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山遗址

蜘蛛山遗址

蜘蛛山遗址位于赤峰街区旧北大桥西侧蜘蛛山,1963年,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发掘。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6—8米,分别有新石器时代、夏家店文化和秦汉时期三个不同时代的内涵。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层0土有红山文化的彩陶等珍贵文物。秦汉时期文化层0土了秦国统一后颁行的标准量器——秦陶量。器表印有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时颁诏天下的“诏书”,是秦国统一天下,势力到达赤峰地区(辽西郡、右北平郡)的珍贵实物例证,为研究东北地区古代地理疆域提供了重要资料。蜘蛛山遗址(H42木炭)距今3965±90年,树轮校正为4360±140年。其测定年代木炭出于遗址的早期层位。

唐山遗址公园(唐山遗址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 周日对外开放吗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全天免费开放。

周日不休息。里面有唐山地震遇难者纪念墙和地震遗址。还有唐山地震纪念馆(在纪念墙的后面地下一层)。乘市内公交游1路到达。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门票多少钱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进大门免费,进入纪念墙后面地下一层的唐山地震纪念馆是收费的。从市中心坐游1路到遗址公园就是大门口。

唐山地震遗址公园的简介

按照规划,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位于唐山市岳各庄路北侧,占地40万平方米。公园以机车车辆厂原有的铁轨为纵轴,以正在建设的纪念大道为横轴,划分为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区和树林区四个区。地震罹难者纪念墙位于遗址公园东西主轴线纪念大道的北侧。整个纪念墙长度为三百多米,由五面大理石纪念墙组成,上面镌刻24万地震罹难者名单和纪念碑文。每面墙厚度为1.5米,平均高9米左右。

唐山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1、清东陵

清东陵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东陵这里埋葬着的比较有名的墓主人,一个是乾隆皇帝,一个是慈禧太后。乾隆的裕陵真的是赞叹不已,这里是一座雕刻艺术宝库,图案繁多,线条清晰流畅,形象逼真。

而慈禧太后的陵墓以四周的石栏杆上的雕刻而著称,殿前的殿石龙在下、凤在上也是一种杰作,感兴趣的小伙伴真的值得慢慢欣赏。

2、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开滦始建于1878年,当年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最为成功的企业,在中国百年工业编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堪称中国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开滦煤矿在中国工业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之一佳矿、之一条标准化铁轨都在这里诞生。

3、地震遗址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公园设计充分体现“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的理念,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铁轨为纵轴,以纪念大道为横轴,分为地震遗址区、纪念水区、纪念林区、纪念广场等区域。

公园内纪念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地面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铺成,是公园内供人们纪念亲人、凭吊逝者的一个重要场所。印象最深的是十二块7.28米高的纪念墙,上面镌刻着24万罹难者姓名。

4、南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唐山南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是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态公园。景区国内园内全新开放了主题餐咖、成都风味火锅、平安扣剧场、江南最忆传统文化体验馆等新业态体验。

国际园区域的慕尼黑啤酒餐厅、音乐餐厅、 *** 料理等多个美食餐厅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夜晚还可欣赏龙泉湾湖面上的灯光水舞秀,巨幅水幕电影、艺术灯光、炫彩激光等高科技元素,展现出完美的视觉盛宴。

5、唐山国际旅游岛

唐山国际旅游岛坐拥得天独厚的海岛、温泉、沙滩、深海淤泥、生态及文化资源组合,自然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宜人,为国家级海岛开发利用示范基地。2018年,唐山国际旅游岛被评为河北省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上山遗址里有哪此景点 上山遗址是什么

1. 上山遗址是什么

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是需要门票进去的,你可以在上三考古遗址公园官方网站上购买门票,也可以来到上山,考古遗址公园门口购买门票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占地180十多亩,这里的绿树成荫还有一个博物馆。里面陈列的都是上山考古遗址公园所出土的文物。

