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岩石刻

玉岩石刻

玉岩石刻位于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题刻两处,相隔4米,字迹清晰。东边题刻:上端横刻“包公墓道”,字长0.27米、宽0.23米;下端直书两行“道理最大,以服天下之人”,“为善最乐,亦为子孙长久之计”。落款“大明万历三年(1575)静山立”。西边题刻楹联一副:“玉岩钟吼水,尖山应洞天”。字长0.15厘米。据《泰顺分疆录》载:“泗溪玉岩石壁,明里人包某镌。楷书,大不盈寸,旁镌万历三年(实为六年)包静山书。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禄劝錾字岩摩崖石刻介绍 錾字岩摩崖石刻门票-交通指南

彝文摩崖讲述凤氏族后代世袭的谱系,其内讲述那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内容。碑文用词精美,造句凝练,将一代人的活动娓娓道来。对于彝族的演变史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禄劝錾字岩摩崖石刻介绍 錾字岩摩崖石刻门票-交通指南

錾字岩摩崖石刻景区基本信息

门票:免费

位置:

云南昆明市禄劝县

开放时间:

全天

交通路线

昆明北部汽车客运站有昆明至禄劝县的客车,行程约2小时。

自驾路线:

从昆明出发进入沣源路——杭瑞高速——京昆高速——香水路——G108——秀屏路——东山路行驶150米到达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禄劝錾字岩摩崖石刻介绍 錾字岩摩崖石刻门票-交通指南

錾字岩摩崖石刻景区攻略

禄劝县是昆明下辖县,錾字岩摩崖石刻,位于屏山镇发明村北侧掌鸠河西岸上,由二方汉文石刻和一方彝文石刻组成。目前发现的摩崖石刻就有发现云龙安则箐彝文摩崖、汤郎细摩崖、至都摩崖、屏山镇发明錾字岩摩崖、三台山摩崖、九龙民权摩崖等7处,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錾字岩摩崖和三台山摩崖。

錾字岩摩崖处于屏山镇发明村北侧掌鸠河西岸的山崖上,一方为彝文摩崖,另一方则为汉文石刻。

汉文石刻分别为“凤公世系”和“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世袭脚色记”。“武定军民府土官知府凤世袭脚色记”,楷书是刻在10米高的悬崖,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武定军民府第八代传袭土司凤英所题,宽2.1米,高1米,直书横排,共1189字,四周刻葵叶双线边框。

禄劝錾字岩摩崖石刻介绍 錾字岩摩崖石刻门票-交通指南

石刻详细描述了凤英的曾祖母,女士的大胜利,明代,直到凤英130年间,凤氏历代土知府受命袭职,朝圣到北京,受封、受赏,等等等等,凤英生活的主要政治和军事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详细,清晰和生动。

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禄泉县知事徐进所题“凤公世系”。它描述了第十七和第十四代凤氏的主要政治事件,从黑彝族的阿而为罗婺部长至嘉靖十二年(1533)间凤氏14代17世土知府的主要政治事迹。

其中,宋 占文本的四分之一,明代占文本的四分之三,许多重大政治事件都有相当详细的记载。这两件石刻记载的史实是相当可靠的,是研究宋、元、明时期禄劝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

玉林石南景点龙泉岩风景 玉林水月岩景点图片

1. 玉林水月岩景点图片

水月岩、云天宫、玉林宝相寺、天门关、都峤山风景区。

简介:

1、水月岩整个岩区,东北起自红日岩,西南止于龙珠湖。呈椭圆形,长5公里,宽1公里多,面积7平方公里,加上周围的保护地带,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属石灰岩岩溶地貌。峰林挺拔,风景优美。明天启二年(1622年)曹学全《广西名胜志》载:“水月岩在州南二十公里,洞中虚明,石乳凝结琅干倒垂,涧水从岩中流,荡漾击石,遵涧行为阴洞,游必列炬,跨木渡涧。数十步,水石益奇,削为芙蓉,伸为神掌,涡盘柱立,翔飞疾驰,无所不有”。

2、云天宫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是玉林市重点景区之一,是台湾商人在广西兴建的一座以浓缩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和著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巨型仿古建筑,占地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21层、高达108米的高楼。其始建于1998年,共有房间1100多间。

3、玉林宝相寺位于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鹿峰村,玉容公路从旁经过,距离玉林市区10千米。是建筑类人文风景区旅游区。

4、天门关,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石壁上"天门关"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天门山与龙狗岭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山峰高耸,至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现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从这里通过,是沟通梧州、广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峡口。

