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堰钱家祠堂

张堰钱家祠堂

钱家祠堂位于张堰镇东河沿路15号。该祠堂所属张堰钱家,系钱圩钱氏一脉。祠堂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四合院式格局。现存后厅及两侧厢房,共17间,建筑面积约352平方米。2007年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堰钱家祠堂,张堰钱家祠堂简介,张堰钱家祠堂-金山区张堰钱家祠堂旅游指南

枞阳名门望族之戴冲张家祠堂

世人皆言“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是人生四大喜事。我可不以为然,我认为人生最大的喜事莫过于“失而复得”。我亲生经历“失而复得”时,喜出望外、百感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外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满满的幸福享受!

我失而复得的东西,不是黄金、钻石;也不是乌金、白银,更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有多贵重的东西!我失而复得的是一座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建筑;戴冲张氏宗祠(锡类堂),张氏宗祠又与现代文化情景交融的“岗西学校”联系在一起。我在“余家祠堂”读完小学三年级后(余家祠堂只有三年级),就升到张家祠堂读四年级,在张家祠堂从四年级,读到一九七四年初中毕业。

毕业那年,张家宗祠拆迁到狮子山背后,新建“岗西学校”。我也参加建校劳动,就是砖匠砌墙时,我们学生把土基、青砖传搬到“木跳”上,供砖匠使用,记得当年我表现好,张贤候老师奖给我一本“练习本”,上面写着,“奖给建校积极分子张雨林同学,以资纪念”等语。

学校还没有竣工时,我就毕业离校了,我对新建的学校没有一点感情,因为,我没有在新建的学校上过一堂课,但是,对张家祠堂却魂牵梦绕,往往梦见在张家祠堂读书的快乐时光,离校时,对张家祠堂被折毁,还没有什么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对张家祠堂有割舍不了的亲情和无限思念,愈久弥香。张家祠堂,我的母校没有了,是连根拔走了,要想再见到张家祠堂的面貌,只有在梦中。

岁月如流、时间如箭、迅速流逝,瞬间几十年过去了。现逢太平盛世,政通人和。戴冲张氏于2014年与连城张氏同一时间,成立续修宗谱委员会,戴冲重建宗祠“锡类堂”连城重建宗祠“望贤楼”皆被提上议事日程,从2014年开始,我心中就有一个盼头了,在有生之年能否有机会再见到张家祠堂,我一定旧地重游,那就是此生最满足的心愿!

我把这个愿望告诉戴冲张氏后裔张毛弟先生,他是我的朋友,网名“戴冲大户”,他承诺,一定能满足我的心愿!从此我就生活在日夜的期待中。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到了2019年10月3日,我期待已久的美梦,终于实现了。

10月3日早上,戴冲张毛弟先生十分热情,早上8点就开专车来接我,我人在车上,心里像浪潮翻腾,难以平静,百感交集,心想:我早就已永不期待,永不假设,不可逆转、不可能再现我想要的历史画面了,但是:可能是老天怜悯,真的又给我来一次历史的回放,不,不是回放,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历史再现,人们常常怀念那些过去的事情,不是因为它有多美好,多么重要,只是因为它再也回不来了,但是,我却十分幸运,大家都认为再也回不来的张家祠堂,我的岗西母校,却又活龙活现的回来了,马上就要呈现在我眼前,合浦珠还,试问我的心情能平静么?如果是你,你的心情能平静吗?

到了张家祠堂,虽然还没装饰好,但主体轮廓,却与老祠堂一模一样,顿时,我有穿越时空的感觉,我好象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进了祠堂大门,有一照壁,四十多年前一个欢快的画面,立刻在我脑海里回荡。

记得当年,在那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一个春天的中午,我刚跨进(祠堂)学校大门,就听到照壁后面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走近一看,见张贤候老师站在木梯上,掏麻雀窝里的麻雀蛋,因为,这窝麻雀,每天在上课时,唧唧喳喳!分散学生注意力,为了让学生专心听课,不受麻雀的叫声干扰,张贤候老师就想把这窝唧唧喳喳的麻雀除之而后快。

