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宗祠

诸葛宗祠

诸葛宗祠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家诸葛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坐落于风景秀美的诸葛亮公园内,占地面积1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其建设规模在全国各地武侯祠中属于规模较大的一个。宗祠内涉及四十个人物,十二座塑像,十一幅浮雕,十八个绣像,虽然以诸葛亮为主,但不仅限于祭祀诸葛亮,而是全面展现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诸葛家族的风采,因而定名诸葛宗祠。宗祠代表着家族祖先信仰的优秀文化形式,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中文名:诸葛宗祠

占地面积:10亩

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坐落于:风景秀美的诸葛亮公园内

刘备墓武侯祠景点介绍 武侯祠有诸葛亮的墓吗

1. 武侯祠有诸葛亮的墓吗

在成都武侯祠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博物馆现分文物区、园林区和锦里三部分,面积230亩(15万平方米)。根据武侯祠新 的规划内容,武侯祠将对这三个区域进行更加合理的功能区划,分为三国历史遗迹区、锦里民俗区、三国文化体验区三大板块。武侯祠同汉昭烈庙、刘备墓(惠陵)相毗连。整个武侯祠坐北朝南,主体建筑大门,二门,汉昭烈庙,过厅,武侯祠五重建筑,严格排列在从南到北的一条中轴线上。以刘备殿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武侯祠后还有三义庙、结义楼等建筑。

参观信息

地址:成都市武侯祠大街231号成都武侯祠


2. 武侯祠有诸葛亮的墓吗在哪

武侯墓为诸葛亮埋藏之地,武侯祠为祭祀之地


3. 诸葛亮墓图片

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脚下


4. 武侯祠有没有诸葛亮的墓

刘备的

武侯祠的一部分,汉昭烈皇帝刘备的陵寝(陵墓),甘夫人和穆皇后也先后合葬于此,为夫妻三人合葬墓。惠陵陵寝建筑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陵墓等组成。

惠陵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为圆形。墓冢四周,围墙环绕,现存砖墙为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所修,上有"汉昭烈皇帝之陵"几个大字。惠陵距今已有1780多年历史了,史书记载未有被盗痕迹,至今也没有被挖掘。


5. 武侯墓是真的诸葛亮墓吗

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

1.武侯墓、蔡伦墓、张骞墓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

2.武侯墓就是传说中诸葛亮的墓碑,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所以他的墓碑取名为武侯墓。

3.蔡伦是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的改良者,他的墓碑在汉中洋县。

4.张骞在历史上对我国丝绸之路的开辟有着非常杰出的贡献,他的墓也在陕西省汉中市。


6. 武侯祠是诸葛亮的墓吗

诸葛亮的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高升桥附近。诸葛亮字孔明,南阳人,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任军师,诸葛亮也不负重托,一上任就献计三分天下策,火烧新野,迟滞了曹军南下的速度,又去江东,舌战群儒,晓以利害,说动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随刘备取荆州,取洗传奇,取汉中,平定西南,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病死于五丈原,葬于成都去,武侯祠得名,杜工部诗曰: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7. 武侯祠里有诸葛亮墓吗

现在叫武侯祠 就在锦里中路成都武侯祠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名“汉昭烈庙”。后来祭祀诸葛亮的武侯祠并入汉昭烈庙。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三国蜀汉遗迹博物馆。


8. 武侯祠诸葛亮墓在哪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占地15万平方米,始建于章武元年(221年 ),原是纪念诸葛亮的专祠,亦称孔明庙、诸葛祠、丞相祠等,后合并为君臣合祀祠庙 。

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 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肯定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源头,由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属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

1961年3月,武侯祠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11月18日,成都武侯祠·锦里当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9. 诸葛武侯之墓

第一个找到诸葛亮坟墓的人是钟会。

三国后期,司马昭命钟会统帅关中大军,邓艾统率关外、陇上人马,约期伐蜀。彼时魏国已经消除了高平陵之变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力强盛;而蜀国早已失去了北伐的雄心,国力衰退。

夜半,钟会被大风惊醒,忙召唤左右,左右告知,此处是定军山,昔日征西将军夏侯渊,在此处被斩,山上有诸葛武侯之墓,钟会听后大惊,决定前去祭拜。


10. 武侯祠为什么有刘备墓

刘备陵指蜀汉昭烈帝刘备驾崩后的坟墓。尚知的有三处为:一个是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还有一处在重庆奉节。最有名的为位于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