5、都峤山风景区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桂东南名山之一,都峤山位于广西容县容城的南面,离容城约10公里,又称南山,别名箫韵山,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是全国道书所称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山中有胜景“二洞、八峰、二十岩”。

2. 玉林水月岩景点图片高清

玉林还没有5a级景区哦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兴隆西路322号附近

王力故居坐落在广西博白县城厢镇(今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离县城1个公里,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796年),总占地面积1100多平方米,坐北向南,为三进27室,具有客家民居建筑风格。由于年久失修,已有相当部分房屋于20世纪90年代初崩毁。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

龙珠湖是一个山、湖、洞、寨连成一体的风景区,坐落在广西陆川县城北的珊罗镇田龙村,距陆川县城25公里,玉林市10公里,北流市25公里。与玉林市水月岩风景区毗邻,其山脉属勾漏山脉的分支,从北流市塘岸镇伸进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均属喀斯特地貌,方圆1500公顷。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山色灰灰,雾气朦朦,若隐若现,似群龙起舞,故称“龙岩”。

3. 玉女岩风景区

1、崀山。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观有:天一巷、辣椒峰、扶夷江、八角寨等。

2、南山。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绵延80余里,平均海拨1760米,芳草茵茵、溪流涓涓,有南方的呼伦贝尔之称。

3、云山。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东西绵延数十里,集名胜、古迹、森林于一体,风景极其秀丽。

4、高洲温泉。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最早开凿于汉代,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时还专程来此畅游沐浴。

5、黄桑自然保护区。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湖光山色、风光绮丽、树大葱郁,野生动物众多。

6、神龙洞。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由神似龙体的大小六层溶洞构成,层次清晰、自然生成、妙趣横生。

7、白水洞。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位于湘中新邵县境内,集观赏、度假、娱乐于一体 的综合旅游风景区。

8、玉女岩。邵阳旅游一定要去的景点,群山环抱、山峦逶迤、竹修林茂、空明洁净、飞瀑高悬、山泉淙淙。

4. 玉林水月岩风景区图片

玉林好玩的地方有:鹿峰山、龙珠湖、陆川温泉九龙山庄、云天宫、谢鲁山庄。

鹿峰山风景区位于兴业以东,距县城18公里,景区由龙泉岩和鹿峰山石林公园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龙泉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岭南第一岩”,石林公园则奇峰叠出,树木苍翠,天然盆景比比皆是。 龙泉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兴业县城隍圩东面1.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海拔在130米~38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动植物存量较丰富。整个景区以山岳景观及溶洞景观为主,田野及森林风光次之,山景、洞景、水景交相辉映。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龙珠湖风景区是一个山、湖、洞、寨连成一体的风景区,坐落在广东玉林陆川县城北的珊罗镇田龙村,与玉林市水月岩风景区毗邻,其山脉属勾漏山脉的分支,从北流市塘岸镇伸进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均属喀斯特地貌,方园1500公顷。 龙珠湖风景区内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山色灰灰,雾气朦朦,若隐若现,似群龙起舞,故称“龙岩”。风景区内有一池20多公顷的龙珠湖;湖周石山发现大小岩洞12处;石山群中形成了五个天然山寨,有的加以人工利用修造,成为兵家要塞。湖周石山环绕,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边垂柳飞扬,湖中华亭独立。岩洞钟乳石千姿百态,怪石峥嵘。正南面是一望辽阔的田野,整个风景区湖光融为一体,有“俨然与世隔绝”的景致,清咸丰年就已成为游览胜地。

陆川温泉九龙山庄位于中国温泉之乡--广西陆川县城区内,是一座集住宿、饮食、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标准的三星级综合性旅游体闲度假山庄。交通便利,距火车站、汽车总站1.5公里,距广西桂东南的中心城市--玉林,也仅30分钟车程。

山庄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分别由标准客房区、别墅区、温泉区、娱乐饮食区等系列设施组成。温泉区采用园林式设计,欧式风格,清秀宜人。温泉水采自距地表600米深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锂、锶、锌、溴、碘、偏硅酸和二氧化碳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出水口温度为56℃,经保温道注入各温泉池,入池前泉水不与空气接触,水质原汁原味。

云天宫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是玉林市重点景区之一。 云天宫民俗文化世界广场是台湾商人在广西兴建的一座以浓缩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和著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巨型仿古建筑,占地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21层、高达108米的高楼。