老师上梯掏鸟窝的举动,招来一些同学围观,鸟雀窝筑在照壁木穿枋与柱子交界处,缝隙很小,用手掏不出鸟蛋,张老师就拿一个木尺,把鸟蛋捣碎,此时,有一个学生很大胆,他带头说:“张老师在捣蛋。”惹得围观的学生哄堂大笑,张老师在梯子上,一边掏鸟蛋,一边笑着说:“你们这一班小淘气蛋,敢拿老师开玩笑,等我把麻雀蛋捣坏了,下来非把你们罚站不可”,众学生听到老师这么说,大家更兴奋的说,“老师坏蛋了,老师扯蛋了”,又惹来笑声一片,张老师从梯子匆匆下来时,学生们早就一哄而散了,现在想起,脸上不由自主的还露出开心的笑呢。

我和张毛弟先生来祠堂的中厅,以前中厅前的天井里,左右各种一棵甜竹,据说,甜竹是做筷子的好原料,现在,“甜竹一毁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中厅左边的走廊上,(进门靠右边)以前挂有一口几百斤重的大钟,大钟佐证张氏“钟鸣鼎食”的辉煌时代,在我读书时,学校把它当上、下课铃用,此钟声音悠扬、回荡、遥远。有时我们走到方桂庄时,隔了一座桂山岗,也能听到学校打预备的钟声,我们听到预备钟声后,就加快步阀,一路小跑的到学校,正好赶到打上课钟,没有迟到,现在那口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不知落到何处了,令人惋惜。

我站在中厅张望,四处搜索着,又一个欢乐的历史画面在我脑海里回放,当年学校响应政府号召,办起了“五七工厂”,我们学校办起了“草帽厂”,时任校长张良诗先生,在生产队收割小麦的季节时,收集大批没有淋过雨的洁白麦秸杆,每逢周六下午上劳动课时,(当年没有双休,周六正常上课)学生们都到中厅去编草帽辫子,女老师们用缝纫机,把草辫子缝成成品“草帽子”,整个祠堂中厅,欢声笑语,胜似天庭。

我在中厅环视四周,张良鹏、张贤候、王述明、方翔高、何孔科、方实龙、方志明、雷念慈等贤师的身影,就像播放幻灯片一样,一一在我眼前闪光回放。天井周围好像同学们在跳橡皮筋,踢毽,打陀螺等课间活动,我正在一点一滴的回忆着,被张毛弟先生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他说:“张先生,这是后厅”

后厅右边的厢房,就是我当年读小学毕业班五年级的教室,(当时政府号召,学制要缩短,小学只有五年级,从五年级就升到初中,初中也没有初三年级,初二就初中毕业了),我用眼光盯着教室西边的墙壁,又沉浸在深深美好的回忆。

忆当年,王述明老师代毕业班语文课,有一次,贤师布置作文题是《新人新事二则》,我写一个“拖拉机”下田犁田,社员的喜悦心情;另一则写“脱粒机上稻床,社员心里喜洋洋”,其内容还记忆犹新,意思是,有了拖柆机,再也不要牛犁田,有了脱粒机,再也不用黄牛拉“石滚”在稻床上转圈脱粒了。这二则故事,符合当时的时势,得到王老师表扬,把我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全班同学们学习,老师恩情,永世不忘。

当时的张家祠堂,叫岗西学校,岗西学校名字由来,是因为张家祠堂座落在方桂山岗的西边,所以取名“岗西学校”,岗西学校因有初中班,人们习惯称岗西学校有“戴帽子”初中。

重游失而复得的张家祠堂,我觉得时光倒流四十多年,我却又回到那青春年少的学生年代,心情十分激动,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说不完的当年逸闻趣事,在朋友面前,我就像小孩子一样,有些失态,年过花甲的我,身手敏捷,我走遍张家祠堂各个角落,拼命的用大脑搜索当年的行踪轨迹,梦中的画面,留连忘返。高兴过后,心情也十分沉重,因为当年教过我的老师、大部分已经作古了,就是当年掏麻雀窝的张老师,听说也得了帕金森病了,如果与恩师一道旧地重游,那更是锦上添花的美事,哎,可叹的是,“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人们常言:失去就让它失去吧,因为失去的东西,再也不能回来了,特别是失去的是大型建筑,再想见到它,更是难上加难。张祠堂拆毁了,一所消失几十年的母校,给我留下了无穷尽的思念,怀念,往往从梦中还梦见它,张家祠堂还是从前那个样子,我在里面快乐读书的样子......