11. 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在什么地方

武侯祠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因诸葛亮生前被封为武乡侯而得名。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

武侯祠必游的两个镇馆之宝是岳飞书写的《出师表》,以及赵藩书写的《攻心联》。

孔明所作的《出师表》,经由类似处境的岳飞灌注自我心境挥毫写就,再拓成石碑,等于在一座石碑中,融入了两位人杰的万丈豪情。而清代书法家赵藩,以《攻心联》歌颂孔明,其中“不审势即宽严皆误”一句,更成为许多政治家的座右铭。


历代碑刻|柳公绰《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碑》,楷书碑刻,墨纸拓本

刻于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

裴度撰文,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

碑高3.67米、宽0.95米、厚0.25米, 凡24行,计1094字。现位于四川成都武侯祠

释文:

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

节度掌书记侍御史内供奉赐绯鱼袋裴度撰

营田副使捡校尚书吏部郎中兼成都少尹侍御史赐紫金鱼袋柳公绰书

度尝读旧史,详求往哲,或秉事君之节,无开国之才;得立身之道,无治人之术。四者备矣,兼而行之,则蜀丞相诸葛公其人也。公本系载在简策,大名盖天地,不复以云。……洎乎三顾而许以驱驰。一言而定其机势,于是翼扶刘氏,缵承旧服,结吴抗魏,拥蜀称汉,刑政达于荒外,道化行乎域中。……故九州之地,魏有其七,我无其一,由僻陋而启雄图,出封疆以延大敌;财用足而不曰浚我以生,干戈动而不曰残人以逞。其底定南方也,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震叠诸夏也,不敢角其胜负,而止候其存亡;法加于人也,虽死徒而无怨;德及于人也,虽弈叶而见思。此所谓精义入神,自诚而明者矣。若其人存,其政举,则四海可平,五服可倾。而陈寿之评,未极其能事,崔浩之说,又诘其成功。此皆以变诈之略,论节制之师,以进取之方,语化成之道,不其谬欤?夫委弃荆州,不能遂有三郡,此乃务增德以吞宇宙,不黩武以争寻常。……若天假之年,则继大汉之祀,成先主之志,不难矣。且权倾一国,声震八纮,而上下无异词,始终无愧色。苟非运膺五百,道冠生知,曷以臻于此乎?故玄德知人之明者,倚仗曰“鱼之有水”;仲达奸人之雄,者嗟称曰“天下奇才”。度每迹其行事,度其远心,愿奋短札,以排群议,而文字蚩鄙,志愿未果。元和二年冬十月,圣上以西南奥区,寇乱余烈,罢甿未息,污俗未清,辍我股肱,为之父母。乃诏相国临淮公,由秉钧之重,承推毂之寄。戎轩乃降,藩服乃理。将明帝道,陬落绥怀;溥畅仁风,闾阎滋殖,府中无留事,宇下无弃材,人知向方,我有余地。则诸葛公在昔之治,与相国当今之政,异代而同尘矣。度谬以庸薄,获参管记,随旌旄而爰止,望祠宇而修谒,有仪可象,以赫厥灵,虽徽烈不忘,而碑表未立。古者或拳拳一善,或师表一城,尚流斯文,以示来裔。况如仁之叹,终古不绝,其可阙乎?乃刻贞石,庶此都之人,存必拜之感云尔。

昔在先主,思启疆域。扰攘靡依,英雄无辅。爰得武侯,先定蜀土。道德城池,礼义干橹,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劳而不怨,用之有伦。柔服蛮落,铺敦渭滨。摄迹畏威,杂居怀仁中原旰食,不测不克。以待可胜,允臻其极。天未悔祸,公命不果。汉祚其亡,将星中堕。反旗鸣鼓,犹走司马。死而可作,当小天下。尚父作周,阿衡佐商。兼齐管晏,揔汉萧张。易代而生,易地而理。遭遇丰约,亦皆然矣。呜呼!奇谋奋发,美志夭遏。于嗟严立,咸受谪罚。闻之痛之,或泣或绝。甘棠勿翦,骈邑斯夺。繇是而言,殊途共辙。本于忠恕,孰不感悦。苟非诚悫,徒云固结。古柏森森,遗庙沉沉。不殄禋祀,以迄于今。靡不骏奔,若有昭临。蜀国之风,蜀人之心。锦江清波,玉垒峻岑。入海际天,如公德音。