云天宫整个建筑楼塔重叠,攀高而上,主楼正面两旁各自延伸出至少相当于4层楼高度以上的副楼,俨然如两只稳坐巨人的“脚”。在这座建筑主楼的正中央,伸出了一个约5层楼高的大平台,这里将竖立起一座高30米、重660吨的号称“东南亚第一大铜佛”的巨型铜佛像。

在广场中央,分别耸立着一对18.1米高的用青色花岗岩雕塑而成的龙表,一对以同样原料雕塑而成的5.8米高的麒麟和一对4.7米高的凤凰以及108条石雕龙。最引入注目的是主楼正门前面安着一面用黄铜雕塑而成的巨型铜鼓,铜鼓上挺立着一只据说目前在国内外独一无二的高十多米的巨型公鸡铜像。

细细观赏、品味那数以千计、精美绝伦的雕塑作品,便如同游入了历史的长河,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瑰宝,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那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以浩瀚而柔美的方式,沐浴着我们的身心。

谢鲁山庄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陆川县城南部26公里,占地400亩,庄内亭台楼阁,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所有房屋建筑均为砖墙瓦顶,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著作《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谢鲁山庄”有详尽记述。 山庄的建筑布局依照苏杭园林特色,依山而建,迭迭而上,造型幽雅别致。全庄贯以 “一至九”的数字,取“天长地久”之意。

山庄奇花异木有200多种,尤以五色茶花、胭脂树、四季绣球、百年金(银)桂花、四季玉兰、百年罗汉不老松等为珍贵。在山庄数百亩荔枝林中,点缀着古雅的亭台楼阁,令人流连忘返。谢鲁山庄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名庄之一。

5. 水月岩景区

门票信息:需购票 ¥27.0起

龙珠湖是一个山、湖、洞、寨连成一体的风景区,坐落在广西陆川县城北的珊罗镇田龙村,距陆川县城25公里,玉林市10公里,北流市25公里。与玉林市水月岩风景区毗邻,其山脉属勾漏山脉的分支,从北流市塘岸镇伸进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均属喀斯特地貌,方圆1500公顷。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山色灰灰,雾气朦朦,若隐若现,似群龙起舞,故称“龙岩”。

风景区内有一池20多公顷的龙珠湖;湖周石山发现大小岩洞12处;石山群中形成了五个天然山寨,有的加以人工利用修造,成为兵家要塞。湖周石山环绕,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边垂柳飞扬,湖中华亭独立。岩洞钟乳石千姿百态,怪石峥嵘。正南面是一望辽阔的田野。整个风景区湖光融为一体,有“俨然与世隔绝”的景致。清咸丰年就已成为游览胜地。

6. 玉石林风景区图片

准确滴说应该是贺州玉石林景区,AAAA级景区。

贺州玉石林景区位于八步区黄田镇,距市区18公里,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贺州温泉同在一条旅游线上;贺州石林景区面积25公顷,总游览路程约13公里,观赏景点一百余处。

玉石林风景区是由罕见的由汉玉石柱、石笋组成的“玉石林”。它大约形成于一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由于燕山期地质的断裂隆升和长期的岩溶渗蚀及局部受高温影响,加上自宋朝以来1000多年的锡矿开采业,使区域内地层峰从间石芽裸露、奇峰突兀,石笋石柱、地槽漏斗、狭缝密布,成就了“千年骆驼”、“空中走廊”、“一线天”等众多的奇异自然景观。它独立于四周的石灰岩山中,被游人誉为“人间仙境”,被地学专家称作地质奇迹。

7. 玉林水月岩景点图片欣赏

玉林好玩的地方有:鹿峰山、龙珠湖、陆川温泉九龙山庄、云天宫、谢鲁山庄。

鹿峰山风景区位于兴业以东,距县城18公里,景区由龙泉岩和鹿峰山石林公园两大部分组成,其中龙泉岩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誉为“岭南第一岩”,石林公园则奇峰叠出,树木苍翠,天然盆景比比皆是。 龙泉岩风景名胜区位于兴业县城隍圩东面1.5公里处。占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海拔在130米~380米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动植物存量较丰富。整个景区以山岳景观及溶洞景观为主,田野及森林风光次之,山景、洞景、水景交相辉映。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