但是,世事难料,时局逆转,我失去的东西,死了心不再去想它的东西,又神奇般的呈现在我面前,魂牵梦绕多次在梦中见到的张家祠堂,犹如神话般的巍然屹立在原址上,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啊,世上像我能遇上“失而复得”的最、最、最、幸运的事的人,恐怕少之又少吧?

写到此,读者可能这么问我:“你对张家祠堂情深似海,因为你也姓张”,我在此简单解说一下,我与戴冲张家祠堂的渊源吧,小文章里有大历史,保证各位大感兴趣。

我是连城张氏,早在清朝顺治七年,由我八世祖期凤公(桐城道光续修县志上赫赫有名)出资,在连城山麓建立连城张氏宗祠《望贤楼》。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间里,连城股、戴冲股、官桥股、双河股,史称四大股皆在“望贤楼”合祀祖先。而后,戴冲张氏,在仓湾(现叫张家湾)建有宗祠,因“仓湾宗祠”与戴冲三世祖道荣公相冲不吉,清嘉庆八年(1803年),戴冲张氏在张楼庄南重建宗祠,堂号为“锡类堂”,至此戴 冲与连城才开始分祠祭祖。

戴冲张氏宗谱

连城张氏,一世祖本姓梅,名讳继祖,元末明初为避战乱,携子名梅琳,从婺源迁徙到桐城南乡戴冲卜居,与国学张道荣先生是好友,连城张氏宗谱写道,张公恩德,永世不忘。

当时朱元璋建立明朝,天下刚刚安定,命令各地总兵官配合户部收集并核实府、州、县三级上交的元代户口簿册,来推行户贴和里甲制度,通过编造“赋役黄册”作为管理户口、征派赋税和徭役的主要依据。严厉打击“漏口、脱户、隐瞒丁产”,任何人不得妄自更改变乱,违者重罪。民众惧怕远迁服役,纷纷加入朋户。

而当时梅继祖只剩下一子梅琳,恰娶国学生张道荣先生的独女,为躲避追杀而保存血脉,于是便以“朋姓”为张,至今有七百多年了。朋姓后,张道荣先生有三子一女,后分成四大股,(一般姓氏人家都以大房、二房等分支记录,唯我们连城与戴冲张氏以“股”字分支往下传)舅舅兄弟三人分别为“戴冲股、官桥股、双河股、姑娘家叫连城股(世人皆称连城张),合称四大股,七百年来,四大股都合修宗谱,共派字、共祀祠堂,一脉相承。

我只知道梅股的发展史,仅明清两朝就培养了1108位邑(郡)庠生、太学生,519位贡生,三文一武四位进士。开创“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又一经典,更有“乙卯两经魁竹林济美,丙辰双进士花萼联芳”之美誉,如此说来,重建的“锡类堂”是我们外婆家祠堂,怎能不是情深似海呢。

在有生之年,能圆我重游张家祠堂我的母校的美梦,此生足矣!我在此悄悄告诉你:“大家认为不可能的事,梦中见到的所想的事,都能一一梦想成真心情,比做皇帝还感到满足矣”。

张家塘宗祠正式定名为德星堂

经过多方推敲、商讨,即将落成的张家塘宗祠已正式定名为德星堂。

此前,围绕宗祠名称,广大宗亲曾进行过深入、热烈的讨论,先后提出过元瑞堂、瑞公祠、德星堂、敦本堂等备选名称。其中,元瑞堂系直接以张家塘始祖元瑞公的名讳命名。瑞公祠系参照过去柳公祠命名方式命名的,因为过去的柳公祠就是为纪念元瑞公的太公(曾祖父)继柳公命名的。敦本堂为一般祠堂通用名、常用名,敦本意思是注重根本,或者是不忘根本(先祖)。德星堂为 陈氏宗族建祠祭祀先祖的专用堂名,缘于东汉时的太丘长(河南太丘县令)陈寔。

