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

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

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批次和公布时间:第五批 1999.2.26地址:梨树县梨树镇街北年代:1946年类别: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管理单位:梨树县文管所是否开放:否俗称“林彪指挥所”,一个典型的年代:清代四合院,占地面积12280平方米,原为清末黄河道尹张绍宇的,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简介,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四平市梨树县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旅游指南

“红色印记——讲述冰城百年党史故事”丨探访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感受战火纷飞年代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开展的“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来到双城区昌盛街优干胡同6号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纪念馆)。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座青砖灰瓦砖木结构“硬山式”房屋。整座建筑分东西两院,两院之间有月亮门相通,房屋共7栋35间,外有青砖围墙,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房屋工艺精湛考究,风格古朴典雅。

1946年10月,为适应东北战场战事指挥的需要,经中共中央批准,东北民主联军在双城设立前线指挥部,这个重要的“大脑”就设在这座院中。东院为前线指挥部及后勤保卫人员住所,西院为司令部直属机关和通讯枢纽部,有12部电台直通中共中央和前线各纵队。

在讲解员引导下,记者来到东院,牌匾上刻着金色大字“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当年,东院共有15间房,为一正两厢各5间。正房西面一大间为司令部作战室,摆放着当年指挥部用过的沙发、木椅、会议桌、板床等物品,墙上展陈着当年的作战地图。靠南窗是一铺火炕,炕上铺着旧炕席和军毯,屋里还摆放着一张八仙桌。东厢房原为指挥部伙房,西厢房原为指挥部警卫班驻地。

走进西院,20间房屋分别为司直机关,分作战、侦察、通讯、供给、机要5个处,政治部另设于他处。小院里正在举办“在党的旗帜下前进——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图片展”,一张张图片带着人们去追忆那段战斗岁月。

1946年12月至1948年10月,随着东北胜局的不断扩大,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在这里成功指挥了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作战计划也制定于此,从根本上扭转了东北战局。

为铭记那段历史,1990年12月29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省文管会的推荐,批准并公布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为黑龙江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6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东北民主联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实施全面维修,并对内部陈列进行了大规模调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复原了建筑外观,采取场景再现方式处理内部格局,并陈设大量解放战争时期用品(或复制品),辅以声、光、电效果,颇具感染力。

截至今天,馆内展有当年老战士捐赠的珍贵革命文物,通过历史图片、电子图表、沙盘景观与解放战争时期文物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回顾第四野战军(原东北民主联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纵横四海,屡建奇功的伟大历程。

通过文物征集、保护、研究和展示工作,旧址每年都要与多家博物馆合作交流换展,不断推送出高水平临展、特展,向公众传播红色文化,为城市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如今,这座旧址还是首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总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也是黑龙江省暨哈尔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哈尔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

人们走进这座小院,看着一幅幅历史图片,读着一幕幕往事,脑海会浮现出战火纷飞的画面。小院给人的感受那么真切,仿佛在告诉人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努力奋斗,把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王立春 记者:王东 文/摄/视频并制作

编辑:马云鹏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指挥河西战场、连接陕北中央的神经中枢​

盛夏时节,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庄严肃穆。尽管酷暑难熬,但不时有游客前来拜谒、参观。讲解员说,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现已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又是红色旅游的理想圣地,常年游客不断。

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永昌县城南大街十字东100米处。原为县城兴泰洋行的老宅子,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天主教会购买了这座老宅子后改建为天主教堂。这是一座清末民初的建筑,占地面积118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主要由坐南向北的会堂、东西厦房组成。德国神甫马歇尔和一名修女在此处传播天主教并开办西洋诊所推广西医。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奉中革军委命令西征河西走廊执行打通国际通道任务。红西路军占领古浪的消息传到永昌县城后,德国神甫马歇尔和修女在炮火声中离开永昌回到天津

1936年11月18日,红西路军进占永昌县城。21日,红西路军总部移师驻扎永昌,将总指挥部设在位于永昌县城南街的天主教堂。11月22日,发布《告指战员书》。

中国抗日红军第四方面军司令部政治部布告

唯我抗日红军 大举北上抗日 扫清抗日障碍 诛讨卖国之凶

联合全国将士 一心一德抗日 不分阶级派别 无论部队武装

只要抗日讨逆 联合一致救国 立即停战议和 互派代表协商

收复一切失地 保存领土完整 没收日寇财产 富户土豪捐助

保护商人营业 救济失业灾凶 对于知识分子 以及职员学生

联合共同救国 毋庸观望疑心 所有爱国官兵 速其联合红军

一致对日作战 杀身即以成仁 家属一体保户 财产土地不分

西北回蕃民族 均我抗日友军 共助独立解放 打倒共同敌人

改善工农生活 加饷增加工银 红军所到之地 买卖一律公平

严守政治纪律 秋毫不犯居民 召开抗日大会 共组抗日联军

成立国防政府 普遍武装人民 不分民族国界 抗日即我联盟

踊跃参加红军 抗日救国救民 唯我共产政党 主张正大光明

愿起领导抗日 不顾一切牺牲 是非自有公论 功罪厥有权衡

兹次丢南北上 汇合全国红军 成败在此一举 友敌理应分明

毋信谣言诬蔑 毋置敌人奸情 家亡国破在即 特此凯切陈明

务望全国人主 其各触目惊心

总指挥 徐向前

政 委 陈昌浩

主 任 李卓然

公历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11月23日,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总部驻地(天主教堂),召集永昌社会各界乡绅、群众代表召开了大会,宣传红军宗旨,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建立了河西走廊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永昌区临时政府。后相继建立了13个乡村级基层苏维埃政权。同时,县抗日青年大队和妇女代表会也正式成立。抗日青年大队以城内200名队员为骨干,编为4个直属中队,13个基层苏维埃政府各成立1个分队,总人数达1000余人。中华苏维埃永昌区政府的成立,使永昌人民自发地支援红军的行动变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全方位的行动。

