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被列为吉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博物馆占地面积1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2006年7月8日破土动工,2009年6月16日正式开馆。馆内文史资料详实、文物藏品丰富。展陈内容分为中华名岳长白山、长白山满族神山崇拜、长白山满族历史源流、长白山满族生产习俗、长白山满族生活习俗、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六个部分,力求通过形式多样的展陈方式,描绘出满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灿烂文化。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已成为白山市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新阶段,对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完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江北大街777号(公交15路车)

邮编:134300

服务项目:免费开放

负责人:古芃(馆长)

开放时间:每周三至周日9:00-11:0014:00-16:00

服务电话:0439-3381359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历史沿革

白山市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新阶段,对完善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坐落于白山市浑江北岸新城区,占地面积11777平方米,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建设总投资3630万元。博物馆于2006年7月8日破土动工,当年实现主体封闭,2007年7月实施展陈工程,至2008年10月完成建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2009年6月16日实现开馆。

“白山发祥远,黑水溯源长”。自古以来,满族及其先民世代生息繁衍于白山黑水之间,与长白山结下了不解之缘。长白山是满族的故乡,是满族文化的摇篮。满族人民视长白山为发祥重地,将民族根脉系于白山,将盛世启运肇于白山,奉长白山为神,倍加尊崇,与祭祖融为一体,岁时奉祀。满族在勃兴沉浮的历史长河中,与其他各民族一道,在搏击中共存,在奋争中融合,共同谱写东方乔岳的壮丽诗篇,共同融入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博物馆从纵横两条线展开,既展示满族3000多年的历史跨度,又展示满族生产生活习俗。既考虑展线的完整性,又突出满族在长白山的地域特色。既立足白山挖掘白山地区的文献资料,又放眼整个长白山地区。文史资料详实、文物藏品丰富。博物馆展陈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中华名岳长白山、长白山满族神山崇拜、长白山满族历史源流、长白山满族生产习俗、长白山满族生活习俗、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通过形式多样的展陈方式描绘出满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与此同时,博物馆还专门设立特产展区,将白山地区特色产品作集中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宣传“白山名片”的作用。

随着公共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成为白山市对外宣传、交流和开放的窗口。博物馆以服务社会和开放办馆为思路,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人文历史知识教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史、民族博物馆学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及学术交流工作。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6297件,其中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4件,日接待能力4000人以上,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科普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已成为一座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民族团 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基地,对传播白山特色民族地域文化,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来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上演“博物馆奇妙夜”

为增添本届“中国旅游日”的节日气氛,白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特推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在旅游日当晚向市民免费开放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夜游博物馆到底有怎样一番风韵?

解说员通过讲解、体验、互动等环节,引领市民参观了博物馆内六大展区:中华名岳长白山;长白山满族神山崇拜;长白山满族历史源流;长白山满族生产习俗;长白山满族生活习俗和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

市民们徜徉于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厚重的满族文化更是令人增长见识。

此次夜游博物馆体验活动,市民不仅了解到了关于长白山与满族的历史渊源,更是通过各种历史标本和展区模型,立体地感受了满族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等一系列习俗,也了解到了满族文化对于我国现代文化传承的影响和民俗传承的重要性,让白山市民体验了一场家门口的“文化之旅”。

文旅融合,美好生活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是我国地域特色鲜明的

民族民俗专题博物馆

浑然天成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中秋节、国庆节开闭馆公告

中秋节国庆节开闭馆公告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为方便广大市民合理安排时间参观,白山市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结合实际,对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开闭馆时间通告如下:

2020年9月29日至2020年10月5日,正常开馆;

夏令时(十一之前):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

冬令时(十一之后):上午9:00-11:00 下午13:30-15:30

2020年10月6日至2020年10月8日,调休闭馆;

此后恢复正常开闭馆时间。

请安排好您的时间,并认真阅读参观须知,欢迎到博物馆参观体验。

白山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

2020年9月25日

参观须知

日常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夏令时: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

冬令时:上午9:00-11:00 下午13:30-15:30

周一闭馆, 节假日另行通知。

参观须知:

1、凡入馆参观者,须佩戴口罩(不佩戴口罩者禁止入内)。

2、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超过(含)37.3°者禁止入馆参观。

3、凡入馆参观者,需持有二代居民身份证配合健康码入内。

4、疫情期间原则上只接待本省观众(外省观众在我省留居超过14天,持有所在社区开具隔离期满证明者可进馆参观)。

5、疫情期间馆内最大容量为30人,若超出人数上限,请在馆外有序排队等候。

6、疫情期间,馆内暂停所有人工讲解服务,如有需要,可至一楼服务台租用自助讲解器。

注:自助讲解器为免费使用,但需缴纳押金100元,归还讲解器完好后即可返还押金,本馆讲解器每次用后消毒,不重复使用,请大家放心使用。

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

来源:白山市长白满族文化博物馆

[吉林文旅] 展博大底蕴,观民俗风情,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年接待观众18万人次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以长白山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满族历史民俗的专题博物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省级重点文化基础设施项目。

