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一烈士纪念碑

李主一烈士纪念碑

李主一烈士纪念碑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打卡篇——师生参观曙光中学李主一烈士纪念碑

5月23日,奉贤中学党员教师沈艳带领11位导师组的学生来到曙光中学打卡李主一烈士的纪念碑,曙光中学的老师详尽耐心地讲述了他短暂却伟大的一生事迹。虽然下着大雨,但依旧无法磨灭学生们的热情和心中的敬意。

李主一原名李宪章,上海奉贤人,出生在晚清的秀才大户人家,1925年进上海大同大学深造,结识了林钧等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走上革命道路。不久,经林均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秋在奉城潘公祠创立曙光中学,积极进行革命工作,后不幸被捕,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从容就义,时年三十七岁。身在狱中,他却坦然地嘱咐妻子道:“我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要抚养好孩子,并替我在曙光中学操场后面买两亩田,就把我葬在那里,坟墓旁立块石碑,碑上题‘死得其所’4个字,这样我虽死犹生……”

1995年9月29日,李主一烈士纪念碑被奉贤县人民政府确立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曙光中学举行了隆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每年清明,学校总要组织全校师生祭扫纪念碑,缅怀先烈的英雄英雄业绩,勉励师生为实现崇高理想去努力奋斗。

来到曙光中学之前,同学们早已做好充分的功课,通过查询网上的资料了解了李主一先生的伟大事迹,并怀着最高的敬意端详着李主一先生的铜像,红军长征路线,同学们为其写的书法作品等等。

虽然有些同学因故没能来到现场参观,但是也通过其他相关资料,了解了此次活动内容,现场的同学还在群里发了照片,大家一起“云参观”,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

学生感想选摘

菊残犹有傲霜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前在书本中描绘的烈士事迹如白驹过隙一样,似乎并没有深切的感受。今天,站在了李主一烈士纪念碑前,才不由得从内心涌起了对烈士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5月23日,天空仿佛也感受到同学们沉重的心情,蒙蒙的细雨一直陪伴着我们的整个行程。在细雨的洗刷下,纪念碑显得格外透亮,格外挺拔,“死得其所”四个大字也尤其震撼。

在这里,每一处都显得格外神圣,每一捧空气,都弥漫着光辉人性的气息。也很难想象平时嬉笑不停的我们,在此时会显得格外静谧,仿佛连周围的松柏也显得格外沉默。

回顾我们党和国家走过的历程,无论是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数先烈义无反顾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没有你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不禁怅然。也不由得想起了上海的一幢幢摩天大楼;想起了东方明珠上俯瞰全景的惊喜。感恩有你们!

“血沃中华志更坚,流血砍头何所惧。”革命者英勇献身,何其悲壮!李主一同志永远的走了,但你的思想和精神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伟大的人格形象,永远闪闪发亮,照亮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你大无畏的气概会永远在九州新生的人们心中鼓荡。铭记你们“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精神,“为天下谋永福”的品质,努力奋进!永远不能忘记,有那么一群人,用生命成全我们的幸福!

石碑会被岁月所腐蚀,但你们的品质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活在后代人的心中,正如孙文先生所说的那样——浩气长存!

——高一3班 杨雨婷

前浪的光辉从不暗淡

5月22日,是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也是令国人心如刀绞的日子,双星陨落,共和国痛失两位院士,他们都为国家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不禁使我思考“烈士”——一个我们耳熟能详却又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词。

5月23日,我站在李主一烈士的纪念碑下,高高耸立的纪念碑不禁令人肃然起敬,零星飘落的小雨像是默哀的序曲,微风拂过碑后挺拔的松柏,枝梢垂下了头。“死得其所”四个大字屹立于石碑上,也许这便是每位烈士最后的愿望。

在当今的和平年代,中国要富起来、强起来是无数科学精英们为祖国默默奉献着。有身不由己却一心要回国报效祖国的钱学森;有不顾个人安危关闭运转中的加速器的原子弹研究员高远;亦或是刚刚陨落的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操劳一生的袁隆平。虽然再闪耀的明星总要陨落,但我们记住了他们的不朽功勋,我们下一代会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奋斗,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望着这庄严的纪念碑,心中对烈士又多了一层敬畏与尊重。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若是少了前浪的引导,后浪可能会迷失方向。因此,前浪的光辉从未暗淡过,他们的光辉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前浪们感谢你们的探索之路,请放心把担子交给我们,我们后浪会继续谱写祖国壮丽的篇章!

