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口利济桥

历口利济桥

历口利济桥位于祁门县历口镇沥河上,时代为清。

历口利济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铁桥之殇!济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104年的沧桑与荣辱

见证了百年沧桑荣辱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位于山济南北泺口镇。该桥建成于1912年11月,历经风雨寒暑、世事变迁,为沟通南北大动脉做出了重要贡献。静卧在母亲河的怀抱里,它似乎也在诉说着曾经的几多屈辱和几多梦想。2016年11月29日,是它建成启用104周年纪念日!

1898年

9月,英、德资本集团背着中国,在伦敦举行会议,擅自决定承办自天津镇江的津镇铁路。

1908年

1月13日,清政府正式签署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借款英镑500万,续借480万,共980万英镑,年息5厘,借期50年,用来修筑津浦铁路。津浦铁路由英德两国工程管理公司负责工程管理,英国人负责南段,由山东韩庄至浦口,共383公里;德国人负责北段,由天津至山东韩庄,共626公里。

8月12日,孟阿恩桥梁公司与津浦铁路北段总局正式签订了建造泺口黄河铁路桥的合同,并于10月15日举行开工典礼。然而在大桥即将开工之际,山东省道员丁达意考虑到建桥既要对济南的繁荣有利,又不能因桥墩阻水而易引起河防险患,遂要求孟阿恩桥梁公司重新设计,以加大桥孔跨度、减少桥墩,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12月30日,清政府邮传部专门派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京张铁路局会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等来济南考察并协调建桥工作。对铁路桥梁建设非常有经验的詹天佑,经过实地勘察,认真测算,提出了两方都能接受的“减少桥墩、扩大桥孔、加固堤身”的方案。

1909年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全桥11座桥墩12孔,桥长1255.20米,宽9.4米;梁下留有充分的通航空间;桥上铺设单线线路,留有铺设双线的余地;载重为E-35级;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等。

1912年

11月16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竣工,并举行落成典礼,总造价为1166万德国马克,折合当时白银454.56万两。29日,由桥梁公司正式交付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管理。至此,津浦铁路全线贯通,结束了以黄河为界分南北两段通车的局面。

当年建成时(图据网络)

1928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攻打奉系军阀张作霖,5月打到济南。据守此地的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溃逃而去,没忘下命令在大桥8号墩台安放炸药爆破,企图截断对手的通道,8号墩顶部因此被炸去约3.8米,第8孔梁及第9孔的端横梁坠落在桥墩上,致使大桥中断通车8个月之久。后来津浦铁路管理局发包给南京裕庆公司进行修复,共投资2.01万元,直到1929年9月才勉强修复。

1930年

端午节前后,国民党军阀爆发中原大战。蒋介石的部队与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曾隔着黄河进行炮战,炮弹击伤钢梁多处,对大桥造成危害。1931年,津浦铁路管理局又耗资2.67万元,对此进行了大修加固,总算使大桥又完好如初。

1937年

11月,日本侵略军南犯济南,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韩复榘率部不战而退,还命令铁路工程队将大桥炸毁。第9、10号桥墩水面以上全部被炸飞,3孔悬臂梁断裂坠入河中,钢梁杆件被炸伤87处之多。日军占领济南后,1938年1月由日本黄河桥工程事务所施工维修,7月修复通车,共投资376万元,用钢材4000余吨才修复。但是,架梁时出于军事需要,未待铆合,即强行通车,致使第10孔孔梁下挠240毫米,给大桥留下隐患。

大桥当年被炸毁的情景(1)

大桥当年被炸毁的情景(2)

日军抓来大批中国的苦力在黄河岸边搬运修桥物资

1949年

2月,出于军事需要,国民党派出飞机炸伤了大桥的三孔钢梁部分焊件,炸伤悬臂梁,当时由于技术有限,只采取了最为原始的电焊进行修补。

1958年

黄河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洪峰。周总理于8月6日上午飞抵济南视察。为了不影响运输任务,周总理通知济南铁路局:上桥查看时,不要耽误列车通过。当问到桥墩和桥梁是什么时候建的,还能维持多久时,陪同的铁路局负责人一时答不上来,周总理说:“不要着急,回去查查资料。”回到桥南头,周总理对大桥哪里该维修,哪里该加固,一一作了指示,并对铁路局的同志说:“你们要千方百计把大桥保住!”

1991年

4月21日起,因防汛安全需要,当时国务院和铁道部文件规定,大桥停止客货列车通过,全桥封闭,所有客货列车改经位于齐河县的曹家圈大桥横渡黄河,饱经沧桑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似乎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1992年

国家决定修建邯郸至济南的铁路,有关专家认为,泺口黄河铁路大桥仍有使用价值。经过一系列科学检测鉴定,证明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具有充足的剩余寿命,于是决定对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进行修复改造。

1998年

泺口老桥抬高加固工程开工,将北端八孔钢梁抬高与主桥孔梁底相平。

2000年

5月31日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又正式恢复通车。据专家测算,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完全可以再使用50年。

2006年

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这座百年老桥再次焕发生机,日通行列车28对。

如今

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被列为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人们凭吊历史,欣赏黄河风光的好去处。

免责声明

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或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佛山古镇历史风貌展示馆“通济桥” 精细复原重现“行通济”

每一口“大桥老井”都沉淀着一段历史

每一口“大桥老井”都沉淀着一段历史,一口井养育着一方人。

夏日,它给人们送去一丝清凉;