2. 上山遗址是什么地貌

太阳山中心距常德城区仅14公里,常德市至太阳山的公共汽车已通至太阳山脚下的花山。城市居民上山游玩方便。中心景区距长石铁路常德火车站仅10公里。今后十年期间,常德市城区将是六条高速公路交汇处(目前已有常德至长沙)。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把太阳山、张家界、桃花源、夹山、三峡、花岩溪等著名风景名胜区紧密联系在一起。到太阳山进行开发建设,很有价值,发展前景广阔。欢迎社会商界有识之士到太阳山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历史文化

1992年6月经常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常德林场范围内以太阳山山脉为主体建立了太阳山森林公园(市级)。2001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常德太阳山森林公园(省级)。公园总面积1.7万亩。森林公园的主要山峰为太阳山,主峰高568米,其山势雄伟险峻,地形地貌独特,似游龙雄居常德城北。太阳山与城郊沾天湖和城区柳叶湖省级旅游渡假区融为一体,太阳山有较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由于森林植被丰富,太阳山上常年空气新鲜,环境幽静,四季花开不断,是人们游玩、休闲、渡假的场所。

风土人情

1、山区或地形复杂的地方旅游,要防滑、防跌、防迷失。要牢记景区规定的行走路线,跟随导游行进,不要去无防护设施的危险地段。结览,防止走错路迷路。2、爱护公共环境,不随意丢垃圾;3、带小孩、老人的游客请注意安全;4、景区内及附近山林禁止吸烟;5、景区内花木多为保护树种,请不要攀折。

3. 关于上山遗址的资料

距今约1万年前,在如今的中国浙江省中部,先民们已经开始定居、种稻、制陶,形成了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上山文化”。这一文化现在被确认为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这是记者从14日闭幕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和金华市政府主办,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举行。2006年命名的上山文化得名于2000年在当地发现的上山遗址。遗址距今已有11400-8600年的历史,出土了距今1万年的炭化稻米。

在会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吕厚远介绍说,运用农作物植物硅酸体鉴定方法,他们在遗址中找到了1万年前具有驯化特征的水稻植硅体。相关论文已被《美国科学院院报》刊载,中国学者提出的这一方法也已经写入欧美多所高校的教材。

上山文化遗址至今已经发现19处,分布在浙江的钱塘江上游流域和灵江流域。上山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这些遗址出土了早期稻作农业的诸多实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上山先民在约1万年前就开始栽培水稻,这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开展了充分讨论。他们达成共识,上山遗址发现了从水稻收割、加工到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国内目前只有上山遗址具备研 早期农耕生产的所有考古证据。

近年来,上山遗址群考古发现了彩陶,还发现了聚落遗迹。专家们认为,前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后者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把上山遗址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

上山文化也引起国际学界关注。在会议的视频交流环节,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傅稻镰分析说,上山文化不但是稻作文明产生的源头,而且是全球新石器时代的关键节点之一,具备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的“新石器革命”的全部根本性特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盖里·克劳福德认为,上山文化标志着人类定居的产生。而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也表示,除了稻作农业起源,上山文化对研究人类定居与农业起源这两者间的关系也很有意义

4. 上山遗址是什么人

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

史记中记载大禹时期曾广泛种植水稻,夏本纪记载: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大禹命令伯益给大家分发水稻种子,种在水田里,还命令后稷(周的先人)给大家分发食物。没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余的地方,分给那些少的地方。扩展资料:此前,中国陆续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年代超万年的水稻遗存...

