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马塘岩葬墓群

苦马塘岩葬墓群

苦马塘岩葬墓群位于文成县黄坦镇,年代为民国。文成县黄坦镇阮底村苦马塘发现的岩葬群,初步统计有120个。经省文化考古所专家证实,是浙江目前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葬群。这座大山海拔350米左右,在火山喷发后岩浆堆积形成的页岩层下面,绵延着四五百米长的岩葬群。从墓碑记载内容看,王、张、邢、程是岩葬的四大家族,目前有文字,苦马塘岩葬墓群,苦马塘岩葬墓群简介,苦马塘岩葬墓群-温州市文成县苦马塘岩葬墓群

『浙·文成』苦马塘岩葬墓群

苦马塘岩葬墓群

年代:民国

保护等级:浙江文物保护单位

大型墓葬群 墓葬群是什么

1. 大型墓葬群

热水吐蕃墓葬群位于都兰县察汗乌苏东南约10公里的热水乡,属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也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吐蕃墓葬,共有墓葬200余座。热水墓群分布在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四个村境内长约7公里的区域内,包括各类型墓葬165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盗掘。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墓区内的墓葬主要分为梯形和圆形两种。墓冢以夯土筑成或堆满砾石后盖以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有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以石块砌筑,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

墓葬大部分“依山面河”,聚族而葬,均有封土堆,部 分大型墓葬还有墓上祭祀性建筑。墓室均位于封土堆梯形石墙的正中下方。墓室上方盖有柏木。柏木上再盖砾石一层。墓底一般以石块和木板铺地。殉牲较为常见,在夏日哈一号墓、智尕日三号墓还发现了殉人。

其中最大的墓葬座落在一座自然山丘之上,墓冢背靠热水大山,面临察汗乌苏河,高出地面约30多米,远望犹如城阙一般雄伟壮观。这座墓葬封土堆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墓堆下还有3层用泥石混合夯成的石砌围墙,每层高约1米,宽3米,其上是泥石混凝夯层,以及砂石夯层和夯土层组合而成的墓墙。墓冢从上而下,每隔1米左右,便有一层排列整齐横穿冢丘的穿木,计有9层之多,一律为粗细一般的柏木。这种封土堆构筑形式和风格,为我国以往考古发掘中所仅见。

墓冢从封土堆顶部往下约6米处,是一座长方形的动物陪葬墓 ,墓葬四周用石块圈砌而成,墓口以上棚有大型柏木数根,墓内有动物骨架若干,计有牛、马、羊、狗、鹿等70多个动物尸体。约9米处,有一座十字形陪墓葬,陪葬墓南北长21米,东西宽18.5米,由墓门、照壁、东室、西室、中室、南室等组成,各室均有开门,并有回廊相连。中室为木棺室,其余各室均为石室。其中,东室葬有许多兽骨,西室储有大量兽骨,中室和南室出土有大量的毛、丝织物,以及各类木结构物品。在回廊中也挖出大量的木件,以及丝、毛残片,可见随葬品之丰富。

在众多的随葬品中,有古代皮靴、古藏文木片、古蒙古族文木牍、彩绘木片,以及金饰、木碗、木碟、木鸟兽和大量绚丽多彩的丝绸遗物。这些丝绸遗物质地良好、图案清晰 、花纹艳丽、色泽鲜明、品种齐全、织造技艺精湛,时间跨度大(六世纪末至八世纪后半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出土的丝绸品种有锦、绫、罗、缂丝、绢、纱等。其中织金锦、缂丝、嵌合组织显花绫、素绫等均属国内首次发现。西方织锦中独具浓厚异域风格的粟特锦,数量较多;一件织有中古波斯人使用的钵罗婆文字锦,是目前所发现世界上仅有的一件确证无疑的8世纪波斯文织锦。图案有各种奇花异草、珍禽异兽、车马人物等。其中佛像、人物射猎、西域人图像、织锦袜等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珍品。粮食陪葬品只有显贵墓中才有发现。

2. 墓葬群是什么

西陵是清朝皇帝的墓葬群。

3. 陵墓建筑群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 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

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

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

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

4. 石棺墓葬群

没听说过有渔门国,只知道有渔门镇!盐边县辖镇

地处四川省攀枝花“百里生态走廊”环线上,又是“格萨拉”阳光生态旅游圈内的一个重要驿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特点是:集历史文化于现代人文景观为一体。既有新石器时期氐羌人的石棺墓葬群可供观展,又有“五牛困塘”、“垂钓金龟”、“犀牛望月”的传说,二滩库区形成后,镇境内25平方千米的水域面积里的岛屿风光,湖光山色都是都市人度假休闲的理想之地。