什么是德星呢?德星有两个释义:一个是古时以景星(大星、瑞星,一般是指金星、火星、水星、土星)、岁星(指木星,因为是一年出现一次,所以称为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二是喻指贤德之士。综合起来,德星堂可以理解为祭祀有贤德的先祖的祠堂。

关于德星堂名称的来历,要从东汉时陈寔说起。

大家知道,陈氏为虞舜之后。帝舜为黄帝八世孙。 舜帝八十一世孙陈实( 陈寔)在东汉恒帝时,任河南太丘县令(太丘长),素以孝贤闻名。灵帝时,他已退隐。有一次,朝廷太史上奏:“德星聚奎(指德星联成一条线的奇特天象,即金木水火土五星联珠,乃祥瑞之兆),其五百里内有贤人焉。”汉灵帝派人查访,原来是是退隐的陈寔率子孙和号称“八龙”之一的荀淑等人游于许昌西湖。汉灵帝遂在许昌西湖敕建“德星亭”。 后来,江州义门建有德星堂、唐代太子太傅陈邕在漳州建德星堂,均祭祀上古圣君舜帝和陈氏列祖列宗。再以后,德星堂就成为义门陈氏宗祠的专用名称。

延伸阅读:“梁上君子”的来历

陈寔(104-187),字仲弓,汉桓帝时为太丘长,德高望重,誉满朝野。《汉书》记载:寔因党锢之祸自请入囚,遇赦后,三公每缺必召之,寔不受官,而退隐故里。平心率物,乡人有争讼,则求判正。众皆曰:“甘为刑罚所加,莫为陈君所短。”

岁荒时,有盗伏梁上,寔见之,呼其子孙曰:“不善之人, 未必本恶, 习与性成, 梁上君子是也。”盗投地伏罪。不予追究,反施财物与盗。盗破涕而去,誓洗心革面。“梁上君子”的典故即出于此。

1000万修祠堂难倒家族长孙,为筹钱竟卖火家乡米酒

他在城市“厦漂”与农村“长孙”之间艰难切换。最终,他把1000万的祠堂修缮费落地了,也把四皇冠的淘宝店开火了。

杨天吉是福建芷溪人。他有两个身份:一是福建芷溪村杨氏家族的长孙,二是厦门一家小广告公司的副手。

在芷溪当地,杨氏一门是大家族。最昌盛的时候,光是子嗣就有三五百人。

作为家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明清时期留下的余庆堂承担了整个家族婚丧嫁娶的功能。然而,300多年过去了,余庆堂饱经风霜,残破不堪。

村里的工匠认真核算过,要修葺好祠堂,需要300-1000万元。

作为家族长孙,在族人眼里,阿吉在大城市赚大钱,当老板,成了修葺祠堂最后的希望。然而,只有阿吉自己最清楚,他的小公司业务并不怎么好。工作8年,他一共只有两万存款。摆在厦门街头,他就是最最普通的“厦漂”。

一个连自己房子都买不起的“厦漂”,怎么出得起1000万的巨款?他动起了老家米酒的脑筋。

五年时间,他不但在淘宝上做到了四皇冠,还启动了老宅的修葺,把“希望”变成了现实。

01

“吉哥,老家祠堂的匾额被人偷了!”

接到堂弟电话的时候,阿吉刚刚和同事开完碰头会,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又要马不停蹄地去赶下一个会。他的广告公司在厦门,每天的工作繁杂、强度高,每年回老家的机会屈指可数。

只顾着在外打拼,八年过去了,老家有什么事都让堂弟一个人担着,阿吉一直很内疚。这一次,他决定还是回去一趟。

从厦门到老家芷溪,有三个小时的车程。堂弟看到他的时候,一时没反应过来。

“我以为你不会回来。”堂弟说。

阿吉拽着堂弟往祠堂走:“谁偷的?”

“查不出来,可能是哪个家伙财迷心窍,想拿去换点钱吧,问题是,一块普通的匾额能值多少钱?”

