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列燧

汉代列燧

汉代列燧(五处)位于抚顺市顺城区前甸镇果树村、詹家村、新北村、靠山村、前甸村。考古学家在今抚顺市浑河及其支流沿岸发现了数十座汉代列燧,即连续不断的烽火台。烽火台土筑、圆形,现存一般高2-3米,底径68米,在周边采集有素面陶和盆罐等西汉器物。整体为东西走向,延伸约10余千米。沿线内侧分布着在抚顺地区发现的数座汉代,汉代列燧,汉代列燧简介,汉代列燧-抚顺市顺城区汉代列燧旅游指南

武汉十大具有代表性地标,黄鹤楼名列榜首

  武汉,湖北省的省会,俗称“江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武汉也是一座十分美丽的城市,春天的樱花跟冬天的银杏都美得让人移不开眼,除了这些,武汉的地标建筑也是很特色,今天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列出武汉十大具有代表性地标,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武汉十大最具代表性的地标

1. 黄鹤楼

  黄鹤楼历史悠久,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李白、白居易、陆游等等历代名士都先后到这里游玩,吟诗作赋,黄鹤楼的看点还是蛮多的,例如;白云阁,亭台,九九归鹤图浮雕等等,都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文化。

2. 归元寺

  归元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翠微解西端,归元寺也是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归元寺的建筑很完美,绿化做的也很好,泉清水绿,新加坡的李光耀,日本首先中等先后来欣赏。

3. 武汉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吧,长度长达1670m,是属于特大桥,公铁 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是全天开放,春夏秋冬各有千秋,距离周边的户部巷景点也是很近,很适合拍照打卡。

4. 户部巷

  户部巷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自由路,户部巷对于比较吃货的小伙伴真呢的可以冲一冲,从街头到街尾全是武汉的特色小吃,而且特别具有港风味儿,拍起照片来也很有感觉。

5. 江汉路

  江汉路步行街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步行街,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可以乘坐地铁2号线直达江汉路,路带繁华,不管是小吃还是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样样都有,在下午逛完江汉路以后还可以去吉庆街距离真的很近。

6. 吉庆街

  吉庆街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路与江汉路之间,吉庆街别看他白天很冷清,路面也不是很平整,但是一到晚上是真的很热闹,拉琴的,卖唱的,卖花的等等摊位都是非常满的,适合在晚上去逛一逛。

7.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大家并不陌生吧,不仅仅是985 211大学还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武大最有名的莫过于就是樱花了,是武汉最佳赏樱地点,武大樱花开放时间一般是每年的3月份下旬和4月份初旬。

8. 汉口江滩

  汉口江滩在夏天的傍晚去可以吹吹江滩的晚风,冬天可以白天去一边享受阳光,一边享受清风,江滩好玩的景点也是数不胜数例如;露天广场,文化广场,中心广场等等。

9. 东湖

  东湖位于武昌东部,是中国第二大的城中湖,可以去东湖的陶公洞与仙桃洞游玩,可以游船观东湖,真的很美,享受大自然的风光,不单单只有这一个还有如婷邱婷,桂玲。秦桥等等。

10. 木兰山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山不管是地理还是环境大气质量环境良好, 无致癌物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可以去逛一逛古寨区,石景区等等,你比较适合春季和秋季旅游。

马圈湾烽燧中,专家发现一枚“罕见”的封简,揭开汉代的历史之谜

在汉代马圈湾烽燧遗址中,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枚独特的封简,它不仅为后世书法界提供了珍贵的参考素材,还揭示了一个千古之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从汉代开始,随着张骞出使西域成功丝绸之路逐渐形成,直接促进了中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过,有人的地方终究会有争斗,在大汉王朝与西域交流互通时,北方游牧民族也趁虚而入,不仅经常劫杀商旅,还会组织小股部队对汉朝边疆展开入侵行动,目的就是为了劫掠更多的财物。

为了保证丝绸之路上商旅的安全,也是为了维护边疆和平与稳定,汉朝开始在边疆地区设置多种防御设施,用以防御敌人入侵,同时为驻守边疆的军队汇报敌情,随时示警。

西北边陲之地的荒漠戈壁中,汉王朝曾设立许多关隘,如玉门关阳关嘉峪关铁门关、肩水金关等等,专门用于拱卫边疆防御。但相比于中原各城市设立的城池,汉代依然没有能力建设大量城关,更无法为边疆卫所提供大量补给,因此,守城士兵的生活相当清苦,同时更担负着十分危险的任务。

既然是为了防止敌人入侵,汉朝的边疆卫所又本身存在势单力孤的弱点,所以,多数城池观测点都被建造于山川形胜的险要之地,一来可以登高远眺,随时发现远处敌人的动向,二来能够居高临下的进行防御,降低敌人破城的几率。当然,仅设置城市仍然不够,在城市的周围,都会建有大量的烽燧,烽燧的作用就是观察敌人动向并点燃狼烟或火把提供预警信号。

我国敦煌地区曾分布着大量古代烽燧遗址,它们多数都是汉代遗弃的烽燧卫所,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已经发现的烽燧遗址中,一处名为马圈湾的遗址尤为惹人注目。马圈湾烽燧遗址位于敦煌西北95公里,东距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11公里,其使用时期为汉宣帝在位期间,但是在王莽篡汉之后被全部废弃。

马圈湾烽燧呈长方形,底基7.6X8.35米,为三层土坯夹一层芦苇垒砌。烽燧分为多个部分,分别为墩台、望楼、坞墙、套间小屋、厕所牲畜圈等。在考古专家对其进行发掘的过程中,其内出土了不少文物砖瓦、箭簇,甚至还有竹简等等,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清理出土文物时,考古专家们还发现了一枚与众不同的汉简。