5. 上山遗址是什么遗址

金之华滋,华光溢金。婺金争华①,天地精华。北山尖峰,黄帝铸鼎。南山逶迤,鼎湖高端。

俯视双溪一泻,盈盈众水汇合;位处三郡喉衿,居中浙江之心。秦置乌伤,汉称长山,南朝金华,明领八婺。兵家要区,两浙为首。城中有城,固若金汤。

万年上山,夹层红陶,稻米留痕,金色一咎②。北山大仙,赤松佳气,修身成真,普济百姓,叱石成羊,点石成金。婺水破格西去,玄妙浩浩畅畅。遇贬太守沈约,登望幡然省悟。筑楼玄畅,长歌八咏③。危石人生,达观壮观。

金泥窑火,婺州窑瓷。凝重浑厚,大气磅薄,乳浊釉层,朦胧铁色。秋叶南宋,暖风金华。宋高宗驾车驻跸,吕祖谦开创婺学。古子城熙熙攘攘农商繁盛,李清照壮怀激烈《题八咏楼》④。创造婺州刻本,一时小邹鲁美称声播四海;更有南宋棉毯,推前黄道婆纺织几百春秋。

宋元古刹天宁,明清大院卢宅,诸葛八卦村落,古代玉山茶场,古婺遗金星罗棋布;天下无双火腿,东方一绝斗牛,京剧之祖婺剧,《金瓶梅》金华酒,金华多珍熠熠生辉。

朱元璋大略,披仙台观天象,“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李世贤布阵,浙之心筑王府,“连环计,破要塞,夺金华”。蓄势团龙,五爪有神。

秋瑾、张恭,四世一品谋首义⑤;政要文人,抗战八年汇婺城。周恩来几入金华,烽火抗日前行;李友邦率领义勇,同胞携手奋战。酒坊巷里洒热血,进步报刊灯如炬。

水通南国,潮涨潮落,钱镠斜柏⑥,换了人间。激荡金华,壮哉盛哉!共和国阳光三江六岸,看今朝春风上下左右。改革开放,敢为人先。崛起浙中,共建八婺。艾青诗情,光南声曲,何氏三杰,宾虹画意,雪峰文论,吴晗脊梁,构筑今日文脉生机;双龙名胜,横店影城,仙华春色,更香茶海,永康五金,东阳木雕,惊现当代宏图大略。鸡毛换糖,换天换地,全球小商品,尽从义乌来⑦。

金华大气,千古风流, 气压江城。高速纵横,动车闪电。金华宜居,晨曦鸟语茶花佛手斗艳,晚霞流彩樟香婺剧交织。金华崇高,范匡夫官吏典范两袖清风,孟祥斌壮烈一跳感天动地⑧。金华奋进,工业强劲城乡和谐,一派繁荣四方平安。

金之华滋,华光溢金。婺金今华,天地精华。浪射霞涌,春风惠及。八婺是金,八咏华章,唯其人民大众八婺八咏,方能开来继往,宏图大展;八咏昂扬,八婺盛金,唯其中国特色八咏八婺,方能金龙骧举,华程无限!

注释:

①婺金争华:明万历《金华府志》以金华地属婺女金星座,又引南朝《玉台新咏》序言“金星与婺女争华”,为金华命名之由来。

②万年上山,夹层红陶,稻米留痕,金色一咎:上山遗址位于金华浦江黄宅镇,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稻作遗存距今11000年,为最早稻作文明地。

③长歌八咏:南齐隆昌元年(494),贬官于此的东阳郡太守沈约,筑玄畅楼。登楼赋《登玄畅楼》,意犹未尽,复吟“八咏”,一时广为传颂。唐时因诗得楼名,易玄畅楼为八咏楼。

④清照壮怀激烈《题八咏楼》: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金兵入侵避难金华期间,写下了大气磅礴的《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⑤四世一品:金华的一条老街,原为南宋名相金华人王淮的祖宅,因其上下四代均出一品官,故名。光绪末年(1907),秋瑾几下金华,与张恭、徐顺达等志士在四世一品金阿苟家等地多次商议,以金华为光复起义中心。

