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世玲烈士墓

何世玲烈士墓

何世玲烈士墓位于怀宁县江镇镇上丰村,年代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017年9月22日,何世玲烈士墓被公布为安庆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何世玲烈士墓,何世玲烈士墓简介,何世玲烈士墓-安庆市怀宁县何世玲烈士墓

泰安76岁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37年,嘱咐子孙要世世代代守护下去

泰安76岁老人为无名烈士守墓37年,嘱咐子孙要世世代代守护下去

在泰安新泰市龙溪庄遭遇战烈士陵园,76岁的王庆娥老人正在弯腰清理杂草。在这里,有7座无名烈士墓,王庆娥一家守护了整整37年。1984年起,王庆娥和老伴徐勤学悉心照料这些无名英烈的墓地。定期除草添土,逢年过节祭拜烈士,从最早的荒野土塚到如今修整一新的烈士陵园。王庆娥老人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这些战士牺牲的时候也就十八九岁,现在咱们过上了好日子,祖国和人民都没有忘记他们。我的老伴把这份担子交给我,我就要和子孙们世世代代守护下去。”

王庆娥老人正在泰安新泰市龙溪庄遭遇战无名烈士墓地清理杂草,老人说会世世代代守护下去

叔侄接力义务守墓

春天的龙溪河畔,杨柳依依,花团锦簇。白墙黛瓦间,村民怡然自乐。

对于新泰市龙廷镇龙溪庄村的村民来说,他们格外珍惜如今幸福安乐的好日子。他们不会忘记,这来之不易的一切。

1942年农历四月初二凌晨三点,山东纵队及泰山军分区派出一个排,为驻新泰县龙廷、土门一带新成立的第三军分区司令部护送电台以及药品。行至龙廷镇龙溪庄村西野林处,突然遇到日寇,中了埋伏。在龙溪庄遭遇战中,八路军41名战士牺牲,只有1人幸存,这名幸存者被龙溪庄村民徐志金所救。

此后,徐志金便当起了义务守墓人。每逢清明等节日,他的侄子徐勤学也跟着叔叔来烈士墓前祭扫。徐志金离世后,村里老书记问徐勤学愿不愿意代替叔叔去为烈士守墓,徐勤学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从1984年起,徐勤学恪守承诺,接过了为烈士守墓的担子,一守就是30多年。王庆娥老人告诉记者:“我老伴徐勤学是一名共产党员,村里需要他为烈士们守墓,他二话不说,向老书记承诺一定会守好。”

在烈士陵园尚未建成前,墓地周围也没有用水泥砌筑,一到下雨天,雨水会将墓地附近的土冲走。每到下雨天,徐勤学老人都会过去看着,生怕墓地被冲没了。为了保护好烈士墓地,王庆娥和老伴利用空闲时间,到石料厂捡废弃的石料,用小推车一车一车地推到烈士墓地上,砌成一道防护墙。

上世纪90年代初,徐勤学从儿子家中搬出来,在烈士墓地旁边盖了两间小屋,又用石头垒了一个简陋的小院,和王庆娥在烈士墓地旁住了下来。2020年徐勤学因病去世,王庆娥又接力成为义务守墓人。

在采访中,王庆娥老人一边清理墓地里的杂草,一边介绍:“之前这里一共有41座烈士墓,后来找到家人的都将墓迁走了,现在留下7座无名烈士墓。”每到春节清明节、八一节等节日,王庆娥和老伴都会来祭奠烈士。

世代守护烈士陵墓

37年来,王庆娥和老伴徐勤学默默守护着无名英烈,从未计较过得失。老两口育有一儿二女,唯一的儿子因车祸事故等原因,在不惑之年离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两位老人悲痛至极。即使再难过,两位老人也从未有过放弃为烈士守墓的想法。

如今,老伴虽已离世,但王庆娥老人依然乐观而坚定:“老伴是党员,党员就要听党话、跟党走,组织让咱干啥咱就干啥,没啥可抱怨的。咱是党员的家属,理所当然要接过老伴的担子,即便苦点累点也会坚定不移地守下去。”