龙珠湖风景区是一个山、湖、洞、寨连成一体的风景区,坐落在广东玉林陆川县城北的珊罗镇田龙村,与玉林市水月岩风景区毗邻,其山脉属勾漏山脉的分支,从北流市塘岸镇伸进陆川县珊罗镇田龙村,均属喀斯特地貌,方园1500公顷。 龙珠湖风景区内一座座石山拔地而起,山色灰灰,雾气朦朦,若隐若现,似群龙起舞,故称“龙岩”。风景区内有 池20多公顷的龙珠湖;湖周石山发现大小岩洞12处;石山群中形成了五个天然山寨,有的加以人工利用修造,成为兵家要塞。湖周石山环绕,湖水清澈,碧波荡漾,湖边垂柳飞扬,湖中华亭独立。岩洞钟乳石千姿百态,怪石峥嵘。正南面是一望辽阔的田野,整个风景区湖光融为一体,有“俨然与世隔绝”的景致,清咸丰年就已成为游览胜地。

陆川温泉九龙山庄位于中国温泉之乡--广西陆川县城区内,是一座集住宿、饮食、休闲度假、商务活动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标准的三星级综合性旅游体闲度假山庄。交通便利,距火车站、汽车总站1.5公里,距广西桂东南的中心城市--玉林,也仅30分钟车程。

山庄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分别由标准客房区、别墅区、温泉区、娱乐饮食区等系列设施组成。温泉区采用园林式设计,欧式风格,清秀宜人。温泉水采自距地表600米深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锂、锶、锌、溴、碘、偏硅酸和二氧化碳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出水口温度为56℃,经保温道注入各温泉池,入池前泉水不与空气接触,水质原汁原味。

云天宫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是玉林市重点景区之一。 云天宫民俗文化世界广场是台湾商人在广西兴建的一座以浓缩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和著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巨型仿古建筑,占地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21层、高达108米的高楼。

云天宫整个建筑楼塔重叠,攀高而上,主楼正面两旁各自延伸出至少相当于4层楼高度以上的副楼,俨然如两只稳坐巨人的“脚”。在这座建筑主楼的正中央,伸出了一个约5层楼高的大平台,这里将竖立起一座高30米、重660吨的号称“东南亚第一大铜佛”的巨型铜佛像。

在广场中央,分别耸立着一对18.1米高的用青色花岗岩雕塑而成的龙表,一对以同样原料雕塑而成的5.8米高的麒麟和一对4.7米高的凤凰以及108条石雕龙。最引入注目的是主楼正门前面安着一面用黄铜雕塑而成的巨型铜鼓,铜鼓上挺立着一只据说目前在国内外独一无二的高十多米的巨型公鸡铜像。

细细观赏、品味那数以千计、精美绝伦的雕塑作品,便如同游入了历史的长河,那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瑰宝,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那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以浩瀚而柔美的方式,沐浴着我们的身心。

谢鲁山庄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陆川县城南部26公里,占地400亩,庄内亭台楼阁,回廊曲径,依山构筑。所有房屋建筑均为砖墙瓦顶,保持着浓郁的乡风民俗。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在其园林文化著作《雨打芭蕉落闲庭·岭南画舫录》中,对“谢鲁山庄”有详尽记述。 山庄的建筑布局依照苏杭园林特色,依山而建,迭迭而上,造型幽雅别致。全庄贯以 “一至九”的数字,取“天长地久”之意。

山庄奇花异木有200多种,尤以五色茶花、胭脂树、四季绣球、百年金(银)桂花、四季玉兰、百年罗汉不老松等为珍贵。在山庄数百亩荔枝林中,点缀着古雅的亭台楼阁,令人流连忘返。谢鲁山庄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名庄之一。

8. 玉林水月岩好玩吗

“八景”是指:寒山、挂榜山、西瓯池、白石洞、水月岩、石室、龙井、南桥古渡。

9. 玉溪石林景点

石林县离玉溪市红塔区仅92多公里,距红河州蒙自县城146公里,距离曲靖市麒麟区38公里。

10. 玉林水月岩景点图片大全

水月岩、云天宫、玉林宝相寺、天门关、都峤山风景区。

简介:

1、水月岩整个岩区,东北起自红日岩,西南止于龙珠湖。呈椭圆形,长5公里,宽1公里多,面积7平方公里,加上周 的保护地带,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属石灰岩岩溶地貌。峰林挺拔,风景优美。明天启二年(1622年)曹学全《广西名胜志》载:“水月岩在州南二十公里,洞中虚明,石乳凝结琅干倒垂,涧水从岩中流,荡漾击石,遵涧行为阴洞,游必列炬,跨木渡涧。数十步,水石益奇,削为芙蓉,伸为神掌,涡盘柱立,翔飞疾驰,无所不有”。