⑥钱镠斜柏:金华侍王府内有钱镠时期千年古柏两棵,前倾严重,用粗大水泥柱子支撑托住。

⑦全球小商品,尽从义乌来:义乌市位于金华东50公里处。其“中国小商品城”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商位2.7万个。市场经营人员7万余人,日均客商流量16万。市场汇聚了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日货物吞吐量3000多吨,为中国第一市场。全球小商品三分之二出自义乌。

⑧范匡夫、孟祥斌:范匡夫任金华军分区政委期间,其清正廉政事迹在全军、全国广为宣传。孟祥斌,驻金某部中尉参谋,2007年11月30日上午,为勇救轻生女,奋然纵身跳入落差10米、深4米的冰冷婺江,轻生女得救,而他献出仅28岁的年轻生命,其事迹引起强烈反响,3万多金华人自发为他送别。

6. 上山遗址年代

1993年,在中国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了距今12000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植硅石,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遗存之一”。不久,又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了距今12000年前的炭化水稻壳,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栽培稻标本”。

后来,又在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等遗址陆续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前原始栽培稻遗存。据初步统计,中国史前稻作遗存,有100余处,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世界独一无二,令人惊叹!

7. 上山遗址位于

甚至2万年前,岭南珠江流域的O2a南濮族/壮傣族/高棉族/爪哇族,就已经发明了旱稻,游耕、刀耕火种。产量不高,种一山坡、收一箩筐。

但是凭借农业优势,O2a血统的南濮族,依然掌控了整个南海范围,也就是中南半岛/东南亚/南洋群岛,甚至向西迁徙到印度羯陵伽,形成O2a萌哒族,长相偏东亚化。

O2a作为上一任南海龙王敖钦,说南亚语、高棉语、萌哒语。

不过到了1万年前,后起之秀O1a发明水稻,灌溉、定居。水稻含量碾压旱稻:种一箩筐,收一山坡。O1a百越族/高 山族/马来族,覆盖O2a南濮族,成为新任的南海龙王敖钦,说南岛语,南岛语甚至扩散到马达加斯加/狐猴岛。

综上所述,水稻应该是1万年前,起源于岭南珠江流域,也就是广西广东,然后扩散到湖广。O1a百越族,迁徙到长江三角洲,缔造河姆渡、良渚水稻文明,由于沃土广阔,表现非常突出。

8. 上山遗址发现了啥

是山顶洞人的头盖骨

1936年,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又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了3个“山顶洞人”头盖骨化石。20世纪60年代末,在这里又发现了距今10万年的“新洞人”遗址。这一系列重要发现,为研究人类的起源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9. 上山考古文化遗址

距今约1万年前,在如今的中国浙江省中部,先民们已经开始定居、种稻、制陶,形成了长江下游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文化“上山文化”。这一文化现在被确认为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这是记者从14日闭幕的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研讨会由中国考古学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和金华市政府主办,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举行。2006年命名的上山文化得名于2000年在当地发现的上山遗址。遗址距今已有11400-8600年的历史,出土了距今1万年的炭化稻米。

在会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吕厚远介绍说,运用农作物植物硅酸体鉴定方法,他们在遗址中找到了1万年前具有驯化特征的水稻植硅体。相关论文已被《美国科学院院报》刊载,中国学者提出的这一方法也已经写入欧美多所高校的教材。

上山文化遗址至今已经发现19处,分布在浙江的钱塘江上游流域和灵江流域。上山遗址考古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这些遗址出土了早期稻作农业的诸多实证。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说,上山先民在约1万年前就开始栽培水稻,这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在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上开展了充分讨论。他们达成共识,上山遗址发现了从水稻收割、加工到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说,国内目前只有上山遗址具备研究早期农耕生产的所有考古证据。

近年来,上山遗址群考古发现了彩陶,还发现了聚落遗迹。专家们认为,前者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后者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农业定居聚落。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把上山遗址称作“远古中华第一村”。