有了这份信念的力量,王庆娥老人每日辛勤劳作,帮助抚养孙子,王庆娥的儿媳王君也特别支持老人。令人欣慰的是,王庆娥老人的孙子特别懂事,现在正在当地一所职业学校学习,老人高兴地说:“孙子正在学开车,学一门手艺,就可以养家糊口了。”

王庆娥老人年纪大了,王君也会帮着婆婆擦洗墓碑、清理杂草等。王庆娥告诉记者:“现在大都是我在照料着,以后如果我不能守护陵园了,会交代给我媳妇继续守护,儿媳后面还有我孙子……总之,我们家会世世代代守护下去,不会让无名烈士的陵墓荒芜。”

烈士陵园成为红色研学基地

“如果没有这些革命烈士,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了英烈们。”在采访中,记者碰到了专程从淄博赶来祭奠烈士的周先生,他得知龙溪庄村有一座无名烈士陵园后,便带着家人过来了。“历史不能忘记,要让孩子记住历史记住先烈,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以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了解到,2005年,新泰市委、市政府为龙溪庄的烈士立了纪念碑,并正式将这片无名烈士墓地命名为龙溪庄遭遇战烈士陵园,同时也将那段血红的历史雕刻在碑上。为更好地保护好这座无名烈士陵园,龙廷镇党委政府修缮了龙溪庄革命烈士墓地,整修了周边道路等配套设施,同时修复了老瓜峪村的中共新泰一大会址、高启云故居、太公峪村的新泰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址、龙廷太公峪党性教育基地等,精心设计打造老瓜峪-龙溪庄-太公峪-掌平洼四点一线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和红色研学基地,并协助龙廷镇启动申报省级研学基地。

如今,在龙溪庄遭遇战烈士陵园,时常有学校、单位以及社会人士前来祭奠。有时候,王庆娥老人会担任义务讲解员,为前来祭扫的市民讲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在采访中,王庆娥老人告诉记者,“烈士们既然在这里安了家,咱就得好好地照顾好他们的‘家’,让党放心,让祖国和人民放心,也让我的老伴放心。”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记者 高玲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 徐晓阳

收藏

举报

花季少女为五名烈士守墓半个世纪,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一座烈士的墓地,一位曾经的花季少女,因为敬仰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竟然放弃了到南京军区参军和去 复旦大学学习的机会,甘心为这些无名烈士守灵了半个世纪。

75年前的初春,侵华日军江苏北部的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

新四军第3师第7旅第19团第4连,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当地群众安全转移,在 淮阴地区的刘老庄乡,与日寇敌人展开殊死肉搏,四连在打退日伪军的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二百余人,弹尽粮绝之后,自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鹏、副连长石学富,排长尉庆忠、蒋元连、刘登甫、文化教员孙尊明以下的八十二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

四连的指战员多为江苏沛县人,连指导员、副连长、和四位排长、机枪班长、文化教员等人皆为江苏沛县人。

白思才:四连连长,江西人,十六岁参加红军,参加过万里长征,打过平型关战役。

李云鹏:四连政治指导员,江苏沛县栖山镇李集。

石学富:四连副连长,江苏沛县。

尉庆忠:排长,江苏沛县。

蒋员连:排长,江苏沛县。

刘登甫:排长,江苏沛县。李道合:排长,江苏沛县栖山镇李集。

孙尊明:文化教员,江苏沛县张寨镇孙洼。

袁培臣:江苏沛县栖山镇邱庄。

然而在四连壮烈殉国的八十二位勇士之中,留下姓名的只有十七位烈士,其余六十五人都成了无名英雄。

“烈士岂能再无名,时不待我执著行。艰苦探寻终无悔,魂兮归来祭英灵。”他们生前在部队点名的时候,都会被响亮的叫出名字,但在壮烈殉国之后,我们又怎能忍心让他们还这样默默无闻?在2011年的刘老庄连八十二勇士殉国六十八周年纪念日,淮安发起了“只为烈士不再无名——寻找刘老庄连无名烈士”行动,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最终又确定了九位烈士的姓名,这其中也引出了更为感人故事。

李爱云,女,1948年6月出生,淮阴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退休员工,然而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之中,四连指导员李云鹏的妹妹。

李云鹏家中兄妹六人,李爱云排行最小,当李云鹏烈士在刘老庄壮烈牺牲时,李爱云还没有出生。1939年,八路军的苏鲁豫支队路过沛县时,热血青年李云鹏自告奋勇的参加八路军。李云鹏自从参军之后,离家四年之久而杳无音讯,直到在 刘老庄战斗之前,他才给家里寄过两封信,而也这成为了家里亲人对他的唯一回忆。

“大哥是1939年正月十九正式参军,那天父亲跑了好远去送他,可谁会想到那是他与大哥的最后一面!”

