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军部旧址

红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井冈山市茅坪乡境内。红四军,是朱德、毛泽东两军会师后,于1928年5月在井冈山成立的红四军。1931年10月上旬,红四军第十、十一、十二师奉命从宁都、瑞金分三路进军石城,军部即设于此。

中文名:红四军军部旧址

地理位置:井冈山市茅坪乡境内

气候条件:不详

占地面积:不详

著名景点:红家垄

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主要子景点 皖南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怎么样

1. 皖南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景区怎么样

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的新四军军部旧址

2. 岩寺新四军纪念馆

“古徽州十大景区”:“古徽州”是指古代徽州所辖的范围,包括现在的黄山市,以及婺源和绩溪,没有写"徽州十大景区"是因为:现在黄山市下辖有个“徽州区”,加个“古”以免混淆!

1 黄山

2西递、宏村

3徽州古城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 龙川(绩溪)

胡氏宗祠——民族艺术博物馆,木雕艺术殿堂

5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

明清时期古徽州建筑艺术的代表作

6呈坎 江南第一祠

7唐模

唐朝模范村

8 齐云山

乾隆皇帝题为"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

9篁岭(婺源)

篁岭独特的"晒秋"景观符号成功入选最美中国符号

10徽杭古道(绩溪)

中国第一古道

3. 黄山市徽州区岩寺新四军纪念馆有感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成立,同时成立新四军军政委员会,直属中央军委,傅秋涛为委员。与此同时,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编成4个支队。湘鄂赣人民抗日红军游击支队编为第一支队第一团,傅秋涛任支队司令员兼一团团长。随后,率部离开平江嘉义奔赴抗日前线,按预定计划到达安徽屯溪、岩寺,与新四军军部会合。

4. 安徽黄山市徽州县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东进抗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新四军军部位于安徽皖南地区,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1938年,新四军从皖南出发东进抗日,先后挺进苏南、皖北、皖东、苏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6月15日,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将军的指挥下,在镇江西南的韦岗伏击日军,打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的第一枪。

5. 徽州区岩寺新四军纪念馆的介绍

徽州区。

隶属安徽省黄山市,位于黄山市南部,面积419.41平方千米,辖4镇3乡,48个村委会(含城区5个村改居)、4个城市社区。205国道、皖赣铁路、合铜黄高速公路、京福高铁、黄杭高铁等横贯全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徽州区常住人口为96162人。

徽州区保存有明清古建筑1200处,其中登记的文物点464处,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潜口民宅、罗东舒祠、呈坎古建筑群、老屋阁和绿绕亭、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省级文保单位5处(檀干园、金紫祠、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灵山村古建筑群、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全区拥有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西溪南),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潜口),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呈坎村、唐模村、灵山村),8个中国传统村落(呈坎村、唐模村、灵山村、潜口村、西溪南村、琶村、蜀源村、竦塘村)。

2020年,徽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2亿元。

6. 徽州区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1938年2月23日,闽赣边红军游击队在江西铅山县石塘镇集结整训,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奔赴皖南抗日前线。黄道前往南昌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不久,又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兼宣传部长、统战部长和江西省委书记等要职。

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

位于原“刘德盛药店”。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朱德曾在这里居住和办公,红四军军部及原中共宁冈县委和团县委也设在这里。大门两侧墙上书写的“中国共产党宁冈县委员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宁冈县委员会”标牌,是当年保留下来的原物。红军离开根据地以后,当地群众用黄泥浆糊在墙上,防止敌人破坏。建国后,群众又把覆盖在上面的黄泥浆冲洗干净,使之保存至今。

1928年5月4日,红四军在龙市成立后,军部就设立在这栋房子的后厅,那时,红四军在军部的领导下,相继部署了五斗江、龙源口、七溪岭等多次战斗,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入了全盛时期。当时,军部的人员就是在几张方桌拼在一起的条件下办公,平时,只留少数人主持日常事务,多数同志都深入连队去做工作。