上山文化也引起国际学界关注。在会议的视频交流环节,伦敦大学学院教授傅稻镰分析说,上山文化不但是稻作文明产生的源头,而且是全球新石器时代的关键节点之一,具备著名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的“新石器革命”的全部根本性特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盖里·克劳福德认为,上山文化标志着人类定居的产生。而美国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教授刘莉也表示,除了稻作农业起源,上山文化对研究人类定居与农业起源这两者间的关系也很有意义。

龙潭山遗址公园景点 -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

1.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

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吉林省还是吉林市,如果是吉林市的话

可以先去北山公园,那里有著名的古寺庙群,后去世纪广场吉林市博物馆,有城史展、浪木根雕展、牛子厚展馆、易拉罐艺术展等。最著名的就是吉林陨石,还有龙潭山遗址公园看看高句丽古城遗址,朱雀山,或者温泉一日游。

2.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吉林市,吉林市是一个四面环山,著名的松花江城中川流不息的的美丽城市。这里山美 水美 人更美。  吉林市的山美:有坐落在市区里的两座名山北山)(龙潭山),还有坐落在城郊的(磨盘山)(朱雀山)等。先说“(北山)那里是宗教的圣地,山上有许多的寺庙,每年的庙会和纪典时都会很多的游客来此游览。”在说“(龙潭山)山上有古老的建筑茂密的树木空气新鲜,所以成为了人们晨练的好地方。”在说“(磨盘山)山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寺庙《灵岩寺》,那里香火鼎盛。”在说“(朱雀山)是一座森林公园,山上有骑马 射箭 滑雪等娱乐项目,每天吸引来很多的游人。”  吉林市的水美:全国闻名的松花湖于吉林市的市郊,那里有丰富的水资源,还有美味松花湖野生鱼,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圣地。还有松花江从城市里川流不息。  吉林市的人美:吉林市有很多很多可爱的人们,吉林市的特警是全国警界学习的榜样,特警他们为吉林市的平安流血 流汗,可以说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吉林市的出租车司机,他们也是全国的榜样。在吉林市很多的突发事件上,他们也总是冲在最前面起了很重要作用,例如:现场救援 见义勇为 拾金不昧 等等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吉林市我的家乡,我爱吉林市我赞美吉林市。

3. 龙潭山遗址公园历史

比较大

龙潭区辖区面积120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27 平方公里。

龙潭区是吉林市主城区之一,位于市区的东北部、松花江东侧地区,因地处龙潭山麓而得名。辖区的西部、松花江东岸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辖区的东部山地,总的地形是东部高、西部低。吉黑高速公路以南北方向贯穿全境。

建成区主要集中在靠近市区的松花江东岸地带,建有很多的石化工厂,占地面积巨大。实测建成区面积41.3平方公里。

主要景点有龙潭山遗址公园、雾凇岛乌拉古城遗址等等。

4. 龙潭古镇历史

龙潭古镇,不但孕育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土家苗族人还创造了风味独特的传统饮食文化。尤其是名躁一时的四大名小吃,曾经声震渝鄂湘黔四省边区。

1.辣茶

相传为清乾隆年间,酉阳废除土司而"改土归流"后,酉阳的首任知府发明。据传,该知府赴任后,因水土不服而患感冒,用尽偏(土)方,仍久治不愈。数月不能过问政事,心烦意乱,导致病情越发严重。一日,知府手端酷好的产于宜居乡的宜居茶,便突发其想:以茶治病,当即吩咐其管家以宜居茶、辣椒胡椒、苏叶、薄荷等原料熬汤,待汤浓稠,盛碗加阴米(土家另一风味小吃)和炒熟的豆子。知府趁热喝下,顿觉大汗淋漓,精神倍爽,郁闷全无。心中大喜,遂取名"辣茶"。即吩咐管家将用料悉数记录,作为家传偏方收藏。但管家为龙潭古镇人,极有商业头脑,看到了"辣茶"所包含的药用与经济价值,当知府辞官回江浙老家之际,他回到家乡龙潭经营"辣茶"。由于"辣茶"有特别的药用功能,又兼有风味小吃辅料,一时广为大众欢迎,名列古镇传统饮食之首。但不幸的是因管家后代人丁不旺,使"辣茶"药用配方失传。目前,酉阳县旅游部门正组织力量对其配方进行抢救性发掘。相信不久,前往龙潭旅游的游客定能喝上香辣可口的"辣茶",拂去他们旅程的疲劳。