5. 中国墓葬群

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

十三陵是明代13位皇帝陵寝的总称,按陵墓建造的先后顺序,其陵墓名称依次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思陵。明朝皇帝中,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和朱祁钰,其他人的陵寝都在这里。

十三陵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明朝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始作明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明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专家学者认定,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一、长陵

以“长”命名,可寓“久远”“长久”之意,其陵名寓意吉祥长陵。

明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号永乐)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营建时间最早,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所以,也称为“长陵”。

二、献陵

献陵的“献”字,除了“享献”之意外,还可释作“圣”,《谥法》:“聪明睿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可见,“献”含褒扬含义。

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目前封闭没有开放。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其朝向为南偏西200,占地仅4.2万平方米左右。

三、景陵

景陵的“景”字,寓意“大”及“光明”之意,此外还有“仰”、“慕”等含义。

明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是明朝第五代皇帝宣宗章皇帝朱瞻基(年号宣德)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南 东分出,长约1.5公里,途中建单空石桥一座。陵宫朝向为南偏西55o,占地约2.5万平方米。宝城因地势修成前方后圆的修长形状。前面的二进方院和后面的宝城连成一体。中轴线上依次修建祾恩门、祾恩殿、三座门、棂星门、石供案、方城、明楼等建筑。

四、裕陵

裕陵的“裕”字,可指衣物丰饶,又指行宽政而使百姓安宁。

明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英宗去世,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临终遗诏止殉,结束了宫人殉葬的残酷制度。五月,陵寝玄宫建成,八月,英宗葬裕陵。

五、茂陵

茂陵的“茂”字,有“丰盛”、“美好”之意。

明茂陵,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代皇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帝宪宗纯皇帝朱见深(年号成化)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六、泰陵

泰陵的“泰”字,意为“平安”和“安定”。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代皇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号弘治)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陵园正式兴工,并定陵名为泰陵。太监李兴、新宁伯谭佑、工部左侍郎李鐩提督工程,五军都督府及三大营官军上万人供役,历时四月,玄宫落成,于该年十月十九日午刻将孝宗葬入陵内。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二十二日,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

七、康陵

康陵的“康”字,有“安”、“乐”“昌盛”之意。

《谥法》:“渊源流通曰康,温柔好乐曰康。”明康陵,位于金岭(又名莲花山或八宝莲花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代皇帝武宗毅皇帝朱厚照(年号正德)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寝。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

八、永陵

永陵的“永”字,寓“遐”、“远”意。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代皇帝世宗肃皇帝朱厚熜(年号嘉靖)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永陵大约经过7-11年的经营,永陵营建大体告成。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其制“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外罗城之内,左列神厨,右列神库各五间,还仿照深宫永巷之制,建有东西长街。

九、昭陵

昭陵的“昭”字,意谓“明”、“光”。

明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庄皇帝朱载垕(年号 隆庆)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规模复原修葺的陵园,昭陵陵园建筑面积为35000平方米,现存有完整的祾恩门、祾恩殿及其东西配殿,和方城、明楼、宝顶等。这里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载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十、定陵

定陵的“定”字,寓“安”、“静”之意。

《谥法》:“纯行不差,安民法古曰定。”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该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于长陵西南方,建于1584~1590年(万历十二年至万历十八年)。主要建筑有祾恩门、祾恩殿、宝城、明楼和地下宫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发掘了的陵墓。

十一、庆陵

庆陵的“庆”字,寓“善”、“福”之谓,又指“道大行也”。

明庆陵,位于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 二岭南麓,是明朝第十四代皇帝光宗贞皇帝朱常洛(年号泰昌)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的地下玄宫“后、中、前殿”,有“重门相隔”。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地面建筑完工。其陵园建筑由神道、陵宫及陵宫外附属建筑三部分组成。神道上建单空石桥一座。近陵处建神功圣德碑亭遗作,亭内竖碑,螭首龟跌,无字。

十二、德陵

德陵的“德”字,为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又,“感恩曰德”。《谥法》:“绥柔士民,谏争之威,执义扬善曰德”。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代皇帝熹宗折皇帝朱由校(年号天启)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熹宗“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他曾操斧斤锯凿,自制小楼阁,“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及”。干得高兴时,甚至解衣裸体,随地盘坐。他“不爱成器,不惜天物”,随意拆改,以供片时之乐。