2、云天宫位于玉林市区江滨路,是玉林市重点景区之一,是台湾商人在广西兴建的一座以浓缩古今中外传统文化和著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巨型仿古建筑,占地70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一座21层、高达108米的高楼。其始建于1998年,共有房间1100多间。

3、玉林宝相寺位于广西玉林市玉州区茂林镇鹿峰村,玉容公路从旁经过,距离玉林市区10千米。是建筑类人文风景区旅游区。

4、天门关,又称鬼门关。在玉林市东部与北流县交界处的天门山上。石壁上"天门关"三个大字十分醒目。天门山与龙狗岭两座山脉相对而立,山峰高耸,至天门关处紧收狭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现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从这里通过,是沟通梧州、广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峡口。

5、都峤山风景区是广西省级风景名胜区,桂东南名山之一,都峤山位于广西容县容城的南面,离容城约10公里,又称南山,别名箫韵山,以典型的丹霞地貌著称,是全国道书所称三十六洞天的第二十洞天。山中有胜景“二洞、八峰、二十岩”。

南阳“岩石文”(岩画)试读: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

南阳大地浅山丘陵区存在大量的远古岩石文(岩画),是智慧的先人遗存的信息密码。近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古文明研究与保护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南阳岩石文遗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判、认真解读,已撰写八篇岩石文试读文章,并从2020年1月起陆续在南阳晚报,河南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刊发、转发。

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天文学专家孙小淳,带领专家团队于2020年11月、12月,先后两次对南阳岩石文(岩画)中的 “圆盘状星象图”深入考察研究,经过实地观察和测量后认定:该类遗迹应为古代天文星象图,尤其是谢庄岩画遗迹中的天文学内容丰富,是具有定季节和时刻功能的“日晷”,也是具有宇宙论意义的天文星象图。其年代虽尚难确定,但初步推测其形成年代很可能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天文台,学术意义重大……

孙小淳团队的认定对南阳岩石文(岩画)的研究有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我们对目前发现的类似孙小淳团队认定的天文台、日晷类岩石文进行了分类,发现这类“圆盘状星象图”50多处。

一、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大致分布

目前,梳理出的“圆盘状星象图”主要分布在卧龙区的谢庄、潦河坡、安皋,鸭河工区的杨寨、孟山、高嘴坡,南召县石门方城县清河、古庄店、小史店、杨楼,唐河县的祁仪、马振抚、湖阳等地,包括驻马店市的泌阳县春水镇周边。

这些“圆盘状星象图”均磨刻在较大的岩石上。一般直径2.6米左右,最大直径5米多,每个区域的这类“星象图”之间,相距约10公里,周边还分布有其他形态的岩石文。

二、南阳为何遗存大量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

南阳之所以遗存大量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笔者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南召关庄星象图·满天星

首先,南阳是远古神话的集中发源地。如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夸父追日神话等。

盘古开天辟地。南阳桐柏县与驻马店泌阳县(历史上曾归南阳管辖)两县交界陈庄乡境内有盘古山,传说此山就是远古创世大神盘古开天辟地的地方。

《三五历纪》“未有天地之始,混沌如鸡子”“清轻者为天,浊重者为地。中和气者为人。”

天地山河虽非人力所创,但这个传说故事体现人类通过劳动改变万物改变现状的自强不息精神——盘古带领先民从混沌鸿蒙走向文明的肇始期,逐渐去掉一些动物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多一些关心帮助部落人群的人文思想。

夸父追日。《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九十里曰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士生信,信生夸父……应龙己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耕父神与丰山。《山海经·中次十一经》:又东南三百里,曰丰山。有兽焉,其状如蝯,赤目、赤喙、黄身,名曰雍和,见则国有大恐。神耕父处之,常游清冷之渊,出入有光,见则其国为败。有九钟焉,是知霜鸣。其上多金,其下多榖、柞、杻、橿。

唐河板仓疑似日晷

文中的耕父神是原始农业时期,民众对能观天授时, 并掌握耕种收割技能的部落首领的尊称,后世代代当作神灵敬拜。结合丰山南约3公里的黄山遗址发掘出土的几位大王拥有玉钺,分析推断南阳作为炎帝部落的首都或王城是很有可能的,耕父神可能就是神农部落首领炎帝。

《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从上述文献记载里可以看到——

夸父是与黄帝、蚩尤同时代的人物,夸父部落加入蚩尤九黎部落联盟,共同反对黄帝部落。涿鹿之战,夸父被黄帝手下大将应龙所杀。

弃其杖,化为邓林。邓州的林扒镇,古时称邓林镇,史书记载,邓林就应在今邓州市境内。

邓字造字之初是双手捧五谷敬天之意。邓州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北方的粟黍和南方的稻都能在此种植丰收,是五谷丰登、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种植的地方。邓林不是树林,是古人认为的极少能种植多种农作物并取得丰收的福地。