2.李正元羊肉面

这道名小吃是古镇小食店主李正元用其一生的心血,在三十年代所创,主料是武陵当地山养肉,肉用山泉水浸透,切片后入锅、旺火炒,加土酒烧,放入辣椒、八角、茴香等掺水煮沸成臊子。待面条煮熟,将泔子舀于面条上,再加以香菜即可入口。此小吃之特点是毫无羊肉腥味,肉质鲜嫩、爽滑。其品牌在当时名躁一时,闻名于渝鄂湘黔四省边区。其孙李国权得其真传,但也面临失传。酉阳县旅游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正积极组织力量进行抢救性保护开发。

3.肖麻子米豆腐

由于肖麻子在解放初期去世,其独特的工艺失传。据龙潭镇76岁离休教师梁文瑞老先生回忆,肖麻子米豆腐的工艺是加碱(灰) 含量适当,特点是米豆腐质地细嫩、绵而不腻。做法是将米豆腐切成团,放入沸水中煮透、盛碗再放入香辣为主的泔子。此小吃在当时风靡古镇,其独特之风味,食客无不称道。

4.汽汽糕

主料以优质的龙潭大米为主料。将米泡涨,用石磨磨成浆,放入木盆,再经特殊工艺发酵之后捏成团,放入特制磨具,再放入蒸笼,大火蒸。拌以红糖、芝麻豆面,吃之化渣、香甜可口、古镇居民黄吉贵得其真传。

5. 龙潭山历史

据《永吉县志》记载,清代民间风传,龙潭山城遗存沿山岗逶迤起伏,蜿蜒若龙行于林莽之间,有帝王风水之兆,此风传至京师,有人奏子皇帝,并献策说请将山城之龙脉从中截断。既有帝王之兆,岂能容之,清帝乃命吉林将军派人将古城墙从中截断,以除改朝换代之厄。此古城墙中断之处,人们便俗称“断岭”。

其实,在传说里,吉林城在清朝确实成了龙脉之地。相传吉林九龙山(北山)在当时也被称为龙脉之地,有帝王诞生的可能性,遂被康熙帝令人断之龙脉,以保江山

断岭虽然只是龙潭山遗址公园的一处景观, 但是却验证了龙潭山乃至吉林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不管怎样,这些是坊间传说也好,是确有其事也罢,都为龙潭山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6. 龙潭山遗址公园主要景点

因挨着美丽的龙潭而得名!

在吉林省吉林市东部,与小白山、朱雀山及小团子山合称吉林四大名山。风景幽美,是个度假胜地。 龙潭山是以位于西北角山麓一个称为龙潭的秀丽水池而得名。

龙潭约长五十三公尺,约宽二十六公尺,深九公尺。叠石为堤,水清见底,每当皓月悬空,倒影荡漾湖心,那就是教人流连忘返的“龙潭印月”。龙潭又名水牢,相传古时有条孽龙给锁在潭底,铁链系于潭边一棵大树上,有人拉动铁链,立刻就会风云变色,潭水翻腾。潭东南有株古桦树,高三十公尺,两人不能合抱,轩昂挺直,清乾隆帝北巡至此,封为“神树”。附近有龙王庙、关帝庙、龙凤寺古建筑,可供游览。龙潭山顶巅,有一座高句丽古城,城墙高十公尺,城基宽十公尺,周长二千四百公尺,形势雄伟,是古代的军事城堡。居高临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势。古城四隅各有一平台,南平台地势最高,俗称南天门,置身其上,吉林全市景物尽收眼底。高句丽是古国名,建国年代无可考。

7.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资料

您问的是吉林市还是吉林省?