竹简整体的质地为竹质,由于在地下埋藏时间过长,致使其外表有部分破损,但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闷热,水汽含量并不大,完美的保住了竹简的外在形态,甚至连竹简上的墨迹都清晰可见。据考古专家们称,在发现汉代马圈湾烽燧竹简时,它的形态并不是呈展开态的,而是为卷曲状,如同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竹卷一般。竹卷的背面有三道印痕,初步推测它们是被绳子系出的凹痕。但该种论断又很快被推翻,因为凹痕处存有少量封泥痕迹,故此推断,凹痕是被用来打泥封的凹槽。

既然存在泥封,专家立马推断其就是古代所谓的封简,就是用于封盖下面竹简内容信息的 “保护措施”,当时烽燧和军营之间的军情信息,被刻写在竹简之上,而传递重要的军事情报之时,为了不泄露军情,封简就遮挡在了有字的竹简之上,再加上泥封和绳子的作用,可以说完美地保护了竹简上面刻写的内容。

一块小小的竹简,竟然破解了一个千古之谜,不得不说,考古果然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汉代烽燧文物出土的越来越多,更多关于烽燧的秘密都将会被彻底揭开。

参考资料:《新疆考古发现探索》 黄彬彬著 新疆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永城芒砀山,西汉梁国的八代九王葬于各山头,王和王后并列而葬

西汉梁王墓群位于永城市北方芒砀山,1986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汉梁王墓群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以及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永城立足于长远发展,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着力发展一批具有带动性的文化产业,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也将极大地促进相关资源的保护。

砀山西汉梁国王陵的集中分布区,西汉梁国历经八代九王皆择葬于芒砀山群的各个山头,王和王后并列而葬,排列有序。西汉梁王墓群分布于芒山诸山峰,依山设置陵区,即一座山峰为一个独立的埋葬单元。因山体大小有别,埋葬时间早晚差异,考古工作进度不同,遭破坏程度不同,各陵区发现的遗迹也有一定的差别。如保安山陵区,埋葬时间早,所在保安山的高度仅次于主峰,除发现山顶二主墓外,还发现有中小型陪葬墓、寝园建筑基址、陵园墙、墓上建筑遗迹、陵园门、阙基址等。其他陵区所作工作较少,仅发现主墓、少数陪葬墓,个别发现有陪葬坑。

每一陵区在山峰主要位置都发现有大型陪葬墓(该陵区的主墓)。主墓一般有两座,南北并列(只有僖山一、二号墓为东西并列)。墓道向东(有三个特例:柿园汉墓、僖山二号墓墓道向西;黄土山二号墓墓道向北)。因山体大小不同,山上并列二墓间的距离也各不相同。二墓间距最远的是保安山一、二号墓,间距 200 米;间距最近的是铁角山一、二号墓,相距约 20 米。

保安山区

保安山区域汉墓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因周边采石场对于整体地形与风貌的破坏,形成较为特殊的环境现状,柿园汉墓东北坡被炸成断崖,保安山四五号墓南侧为水泥厂,周边以农耕地为主。

僖山区

僖山区因采石及石料加工,山周边原始地貌被破坏严重。

铁角山及夫子山区

这片区域墓葬较为集中、数量较大,周边还有夫子庙、郭塔等清代文化遗产。铁角山周边被村落包围,南山两处墓葬南部因采石形成十米深的断崖,窑山墓葬东、西、南三面也因采石出现断崖。

芒砀山区

芒砀山区存在多处文化遗址及附属文物,以斩蛇碑及陈胜墓、砀城遗址、汉代建筑遗址为主,以及古井、古银杏等相关遗存,整体保护与展示将纳入整体遗址公园规划中。

遗产价值

汉梁王墓群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一处数量最多、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西汉诸侯王陵区,具有很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历史价值

汉梁王墓群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保存完整,对梁国后世甚至对汉代诸侯王墓的形制和建造方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大型石崖墓群,考古发掘和整理研究为我国早期大型石崖墓的研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史料,揭示了西汉梁国王陵的发展演变规律。

汉梁王墓群出土大量的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梁国的历史,乃至汉代诸侯王陵的埋葬制度,以及汉代梁国诸侯王的礼仪制度、生活方式都提供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西汉梁国王陵出土的大批刻印文字,是研究汉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素材。

科学价值

汉梁王墓群工程浩繁,技艺高超,每一座墓室的开凿和建造,都是经过准确测量、周密设计、精心施工而完成的,因而它们完整地反映了西汉建筑艺术和科学水平的发达程度。对于研究西汉时期的政治、文化、社会风俗和石刻建筑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保安山一号墓前的寝园遗址、保安山二号墓顶的建筑遗址和 2006 年在芒砀山主峰发现的疑似礼制性建筑基址对于研究西汉梁王墓园的整体布局及西汉建筑形制都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保安山二号墓及梁孝王寝园基址出土的青铜器,含铁成分较高,证明梁国冶铜技术又有新的提高,因为铜合金中铁成分的增加可以作为描述更先进的冶铜技术的证据之一。出土样品中发现有自由铜沉淀,是真实古代青铜器锈层中的一个特征,不仅跟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有关,而且对青铜器辨伪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西汉梁国文字的大量发现,无论是对西汉建筑学、文字学、书法艺术,还是对汉代立法、尺度的研究都是珍贵的资料。

社会价值

西汉梁国王陵的研究对于认识两千年来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及“汉字”、“汉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它从考古学的角度向人们揭示出一幅鲜活的梁国历史画卷,是后人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最好实例。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