这些神话传说说明一个问题:南阳在远古就是一个文明相对昌盛之地。

二是,南阳是炎帝、黄帝早期会盟之地。《史记黄帝本纪》:“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司马迁对传说黄帝踪迹进行实地考察,非常慎重写《黄帝本纪》作为首篇。历史逐渐证明,《史记》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

《易传》: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

从遗址考古上看,仰韶文化,南到邓州、淅川南部的河南省与湖北省的交界处。屈家岭文化北到黄河南岸,南阳分布甚多,与仰韶文化层交织叠压。

方城一里坡圆盘

推测神农部落后期的首领烈山氏姜榆罔炎帝时期,由于气候变化,蚩尤部落的侵扰,被迫向北侵犯黄帝部落,爆发了黄帝与炎帝两大部落的大规模战争,战争发生地就应在南阳。最终两大首领结盟。据张建国、蓝成云等文化学者研究,炎帝与黄帝结盟地,就在南阳市南召县石门乡石柱山上

第三是考古发现。南召小空山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场所,一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南召小空山遗址、淅川茂堂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南阳理工学院孙保瑞教授收藏有数千件打制石器, 尤其在南召小空山遗址周围捡到的阿舍利石斧,是旧石器的标志性工具,在旧石器时代南阳人类文明已走在同时代的前列。

太子岗遗址黄山遗址、小张庄遗址都有8000年前裴里岗文化层;黄山遗址发掘出7000年前的独玉加工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玉作坊;八里桥和仓房遗址有仰韶文化层和屈家岭文化层多层相互叠压分布,说明中原的仰韶文化与南方的屈家岭文化两大不同文化部落在南阳发生交流融合。

6500年前遗址,如淅川仓房和邓州东八里桥遗址都出土有陶器、独山玉器。

4000年前的人类遗址遍布南阳。黄山遗址、八里桥遗址等,已发掘的史前遗址文化层清晰,深度有6米之多。从8000年前裴里岗文化、仰韶早中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到4000年左右二里头夏文化连绵不断。

第四个原因是南阳古代封国林立。尧的儿子丹朱被封在淅川的丹水,四岳之一的吕氏封吕国,仲康之子封于邓地,夏时少康王的次子曲列封于方城八里桥的缯国……

从以上简单罗列可以看出,从50万年前南召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原史,南阳一直是人类活动的宜居地。

第五个原因是,南阳的地理枢纽位置。南阳的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开阔、直达荆襄,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四季分明,藏风纳气,是古人天文观测的理想地和原始农业适宜地。

南阳是贯通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远古时期,人类随气候环境的变化而迁徙,气候变暖往北部迁,气候变冷向南迁徙,南阳盆地就成了南北部落迁徙的必经地、宜居地。北方粟黍和南方的稻均能在南阳种植,南阳是盆地同时又有丘陵和大量的浅山区,这样的地理地貌也让这里成为部落族群栖息的最佳场所,也成为东西部落迁徙的理想之地。大量岩石文在这里出现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南阳岩石文(岩画)记录了什么

南阳岩石文是远古文明的一部天书,目前试读的仅是冰山一角,但已取得一批可喜成果。

生殖崇拜研究。南阳区域内发现了大量先民在岩石上雕琢的生殖崇拜图腾。这些男根女阴是先民祈求多生子女、部落兴旺的图腾。

在南召县石门乡等地发现远古蚕形图腾,这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蚕文化崇拜的蚕图腾,是先民的蚕神,同时也揭示出一个可能:南阳是人类华夏民族最早养蚕、抽丝并制成丝织品之地。

发现远古文字。目前,已从南阳岩石文中解读出50多个字, “人”“天”“文”“玄”等20多个甲骨文都在岩石文中找到对应的字。所以我们说,岩石文是甲骨文的根,是甲骨文之前的文字,是研究甲骨文的活基地,从岩石文到泥陶文到甲骨文,文字的形态、寓意、刻写方式都可能承续起来。

南阳岩石文的研究,对甲骨文的研究、释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发现石刻的太极图、太极龙。研究认为太极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龙。