吉林市的话看下身体条件,量力而行。松花湖坐坐船,北山公园,龙潭山,朱雀山,滨江夜晚沿 江散步,看音乐喷泉,璀璨夜景。金珠花海,吉林陨石博物馆满族博物馆,葡萄酒庄园,乌拉街,雾凇岛,远点看看蛟河红叶谷拉法山,吃庆岭活鱼

如果是吉林省的话,可以考虑长白山,望天鹅,延边金达莱民俗村,龙井琵岩山珲春防川风景区敦化六鼎山,通化五女峰,集安高句丽遗址,辉南三角龙湾白山市松岭雪村,锦江木屋村,讷殷古城,万达度假区,鲁能圣地,松原查干湖乾安泥林白城向海,莫莫格,嫩江湾,四平叶赫古城,长春净月潭,东北虎园,伪满皇宫博物馆,雕塑公园等!

8. 龙潭山的著名遗址

所谓的水牢、旱牢,位于中国著名的城市森林公园—龙潭山中。山上保存有高句丽遗址,属寺庙风景天然园林,是省内著名风景区之一。

山中的水潭,名为龙潭,俗称:水牢,是当时高句丽北疆古城堡的贮水池,也有人说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中囚禁犯人的水牢。位于山西北最底洼处,沿板石砌成阶路可以到潭边。龙潭藏于山洼林荫深处,寒气袭人。潭水呈墨绿色,水面布满浮萍,显得深不可测。四壁以花岗石条垒砌,呈长方型,东西长52.8米,南北25.7米,水深约10米,水深而碧,无涨无落,终年不涸。潭边有粗大的铁链,深入水底,传说铁链锁着一条孽龙。

旱牢,位于山城西南隅的较高处,呈正圆形。旱牢直径10.6米,深3米左右,与水牢相距250米,为圆形石砌深坑,是高句丽时期古城堡储存军需物资的仓库或囚禁犯人的旱牢。

龙潭山就是因龙潭山城和城中龙潭的传说而得名的。

9. 龙潭山古城遗址介绍词

龙潭山,位于吉林市区东部,西临松花江,占地202公顷,从龙潭山的最高峰“南天门”处算起,海拔388.3米,相对高差194米。

龙潭又名水牢(锁龙井),龙潭山上有建于公元4―5世纪的古城遗址及锁龙的水牢(锁龙井)、旱牢,还有建于清代的龙凤寺、龙王庙、关帝庙等古 建筑群,目前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龙山文化古城遗址

昌乐位于山东潍坊市郊。古称营丘,是姜尚(子牙)的故里,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宋建隆三年始称昌乐。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闻名遐迩的“蓝宝石之乡”,其蓝宝石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有全国唯一的和最大的国家级宝石市场-----“中国宝石城”。另外昌乐还是“木鱼石”的重要产地。昌乐更是不可不游的石文化旅游胜地。昌乐境内有古文物遗址145处。其中大汶口文化遗址20处,龙山文化遗址57处,岳石文化遗址7处,商周文化遗址61处。其中营丘古城遗址是周文王十三年姜太公吕望始封于齐的首都。昌乐政府正在与中国文化信息协会石文化专业委员会共同筹办首届中国昌乐国际石文化节活动。拥数四十余座罕见的古火山口、沂蒙山,与著名的山旺化石共着一山。同时毗邻北方重要的奇石集散地临朐

11. 龙潭山古城墙遗址

仙居顶是一座山的名称,位于湖北大悟县东部的吕王镇,是大悟四大名山之一,主峰海拔608.2米,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仙居顶有“大风口”之称,独特的地形地貌,有用之不尽的风能资源。地下还蕴藏着一千万立方米的大理石矿。仙居顶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