李爱云回忆道。李云鹏牺牲之后,他的家人一直不知道他具体被埋在了哪里,就连想去他的坟前看望一眼都成了奢望,而这个巨大的悲痛,他们全家一痛就是20年。1963年,李爱云的家人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收听到了纪念刘老庄战斗20周年的文章,李爱云才知道大哥李云鹏牺牲的准确时间和地点。

“听到这个消息后,父亲很激动,急切地出发了,第一次来到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墓前”。

这是李云鹏烈士自1939年离家参军,时隔二十五年之后,他们父子的第一次“重逢”,同时也是阴阳两隔的“重逢”。1969年,正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李爱云是老三届,因为她从小就非常敬仰这位未能谋面的大哥,也早就萌生了为八十二勇士守灵的想法,所以,年仅21岁的李爱云,只身从老家 徐州来到刘老庄插队落户。

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李爱云一直扎根在淮阴大地,默默地为刘老庄八十二位烈士守灵四十多年。

在这期间,因为她是烈属的原因,组织上曾推荐她到南京军区参军和去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习,但她都婉拒了。后来,李爱云又多次婉拒了组织为其推荐的相关工作,并嫁给了一位当地的普通农民,为的就是能够常伴八十二位烈士,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李爱云每次都是淡淡一笑而初心不改。

“刘老庄战斗,是哥哥和81名战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悲壮战歌。我会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永远为大哥和他的战友守灵,陪着他们一辈子!”

望着被苍松翠柏环绕的烈士陵园,年近70岁的李爱云一边清理着四周的杂草,嘴里轻声的念道:“哥哥们,我又来看你们了。”

我军烈士陵园为何埋着一名日军?墓碑刻6个字,日本不敢正视

烈士陵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为了让国民更好的记住那些曾为我国安定而付出生命的英雄,每年清明节各中小学都会带领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普及英雄事迹,并为他们扫墓。而烈士陵园中埋葬的,都是我国的大英雄,但是在一座烈士陵园中,埋葬着这样一位特殊的人,这是一名日军。为何我国烈士陵园会埋着一名日军呢?这还要从二战时期说起。

日本在二战犯下的罪孽各国皆知,这个弹丸岛国由于缺乏资源,便将主意打到了其他国家身上。为了掠夺资源与地盘,日军开始了军事化发展,这样的政策使得日本军事实力迅速增长,并跟随德国一起发起了二战。占到一些便宜之后,日军将战火烧到了整个亚洲,除了印度与我国之外,大多数国家都被攻破,而为了我国国土安全,许多优秀战士付出了生命,伊田助男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军,身为关东军一员的他,在行军途中看到了太多惨案,而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日共党员,因此他并未被扭曲的武道精神洗脑,对于战友们的残忍行为,他感到难以接受。

而伊田助男也彻底看清了这场战争的真面目,他决定帮助我军,当时他所在的关东军计划攻打一个村庄。伊田助男作为辎重队的司机,被命令将满载子弹的军车运上战场,为日军战士提供补给。伊田助男趁着战友不注意,将这辆军车开向了我军阵地,而我军在作战完成回到阵地时,发现了这辆军车,而驾驶位上是已经自杀的伊田助男。

他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中伊田助男表明了身份,并表示自己已经看清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将这10万发子弹作为礼物送给我军,希望我军能够用这些子弹多打胜仗。但是他不能因此背叛国家,于是用自杀的方式来给战友们一个交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10万发子弹为我军解决了燃眉之急,当时我军补给不足,正在发愁弹药数量问题。而我军将伊田助男的遗体与我军战士安葬在了一起,在战争结束后,我国为这位特殊的英雄竖了一块纪念碑,这块纪念碑上的六个字十分引人注目“国际主义战士”,这六个字说明了这场战争的真相。而对于拒不承认历史的日本来说,这六个字实在是令他们不敢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