人就是踩着先烈的尸骨成长起来的。”

刘晓宇也是一名共产党员,3年党龄,“每一次讲着9位烈士的故事,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洗礼。先辈的力量,先烈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行,既然是在基层,那就做好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26期:​新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鳌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

编者按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新会党建微信平台推出“红色粤读”专栏,用粤语讲述红色故事。通过从葵乡大地身边的红色故事说起,引导党员群众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感悟革命先辈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和“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报国情怀,从而激励党员群众建功新时代,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点击收听音频

大鳌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

立于大鳌镇东风村第一石自然风景区的小道侧,是一块约两米高花岗岩石的柱碑,石碑正中刻有“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九个大字。这块石碑原来安放在大鳌特沙(特沙在1964年以前是属中山县管辖)东风村北头。

1939年7月9日,盘踞在中山的侵华日军从大鳌东沥攻打特沙, 大鳌十一沙联防队奋起抗击,多位队员阵亡,这些队员大部分是特沙乡人。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山县政府为纪念抗战阵亡的英烈,在特沙乡兴建了一座六角形水泥框架结构的抗日纪念亭,亭内立有时任中山县长张惠长亲笔题写的“抗战殉难烈士纪念碑”柱碑石及多位壮士芳名的墓碑石,以示纪念及供乡民拜祭。1947年,抗日纪念亭被破坏。后村民将所存柱碑石搬到第一石自然风景区立起来。

本期粤语领读员

陈慧欣

“红色粤读”领读员团队

区委组织部

石绮霞

区委组织部

钟莹莹

区委组织部

陈慧欣

新会电视台(新会侨报社)

陈颖瑜

圭峰小学

陈艳满

圭峰小学

冯倩霞

圭峰小学

李明晖

圭峰小学

郭广龙

新会东区学校

陈彩云

圭峰小学

冯艺红

圭峰小学

黎长齐

圭峰小学

李焕珠

原圭峰小学

梁晓青

广外学校

温艳芳

伦文钜小学

吴亦爱

圭峰小学

张思

圭峰小学

钟瑞贞

新会文华小学

张奕海

本栏目长期招募粤语领读员,热烈欢迎有兴趣、新会本地话流利的同志报名。

报名热线:6390011

联系人:杨璐玮

闻一多先生殉难70周年 故居变身幼儿园纪念碑处冷清寂寞

历史上的今天,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先生在作完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后,回家路上,在离家只有十几步的地方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47岁。

官方以各种形式纪念闻一多

闻一多殉难70周年之际,昆明市举行了对闻一多先生的纪念活动。

7月5日,闻一多殉难70周年大会在昆明举行。李公朴先生的女儿张国男和闻一多先生之孙闻黎明,在会后和全体与会人员来到云南师范大学“一二一”运动纪念广场,庄重举行李公朴、闻一多殉难70周年祭奠仪式,并参观了“一二一”运动纪念馆、国立西南联大旧址,还到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闻一多殉难处、李公朴殉难处敬献鲜花,观看了“百年军校将帅摇篮”“中国远征军”主题展览。

张国男说,李公朴以「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12个字作为座右铭,与闻一多一道为真理赴汤蹈火,是走在人民革命队伍前列的大仁、大智、大勇者。如今国家的强盛就是对他们在天之灵的最大安慰。

“70年来,李公朴、闻一多的名字已深深与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云南融合在一起,无论走在哪,都能感受到他们还活在这座英雄城市里。”闻一多孙子闻黎明认为,“很多人说李公朴、闻一多为云南人民增添了骄傲,但我更觉得是云南以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博大胸怀,为他们提供了实践理想的用武之地。”

此前,纪念闻一多活动已经开始。4月12日晚,云南省京剧院在昆明剧院演出大型新编现代京剧《闻一多》。

大型新编现代京剧《闻一多》取自杨友卫创作的《金碧春秋》,以震惊全国的昆明“一二·一”惨案为背景,描叙闻一多从1938年至1946年的一段生活,用京剧艺术展示了闻一多追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弘扬民族气节的大爱精神,以及对爱国学生的深厚情谊和对妻儿的挚爱亲情。