阿吉摇头道:“那可不是一块普通的匾额。”

两人一抬头,老族长正在不远处瞪着他们俩。在老人的背后,年久失修的宗祠歪歪斜斜地立在那儿,门口一对残缺的石狮子长满青苔,上厅中央空空如也,那里原本是挂匾额的地方。

余庆堂,这是宗祠的名字,原本被刻在那块丢失的匾额上。作为曾经最气派的“三大门楼”之一,余庆堂不仅是整个家族婚丧嫁娶的重要场所,恢弘的院落门堂、精细的雕梁画栋更是一个家族曾经鼎盛的象征。如今却是一副破落衰败的模样,阿吉心里五味杂陈。

“阿吉,你是做设计的,重新刻一块匾挂上去吧。”老族长说。

“房子也该修修了,村里好多人家的老宅子都塌了,有的干脆拆了建小洋楼。”堂弟说。

修理老宅子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芷溪的老房子多半都是明清时留下,木构件烂了,倒塌及烧毁的面积达70%,需要基建重修的占地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光光筑墙盖楼的费用就要1000多万元。有经验的木匠都清楚,不论技术还是成本,修一座老宅真不如重新建一座更方便、划算。

而且,修房子的钱从哪儿来?

虽然在城市打拼多年,但阿吉全部的积蓄加起来只有两万元。

02

从宗祠出来,阿吉一个人漫无目的地在老街上走着。夜幕下的小村陷入沉寂,一条小狗从街角匆匆闪过。

“是天吉吗?”一个人坐在门廊的阴影底下,手里的烟头一闪一闪。

阿吉知道那是保丰叔,虽然没看清说话人的样貌,但面前这座宅子他是认得的,还有从屋子里面飘出的米酒香,也是他熟悉的。

确切地说,芷溪人都认识黄保丰。这个酿了四十年米酒的老师傅,曾经是村里最受欢迎的人,他酿出的米酒口味纯正,酒香浓郁,每家每户都会备着一点,米酒生意红红火火的那几年,他哪里会有空闲时间一个人坐在家门口抽闷烟。

“保丰叔,米酒卖得怎么样?”阿吉问。

“别提了,现在大家都去喝啤酒,米酒几乎没什么生意。”黄保丰从阴影中走了出来,“天吉,我刚刚文火焖了一壶酒,陪叔喝几杯吧。”

黄保丰的老宅院比阿吉家的余庆堂保养得好多了,在这座占地300多平方的老建筑中,月池、水井、排水沟一应俱全,门板的黑漆自然剥落,雕花的木窗上一尘不染。紧挨着墙角的是一排大酒缸,垒成了两层,约莫有几十个。角落里,一个土灶台边是一堆原始的酿酒工具。

这里本是全村最大的酒坊,阿吉还能记得小时候拎着酒壶到这里来买酒的经历,那时候保丰叔还年轻,米酒也畅销,四方的天井里人流不息,地上的石板都被踩得磨出了光。

“这几年生意一直不太好,身子骨也愈加不行,人老了,再过两年,这酒也不打算再酿了,只是可惜了这老手艺。”黄保丰把米酒从火炉上拎起来,热气腾腾的米酒散发着浓郁的酒香冲进陶瓷大碗,在里面剧烈地翻滚着。

阿吉狠狠地给自己灌了一碗酒:“保丰叔,如果我们能把米酒卖到村子外面,比如厦门,你觉得怎么样?”

黄保丰笑道:“别开玩笑了,芷溪人都不喝这个,那大城市里的年轻人谁还能看得上。”

“不试怎么知道。”

黄保丰狐疑地看着眼前这个后辈,虽然不知道年轻人心里有什么计划,但这个老师傅还是点点头说:“只要能把老祖宗留下的老手艺米酒卖出去,你让我怎么配合都行。”

03

阿吉做了两手准备。

离开芷溪的时候,他带走了几瓶米酒,打算找几个在厦门的朋友尝一尝,让大家出出主意,另一边,则是筹划着在淘宝上开一家店,探一探网购的反应。

“酒狐米酒”网店很快就开了起来,堂弟被拉进来做店铺的设计和产品的摄影,妹妹正好放假在家,被叫来临时充当了客服。还有叔婶,也会一点酿酒,一边帮着黄保丰打下手,一边兼顾发货。叔婶当时还开玩笑地说,这一大家子都被拉进来,生意可别黄了。