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正门

独具满族民俗风情的展馆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5818平方米,2006年7月8日破土动工,2009年6月16日,正式对外开馆。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三至周日,每天两场免费讲解,法定节假日期间正常开馆,日常闭馆期间安排专人值班,全年无休接待临时团体参观;年接待观众18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6.5万人次。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内,文史资料翔实,文物藏品丰富,真实再现了长白山满族先民的聪明才智和灿烂悠久的满族文化,也展示了长白山雄浑、博大的文化底蕴。

博物馆奇妙夜参观活动现场

2012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博物馆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它的建成标志着长白山文化研究步入新阶段,对长白山文化定位、长白山旅游及城市文化功能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博物馆展陈内容:分为中华名岳长白山、长白山满族神山崇拜、长白山满族历史源流、长白山满族生产习俗、长白山满族生活习俗、长白山满族文化艺术六个部分。

除此之外,还展出了与长白山满族文化有密切相关的长白山松花石松花砚、长白山特种物产标本长白山人参、白山老物件等展品,集中展现了满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灿烂文化。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休息厅

历史悠久的长白山

在博物馆的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仿真微缩的长白山天池实景,白色的雪峰和黑色的池水代表着满族生息繁衍于白山黑水之间。上方的圆形天顶,寓意着满族同其他各民族的融合,共同缔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长白山的区域地理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不同的概念。狭义是指长白山脉,广义是指以长白山脉为中心的外延地区,总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在距今约1.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长白山变成了一座巨型复合式盾状火山体。

长白山不仅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各类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和世界稀有树种、植被、矿产也是数不胜数,极其丰富,因此被称为“立体资源宝库”,更在1980年经世界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和世界自然保留地。

长白山作为一个古老的山脉,经历了久远的历史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经历了不同的名称演变,早在西汉以前,长白山被称为“不咸山”,南北朝的时候称“徒太山”,隋唐时称太白山,长白山则是从金代延续至今的称呼。

观众欣赏艺术家刘守玉的微刻作品

鲜明的满族民族特色

满族自古以来以狩猎著称。其中猎鹿的方式最有趣,猎鹿人们用的是一种叫哨鹿的方法。这是根据鹿的求偶习性而采用的一种方式。用桦树皮做成的哨子,吹出来的声音特别像雄鹿的声音,将雌鹿用哨声引来再进行猎杀。除了狩猎之外,捕鱼也是满族一种古老的生产方式。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迁。乐观向上,富于创造精神的满族人民利用长白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不断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还逐渐形成了异彩纷呈的生活习俗。民居、服饰、饮食、礼仪、娱乐等都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满族祖先肃慎人是穴居。穴居讲究的是深,以深为贵,谁家的穴位越深,谁的地位就越是尊贵。一直到女真族的时候才由地下改为地上居住。并且逐渐演变成了筒子房、万字炕,烟筒插在地面上的满族房屋特点。而最有特点的就是木嗑楞房。它全部是用原木纵横交错咬合在一起,非常牢固,里外涂上黄泥用来抗寒。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路标

满族在饮食上也保留了特有的民族特点,由于北方比较冷所以满族人喜欢吃一些抗寒的食物,如粘火勺、苏子叶、粘豆包,还有火锅等。服饰方面,旗袍可谓是满族服饰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

满族的婚礼,跨火盆、过马鞍、射三箭。分别代表着日子红红火火,平平安安。“三月里来柳枝长,大姑娘窗前绣鸳鸯”,这是过去长白山区满族女性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尤其在古时候,满族少女无论家贫家富,从十三四岁起就要成天关在家里,描花样,绣枕头顶、袖头、鞋帮、幔帐等出嫁用品,谁家姑娘枕头顶绣得越多越好看就说明这家姑娘手巧、活计好。

满族民间歌舞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秧歌舞,也叫扭秧歌。这是民间比较传统的歌舞,逢年过节尤其正月十五元宵节最为热闹,现已发展成为最受欢迎的群众性健身娱乐活动之一。

小贴士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临近景区:白山市青山湖,白山市北山公园,长白山满族风情园

白山市境内著名旅游景点:主要有长白山天池杨靖宇将军陵园、七道江会议旧址、“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等。

长白山满族文化博物馆地址:白山市浑江区长白山大街2125号

团体参观预约电话:0439-3381359

本馆内设有定点免费讲解,讲解时间:10时,15时(夏)14:30(冬)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1:00,14:00-16:00(夏)13:30-15:30(冬)

来源:吉林农村

策划:孟繁杰 石巍 韩铁英

编辑:初慧

[吉林文旅] “鱼米之乡”那尔轰:弘扬抗联精神,打造精品文化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