仙居顶是大悟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县境东部,总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608.2米,此山突起凌空,直插蓝天,为东部之屏障。

相传有道人“庐此”得道仙居此山而得名,主峰高出众山,人们故称之为仙居顶。据旧《黄安县志》记载“仙居顶亦接天台山脉,山岩盘曲,虽盛夏凉风袭人,传有农彦曰:九洲十三省,尖不过仙居顶”。仙居顶在隋唐时期称“九连山”。相传唐中宗年间(公历684年),有一民女纪兰英,在此占山为王。

仙居顶主峰形若凤凰头,昂首张望四方,整个山体相似一只凤凰展翔欲飞。主峰顶上有一块约30平方米的平地,尽管山下嗍风历历,这里却文风不动,此山东西两面陡峻,多为松林所覆盖,主峰一带松杉葱翠,葱浓茂密,林鸟啼鸣,绿溪潺潺,令人陶醉。石岩上古时修有庙宇四间相连。墙壁均为雕花石条所砌,屋上均为大棵木柱拱合,造型别致,美丽壮观。

峰顶之谜

主峰顶端平坦,面积约30平方米,任凭山中劲风猎猎,这里却纹风不动。曾有人燃烛以试,火苗袅袅向上,毫不恍动。如此奇特现象,成为不解之谜。据传,山顶有颗“避风珠”。

凤凰石

峰上有一巨石,石面直径8米余,中呈脊背形,两侧平坦匀称,其形酷似即将起飞的凤凰,昂首伸嘴,将石下数间房屋的风雨全部遮挡。若在夏季雨霁天晴时,登上石 尖南眺,可望见长江白茫茫的水光。

走马岗

主峰北下至走马岗,岗长约1公里,宽约300米,周围有石砌城墙。相传西汉初年,吕王至此山祭祀天地山岳时,曾在山岗上策马奔走,后人遂将其称为“走马岗”。吕王镇也因此而得名。

饮马池

走马岗上有一奇特的清水池,池水碧绿,水源不知从何而至。池边花草丛生,水中有大鲵,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娃娃鱼”或“伢鱼”,叫声如同小孩啼哭,大的尺余,小的如蝌蚪。相传吕王曾在此池中饮马,因而得名。

仙人洞

走马岗西侧为天然石壁,上部凸伸,下部凹缩,人在岗上不敢临边俯视,到岗下上望时,则只见山崖,不见天日。在绝壁上有一洞,洞的大小无法估测,相传成仙道人就曾居此洞中,民间则称其为“仙人洞”。

黑龙潭

山东麓的蒋家河沟有一瀑布形成的石潭,潭水是从丈余宽的大黑石上流下来的,瀑水冲激石潭发出“嗡嗡”声,如同龙吟一般,故名“黑龙潭”。此潭有一奇观,潭中黑石上有两个石眼,水从石眼中喷出,形成天然喷泉,有如龙鼻喷水。据传,石眼下通海水,当年修建凤凰石下寺庙时所用的木料,都是得道老和尚从石眼中抽出来的。

扯塌寺

在凤凰石下西侧,古时修有一石木结构的庙宇,一排4间,墙壁均为雕花条石所砌,顶部均为粗木拱合,造型别致,美丽壮观,名“舍塔寺”。每逢阳春三月,数十里内的乡民赴庙朝拜,香火甚旺。后因出了不守清规的大和尚,要当地百姓用童男童女到庙中祭神,搞得人心惶惶,怨声载道。

当时在此避难的薛氏兄弟(薛仁贵后裔)为除民愤,赶走了坏和尚,捣毁了“舍塔寺”。自此,人们便笑称“舍塔寺”为“扯塌寺”。至今,尚残存有石墙,石碾等遗迹

此外,还有古城墙、城门、丁字楼、跑马岗、系马桩、竖旗凼等遗迹。这些遗迹都应证了仙居顶的相关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