在南召县石门乡发现中国最早的“王宫”。“王宫”周围设有政治区、教育区、玉骨器加工区、天文历算区等不同的功能区,是王的政治中心,也是王分封仪式地,合符之地。

发现一批具有天文观测功能的星象图、岩画天文台、日晷。岩画天文台、日晷上,不仅雕刻有星象图,还具有祭祀等功能。

至今,南阳岩石文已得到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先秦史学会等专家、学者认可。

四、对柳树沟“星象盘”的试读

鸭河工区柳树沟星象盘(拓片)

柳树沟“星象盘”是目前发现的众多“星象盘”中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这里从其所处地貌、星象功能等角度进行一个试读。

试读的“星象盘”位于鸭河工区柳树沟斜坡岩石上。它与周边最高的一块岩石(蒸馍石)相距约50米,岩石因独立突起,上部似球形,当地群众称其为蒸馍石,其上刻有多个凹穴,一旁有类似“日”“月”的打磨凹穴。试读的“星象盘”东约50米又有一直径2.8米的圆盘, 圆盘正中间有一直径15厘米的圆形打磨孔,深20厘米,上圆下方,应为日晷。

试读的“星象盘”直径2.6米,依斜坡地形打磨掉30至40厘米的岩石,圆盘边缘低于周边5至15厘米,目前看虽不平整但刻磨光滑。靠近圆盘外壁周围刻有四组凹穴图案,分布于东北、东方、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左下方还有双排六连穴两组,左上方有双排五连穴一组和双排十一连的凹穴一组,圆盘南部有两条刻线相距41厘米,打磨的平行线横贯东西端壁, 一条向西延伸, 其间有大小不等散在凹穴。大盘以外上部右侧有一组双排七连凹穴,右侧中部刻数量不等凹穴,左侧亦有散在凹穴,圆盘中间亦有其他分散凹穴。大盘下部有数组凹陷图案,突出有三组,自左向右排列。

星象盘的外壁,推测是象征黄道,即太阳运行的轨道,它是古人最易发现最明显且不可回避的天体运行轨迹。

鸭河工区柳树沟日晷盘

四个方位近外壁的四组凹穴代表四象,四象是在黄道附近与太阳一起运行的四组恒星天体,后人称为苍龙、白虎、朱雀、玄武,每象有七宿共二十八宿,是古人观天象得到完善时空观,能够较准确定时节、定方位,是古人的智慧结晶。古人开始对星象的观测,应是依太阳月亮、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商参昴星、二十八宿等次序,上古原始农耕初期观天者只能对天上最明亮如心宿2,昴星、北极星、北斗七星等星观测,该图星象已有数个亮星,说明观测水平已大幅提高。

左上一组五联穴、左下有二组六联凹穴,是中原岩石文最常见的图形。星象盘应系记录特殊重要事件,如天盘是记录某一年的夏至或冬至的天象图,或多部落共推的新王上位时,部落认为吉祥的天象图。李建恒认为,双排六连穴是古代农耕社会的图式历法,每个凹穴代表一个节气点。

中间两条类似平行线的浅沟横贯大圆盘,应是代表天上的银河。

中心的凹穴虽不是圆的正中心,但它与盘外正南的刻画纵线在一条直线上,是该盘的正南正北向,应代表北极星。

汉代的二十八宿图的中间也是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北极星与黄道中心形成一个中轴,率北斗七星并带动二十八宿及其他众星,周而复始运转的状态。

天文历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上古时代王权的合理合法性的最重要基础。上古部落从渔猎、采集走向从农耕为主的原始农业社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时间,何时播种、何时收获。古人对时间的确立最重要可能也是唯一途径只能从天上寻找。农耕文明只能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产生,像黄河长江流域,播种的时间最长只有10天左右,种早、种晚都面临减产或绝收。所以,古人面对苍茫天际观日月星辰斗转星移,发现一些天体的运行规律,以此指导部落民众播种、收获。

鸭河工区柳树沟蒸馍石

《太乙金镜式经》:“昔煫人氏仰视斗极而定方名,东西南北也。”煫人氏依靠观测北斗星辨东南西北,并制立历法,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标志着观天定历走进人类的生活。煫人氏也是钻木取火发明者,不仅是当时部落的大首领,也被后人尊为三皇之一。

