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坝桥联络站旧址

长坝桥联络站旧址

长坝桥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耕丰村长坝桥自然村。1947年10月发生的榜头“光埔事件”使中共仙游县工委和各区的交通站、联络站因叛徒出卖而遭到破坏。鉴于当时的严峻局势,中共闽中地委指示仙游未被捕的个别党员立即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斗争。1948年下半年,中共仙游县工委负责人刘佐周按照中共闽中地委的指示,首先在枫,长坝桥联络站旧址,长坝桥联络站旧址简介,长坝桥联络站旧址-莆田市仙游长坝桥联络站旧址旅游指南

赤水一中共福建省委、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

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红色文化遗存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计其数的永泰优秀儿女投身其中,浴血奋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现如今,永泰大地红色遗址遗迹遍布。这些遗址见证了永泰革命史的重要历史时刻,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成为永泰人民传承革命精神,推动绿色发展的精神源泉和宝贵财富。中共永泰县委党史研究室、大美永泰为您相继推出“永泰红色文化史迹”系列专题。

本期,小编将带您走进“赤水一中共福建省委、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感怀抗日战争时期永泰人民英勇无畏的历史故事。

赤水村

赤水村是永泰县嵩口镇土地面积最大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樟溪源头。赤水村深山老林多,是当年闽中游击队活动的地方,革命老区基点村。抗战期间,当时的村民为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和牺牲,赤水村也因此有了一抹慷慨激昂的红色。

建立联络站

在赤水村的一座老宅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闽中特委联络站旧址”,这里便是当年我党开展地下工作的地方。

1944年4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由永泰梧桐青溪迁到德化坂里,6月又迁到永泰东湖。其间,饶刚生到盖洑乡赤水(今属嵩口镇)的黄声烟家里建立秘密联络站,发展地下联络网点。中共闽中特委领导人黄国璋、林汝楠以及中共永泰县委领导人饶云山、郭永星等人曾在该联络站隐蔽活动过。联络站地下交通员黄声烟、林爱菊夫妇为接应、掩护、转移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同志作出重要贡献。

当我们站在朴素而庄重的石碑前,不禁让人想起那段慷慨激昂的革命岁月,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段斑驳的石迹令人永久铭记血与火写就的红色历史。

红色景点 | 厦门革命遗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九条巷7号。从1946年至1949年厦门解放,这里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一个重要的联络站。

红色九条巷7号

厦门市区九条巷7号的洪碧玉家里,从1946年至1949年厦门解放,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的重要联络站。洪碧玉不但冒着生命危险给地下党提供革命活动的场所,还节衣缩食供应地下党同志吃饭。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洪碧玉凭着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经受住了历史严峻的考验。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

当年的洪碧玉,是一位40开外以洗衣服营生的寡妇,扣除洗衣服用的肥皂、水及熨衣服用的火炭等开支,每月可赚10元左右。她依靠这微薄的收入,上要赡养年迈的母亲,下要抚育两个十几岁的儿子,生活十分艰苦。

▲郑种植先生

1946 年初的一天夜里,洪碧玉的侄儿洪国琮突然带一位“朋友”到她家里。这位“朋友”穿着朴素,很有礼貌,一见面就跟着洪国琮叫洪碧玉“姑妈”,俨然如自己的亲人。“朋友”一会儿问:“姑妈,这条巷为什么叫九条巷?”一会儿又问:“姑妈,这个厝里住几家人,都是做什么的?”洪碧玉都一一作了回答。此时,洪碧玉当然不知道那位“朋友”是什么身份,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那些问题。

那位“朋友”叫郑种植,是中共 (闽中)厦门工委委员。洪碧玉的侄儿洪国琮,当时已经是共产党员。他们来洪碧玉家里的目的,是为了看一看这里是否适合做地下联络站。郑种植了解情况以后,认为九条巷纵横九条小巷,四通八达,发生情况容易转移;住在这里的7户人家,21口人,都是贫苦的劳动人民,是我们的基本群众;洪碧玉对革命虽然还没有什么认识,却是一位正派厚道的妇女,同另外6家人的关系很融洽;她是洪国琮的亲姑妈,国琮7岁时父母去世,是洪碧玉把他抚养成人的。根据这些情况,郑种植决定把洪碧玉的家作为中共(闽中)厦门工委的地下联络点。

▲1949年9月,泉州解放时许集美与泉州中心县委成员朱义斌(右一)、施能鹤(右二)、郑种植(左一)合影。

从此以后,原来门庭冷落的洪碧玉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经常有人来找“姑妈”。洪国琮曾经跟洪碧玉讲过,凡是叫洪碧玉“姑妈”的,就是他的朋友,就可以接待。因此,不论是白天或晚上,也不论有没有洪国琮作陪,凡是叫洪碧玉“姑妈”的,洪碧玉就以自己人相待。在来找“姑妈”的人中,有第一任工委书记许集美,第四任工委书记郑秀宝,工委委员施能鹤、梁明富,还有地下党员吴学诚、胡惠敏等。他们来了以后,有时要在洪碧玉家里过夜和吃饭。如果是女同志,就同洪碧玉睡在一起,男同志就同她的儿子睡一张床。来的人多了,床上睡不下,就睡地板。最使洪碧玉难办的是家里穷,来她家“做客”的同志,吃不上一顿好饭,有时还吃不饱。常常是一家四口人吃的饭,分成五人或六人来吃,配饭的菜也只有青菜、酱瓜。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九条巷联络站旧址牌