冬日,它给人们带来一份甘甜。

【圣容寺双井】 慧眼八边映日月

在千年古刹圣容寺内,大殿前的两棵银杏树翁蓊郁郁。古银杏树下,相距7.5米的正八边形宋代双井坐落东西,西井坛高约10厘米,东井坛高约20厘米,恰似大殿前的双目慧眼。

圣容寺法师告诉记者,圣容寺始建于宋代,清代重建,是与吉林甘肃金昌等地的圣容寺相媲美的千年古寺。寺院四面环水,似为龙身;殿前有古银杏树两珠,高10余米,枝叶繁茂,似为龙角;正八边形宋代古井两口,似为龙眼,井栏考证为武康石质,故而当地人也把圣容寺叫做“龙头寺”。“水月通禅寂,鱼龙闻梵声”,每日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明烛辉辉,乃圣容寺一大奇观。

相传,圣容寺开山始祖寿峰和尚原是苏州某寺院方丈,一日到镇扬一带名刹朝拜,途经双江口(在圣容寺南约三华里,为一个沿江停靠码头)登岸,发觉这里是块龙地,便随缘发愿买地建了此庙。1995年,当地群众在此挖掘出古井,其井水煮沸后即为红色,更为圣容寺增添了几分神秘。

【大桥铜井】 滋养老街几代人

走进条石街,穿过青砖灰瓦的民居建筑群,在距刘家大院仅有一箭之遥的巷道里,铜井默默伫立。20块长条石砌成的井台上,曾留下数不清的脚印,数不清的欢声笑语。

“青石凿洞作井圈,铜块打眼井底沉,老铜井养育了老街百姓几代人。”与铜井朝夕相伴70多年的张翠兰告诉记者,孩提时,她听爷爷说过,老祖“李小元”是一方有名的老中医,因救活镇江一大户子嗣,大户捐资凿铜井谢恩。老井采用呈蜂窝状的圆形铜块垫底,一可抑制污泥上翻,二可滤清水质,铜井由此而得名。井圈采用整块青石凿洞而成,当时用大船从镇江运抵大桥。“抗战期间,铜块被日本鬼子强行捞走。”

“这口井约有200年历史……”塌扒街的耄耋老人华玉如说,他也是喝这口井水长大的,小时候就看到,打水的绳子已在井圈内沿石壁上留下了几十道勒痕,有几道勒痕比大拇指还粗。民国时期,铜井除了供百姓淘米洗菜,还供童德祥酱园取水吊酱油。解放后,每年淘井一次,他自己也曾淘过井。“井水清澈甘冽、冬暖夏凉,大夏天喝上一大口,能从喉咙凉到肚脐眼。”

“一夜失井圈,铜井丢了魂……”张翠兰告诉记者,2014年7月的一天,铜井上方的青石井圈被盗,左右邻居一个个气愤得咬牙切齿,感觉被人在胸口剜掉了一块肉。

【杨墅古井】 岳飞抗金传佳话

于田园村落的杨墅古井,圈圈井壁布满青苔,井边的瓜果蔬菜生长茂盛。76岁的孙广成告诉记者,这口井已有800余年历史,它与南宋岳飞抗金有关,为周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口古井。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术率部南下进犯,宋高宗迁都临安。名将岳飞奉命出征,在此设指挥大营。养马场设在距此东南方三里之路的马场村(今三义村),练兵场设在郭家庄(今嘶马)。为阻击金兵南下,岳家军在当地百姓全力配合下,使用“悬羊击鼓”和“嘶马扬尘”等战术,与金兵展开恶战。岳家军将领孙革挥舞长柄大刀一路追杀,金兵丢盔弃甲,抱头鼠窜。部分金兵逃脱到南渡沙洲(扬中),岳飞率一部乘胜追击,让孙革率一部驻扎于杨墅休整和操练。

当时,从杨墅向南地域土沙田荒,村落稀零。仅杨墅一带庄势成型,住有几十户孙姓家族。为解决军队驻屯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用水问题,孙革一边操练兵士,一边查勘地势,开挖砌建了这口井,并在离井不远的地方,建造了十排营房和马棚。“吃水不忘挖井人,感谢当年岳家军”,当地百姓口口相传。

【嘶马“龙井”】 神奇泉眼通大江

长约2华里的嘶马老街,被誉为“龙龟之地”。一口近800年的古井,就坐落在西北角的龙头处。这口古井水质清纯,无论天气怎样干旱,井中的水位都不会下降,被当地群众称为“龙井”。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口古井花岗石的井坛已现多处裂痕,当地居民为保护老井坛,在其腰间用一片宽约4厘米、厚约0.4厘米的铁箍箍牢。

“圆口井栏缺一块,勒痕艰深,铁箍箍圈,让这口井的古味更浓了。”嘶马老街居民郭承礼如数家珍,早些年间,井体破损,集体拿出资金开挖修井,当挖到两米多深时,奇怪地发现离这口井的东西南北面一米多处,还有四个小井,上面有盖,打开井盖,取水一喝,这四个小井内的水不仅有些涩嘴,而且还带有苦味。

藏在下面的这四个小井的秘密被揭开后,人们啧啧称奇:为何中间大井的水质甘甜,而靠近它的四口井水却苦中带涩呢?老郭说,这口大井恰好打在通江的泉眼上,通过过滤的井水甘甜而清纯,且源源不绝。而藏于地下的四口小井却选址不当,水质欠佳。自从发现了这个秘密后,当地百姓对“龙井”敬畏有加。

来源:江都日报 记者 霄 剑 通讯员 卞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