元和四年岁次己丑二月廿九日建

镌字人鲁建

END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诸葛亮躬耕地研究四——所谓“黄权建武侯祠”纯属捏造

全国最早的武侯祠建于何时何地?目前世所公认的第一武侯祠是建于汉中勉县定军山武侯祠。但是近年来“宛城说”大力鼓吹所谓“卧龙岗武侯祠始建于魏晋”“蜀降将黄权第一个在卧龙岗建庵纪念诸葛亮”“卧龙岗武侯祠是中国第一武侯祠”等等。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宛城说”有确凿的历史依据吗?我们从清代开始,上溯1800年,翻遍历代史料,包括为卧龙岗涂脂抹粉的清代《龙岗志》、为南阳地区唱赞歌的南阳历代地方志、首造宛城卧龙岗躬耕地的《元一统志》,以及宛人一直引入为豪的文物立在卧龙岗的明清碑刻等等均无一字提及“黄权建武侯祠”,无一字提及“卧龙岗武侯祠建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在南阳地区为官的北魏郦道元就在地理名著《水经注》对宛城周边的历史遗迹作了详细记载。

淯水又南径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山南有魏车骑将军黄权夫妻二冢,地道潜通。其冢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所树者也。淯水又西南径史定伯碑南,又西为瓜里津,水上有三梁,谓之瓜里渡。自宛道途,东出堵阳,西道方城。建武三年,世祖自堵阳西入,破虏将军邓奉怨汉掠新野,拒瓜里,上亲搏战,降之夕阳下,遂斩奉。《郡国志》所谓宛有爪里津、夕阳聚者也。阻桥即桓温故垒处。温以升平五年,与范汪众军北讨所营。淯水又西南径晋蜀郡太守邓义山墓南,又南径宛城东。其城故申伯之都,楚文王灭申以为县也。秦昭襄王使白起为将,代楚取郢,即以此地为南阳郡,改县曰宛。王莽更名郡曰前队,县曰南阳。刘善曰: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大城西南隅,即古宛城也,荆州刺史治,故亦谓之荆州城。今南阳郡治大城,其东城内有旧殿基,周二百步,高八尺,陛阶皆砌以青石。大城西北隅有殿基,周百步,高五尺,盖更始所起也。城西三里,有古台,高三丈余,文帝黄初中南巡行所筑也。淯水又屈而径其县南,故《南都赋》所言淯水荡其胸者也。王莽地皇二年,朱鲔等共于城南会诸将,设坛,燔燎,立圣公为天子于斯水上。《世语》曰:张绣反,公与战败,子昂不能骑,迸马于公,而昂遇害。《魏书》曰:公南征至宛,临淯水,祠阵亡将士,歔欷流涕,众皆哀恸。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县北紫山,南径百里奚故宅。奚,宛人也。于秦为贤大夫,所谓迷虞智秦者也。梅溪又径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先祖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案新蔡县有大吕、小吕亭,而未知所是也。梅溪又南径杜衍县东,故城在西。汉高帝七年,封郎中王翳为侯国,工莽更之曰闰衍矣。土地垫下,湍溪是注,古人于安众竭之,令游水是储,谓之安众港。世祖建武三年,上自宛遣颍阳侯祭遵西击邓奉弟终,破之于杜衍,进兵涅阳者也。梅溪又南,谓之石桥水,又谓之女溪,南流而左注淯水。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国志》所谓南阳宛县有南就聚者也。郭仲产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称名三公城,汉时邓禹等归乡饯离处也。盛弘之著《荆州记》以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旧有二澨,所谓南澨、北澨者,水侧之濆。聚在淯阳之东北,考古推地则近矣。城侧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后汉未,有范曾,字子闵,为大将军司马,讨黄中贼,至此祠,为蠡立碑,文勒可寻。夏侯湛之为南阳,又为立庙焉。城东有大将军何进故宅,城西有孔嵩旧居。嵩字仲山,宛人,与山阳范式有断金契。贫无养亲,赁为阿街卒,遣迎式。式下车把臂曰:子怀道卒伍,不亦痛乎!嵩曰:侯赢贱役,晨门,卑下之位,古人所不耻,何痛之有?故其《赞》曰:仲山通达,卷舒无方,屈身厮役,挺秀含芳。

