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遗址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遗址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遗址,位于通化市沿河北路1065号,现为通化市第二中学。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并与航空总队合并。位于通化市东昌区江南村的原通化飞机场,成为航校飞行训练场地。

抗战胜利后,通化是中共中央在东北建立的第一个根据地,第一个军事大后方。我党、我军的许多机关、学校先后进驻通化。中共中央根据通化江南飞机场和民航保障设施仍可正常运行等有利条件,决定把航校建校地址选在通化。

通化航校建校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以其中我党早期培养的航空干部为主,除此,还有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民主联军选派的干部;有新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有汪伪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还有收编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他们从全国各地汇集东北,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创建航校的艰苦历程。为加强对创办航校的领导,1945年9月18日,中央任命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负责航校筹建工作。11月,东北局成立了以伍修权为主任委员,黄乃一为秘书长的航空委员会。

1946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扩编为航空总队,在通化召开了成立大会。朱瑞任总队长,吴溉之任政委,常乾坤、白起、林弥一郎任副总队长。全队500余人,总队下辖教导队、民航队、机务队,修理厂等。航空总队的建立,为航校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宣布正式成立,航空总队与航校合二为一,代号:“三一部队”。常乾坤任校长,王弼任政委,白起任副校长,顾磊、黄乃一任副政委。1946年5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根据地,航校被迫迁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的空军技术人才,而且还积累了许多办学经验,为建国后空军和航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航校飞行训练场原名通化飞机场,是日本关东军于1932至1936年间修建的战略军用机场,总面积约1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左右,2000多米跑道沿浑江南岸东西走向。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被共产党接收。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立后,原通化飞机场成为航校飞行训练的场址。建国后,飞机场由沈阳军区后勤部接收,因该机场所处地域傍山临水,地方狭小等原因,不能起降大型军用飞机,军用意义不大,遂交于通化市政府使用。后辟为通化县农场,又改为通化市苗圃,现已建为江南经济开发区。

信息来源:通化市东昌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