从去年开始,纪念闻一多的活动就陆续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龙泉记忆·闻一多纪念特展》在红河州博物馆展出,馆内近300件照片、书信等珍贵历史物件和文献资料,向世人全面展现了学者、诗人、画家、教育家和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人生轨迹。

据悉,闻一多先生在抗战期间随西南联大文学院和法商学院南迁昆明时,曾在红河生活和工作过。史学专家吴宝璋说,闻一多在昆明的8年也是抗日战争的8年,其从最开始在蒙自分校的“何妨一下楼先生”转变为了民主斗士,留下宝贵的精神遗产。希望市民能通过特展了解这段历史。

探访:故居变身幼儿园 比想象中冷清

闻一多先生殉难处,在云南昆明市区钱局街西仓坡6号,原云南西南联大宿舍大门附近。

当记者到达时,是一条不太宽阔的巷子,巷子两侧悬挂的是闻一多写的诗歌、警句、绘画及篆刻作品,这条巷子便命名为“闻一多先生红烛文学艺术走廊”。沿着走廊往里走,就看见了矗立在小巷路中央的一块碑,这块碑便是闻一多先生殉难处纪念碑,上书“闻一多烈士殉难处”,周围石栏铁链,植有花木

纪念碑附近没有多少游人,比想象中冷清。碑的四周被枯萎的菊花包围着,虽已枯萎,但也体现人们并不忘这位伟大的爱国战士,还是有人会来缅怀他纪念他。阳光洒在碑上,安静而肃穆地耸立着,简单、朴素,却带有一种静谧之美,岁月的痕迹无声的沉淀在斑驳的建筑里。碑上刻着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一位妈妈正在给自己的女儿读着碑上的文字,表情肃穆庄重。

碑的另一侧相距数米处有一四角亭,亭边的墙体上刻有闻一多故居的牌匾,与牌匾并列的是闻一多先生发表的《最后的演讲》。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内举行的悼念李公朴大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用李公朴“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誓言,重申了终生不悔、誓死如归的决心。散会后,路经此处,突遭特务伏击,不幸遇难。

记者四处寻找故居却无踪迹,问了几个附近居民才了解到,闻一多先生的故居早在好几年前就变为了幼儿园。只有园内的一座雕像还显示着闻一多先生留有的痕迹。雕像是闻一多周围围绕着一堆的孩子,闻一多是爱孩子,爱学生的,生前闻先生的家就是学生们课后爱去的家园。

随后,记者又随机采访附近来往的路人,好多人回答说:“不知道。” ,或者“在课本上学过,知道有这个人,其他的不清楚”。

闻一多先生被害时,年仅48岁。其遗体火化后,部分骨灰撒在滇池里。今云南师大内四烈士墓前,有闻一多先生衣冠墓,校园民主草坪中,立有闻一多先生红砂石雕立像。先生长袍围巾,手握烟斗,低首沉思,他的一句话至今响在人民心里:“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春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采访手记:不该忘却的纪念

闻一多逝世70周年之际,记者探访其故居和殉难处纪念碑,发现比想象中冷清,故居也被改用作幼儿园,心里顿生几许悲凉。

闻一多在昆明的8年也是抗战的8年,他是诗人、学者,更是民主斗士,他为追求民主、自由、和平献出了生命。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现如今故居变为幼儿园,或许是个不错的归宿,看着孩子在阳光下的笑脸,能让先生倍感欣慰。又或许他是不在乎身后事的,他的人生就像他说的“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但这是我们后代不该忘却的纪念,记住他们,才能知道历史。(云南网 记者韩焕玉 关喜如意 实习记者郭黎潇 杨泞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