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朱氏宗祠

大公朱氏宗祠

大公朱氏宗祠位于龙游县社阳乡,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大公朱氏宗祠,大公朱氏宗祠简介,大公朱氏宗祠-衢州市龙游县大公朱氏宗祠旅游指南

朱氏宗祠合集!富丽堂有,大气磅礴!堪称中国最美宗祠!

天下朱氏朱姓一家亲,只要您姓“ 朱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朱氏宗亲总会”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朱氏家族家庭

沙洲村朱氏宗祠

沙洲村全村以朱姓为主。据记载,朱氏十九世祖攀麒公长子思谅公于明洪武25年(1392年)随文宦游过文明,见文明秀水村文经武纬,山明水秀,俗朴人醇,遂卜居于此。

古民居以朱氏宗祠为中心,按照中国传统风水“五位四灵”的模式,围绕朱氏宗祠及主巷道整齐排列,古民居外形均以面阔3开间,青砖“金包银”硬山顶一重封火墙为主。青瓦灰墙,雕梁画栋,刻檐飘脊。彩绘、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山水、人物、花鸟栩栩如生,斑驳的灰墙黛瓦,隐隐现出村落昔日的辉煌。屋角突起的马头墙异彩纷呈,砖雕、雕花格窗交相辉映。

朱屋村祖堂

广东肇庆怀集县大岗镇上亭村委会朱屋自然村,环境整洁、村貌优美、设施配套、布局合理。全村人口220人,村民文明有礼、民风淳朴。2018年重建的祖堂,蓝墙靛瓦、古朴大气、雕梁画栋、造型细致、精雕细刻,处处呈现古色古香的岭南气息。朱氏宗亲总会

沙洲村朱氏宗祠

上犹县朱氏宗祠选址于广田朱屋,这是一个山清水风景秀丽的地方。

上犹朱氏宗祠兴建工程,从筹建到竣工,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在朱氏子孙大力拥护和无私奉献下,在理事会精心策划下,如今已顺利完工,这是我朱氏子孙的无量功德。

朱寨朱氏宗祠

朱寨朱氏宗祠始建于的宋朝。800多年来,三次被毁,三次重建。今存朱氏宗祠,建于1981年,1989年主体工程竣工,1995年完成雕梁画栋,炳漆丹青等装饰工程。 朱氏宗亲总会 。宗祠为三进二天井歇山顶抬梁穿斗结构,高6.3米,五门开向,座北朝南,两厢翼舍环抱,建筑面积660平方米。本次重修从2017年5月开始,2018年11月竣工,用资300多万元。

金寨县朱冲朱氏家族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朱冲朱氏家族——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后裔

广州市黄浦区横沙村朱氏大宗祠

朱氏大宗祠属横沙民俗建筑群,位于大沙街横沙社区福聚直街24号。始建于宋元之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及1999年均有重修。坐东朝西,三间三进,总面阔12.8米,总进深40.14米,建筑占地总面积513.79平方米。 朱氏宗亲总会 。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滴水剪边,封檐板有木刻花纹,两侧墀头为人物纹饰砖雕。前为福聚直街、旷地、水塘,左为崇德朱公祠(其子之祠),右为萼辉别墅,后为民居。

双峰朱氏宗祠

双峰的朱氏宗祠位于杏子铺镇的江口村,它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由“湘学大师”朱尧阶倡建。

祠堂大门上方“朱氏宗祠”四个大字遒劲有力,这四个字由朱尧阶的挚友曾国藩所题写。

大堂赫然入目的是悬于厅上的三块黑地金字大匾:“奕叶长荣”“敬宗收族”“源远流长”,分别是民国时期三个政要——孙中山长子、曾任立法院院长的孙科,湖南省省长程潜,桂系将领白崇禧挥笔所题。朱氏宗祠名流汇集,可见它在那时候早已声名远播。

查看更多>>

粤桂朱氏长公大宗祠

白土朱氏始祖长公宗祠,始建于清朝同治后期,落成于清光绪元年(1875)。规模宏大,三进七间过,面积近1200平方米。

义阳堂大坝朱氏祠堂

义阳郡,指现代的河南信阳地区。大坝朱氏始祖古倞公,公元885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公元893年特差建宁军节度使判官。因乐其溪山之美,定居延平西芹。为牢记祖先的来历,祠堂寝室制作“义阳堂",以示纪念之意。

许溪朱氏宗祠

恭祝朱氏祠堂弘扬远宗之功德,仰仗圣地之潜光,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福泽绵延,世代隆昌,奕代流芳、日月同辉。 

邵阳朱氏宗祠

广东省陆河县鹿林朱氏宗祠

2019年1月22日至2019年1月23日,喜气洋洋、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广东省陆河县鹿林村朱氏后裔隆重举行了朱氏宗祠重光庆典及一系列活动。 朱氏宗亲总会

宗祠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质上,也是一种孝顺文化,感恩文化,我们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百善孝为先!人之有本,树之有根、水之有源!这次活动的初衷也是为了教育下一代做人要孝顺、要懂得感恩、不要忘根忘本。