同时,原中共宁冈县委、团县委的办公地点,也设立在这栋房子的楼上。1928年2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克宁冈县城新城解放宁冈全县以后,21日,在龙市广场上宣布成立了宁冈县委和宁冈团县委,两县委的办公地点即在这里。龙超清同志担任中共宁冈县委书记,县委设有宣传、组织、军事委员,全县分龙市、新城古城、大陇四个区,39个乡党支部。团县委设有组织、宣传、军事、财政、监察等7名常委,肖子南同志任书记。在斗争中团组织不断得到发展,到1928年6月,全县有20多个团支部、1200多名团员。中共宁冈县委成立以来,领导全县人民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团县委也积极配合县委工作,领导和组织青年参军参战、递送文件、侦察敌情、帮助征收土地税等。在斗争中起了党的得力助手的作用。

此旧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团中央冈山教育基地

编辑:中共井冈山市委宣传部

投稿邮箱:jgsfabu@163.com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井冈山发布”文章,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

喜欢就请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

红色旅游:阜宁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

红色旅游阜宁县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

阜宁县陈集乡停翅港曾经是新四军军部的驻地。现为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盐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阜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纪念馆对提升盐城特别是阜宁的红色旅游品位,提高革命传统教育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在新的时期,也为更多人了解阜宁,走进阜宁,关注阜宁,打造了一块靓丽的阜宁红色名片

阜宁县陈集乡有个名叫停翅港的村落,这里曾经是新四军军部的驻地。停翅港,地形复杂,周围皆芦荡,便于隐蔽;地势虽然偏僻,然傍倚阜淮公路,交通便捷,能攻能守,1941年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一次大“扫荡”,1941年7月9日新四军军部从盐城泰山庙撤出,于同年9月5日转移到停翅港,直到1942年12月26日,为粉碎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第二次大“扫荡”,撤出停翅港向淮南黄花塘转移,新四军军部在这里住了一年零三个月。

停翅港附近的村庄都是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住的。陈毅代军长、赖传珠参谋长住停翅港,刘少奇政委驻汪朱集。还在卖饭曹设了文化村,让知名文化人住在这里,专心从事写作。有钱杏村夫妇、范长江、胡考、池宁、铁婴、天然、李明、徐雪寒、孙冶方(宋亮),文化村附近还住有军鲁艺工作团的贺绿汀、行政学院的车载、抗大华中总分校的薛暮桥、《盐阜大众报》的王阑西、苏北文协的钱俊瑞以及吴蔷(吴强)、沈其霞、骆耕漠、孙克定、林山等。陈毅经常到文化村,和文化人聚会,吟诗下棋。

1942年10月27日,在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期间,陈毅与黄源、范长江、钱杏村、彭康等人,同访当地进步士绅庞友兰、杨芷江,倡议成立“湖海艺文社”,由杨芷江起草《艺文社缘起》。同年11月1日,陈毅约钱杏村、李亚农、戴伯韬、王阑西及庞友兰、杨芷江、唐碧澄、乔耀汉、杨幼樵、计雨亭等进步士绅,讨论通过《艺文社缘起》,于是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

新四军军部撤出后,日军35师团进驻陈集,修筑了工事,停翅港一带村舍,包括新四军军部住地在内,遭到敌人严重破坏。1943年3月25日,新四军三师副师长兼八旅旅长张爱萍,亲自指挥23团一、二两营的五个连,在旅特务营和侦察队配合下,一举攻下陈集,全歼日军中队长崖畅也以下89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步枪40余支,弹药三、四十箱,还有一批其他军用品。陈集解放后,因当时战争环境很艰苦,被日军毁坏的新四军军部住地未能修复。

建国后,阜宁县人民政府在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立下一个纪念碑,正面刻着张爱萍上将手书“新四军军部旧址”的题名,背面是碑文,记述了新四军军部在停翅港的一段历史。纪念碑的东侧,还建了三间座东朝西的平房,陈列新四军军部在停翅港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史料,供人们前来参观。陈毅长子陈昊苏先后数次前来探望停翅港的父老乡亲。

据悉,2010年1月9日,阜宁县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阜宁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隆重开馆。纪念馆的开馆,对提升盐城特别是阜宁的红色旅游品位,提高革命传统教育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阜宁县陈集镇西南约3公里,1990年7月,被盐城市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盐城市委宣传部及阜宁县委宣传部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核心部分为四合院,主要由16间展览室和炮楼等构成。

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落成与免费开放参观,不仅有利于广大群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光荣传统,发扬铁军精神,同时,在新的时期,也为更多人了解阜宁,走进阜宁,关注阜宁,打造了一块靓丽的阜宁红色名片,对阜宁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