北极星和北斗七星,中原地区的古人常年都可以观测到其活动轨迹,斗柄运行轨迹可以对应方位及四时,但一年的天数只是大概,方位和四时不准确,必须引入其他恒星作为观察对象,二十八宿中亮度最高、最便于观察的是大火星(心星2)。对它的观测所制定的历法,也就是历史上的大火历。随着农业发展,人们对时间的准确度要求更高,为了更准确观测天象,就需引入测量星座的稳定坐标系统,最易想到的最方便的就是以地平面作为坐标系,以每次日出或者日没入地平面的周期为依据而制定历法,观测每天太阳刚要升出时恰好位于地平面之上刚刚出现的恒星,并观测每天太阳落入地平面后在同一方向跟随太阳落入地平面的恒星,利用地平面为坐标系观测日出、日没位于黄道附近的恒星活动规律。因日出或日落在地平面以下,仍有晨光或余晖,对恒星的亮度要求很高,大火星是二十八宿中最亮的恒星,对大火星的观测,从而认识苍龙系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通过参星的观测进而对白虎象系的奎、娄、胃、昴、毕、参、觜七宿的规律认识,逐渐掌握四象二十八宿的规律。

双排六连穴道

上古时代王权重要的基础是观天授时,教化百姓,观天制定立法权掌握在帝王手中或直系血缘儿孙手中。

《尚书·尧典》记载: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大,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尧典不长,但大部分叙述尧派大臣到四方观天授时,说明观天是当时帝王最重要的事情。

《论语·尧曰》:尧曰“咨,尔舜!天文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尧说:舜,天文历法你一定要亲自操作实践,把测日影的表控制在手中,掌握中正治理天下。

星象盘东50米的圆盘,直径2.8米,圆盘中间高,周边低,盘壁的边缘最低,其上有成对六联凹穴和四联凹穴,中心的大凹穴,直径15厘米,深达20厘米,上圆下方,这个盘是测日影的日晷。在远古时代,测量日影是一项严肃、神秘、神圣的工作,是由部落首领或王亲自掌控,要么与自己有直系血缘的贵族成员去掌控。它的程序步骤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日晷中间所立木杆上面还要刻上文字符号以示王权。结合唐河县祁仪镇板仓村小山的大盘中心大凹穴周边有四个小凹穴,两两对称分布东西南北,若对称两两连线呈垂直状,试读四个凹穴,分别代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季的重要节点,日晷中心凹穴也是上圆下方,测日是通过白天测日影来实现的。

蒸馍石上有成对和散在的凹穴,在北侧石壁上,有类似日月刻画符号,推测其上凹穴也是刻画的星象图。蒸馍石与日晷、星象盘共同构成以星象盘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白天测日影,晚上在蒸馍石上观星辰,把特殊时间的天象刻到星象盘上,定期由王召集各部落祭祀上天,并对臣民授时和教化。

五、对岩石文年代的推断

岩石文(岩画)的年代确认,是国际上一个公认难题。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其上记录的事件背景年代,间接地推测出大致的年代。

笔者在2011年曾经提出,中原岩书岩画与黄帝炎帝蚩尤三个5000年左右的人文始祖有关。

当时由于气候变热,雨水多,非常潮湿,荆棘茂盛,无田可种,蚩尤部落打败炎帝,炎帝被迫北上侵占黄帝部落的南疆——南阳,并在南阳建立“王都”,观象授时,记载重大事件的岩石文就应在那个时代出现。后,蚩尤部落强力崛起, 并最终成为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对炎帝挤压,炎帝无奈, 一次次向北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最终与黄帝部落结盟。蚩尤在涿鹿之战被杀后,原来的部落联盟自动解散。后,颛顼帝把天象观测权收归颛顼帝一人,或其直系血缘的儿孙去执行。南阳的观象台,记录天象的大盘,可能是那个时期的文化成果。

六、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的特点及其文明探源价值

南阳发现的远古“星象图”具有以下特点。

时间悠久。目前史学界在洛阳嵩山发现有西周早期观星台;山西陶寺遗址发现的天文观测台最早为尧帝时期。南阳发现的石刻的远古“圆盘状星象图”,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年左右。

数量大分布广。目前发现的“圆盘状星象图”已有50多处,散布于方城、鸭河工区、南召、卧龙区、唐河等地。

独立成体系。对柳树沟“圆盘状星象图”体系分析,有日晷功能、天文功能、祭祠功能,自成体系。

“星象图”周围刻画图案不是简单的日月人等符号,而是立象以尽意,其意可解,能表达先民的意思。

星象图在南阳大量出现,说明远古时代的南阳应是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推测为远古时期“王城”所在,结合前文分析,极有可能是炎帝或黄帝部落的中心。

观天授时是古代王权最主要的活动,南阳出现这么多“星象图”足以说明南阳是华夏文明的源起地,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价值。正如学部委员宋镇豪题“中国南阳,文明先声”“南阳原史,文明之光”。

(来源:南阳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