朱氏宗祠

2015年11月27日—28日,温州苍南县钱库镇朱家岛文化大礼堂暨朱氏宗祠落成庆典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朱氏宗亲代表及温州地区各友好地方大众纷纷组织盛大队伍,送上大礼到场祝贺。 朱氏宗亲总会

朱家岛朱氏宗祠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泗洲桥北,后毁于台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建,就是现在所在位置。此后多次修葺扩建,民国30年(1941年)前座五楹扩建为前七楹,左右两廊,为二进厅;1982年重建宗祠前座;1997年春重建宗祠后座。

新落成的朱氏宗祠坐北朝南,占地16.8亩,纵深190米,东西宽度59米,占地面积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566平方米,三进二层,九檐内回栏式,古色古香,是目前浙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的朱氏宗祠。

工程于2012年农历五月初七开建,历时三年有余,竣工落成。

安徽岳西县朱氏宗祠

福鼎市管阳朱氏宗祠

浙江景宁门潭朱氏宗祠

福建福州琅山朱氏宗祠

广东省东莞市朱氏宗祠

沛国堂宣威朱氏宗祠

. . . . . .

欢迎大家补充

全国居然有这么多朱氏宗祠!

一个比一个恢弘大气!

朱家人顶起!

朱家人支持自己的朱氏平台建设

赞赏随心

赞赏

看完,别忘了点个【 在看 】

全国最美朱氏宗祠大集合,尽显朱家气派!朱家人必看!

关注

朱氏宗祠作为祭祀先祖、先贤,德育后人的重要家族场所,寄托了对先祖怀念!体现了对祖德认同!是增强凝聚力的圣殿!也是血脉相连的象征!它是朱氏家族的瑰宝。

为传承家族遗产、弘扬朱氏文化,历时数月,收集到了全国各地的朱氏宗祠(注:如有描述错误请留言指正,同时欢迎所有宗亲在后台继续补充),送给所有宗亲。下面就一起来看看, 我们大朱氏各地宗祠的风采:

溜滨朱氏大宗祠堂

溜滨朱氏大宗祠堂是晋江市池店镇溜石、溪头、霞福三个行政村近五千朱姓族民的共同宗祠,自朱氏先祖自莆田迁入定居始建,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

沙洲村朱氏宗祠

湖南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全村以朱姓为主。据记载,朱氏十九世祖攀麒公长子思谅公于明洪武25年(1392年)随文宦游过文明,见文明秀水村文经武纬,山明水秀,俗朴人醇,遂卜居于此。

汝城朱氏祠堂

朱氏祠堂”位于汝城县卢阳镇津江古村广场旁。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三开间三进,砖木结构,建设面积468 平方米。汝城古祠堂的建筑尤其讲究“天人合一”。祠堂是供奉祖先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地方,民间认为,它的好坏影响全族的发展。

江口朱氏宗祠

据说此祠乃朱氏族中名人朱尧阶倡建,他与曾国藩于道光十四年(1834)同榜中秀才,从此结为莫逆之交。

钱库朱氏宗祠

朱家岛村位于浙江苍南县钱库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该村以朱姓为主,朱家岛朱氏宗祠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位于泗洲桥北,后毁于台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建,就是现在所在位置。此后多次修葺扩建,民国30年(1941年)前座五楹扩建为前七楹,左右两廊,为二进厅;1982年重建宗祠前座;1997年春重建宗祠后座。

车巷村朱氏宗祠

车巷村隶属广东普宁市高埔镇,位于普宁南阳山区高埔镇东部,距镇区4公里左右,车巷村也是高埔镇朱氏祖祠的发祥地.

明朝朱氏宗祠

明朝皇帝朱元璋后裔房县朱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迄今已450多年,是目前省内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朱氏祠堂。祠堂分为两院、两进、三开间、四天井,共有房屋26间,占地1000多平米,附有花墙、圆门、箭道、门枋、马厩、客舍等配套建筑。

塘尾朱氏宗祠

在传统中国,宗祠几乎是最重要的乡土建筑,作为塘尾村朱氏族人的精神寄托,朱氏祠堂在风雨中屹立了几百年。现如今祠堂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宗族祭祖场所,而更多地以文化形态保存下来。

双峰朱氏宗祠

位于 位于杏子铺镇的江口村,它建于清代咸丰六年(1856年),由“湘学大师”朱尧阶倡建。

雷屯朱氏宗祠

位于位于黔东南锦屏黎平两县交界的亮江河畔雷屯村内 ,建于乾隆辛巳(1761年)年间,占地一千五百余平方米。

白溪朱氏宗祠

位于浙江省湖州长兴县白溪村, 始建于明崇祯年间,为宋代大文豪朱熹后裔明末隐士朱升所建。初为画庄,清顺治八年后改为朱氏宗祠

大石朱氏宗祠

位于湖南大石,于2006年农历11月初四在甘棠镇同心村奠基,至2009年国庆节竣工。大石朱氏宗祠斥资150余万元,占地10余亩,建筑风格为中、欧式相结合,豪华气派,金碧辉煌。