——高一10班 钱骋禹

教师感想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利用周末带领部分导师组学生来到曙光中学李主一烈士纪念碑前,共同缅怀革命英烈,追忆烈士丰功伟绩。在曙光中学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又来到纪念碑旁的洪炉馆,认真聆听了曙光中学的校史,详细了解了以李主一为代表的革命先辈们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奋勇斗争,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到曙光中学,第一次了解到曙光中学是我们家乡-奉贤的“红色摇篮”,第一次了解到在我们的身边就诞生了令人敬仰的革命先烈。

此次导师打卡活动,不仅增强了师生情感,更是对学生和教师的一次思想洗礼。参观活动后,同学们纷纷在导师群里发表自己的参观体会,表示要学习李主一烈士的光荣事迹,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树立了在和平年代更要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的决心。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也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并立志将学习革命先烈事迹的信仰转化为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培养更多新时代人才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编辑:林舒迪

审核:王美霞

三一八烈士纪念碑景点 三一八纪念碑图片

1. 三一八纪念碑图片

北大最美十处景观。

1、蔡元培像。

2、勺园。

3、校景亭。

4、西校门。

5、斯诺墓。

6、翻尾石鱼。

7、李大钊像。

8、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9、乾隆诗碑。

10、未名湖。

2. 三一八纪念碑图片高清

鲁迅先生雕塑,三一八烈士纪念碑

3. 八一三抗战纪念碑

十九路军抗日临时军部遗址

今普陀区真如镇桃浦路车站新村内,时称“范庄”,为广东人范肖之1920 年所建。1932 年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司令部曾设于范庄,蔡廷锴、蒋光鼐等在此向全国发出抗日通电,并亲临前线指挥一·二八抗战。

一·二八纪念堂遗址

位于上海市龙华西路180 号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内。1933 年,为悼念淞沪血战中牺牲的全体抗日将士,大厅被改建成一·二八纪念堂。堂内四壁悬挂参加淞沪之战的高级将领画像、阵亡将士遗像、作战图表和抗战油画17 幅,以及各界赠送的匾额、对联等。

庙行无名英雄纪念碑

建于1936 年,为纪念一·二八淞沪抗战阵亡的三千忠烈将士而建。墓呈方形,高约十多米,内置烈士衣冠石椁。墓门上方正中刻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义薄云天”四字。大门外建有一·二八纪念塔。为方便前往祭扫,辟建一·二八纪念路。八一三战争后,墓地被侵华日军毁坏。1998 年12 月在泗塘二中操场跑道北侧新建无名英雄墓遗址纪念碑。该处现为上海市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

吴淞炮台

吴淞炮台抗日遗址在海滨街道塘后路109 号内,炮台台基采用糯米汁与石灰捣浆的三合土砌筑而成。其残存台基今已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抗日战争纪念地。

宝华寺遗址

位于今宝山和闸北两区相交的少年村路22 号内。现存砖木结构山门一座,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1932 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中,这里曾是十九路军156 旅旅部兼战时训练基地。

之外还有江湾“一·二八”忠烈墓遗址、四烈士衣冠墓遗址、王屏南墓等。

4. 三一八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图片

在松柏苍翠,肃穆庄严的北京香山万安公墓一座占地2200平方米的庭院里,坐落着李大钊烈士陵园。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镌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 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黄日葵、何孟雄、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筹建中国共产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活动,扩大宣传,发展组织,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1924年1月,李大钊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

在李大钊领导的中共北方区委组织和领导下,北方地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了。1924年11月,北京开展声势浩大的支持孙中山北上、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李大钊与赵世炎等人在北京组织5万余人的示威,有力地支持了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1926年3月,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积极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三一八运动,号召人们用五四的精神、五卅的热血,不分界限地联合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联合进攻,反对军阀的卖国行为。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新中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1983年10月,李大钊烈士陵园在北京万安公墓建成,中共中央领导亲自参加,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李大钊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5. 一二九纪念碑图片

1、高邮红色旅游景点: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高邮战役纪念馆)、高邮市烈士陵园 、华中雪枫大学旧址。自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开放以来,已成为扬州地区,乃至省内外一个重要的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及红色旅游景点。

