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

明周王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之一。明周王墓(周定王墓)修于明初,虽处深山,几百年来多次被盗掘,现面积1400平米的地宫内10个大墓室一空如洗。嫔妃陪葬墓地宫面积400余平米,双曲拱券覆盆状,18券洞同穴分室,门朝向高大宽敞、能容“大客车”行驶的环形甬道,拱券青砖弧面曲率预先烧制,浑然天成,为中国已发现的地宫建筑形制中所独有。

王阳明故居周边景点 王阳明故居照片

1. 王阳明故居照片

“直节丰功铭后世,良知理学纪先生”,这是王阳明故居瑞云楼的一幅对联,如同这副对联中所说的一样,王阳明大师通过建立《阳明心学》阐述了自己追求良知和真理的方式,让心与理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也为后人追求自己内心提供了一个信标。肯定了王阳明在哲学研究上的贡献和对其功绩的肯定。


2. 王阳明旧址

纪念王阳明。

绍兴市阳明中学是一所由绍兴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普通高级中学,按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标准办学。

绍兴市阳明中学于2015年3月开始筹建,同年8月正式登记设立,校址设在绍兴市第一中学旧址。学校于2017年正式招生办学


3. 阳明故居图片

宁波余姚 王阳明故居纪念馆

景区:王阳明故居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西路48号

开放时间:

5月1日一9月30日 8:30~17:30 (16:30停止入馆)

10月1日一4月30日 9:00~16:30 (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要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


4. 王阳明故居图片

阳明洞位于贵州省修文县城北龙岗山;阳明祠位于贵阳市东门外扶风山麓。

阳明祠,明嘉靖十三年曾建白云庵。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始建扶风山麓扶风寺,尹道真祠亦坐落于此,形成“两祠一寺”的独特格局。

王阳明故居遗址位于绍兴市越城区上大路以南、西小河以东、王衙弄以西、吕府以北。條萊垍頭


5. 王阳明故居纪念馆介绍

龙泉山,河姆渡遗址,阳明温泉山庄,天下玉苑,丹山赤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秀湖,童子拜观音,四明山庄,王阳明故居,浦东公园,西隐禅寺,灵岩禅寺,北溪村,胜归石窟,红枫山庄,白水冲瀑布,余姚玉佛寺,姚江源头,南雷雁湖,陆埠水库,月老阁,阳明故居,黄宗羲纪念馆,黄宗羲墓,四明山烈士纪念碑,云河漂流,渚山饮马,龙泉山公园,四窗岩漂流,河姆渡古村落,车厩,北斗湾漂流,穴湖映梅,四丰村,中共浙东区委旧址,寺前王水库,红岗劲松,尖峰沐阳.


6. 王阳明故居照片真实

上联:溯姚江一派,斯为正印下联:集心学大成,共仰宗师这幅对联主要是肯定了王阳明在哲学研究上的贡献和对其功绩的肯定。一般认为,心学一脉,肇始孟子(亚圣),而后有程颢(大程)、陆九渊(象山先生)传承发展,由王阳明集其大成。


7. 王阳明故居平面图

王阳明故居的楹联是后人对他一生的总结: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

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对曾国藩,后人也以一副对联对他总评价: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8. 王阳明故居联系电话

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即余姚寿山堂。现存王阳明故居并非明代故居,乃是后世寿山堂(清朝中期建筑,桥梁专家叶樊(字季卫)所建)基础上进行重修的。

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王阳明故居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地址: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西路36号

开放时间:8:30-17:00(夏令)

8:30-16:30(冬令)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


9. 王阳明的故里

日本天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中大胜俄国,近代中第一次黄种人战胜白人,凯旋而归,受到众星捧月的欢迎,他亦不过看看随身携带的一枚印章, 面便是这段文字。

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浙江余姚人,王阳明故居位于余姚城区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王阳明曾任兵部尚书等要职,晚年奉旨南巡,途径大余青龙赤江古码头,病故于船上,后人在此建亭以示纪念。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的观点是错误的,是唯心的,不过他主张知行合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王阳明不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说是圣贤并不为过。


10. 王阳明故居照片高清

王阳明故居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区龙泉山北麓、阳明西路以北的武胜门西侧。即余姚寿山堂。现存王阳明故居为清朝中期建筑寿山堂(桥梁专家叶樊的基础上重修。