“村里人都在议论,都说我们这网上的生意肯定做不了,大家都盼着我们倒闭呢。”

堂弟没有把更多难听的话传给阿吉。那个时候,村里不仅有人盼着他们倒闭,说着风凉话偷偷在背后议论阿吉是傻瓜的也不少,各种各样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但阿吉的关注点不在这里。

村里没有快递,10公里外的邮局也不收液体,唯一的办法是把酒送到60公里以外的县城快递代收点寄快递。一家人合计了一下,想到一个办法:只要有订单,就去国道边上等班车,把当天的包裹带到县城的快递点,再托人发货。

04

网店开了两个月,销量一直不好。一家人谁都不懂电商,向过来人取经,一听直通车、钻展、搜索排名之类的陌生词,愈加迷茫了。

一天,阿吉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告诉他之前送给一位美食达人的米酒在小圈子里被推荐了,问他能不能再送一些酒过去。这让阿吉开了窍!他开始通过自己在广告圈里的朋友给美食达人和一些推荐好物的平台寄米酒,让他们尝尝。

辛苦没有白费,好多美食达人收到了米酒欣喜若狂,不收任何费用打起了广告,像果库这样的淘客平台还来了几个KOL,从他的网店里买走了一批米酒,酒后的大V们在微博上吐了真言,销量立刻从一天一两笔,一下子蹿升到一天几十笔甚至上百笔。

半年后的一天,妹妹兴奋地跑来告诉阿吉,网店收获了第一颗皇冠,而且在“有物”等专业的美食平台上,家里的米酒作为单品还登上了类目销量的榜首。

05

宗祠的新匾额重新挂上去了,破旧的房子也开始着手修缮,家族敲锣打鼓、焚香祭祖,好不热闹。

可是,问题又接踵而至。

在一次复盘的时候,妹妹发现买过一次米酒的客人,仅有5%的人成为回头客,顾客的粘性并不是很高。

阿吉决定对客人做一次电话回访,他给50位客户去了电话,跟他们聊了很久,得出的结果是米酒不够甜,他马上把这个信息反馈给了酿酒的保丰老师傅。

“米酒本来就是清爽不甜的,在村里,甜米酒哪有人喝啊。”黄保丰听了很纳闷。

“咱们可不可以酿出很甜的米酒?”阿吉问。

“可以,但我们可能要滴水不放,只做米酒原浆,这样的话,我们的成本可能会翻倍。”

于是,阿吉和团队不仅做出了甜米酒,而且还孵化了不同的品类,紫薯甜米酒、桂花甜米酒、玫瑰甜米酒相继问世。新酿造的甜米酒,受到了客户的好评,很多铁杆粉丝更是成了阿吉的朋友。

除了创新品类之外,根据时令花果酿造的限量版米酒也不断面市。比如,桑葚上市的时候酿造限量版的桑葚米酒,枇杷上市的时候酿造枇杷米酒,还有荔枝米酒、芒果米酒……如今,“酒狐米酒”已经成为米酒品种最多最齐全的品牌,作为品质甜米酒,在淘宝上的销量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芷溪村也同样正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村里渐渐出现了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学着阿吉的样子,开始销售家里的百香果姜糖、米酒、土鸡土鸭……曾经没有一个快递点的古村落,现在主流的快递都设了服务点。故乡的烟火味又回来了。

2013年底的一天,阿吉把家人叫在了一起,向大家公布了一个决定:“我打算牵头成立一个基金,用来保护家乡的非遗和古建筑。”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

成立至今,这个“狐基金”出资修缮了万诚公祠的部分厢房和余庆堂的部分房舍,参与建造了故乡的石牌楼,并出资拍摄了《匠村》纪录片电影,纪录家乡的手工艺,当然,还出资成立了手工米酒传研中心。

阿吉让“族人的希望”落了地。

他说:“只要那一碗故乡的米酒还在,游子终会归家。”

本期福利

留言参与“你最爱的米酒口味”话题讨论

截止8月27日17:00

我们将在评论中选取10位粉丝

送出甜米酒一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