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诤墓

王诤墓

王诤墓位于龙湾区状元镇山西岙。墓始建于万历十一年(1583),同年立祠。墓地通面阔25米,进深70米。墓丘扶椅式,前有牌坊、望柱、石虎、石羊、石马等遗存。祠通面阔26.6米,进深26.6米。王诤(1508-1581),字子孝,号竹岩,永昌堡人。嘉靖廿九年(1550)进士,历官溧阳县令、河东巡盐使、云南按察使、都察院佥事都御史、贵州巡按等。在任抑豪强,严拒贿,秉公处事,邑民感德,筑生祠祀之。著有《滇南奏疏》、《大学衍义略》等。

信息来源:温州博物馆

温州龙湾王诤墓

文&图 行者云龙

王诤墓位于龙湾区状元镇山西岙村大罗山麓,通面宽25米、进深70米,因年代长久,部分被泥土覆盖、荒草湮没。今存墓道坊,石羊一对,望柱一对,石马一对,整体保存尚好。

墓道坊,现存单间两柱,花岗岩仿木结构,定盘枋以下基本完整。坊柱前后原置抱鼓石稳固,现剩后面两只,浮雕卷草纹、漩涡纹。

明间剩下枋、花枋,下枋素面,花枋正反面上刻“皇明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公神道”,下枋下面左右两侧设雀替,水波纹状。一对石羊,淹没在草丛中。左边的石羊保存较为完整,蹲跪式,能见到底座。右边的石羊残缺,倒在边上了。一对望柱,左边的柱头缺失,只剩下段,内侧面刻有冲天宝剑。右边的保存完整,上段有云纹柱头,下段内侧面也刻冲天宝剑。

望柱在内侧面浮雕冲天宝剑的这一做法比较特别,为其他地方不曾见。两匹石马,有一米多高,形态栩栩如生。石马两耳竖起,两眼炯炯有神,马口勒有缰绳,背上有精致的马鞍,马尾自然下垂。

王诤墓,1996年列为龙湾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王诤(1508-1581),字子孝,号竹岩,永嘉(今温州市龙湾区状元镇山西岙村)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溧阳县令,为政严明。时有豪宦侵夺良民土地,据法制裁;民有枉狱,力与当事者辨其诬,声名藉甚。升山东道御史,巡盐河东,刚直不阿,以“冰蘖”名其堂自励(冰蘖即黄柏,味苦,比喻寒苦生活)。时严嵩私党鄢懋卿总巡天下盐政,尽括民财以媚上,欲加赋河东,诤抗争而罢,士民德之。鄢至安邑,邑令置盛筵三十余席以待,诤大怒,立命撤去,务从俭约,宴罢具饯以促其行,懋卿愤恨去。后按察云南,时黔国公沐朝弼肆毒一方,按法绳其家属,沐惧,贿赂黄金三百两,拒不受,并上疏直陈其事。嘉靖帝怒,夺朝弼官俸,升诤为大理寺少卿,旋晋爵佥都御史,巡抚贵州。隆庆四年(1570),广西宣慰司安国亨反,诤请发兵诛国亨,反为所败,遂上书自劾,下旨回籍听调。归筑精舍于永嘉南郭外,日与故人觞咏其中,粝食布衣,徜徉山水,见者不知为贵人。亲故贫乏者,随力捐济,勉后进力学,所与游者,如沐春风。著有《滇南奏疏》、《刑名奏议》、《大学衍义通略》行世。

『浙·绍兴』王守仁故居和墓-王守仁墓

王守仁故居和墓-王守仁墓

年代:明

保护等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拍摄时间:2020年4月

甘肃古墓葬丨西宁王和高昌王墓

西宁王和高昌王墓位于武威凉州区永昌镇,为元代墓葬。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葬地面已无封土,均为家族墓,且有立碑,分别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简称”高昌王碑”)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1990年,在高昌王墓地发现1座砖室墓,出土有唐代海兽葡萄铜镜和元代白瓷豆4件、铜钟1件等遗物。高昌王碑青石质,碑残,蟠螭首,残高1.3米,宽1.9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阳汉文楷书36行,行残41字,碑阴为回鹘文,内容详细记载从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鹘亦都护高昌王世系、事迹及回鹘族起源、流派及西迁等。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炎篆额,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巎巎奉敕书丹,由高昌王帖木儿补花于元统二年(1334年)在其父纽林的斤墓地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移至武威文庙保存。西宁王碑仍在原地,青石质,龟趺座,蟠螭首,高5.8米,宽1.6米,厚0.45米,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碑身正背两面刻字,正面为汉文楷书竖行,背面为回 鹘文,记载元平章政事斡栾及其先辈有功元朝,其父忻都公被封为西宁王事迹及回 鹘在河西居住和发展历史。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危素撰文,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陈敬伯篆额,滕国公张□书丹。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

高昌王碑记载了回 鹘在甘肃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填补了《元史》和《新元史》的空白,是研究斡栾家族及回 鹘史、河西走廊多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文物资料。高昌王碑、西宁王碑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回鹘文和汉、蒙文对照的碑刻,对研究回鹘族的起源流派,汉、蒙、回鹘族的关系以及元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