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王阳明故居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藩王墓葬竞奢华 满堂金玉夸豪富——明益王墓发掘亲历记(下)

益定王朱由木系朱祐槟六世孙,益敬王朱常氵迁之子。朱由木墓与朱翊鈏墓这两座藩王墓与附近的益昭王墓、益敬王墓“一脉联络,形神相依”,构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寝园”。益定王朱由木与元妃黄氏、次妃王氏的合葬墓封土堆高达三米,依山形分别设长约150米的排水沟,沟内侧尚存围墙基石,由享殿将东西两端联成整体。

该墓墓区尚残存有围墙、享殿遗迹以及石碑龟座、石翁仲等大型雕塑,地面散布有琉璃瓦片。墓室全由青砖构砌而成,墓圹平面呈长方形,中间用两堵砖墙隔成三椁室。据圹志可知中室为朱由木之棺,其左为元妃黄氏之棺,右为次妃王氏之棺,棺木四周填塞有石灰,再覆盖一块长3.20米、宽1.60米、厚0.30米的厚重石板,石板之上用石灰糯米汁浇浆封固成坚硬的顶盖,使三个椁室形成一个整体。棺木为柏木质,髹朱红漆,棺内尸体和服饰均已朽腐无存。

朱由木之棺曾经被盗,残存的一部分随葬品均已被打乱位置,出土有金钱、金饰、鎏金银插、铜环、铜钱、玉簪、玉香笼、龙泉瓷盘各一件,铜镜2面,龙泉瓷瓶2件,还有玉带板15块,玉佩饰6片,大小玉珠600余颗(图11、12、13、14)。

图11 “金光接引”金钱(益定王墓出)

图12 龙泉瓷盘(益定王墓出)

图13 方头金钉 (益定王墓出)

图14 青玉竹节形 簪(益定王墓出)

黄氏棺也已严重被盗,盗后残存的器物计十余件,有玉带板1块,玉佩饰6片,青花瓷瓶2件,瓷盘碎片2块。

王氏棺内随葬器物保存完整,计有金钱7枚,鎏金银凤冠1顶,铜镜1面,玉带板17块,玉圭1件,龙泉瓷盘1件,青花瓷瓶2件,木梳1把(图15、16)。

图15 青花松鹤鹿纹瓶 (益定王妃王氏棺出)

图16 龙泉釉菱边暗花盘(益定王妃王氏棺出)

朱由木墓虽然已被盗过,但也出土了一些造型美观、制作精巧的佳品,如玉带板、玉香笼、龙泉瓷盘等。其中镂雕玉香笼高15厘米,直径3厘米,通体雕有缠枝梅花、怪鸟异兽,晶莹剔透,玲珑别致,笼盖上也浮雕有刻划精细的螭虎形象(图17)。朱由木棺内残存的九块墨玉带板,虽无纹饰,但表面光滑,色泽亮洁,琢磨工艺甚精(图18)。另有六块白玉带板色泽乳白明净,图案镂空透雕,多雕有“喜”字和花卉图案,其中两朵似为喇叭花;王氏棺内死者腰部的一条白玉带是完整的,17块玉带板除长条形的三块透雕花卉图案外,其余均透雕带翼麒麟、山石、松枝、花卉图案(图19),雕工十分精细。

图17 镂雕玉香笼(益定王墓出)

图18 墨玉带板(益定王墓出)

图19 青玉透雕麒麟松牡丹纹带板(益定王妃王氏棺出)

出土圹志三方,为“大明益王圹志”、“益王元妃黄氏圹志”和“益王次妃王氏圹志”,虽然朱由木圹志与元妃黄氏圹志由于盗掘而造成志文残缺,但仍具有史料价值。例如关于益定王之名,《明史》作“由本”,《建昌府志》则作“由木”,此墓志记明是“由木”。