洪碧玉家里成为地下联络站以后,不仅来往的地下党同志多了,在那里进行的秘密活动也多了。如果说供应地下党同志吃饭要加重她的经济负担,地下党同志在她家里进行秘密活动,她则要承担坐牢杀头的风险,责任也更加重大。但是,我们的“姑妈”同志,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对党的感情也更加深刻了。她已经下定决心,同地下党同志生死共患难,把个人得失和生死置之度外!她的家里,经常是地下党同志接头会晤或开会的地方。这时,为了保证同志们的安全,洪碧玉总是自觉地站岗放哨,直到同志们开完会,她才回去休息,再晚再迟也坚持不懈。许多同志夜里来、清早走,在同志离开之前,她总是要先到巷口看一看,没有发现可疑的人,才把同志送走。厦门解放前夕,地下党员吴朝明住在她家里。一天晚上,宪兵来到 7号敲门,情况非常危急。洪碧玉一面让吴朝明从后宅爬墙出去,一面来到门边大声说:“我们这里都是老人、女人,你们来查什么?”硬是不开门,把宪兵顶在门外。估计吴朝明越墙走了,才把大门打开。宪兵进来了,却扑了一个空,吴朝明早已走远了。

▲九条巷

为了地下斗争的需要,九条巷7号同励志路1号妙法林斋堂,还建立了一条红色交通线。妙法林斋堂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领导机关,需要更加隐蔽,只让少数人同妙法林直接联系。洪碧玉是可以同妙法林直接联系的一个,她经常来往于这条红色交通线上,送人送文件不计其数。

1949年3月间,洪碧玉曾在这条交通线上,演出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化装戏——“送子弹”。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地下党曾设法弄来一批子弹,寄存在洪碧玉家里。后来她接通知,要把子弹送到妙法林去,但这些东西很重,携带不方便。为了把游击队急需的子弹安全地送到妙法林,那一天,洪碧玉向邻居借来一个颇为精致的红漆篮,把子弹放在篮子里面,上面则放香纸蜡烛。然后,她又把自己打扮一番,穿上一件多年没有穿过的黑色旗袍,头插一对红春花。不明底细的人,都以为洪碧玉是要到哪个寺庙去烧香拜佛。平时节衣缩食的洪碧玉,今天也特别阔气,雇了一辆人力车,乘车前往妙法林斋堂。谁能想到,这位虔诚的“香客”,竟是地地道道的红色交通员呢?洪碧玉就在人力车的帮助下,安全地来到妙法林,完成了送子弹的任务。

1949年10月17日,洪碧玉满怀胜利的喜悦,迎接厦门解放,欢庆厦门的新生!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位于贡川的红军联络站旧址被认定为三明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

为深入贯彻关于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三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有关要求,经各县(市、区)申报推荐、组织实地考察,依照认定程序组织文物保护、史志研究等方面专家进行严格论证审核,并在广泛征求了市红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后,决定公布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共计60处91个点。按照文物保护等级、需抢救保护急缓、史料价值轻重等,将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5处11个点、二级21处35个点、三级34处45个点。

其中,位于贡川镇延爽村的红军联络站旧址,被列为三明市第一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认定保护等级为二级。

红军联络站旧址(贡川)

△红军联络站旧址

红军联络站旧址位于永安市贡川镇胜利巷43号笋帮公栈

1934年4月8日,红19师解放贡川城后,在笋帮公栈设立红军联络站。联络站的主要任务是:一是担任阻击三元沙县方向援敌敌情通报、通讯联络任务;二是配合地方武装带领群众开展革命活动,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农工会苏维埃政府;三是为解放永安提供后勤保障任务。

红军联络站旧址,建于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贡川笋商共同营建,为清代堂屋。堂屋分上下两部,上部为大厅,下部为门厅,中间是天井和回廊,横梁雕花,金漆斑驳;在外墙的防火砖上,有“笋帮公业”的印记;门楼古朴,门厅挂横匾一块,上有当地名流所题的“正直无私”四字。它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当时笋商收购笋干、签订合同、订货、贩运,并开会商讨行情、价格、入股分红等问题的地方。据考证:“笋帮公栈”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笋业行会”旧址,已有340多年历史

2005年5月,红军联络站旧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贡川还有一处农工会旧址。

(机垣杨家祠堂——贡川农工会旧址)

民国2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到贡川,有一个连的红军驻下来发动群众。连指导员李如海和民运干部徐信彬领导农民组织农会,于3月10日,成立贡川农会,选举陈德旺、邓纯焜为农会正副主席,张狗仔等人为委员。农会成立后,在红军指导员李如海的指导下,农会没收了十几家土豪的谷子共七、八万斤,分给贫苦农民。土豪劣绅纷纷外逃。农会还把缴获来的土硝1400多斤,挑送永安,红军就用这些土硝,从地下挖坑道炸开城墙,解放永安县城。

民国23年6月,红七军团的连队官兵撤离贡川后,反动大刀会回到贡川杀害了农工会主任陈法旺、会员邓纯琨、高绍唐、罗荣光、张拗子、杨接老等人。农会干部聂文澡、聂先、聂细子、姜修园、姜先旺等被抓到福州反省院坐牢。其中聂先被虐死在狱中。

1950年永安解放后,县人民政府追认陈德旺、邓纯焜、张狗仔为革命烈士。

陈法旺,贡川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粗识文字,以泥水匠为生,家庭贫穷,其妻早逝。他个性谦和,与人为善,民国23年(1934年)间任贡川农会主席。

邓纯馄,贡川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生,小学文化,家贫无固定职业,曾任私塾教师。他天资聪颖,临危不惧。民国23年任贡川农会副主席。

张拗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粗识文字,为人爽直纯真,不畏权势,敢于斗争。民国23年任贡川农会委员。

综合采编自:中国三明、永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福建永安电视台、《永安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