十三、思陵

思陵的“思”是清朝定的。由于清统治者在政治上有怀柔汉满两族关系的需要,用乾隆帝的话说就是“仇复前朝”,即为前朝统治者复仇。

思陵约建于1642年,本是思宗宠妃田贵妃之妃园寝。明朝灭亡后,李自成命人将明思宗及皇后周氏合葬于田贵妃之墓,为拢络人心并改名思陵,使思陵成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帝后与妃嫔合葬之陵,而相较于明朝诸陵,思陵的规模也较小。

6. 最大规模墓葬

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发展的进程当中,陵墓都是人类最后的归宿,当然作为一个时代的统治者,自然也会为自己营造一个极其舒适的地下宫殿,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全世界十大著名的古墓,其中秦始皇陵排在第一,马王堆排在第九。

第1、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我国陕西,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安息之处,目前出土的主要是他陵墓小小的一部分,但是从中却让我们看出了气势恢宏,其中的兵马俑更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根据记载一共修建了整整30年,动用了70万劳役。

第2、 奈费尔塔里王后陵

这个陵墓位于埃及的王陵谷里面,在1901年被发现,出土时一共有3个墓室,而其中保存了许许多多的珍贵的壁画,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保存完好得到壁画使得奈费尔塔里王后陵,能够入选世界十大著名古墓之一,但是可惜的是,奈费尔塔里王后的木乃伊被盗墓贼盗走了!

第3、 图坦卡蒙法老墓

这一个陵墓也是位于埃及的王陵谷里面,图坦卡蒙是古埃及3000多年前最著名的法老,他的这个陵墓主要还是以奢华著称,比如纯金制造的棺材,铺满墓室的金砖已经图坦卡蒙本人的木乃伊,这里出土了将近10000件文物,有很多的未解之谜。

第4、 文身并身披盔甲的皇后墓

这个墓位于南美洲得到秘鲁,而这里出土的也是一具木乃伊,这一个陵墓位于一个金字塔式的山头之下,正是因为它的神秘性,所以成为了世界十大著名古墓之一。

第5、 巴勒莫嘉布遣会修士的地下墓穴

这个墓穴位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面,这是一处天主教的地下墓穴,这一处墓穴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十大最著名古墓之一,是因为太过于震撼了,在这处地下墓穴当中的墙体之上,悬挂了整整8000具木乃伊,而且根据穿着来看,都是贵族出身。

第6、 萨顿胡

这个陵墓位于英国,它是英国7世纪时期的皇家墓地,而在这个墓地当中,竟然直接出土一艘快船,属于一个船葬的墓地。

第7、 厄茨冰人

这个其实不算是一个墓葬,其实就是一具干尸,1991年在奥地利境内的阿尔卑斯山被发现,根据研究发现,这一具冰冻干尸来自5000 年前,而最可怕的是,发现这一具干尸的8个人,都先后莫名其妙去世!

第8、 吼叫的狮子

这个陵墓位于意大利,这里安葬的是一位王子,这个墓葬当中的装饰有很多在吼叫的狮子,发现了欧洲最早的墓室壁画。

第9、 马王堆汉墓

这个墓葬位于我国湖南长沙,是属于西汉时期的一个古墓,而在这里出土最著名就是千年不腐的辛追夫人,时至今日,如何防腐下来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除此之外,还出土大量的先秦书籍。

第10、 庞贝

严格来说,这其实是一座古城,位于意大利的坎帕尼亚,毁于一次地震引发的火山喷发,全城的人都被火山灰铸成了石膏模型!

7. 中国最大的墓葬群

古墓当然有那么大的,你去过十三陵的话就知道了。当然你说的那个在下面建宫殿就不可能了吧,除非是秦皇陵。因为清朝几代皇帝陵的地宫也就有个百十个平方大小吧。那在古代是个大工程必须有一定的财力,人力才可以。历史上有那么能力的人屈指可数的,

我在四川的时候看到过半山腰的陵,那些据说也是什么王侯的陵,但是规模就很可怜了。十几二十个平方算是大的。

不过在河南东部的汉墓葬群中的地宫听说规模还是可以的,我没有去看,但是估计也顶多跟清陵不相上下了。

陵分为地上的部分和地下的部分,地上的部分可以很大,可以有宫殿,这个不稀奇,如果说地下部分也就是所说的地宫会有多大规模我是不相信的

8. 古代墓葬群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目前已达到37处,包括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等.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无可替代的文明“宝藏”,有我们熟悉的故宫、长城,还有很多冷门的古村、建筑等等,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了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带给世界文化的灿烂辉煌!