东莞朱氏宗祠

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朱氏宗祠,朱氏宗祠是半仙山开村始祖朱敬斋主持筹建,距今已550余年了。朱敬斋是朱熹的第13代后人,大约于明朝嘉靖至隆庆年间,由 东莞螯峙塘转辗迁到横沥半仙山,世居此地繁愆生息

江华朱氏宗祠

位于湖南省 江华瑶族自治县 贝芝头村。朱氏宗祠大门 坐北朝南,两旁各有1个土灰色的石门墩,大门顶上有一幅造型生动的浮雕,这就是附近有名的颇有神秘色彩的湘南古建筑群了。

琅山朱氏宗祠

位于福建福州琅山,琅山朱氏宗祠是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 琅岐岛牛屿 山西麓,背山临街,祠面宽11.5米,纵深69米,建筑面积865.5平方米,祠构堂皇,四周烽火高墙,飞檐包脊,青瓦盖顶。

朱氏文化博大厚藏! 朱氏宗祠美轮美奂!

愿我们朱氏子孙

世世代代守住这片精神家园

先祖庇佑下,朱氏一族必能繁荣昌盛!

广州大剧院创新“宗祠剧” 苏氏后人传奇故事端午车陂苏公祠上演

  5月23日,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广府高校战略签约仪式暨首届龙舟艺术节发布会在车陂“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举行。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广州大剧院进行战略合作签约,并在其牵线下,与多所广府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宗祠剧”为开端与车陂各大宗祠共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创作相关主题舞台戏剧作品。据了解,今年端午期间,以车陂家族故事为原型的环境剧场“宗祠剧”将在宋代大文豪苏轼后人的晴川苏公祠上演,这也是广州大剧院“周一星剧场”首个环境剧场作品。

一水同舟·龙舟文化展览馆。

首创“宗祠剧”源于地道的车陂故事

“绵绵不息,龙溪血脉世代承,家家传颂,车陂龙舟童谣声”,作为“岭南龙舟之乡”的车陂村,各大氏族宗祠记录了因战乱南迁后繁衍生息的历史。其中,著名文学家苏轼和南宋最后一任兵部尚书王道夫都曾居住于此,其宗祠至今保留完好,传承着车陂人引以为傲的宗祠文化。

在昨日的签约仪式上,在广州大剧院的牵线下,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与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和广东金融学院等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以“宗祠剧”为开端与车陂各大宗祠共建高校教学实践基地,共同创作相关主题舞台戏剧作品。

据了解,率先于端午节期间上演的“宗祠剧”,取材于地道车陂的故事:时值澳门回归20周年、传统节日端午节之际,自小随父亲移居澳门的车陂后代苏为氹回到故乡,偶遇从未谋面的“九堂叔”苏身正。该剧以苏为氹的视角为主线,看尽车陂端午的传统场景,并通过艺术创新的形式展项车陂的龙形拳、龙舟、民谣等元素。在两个成长于不同环境下的车陂人的对话中,反映亘古不变的故乡情

“早年很多车陂人外出打工、淘金,逢年过节都会带一大批朋友回来,所以车陂每家每户的海外侨胞也特别多。”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党支部书记苏志均表示,端午节划龙舟成为了岭南人重要的情感纽带和生活仪式,连接同胞情谊。

以宗祠作为特定表演场景,由其文化符号意义和心理暗示功能,让作品和环境碰撞出新的火花。“宗祠剧”使宗祠文化、龙舟文化与艺术相互融合,以全新的独特方式继承、弘扬和创新优秀的岭南文化。同时也契合了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弘扬以粤剧、龙舟、武术、醒狮等为代表的岭南文化”的方针。

春晚舞台“C位哥”刘震担纲主角

此次上演的“宗祠剧”由广州大剧院品牌中心进行戏剧构作、广州大剧院· D艺空间孵化团队MEGA工作室担纲编剧并出演。据该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董越介绍,早在2018年9月,该剧组就开始实地调研,“以求最大限度地使用真人真事来体现岭南发展与变迁”。

而该剧的又一大亮点,在于演员阵容十分“接地气”,年龄最小的仅有7岁,最长的近80岁。当中不仅包括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东金融学院等七大高校师生,还有车陂龙舟非遗传承人、车陂龙形拳传承人、车陂小学学生和车陂艺术团等。

通过深入发掘车陂民间故事,用他们擅长的艺术形式进行全新创作,演绎植根人民的生活。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被称为春晚舞台“C位哥”的刘震将在此次“宗祠剧”中扮演故事主人公苏为氹,搭档“九堂叔”苏身正则是广州大剧院D艺空间孵化团队MEGA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董越,而扮演苏身正师傅的是年近80岁的正牌车陂龙形拳传承人郝垣坚。据了解,为了更好地塑造他们剧中的角色,刘震与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多次登门拜访“坚叔”及其弟子学习龙形拳,把武术与舞蹈结合,编排出刚柔并济、符合剧情的动作。

“C位哥”刘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