红军亲手帮助人民建立政权,人民大众当家做了主人,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也大力帮助支援红军。红西路军在永昌停留期间,各级苏维埃政府的成员、群众代表及办事人员胸前佩戴用红、绿绸子做成的身份证件及标志,来往于军民之间,出入于村庄院内,走家串户,为进一步宣传动员群众,全力支援红军而积极工作,各级政府协助红军惩治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为民除害,维护地方治安,监视预防奸细的破坏活动,帮助红军侦查敌情提供情报,积极为红军筹募粮秣给养,征集制做冬装,帮助红军制造防御武器,掩护救治伤员、掩理烈土遗体、营救失散红军,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动员师生回校复课。根据调查和国民党永昌县政府对此所作的统计显示,红军在永昌期间,从各方面征集、购买提供柴禾、草料200多万斤,购买征集粮食200万余斤,猪、牛、羊近4000头(只),宰杀提供肉食8万余斤。

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权中仅参加宰杀肉食的群众就有100余名。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红军在永昌驻守期间,粮、油、肉、盐、草料都相对充足。永昌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加油站、供给所。永昌人民为红西路军西征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昌浩、徐向前等高级领导人,一直在天主教堂坐镇指挥红西路军在永昌、山丹等地的军事、建政和抗日宣传工作。两位首长在此指挥大小战斗20余次、生活住宿40多天。天主教堂是军政委员会召开重要会议、指挥河西战场、连接陕北中央的神经中枢。永昌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天主教堂),是红西路军总指挥部在县城唯一驻扎过的地方,也是至今保存最完整的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办公地。现保存有军政委员会主席陈昌浩,总指挥徐向前及军政委员会的作战室、办公室、卧室、桌子、椅子、油灯等许多革命文物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指挥部旧址采用传统的文物、图片、照片等陈展方式,有效提高了总指挥部旧址的影响力、震撼力和吸引力。该旧址于2016年6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 金昌日报记者 翟雄 通讯员 钱文民

来源:金昌日报

↓ ↓ ↓

定西日报》移动新闻客户端“新定西”

下载方式

2.安卓手机用户打开华为应用市场、腾讯应用宝搜索“新定西”下载安装。苹果手机在苹果应用商店中搜索“新定西”下载安装。

END

往期荐读

【陇中文苑】浆水面的滋味 “万聚定西·薯我最潮” 定西万达广场盛大开业 以酒为媒,相聚畅饮!9个主题之夜燃爆定西 定西师专大学生们直播带货啦 安定: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典范 定西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脱贫攻坚摄影

监制:宋 伟 编审:牛小栋

编辑:牛静文

太平天国在沁阳指挥部旧址修缮保护工程进行四方会审

为确保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府指挥部旧址修缮保护工程的有序开展,沁阳市文保中心积极组织修缮保护工程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四方进行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省文博研究馆员杜启明代表设计单位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建筑风格、时代特征和设计理念,强调指出“凝固现实”的修缮思路,重点做好防渗治漏,在施工建设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细节问题的处理上力求与原有风格相一致,保持历史风貌,尽可能保留古建筑的时代特色。建设方和监理方分别对施工图纸中存疑的问题与设计单位进行了磋商交流,并达成共识。

之后,各参建单位在省保单位所在地水北关村委进行了技术交底会谈,并形成会议纪要,与会各方会签。

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府指挥部旧址位于沁阳市区北沁河北岸的水北关村学校院内。西临新(乡)济(源)公路桥,南为村街,东、北两面为居民。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军指挥部旧址,原为汤帝庙。创建于元,明、清整修。该古建筑群坐北面南,呈传统的轴对称式布局。原有牌楼、戏楼、山门、石坊、钟鼓楼、孙真殿、火神殿、两配房、四厢宇、卷棚、汤帝殿、三清大殿等建筑。太平军撤围后,大部分被清军破坏。解放后内设学校,部分建筑改为校舍。现仅存四厢宇、卷棚和汤帝殿。汤帝殿前为卷棚。卷棚前有长方形月台。汤帝殿、卷棚均可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檐下为斗拱,拱眼壁用琉璃脊筒填补,上饰以花卉、人物、故事等,别具一格。大殿为林凤祥的卧室,卷棚为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的议事厅和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

太平天国北伐军是太平军中革命意志最坚定、战斗力最强、最可歌可泣的一支队伍。在沁除留有指挥部旧址外,尚有木城城址四处,女营址一处,另外还征集到太平天国货币、螺号、抬抢弹丸等遗物。太平军指挥部是北伐军中最重要的一处革命遗址,它对研究太平军北伐战争历史以及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成败教训,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它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在长江以北进行革命活动的最重要的一处纪念地,它对于我们今天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