这里郦道元沿淯水从北到南详细描述宛城周边的名人遗迹、历史名胜。比如城北的黄权墓、史定伯碑、瓜里津、邓义山墓等,宛城的古宛城遗址、古台遗址、宛城南的三公城南就聚、范蠡祠、何进故宅、孔嵩旧居,梅溪水沿线的百里奚故宅、吕尚城、杜衍县故城等遗址,同时详细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比如在瓜里津记载了破虏将军邓奉带兵在此阻挡汉光武帝刘秀的历史事件;在杜衍县故城记载了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击破邓奉军的历史事件;在范蠡祠记载了后汉未范曾和夏侯湛之为又为范蠡立庙的事件;在孔嵩旧居则记载了孔嵩与山阳范式交好的故事。可以说郦道元对宛城地区的历史记载非常详尽。但是在记述黄权墓时只提到魏文帝及大臣、亲属立的四块碑,只字未提黄权曾为诸葛亮立过祠!同时在记述梅溪水沿线遗迹时,只字未提卧龙岗、只字未提卧龙岗上曾有武侯祠、整个宛城地区只字未涉及诸葛亮!试想诸葛亮若真的在此躬耕十年、若真的又有黄权在此祭祀,郦道元有什么理由会不记录?难道诸葛亮不如黄权、何进、孔嵩之流出名吗?所以诸葛亮祠不值一提,不值得记录吗?

可是在《水经注》中又明确记载:

“沔水又东,径沔阳县故城南......南对定军山....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惟深松茂柏,攒蔚川阜,莫知墓茔所在。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有亮庙。亮薨,百姓野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表云:臣闻周人思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怀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亮德轨遐迩,勋盖来世,王室之不坏,实赖斯人。而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追述在昔者也。今若尽顺民心,则黩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谓宜近其墓,立之沔阳,断其私祀,以崇正礼。始听立祀,斯庙盖所启置也。”

郦道元详细记载勉县武侯祠及其建立经过,是襄阳人习隆、向充首倡在定军山为诸葛亮修建武侯祠进行官方祭祀。可见并不是武侯祠不值一提,而是宛城地区在郦道元时代根本就没有武侯祠,根本就不存在黄权建武侯祠的故事、根本就不存在黄权祭祀诸葛亮的故事。即然不存在郦道元自然就不可能记录嘛!郦道元又不是当今所谓“南阳历史的传承者”,不存在的东西都能编撰得如此有声有色。

其实,关于宛城卧龙岗武侯祠的始建年代,最好的证据就在宛城卧龙岗武侯祠中。明代嘉靖皇帝册封卧龙岗武侯祠所立的记事碑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物之一。该碑碑文明确记载:“询之父老,考之郡志,皆云:孔明大节,自唐宋以来乡人立祠祀之。”

卧龙岗武侯祠的历史文物十分清晰地证明了宛城武侯祠始建年代是唐宋时期。

第三、《清光绪南阳县志》也记载:“南阳有诸葛忠武侯庐始见唐宋人集”。也否定了所谓“黄权在卧龙岗建庵祭祀诸葛亮”。

第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南阳博物馆编印,在宛城武侯祠出售的导游册《武侯祠简介》明确宣传“南阳卧龙冈上的武侯祠,相传建于唐宋年间。”

由此可见,原先卧龙岗武侯祠自已也承认武侯祠是始建于唐宋的。根本就不存在“黄权建武侯祠”这一说。

现在为了某种目的推翻1700年的历史记载、推翻南阳文物的记载、推翻南阳县志的记载、推翻几十年前卧龙岗自已的《武侯祠简介》的记载,而毫无根据的鼓吹什么“黄权建武侯祠”、“武侯祠始建于魏晋”,这纯粹是在编造谎言!

靠谎言来粉饰的所谓“躬耕地”一定是假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