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原烈士陵园

汤原烈士陵园

汤原烈士陵园位于汤原县城东北部。汤原县是下江地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北满”临时省委所在地、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根据地。夏云阶、戴鸿宾等著名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和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此牺牲。为纪念牺牲的烈士,陵园于1960年始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有烈士纪念塔、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墓区、抗联文化长廊等,安葬有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军长夏云阶、参谋长冯治纲和第11军政治部主任金正国等著名烈士,有名烈士墓322座,无名烈士合葬墓10座,安葬无名烈士300多名。陵园是黑龙江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原创|永远的丰碑——参观杨闇公烈士旧居及拜谒烈士陵园纪实

初春的潼南,暖阳融融。3月11日,重庆市委办公厅离退休三支部的党员同志们驱车前往潼南双江镇,拜谒杨闇公烈士陵园并参观烈士旧居,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

我们首先来到闇公烈士陵园。跟随导游前行,我们的步伐格外轻缓,唯恐惊动了沉睡的英灵。道路两旁青翠的塔柏,就像烈士高大的身影,伟岸屹立。迈步台阶走上宽大的广场,在其右侧,镌刻着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悼念烈士的题词。广场正前方,矗立着杨闇公同志高大的塑像,他身着棉布长衫,披着厚厚的围巾,面色坚毅,目视前方,仿佛正向我们宣讲革命的道理。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举起右手,高声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激昂的声音在广场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嗣后,我们缓缓地绕墓一周,在墓碑前献上金黄的菊花,沉痛悼念为党为国捐躯的闇公同志,表达了我们对先烈的无比敬仰和缅怀之情。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闇公烈士旧居。杨家旧居是杨闇公及其胞弟杨尚昆的出生地,是典型的穿斗悬山顶小青瓦建筑。该建筑朴实典雅,古色古香,现今被布置为杨闇公同志生平事迹展览馆。馆内分“文字图片资料展室”和“复原实物”两部分。展室又分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将大革命运动推向高潮”和“永恒的纪念”四部分。这些资料和复原实物,内容丰富而翔实,展现了杨闇公光辉战斗的一生。看着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和一件件历史文物,倾听着讲解员的细心讲解,大家仿佛回到了杨闇公同志经历的那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20世纪初,受辛亥革命影响,杨闇公毅然离家投身民主革命,参与反袁斗争,后又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济世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归国回川后,他汇聚志同道合者传播马列思想,宣传革命,投身反帝反军阀运动,推动国共合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他历任重庆团地委书记、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成为四川大革命运动的主要领袖。1926年12月与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人发动泸顺起义,策应北伐。1927年“三三一”惨案中脱险后不幸被捕,4月6日壮烈牺牲于重庆浮图关。

走出杨闇公烈士旧居,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次参观活动令我感触很深,启发颇大。

一是深刻领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我们党建立一百年来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面对敌人的屠刀无所畏惧,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祖国大地。杨闇公同志正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勇士。正是有了像杨闇公这样的革命前辈的牺牲和奋斗,我们才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二是深刻领悟到革命理想和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坚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是每个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思想基础。有了正确的理想和信仰,才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才能在危难面前勇敢无畏。杨闇公同志在青少年时,面临深重的民族危难,怀抱济世之胸怀,探求救国救民之道。他坚定地选择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所以他才心悦诚服地写道:“始知马克思学说真谛所在……着实是至理名言”,因而“不得不使我信念坚定”。正因为有信念的支撑,他才在艰难困苦面前勇敢无畏。在被敌人逮捕后,他不畏威胁利诱、酷刑折磨,还在牺牲前怒斥敌人:“你们只能砍下我的头,可绝不能丝毫动摇我的信仰。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这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坚守信念、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今天,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不能变。

三是深刻领悟到奋斗和奉献是革命者的本色。在杨闇公同志短短的 29 年生命时间里,他经历了不知多少大风大浪,克服了不知多少艰难险阻,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坚持奋斗,甘于奉献,勇于担当。今天,我们仍要认真学习闇公同志这种“马掌铁”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四是深刻领悟到学习中共党史的重要性和自觉性。这次支部组织我们到潼南参观考察,既是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同时也是响应中央号召,结合重庆地方实际进行的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就重庆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学习内容还很多,如中共南方局的斗争史实、红岩英烈的斗争史实等等。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实际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真正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

(作者系原重庆市委副秘书长)

拉萨烈士陵园寄哀思:忠魂护佑雪域高原70载

新社拉萨4月3日电 题:拉萨烈士陵园寄哀思:忠魂护佑雪域高原70载

中新社记者 冉文娟

4月3日,拉萨的天空湛蓝如洗。在拉萨烈士陵园西侧的孔繁森墓前,一位中年男子专注地摆上鲜花,绕墓地撒下白酒,嘴中轻声呢喃道:“我来看您了”。

清明时节,前来拉萨烈士陵园祭扫的民众络绎不绝。人们或手捧花束或拿着祭品,缅怀先烈,寄托哀思。

这位神情肃穆的男子是当年孔繁森收养的藏族孤儿,名叫曲英。1992年,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发生强震,时任拉萨市副市长的孔繁森赴灾区视察时发现了在地震中失去双亲的曲英,把他带回身边。

“孔爷爷人很善良,也很爱干净。我们小时候没怎么洗过澡,他就亲自给我们洗澡洗衣服。”回忆起与孔繁森共同生活的时光,曲英眼中满是怀念。如今他已成为拉萨电视台的一名新闻工作者,他说:“没有孔爷爷无微不至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完成工作返回阿里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其短暂的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

在这座国家级烈士陵园中,还有一千多位英烈长眠于此。在西藏和平解放、“两路”建设等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西藏解放后的各个建设时期中,他们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生命。

陵园里无声矗立的墓碑中,有部分属于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牺牲的烈士。川藏、青藏公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工程最险、里程最长的公路。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筑路者们用铁锹、钢钎、十字镐,穿越横断山脉,跨越了高耸的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在世界屋脊上“刨”出了这两条公路。

陵园中也不乏为西藏人民而献身的英烈。在王正忠烈士墓前,几位战士正蘸红毛笔,一笔一画描着墓碑上的名字。黄白两色的菊花郑重地摆放在墓旁,在微风中轻轻摇动。

1976年7月1日,拉萨市4名小学生玩耍时不慎落水。时年21岁、在西藏军区某部当卫生员的王正忠听到呼救后跃入水中抢救。在他和战友的奋力救援下,4名儿童成功脱险,但不擅游泳的王正忠却被卷入激流,再也无法返岸。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陵园中心巍峨耸立的纪念碑下,人们列队献上花束;陵园一角的烈士纪念馆中,参观者鱼贯而入,在介绍英烈事迹的展板前久久驻足。

在拉萨市某中学任教的张女士是一名军嫂,她一早来到陵园,在烈士墓前献上鲜花。她说:“正是这些舍小家为国家的英烈们,立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让下一辈铭记英雄,不忘先烈。”(完)

致敬英雄!高原官兵祭奠全军海拔最高烈士陵园

央广网2月10日消息(翟洋洋 刘成达 刘劲鹰等)春节前夕,在海拔5200米雪域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炮兵旅组织官兵代表,行军300余公里,赴全军海拔最高的康西瓦烈士陵园,缅怀守卫边关、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向革命先烈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