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相公庙和邑宁桥

施相公庙和邑宁桥

又名施相公庙桥,位于横扇镇东北的四都村5组,跨庙前港。

南宋始建,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

花岗石单孔拱桥,南北走向。全长18.5米,宽2.25米,矢高3米,跨径5.7米。桥北堍有施相公庙,亦名施相公桥。桥东西两侧各有一副楹联。西向楹联:“成梁正遇神仙诞,题柱还期经济才。”上联中的“神仙”指的是八仙中的一仙——吕纯阳。下联中的“经济”指“经世济民”。东向楹联:“放鸭栏开春涨软,卖鱼网晒夕阳明。”上联中的“放鸭”与当地流传的“常遇春放鸭”有关。明初开国功臣常遇春从小跟随母亲来到四都村,靠放鸭度日。一天,母子俩划着船在桥头放鸭,只听见鸭群中“扑扑”声响,过去一看,少了好几只鸭子。第二天,鸭群中又是一阵骚动,几只鸭子不翼而飞。为了弄清缘由,常遇春躲在一旁观看,水中浮出一条大黄鳝,一张口,一只鸭子就落入它的腹中。常遇春见此情景,怒不可遏,“扑通”一声跳下水,将这条大黄鳝擒了上来。回到家里,常遇春叫母亲杀了,烹煮佐酒。常遇春狼吞虎咽,一下就将黄鳝吃个精光,过了一会,他觉得浑身胀热,煞是难熬,就叫母亲用棍子拍打他的身子。谁知,母亲拍打一下,他的身子就长高长大一点,母亲不停地打,他的身子不停地长,待等到他胀热消除时,已是一个高大无比、力大无穷的汉子了,后来,常遇春随朱元璋起兵,当上了大将,立下累累战功。

邑宁桥与施相公庙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桥庙相映”的水乡特有景观。

信息来源:吴江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