全国的42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

1.长城

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嘉峪关,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在我国的辽宁、吉林、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自治区、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青海这17个省份都有分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设施。

2.大运河

大运河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2014年6月,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最终列入申遗范围的大运河遗产分布在中国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也是远古时期亚洲大陆人类社会的一个罕见的历史证据。

4.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北京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郊,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6.北京皇家祭坛-天坛

天坛(北京天坛)一般指天坛公园,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天坛集明、清建筑技艺之大成,是中国古建珍品,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7.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清代皇帝 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于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8.明清皇家陵寝

2000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入选。2003年,明孝陵和明十三陵入选。2004年,盛京三陵——福陵、昭陵和永陵入选。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湖北等地,主要建筑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寝原貌,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9.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1997年12月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迄今为止,它还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基本风貌,堪称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10.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大小造像59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

11.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2009年6月,五台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是一座佛教圣山,其文化景观包括53座庙宇,均建于公元1世纪至20世纪早期。

12.元上都遗址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元上都遗址包括元上都城址、墓葬群等,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点,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

13.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2004年7月,批准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

14.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内以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于2004年7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 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作为历史早期建造的都城和墓葬,它反映了汉民族对其他 民族文化的影响以及风格独特的壁画艺术。

15.苏州古典园林

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

苏州园林起始于春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16.杭州西湖文化景观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2011年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它极为清晰地展现了中国景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17.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分布于长江下游一带,共发现了136个遗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8.黄山

黄山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南部,1990年12月,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黄山集中国各大名山的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

19.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皖南古村落位于安徽省黟县东,以西递村、宏村为代表。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武夷山

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三教名山。1999 12月,福建武夷山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1.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2008年7月,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由福建省永定、南靖、华安三县的“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

22.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主体为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2017年7月,以“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为名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3.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坐落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曾是10-14世纪繁荣的亚洲海洋贸易网络东端的商贸中心,宋元中国杰出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4.庐山国家公园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6年12月6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5.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1987年12月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6.曲阜孔庙、孔林和孔府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1994年,孔庙、孔林、孔府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7.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28.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地区,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一组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以其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之华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

29.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古建筑中的宫阙庙宇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

30.土司遗址

土司遗址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2015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包括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

31.开平碉楼与村落

开平是中国著名侨乡,也是闻名遐迩的碉楼之乡。开平碉楼与村落位于广东省开平市,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它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

32.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

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2016年7月,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展示出独特的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地表现出前5世纪至2世纪期间,当地古骆越人在左江沿岸一带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

33.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34.峨眉山-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 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35.青城山-都江堰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称为“活的水利博物馆”。

36.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有“高原水乡”美誉,“碧水绕古城”是丽江一大特色。

37.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的哀牢山,2013年6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已有1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岭雕刻”。

38.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含罗布林卡和大昭寺)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红山上,1994年,布达拉宫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2001年,大昭寺、罗布林卡先后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与布达拉宫合称为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

39.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是秦陵的大型陪葬坑,1974年被发现。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40.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41.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的崖壁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42.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半岛,以澳门旧城为中心,串连起逾20个历史建筑,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这里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也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9. 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葬群

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以河南为核心的大中原,包括关中、汉中、山西中南部、山东西部、安徽和湖北一带。

根据历史记载,夏朝开国帝王大禹的灵墓在长江以南的浙江会稽山区,夏禹又有治理天下洪水的历史,而洪水最泛滥的地区只能是江淮下游与黄河下游一带。这些自然地理历史说明,大禹的最初活动区域是江淮下游一带。

10. 最大陵墓群

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内186具殉人是中国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椁室的柏木“黄肠题凑”椁具,是中国迄今发掘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椁室两壁外侧的木碑是中国墓葬史上最早的墓碑实物。尤其是大墓中出土的石磬是中国发现最早刻有铭文的石磬。最珍贵的是石磬上的文字,多达180多个,字体为籀文,酷似“石鼓文”,依据其上文字推断墓主人为秦景公。

11. 最大墓葬群

滇池边有许多古墓群,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石寨山古墓群,里面出土了大量汉以前迥异于中原文化的青铜器物。

抚仙湖附近有代表性的就是江川李家山古墓群。澄江附近前年发掘了 莲山古墓群,发现了大约一万具集中埋葬的遗骸和大量冥器。

云南还有可能发掘出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宝藏:郑和宝藏。

西安西汉早期墓葬群发掘古墓葬27座

新华西安7月21日电(记者杨一苗)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近期发布消息,考古工作者在位于西安市东郊的白鹿原上发现的一组西汉早期墓葬群,出土500余件(组)器物及2000余枚玉衣片。

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灞桥区栗家村西发掘一处西汉早期墓葬群,共发掘古墓葬27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