2、邯郸市涉县:这走出了改革开放设计师邓小平和2位元帅、3位大将、18名上将、48名中将,百名一二九师领导担任国家重要职务,被誉为中国第二代领导摇篮。将军岭位于刘邓大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北角,1986年以后,刘伯承、黄镇、徐向前、李达、王新亭、袁子钦、赵子岳等将帅灵骨安放在山上。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为将军岭题写岭名。

3、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马池“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内。旧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96个房间。该馆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2600余件。经过维修和更新陈列,现在纪念馆共展出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280多张、文物资料60多件,并充分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义的全过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

4、杨靖宇将军殉难:地位于吉林省靖宇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恶河南岸。为纪念杨靖宇将军,1962年5月靖宇县人民在此建立了木质纪念碑,1965年建立钢筋水泥纪念塔。1978年由县人民政府组织重新筹建,1980年2月23日落成,占地400 平方米。吉林省暨靖宇县在此召开了万人纪念大会,隆重纪念杨靖宇将军殉国40周年。

5、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高邮战役纪念馆、侵华日军向新四军投降处旧址)位于江苏省高邮市熙和巷70号,是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扬州唯一的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央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最后一战摄制组来高邮拍摄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专题。

6. 三一八纪念馆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七家子镇“乌兰英雄纪念馆”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毛岭沟村“三沟精神”党性教育基地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

阜新解放标志“三一八”公园

阜新城市符号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

《一座塔 一座丰碑》——探寻烈士纪念塔背后的故事 军地合力反伏击 ——记洞下场烈士纪念塔

让天下了解芷江 让芷江走进天下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140师根据47军党委指示,在驻芷江部队中抽调150余名干部战士组成武装工作队,帮助地方政府发动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军队和地方团结一心,在进行清剿土匪的斗争中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

解放初期,芷江县域划为六个区,第五区管辖洞下场、碧涌、板山、大垅、罗岩等几个乡,区政府在洞下场,张聚合是第五区的党委书记兼区长。这一时期的第五区是芷江土匪最集中、活动猖獗的地区,其中匪首杨永清在第五区建立了所谓“湘黔边反共游击总司令部”。

1950年3月24日,张聚合从县城开完会后返回洞下场,同行的还有一名通讯员、五区武工队的六名队员、140师卫生部的12名战士和一名担架队员,一共21人。队伍清早出发,中午到达洞下场乡瓮溶溪村。

混在赶场人群中的土匪发现了解放军,马上回去报信。匪首杨泽清、蒲老翠纠集了200多名土匪在坎塘坳设下埋伏,意图偷袭解放军。坎塘坳是前往洞下场的必经之路,坳下有条100多米的弯曲山冲,通向坳顶。下午1点左右,队伍在瓮溶溪短暂休息后走进坎塘坳这条冲里。

土匪发动突然袭击,密集的枪声在解放军周围响起。张聚合和140师卫生部的一名战士将冲口左边一棵大枫树下的土匪消灭,抢占有利地形,封锁住冲口,和冲里的战友一起向土匪发动反击。战斗持续到下午四点多钟,区武工队在接群众报告后赶来增援,坎塘坳上的土匪在解放军的反击下纷纷逃散。

坎塘坳反伏击剿匪战斗,有7名战士英勇牺牲,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另有3名重伤员在回到区里后牺牲。当地政府在瓮溶溪村和洞下场村烈士牺牲的地方分别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塔。2020年5月,洞下场乡对原洞下场村场头山上的烈士陵园进行提质维修,原葬在瓮溶溪的七名烈士遗骸和在洞下场乡境内牺牲的另外三名烈士的遗骸也一并迁进陵园重新安葬。

扩建后的洞下场烈士陵园占地面积615平方米,青石台阶两旁绿植茂盛,陵园里青松挺立;陵园路边,格桑花在烈日下灿烂开放,寓意着现在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历史不会忘记,高高矗立的纪念塔是无数先烈用生命铸就的,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用青春和热血塑造成我们永远值得尊敬和不能忘怀的偶像。

发  稿:尹 华 戚艺飘 周 波

图文制作: 杨艳芬

编  辑:阳蕙鸿 李芷靖

责  编:明 毅 汪大庆

来  源:芷江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