“益宣王圹志”记朱翊鈏元孙名“由校”,至于何时、何因改名为“由木”,尚待细考,很可能是由于避讳所致。崇祯七年益定王朱由木死后,其长子朱慈炱袭,世称益末王。《建昌府志》记载颇详:“益末王朱慈炱墓在二仙山。末王死难广州,阉人李翱盱归榇葬庄王寝园。”《明史》的简略记载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缺漏了益王的谥号、子嗣及益末王的名氏史迹,现出土的益定王墓志可予以订正、补遗。益定王朱由木作为益藩一系的第七个王,为光宗耀祖,在其墓志上罗列祖辈的业绩,端、庄、恭、昭、宣、敬六王皆有提及,故此墓志可称是一份简明而完整的益系王族史稿,值得研读。

皇家秘藏与明史轶闻

明朝分封在江西的宁王、淮王、益王三藩,以宁王一系为害最烈,以益王一系为害最久,自益端王朱祐槟在明弘治八年(1495)就藩建昌府起,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才告覆灭,益藩统治南城一带长达150余年。据嘉靖《江西省大志》卷三《藩书》所提供的数字,至明世宗嘉靖(1522-1566)后期,江西十三府负担的三藩庞大的家族所需禄粮折合银两达11万多两,除此重负之外,还要摊派“冠服、婚丧、屋料屑琐,不啻米盐,而往往乞请不已也”。当时南城一带的农民每年除了缴纳田赋(秋粮、夏税)、课程(商税、茶税、盐钞、门摊)等苛捐杂税,献纳“职贡”(包括茶芽、鹇鸡、野鸡、活兔、翎毛、杂皮、蜜饯、冬笋、腌腊、药材、弓箭弦、红铜、黑铅、棕藤等物),还要服称之“四差”的繁重徭役(正役、均徭、驿传、民兵)。

藩王家族成员养尊处优,大多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但也并非全都是酒囊饭袋,他们中的少数人由于客观环境使然,加之自身的勤奋努力,其聪明才智还是闪烁出了光华,本文介绍的两座藩王墓的主人亦堪称是文化人士。

据“益宣王朱翊鈏圹志”记载,(朱翊鈏)“至若语文章之事,则左图右史,不废朝昏;心咏口吟,悉腾众听。所著有诗文及礼乐志、乐编凡若干卷,传于世肆。皇帝赐题其藏书之所曰‘逊学书院’。语书法之精,则李、钟之篆隶,实所取宗;张、王之行楷,兼所钦式。皇帝函箑命书,以昭宠异。兹巨典也,陈思弗得擅文,而河间恒让礼乐矣。”其后出土的“益定王圹志”也言及祖父益宣王“学编四部,理究三宗……缙绅之士、湖海之客罔不钦风慕仪,延企造门。所著有礼乐志、乐编、诗文诸集,更复工于运腕……人匹之赵,即今海内见潢南真迹必重金购之。”由此足见朱翊鈏在文史、书法领域也取得了甚为突出的成就。

还有,“益定王朱由木圹志”记载,(朱由木)“吐语成韵,翰动如飞,缙绅名人,争为宝索。王偶时纪胜,则著有《环玉集》;酬赠诸篇,则著有《雪宫绪言》……”由此可见朱由木同样也颇具才气,能诗善文,其作品文采飞扬,在当时社会上层人士中被争相传阅。

为了让藩王和妃子的尸体及随葬器物得以长期保存,当时在埋葬过程中有意识地采取了一系列堪称达到其时先进水平的防腐措施,例如,用衣物、丝绵、衾被等包裹绑扎尸体,这样有助于隔离空气和防止蚊蝇昆虫侵入尸体,带入细菌,还可以缩小棺内剩余空间,减少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氧气贮存,阻滞尸体的腐败进程。还有,注重木质棺椁的用材、髹漆和拼合方式,木材楠木为多,兼用樟木、梓木、柏木等上等优质木材,棺外包裹有麻布层,再涂上厚厚的油漆层,这就大大增强了棺木防潮防腐的性能。在棺内置放石灰包、灯芯草、绵纸、木炭等干燥剂及吸水物品,以吸收棺内及外界渗入的潮湿水分,保持干燥的环境有助于抑制细菌生长。入殓时多使用一些具有灭菌防腐功效的药物,如水银、樟脑硫磺及松香、檀香、乳香等香料

在迄今已经发掘清理的明代藩王墓中,大凡后期墓葬的随葬品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如前期,这一变化表明随着明代末期国脉衰微,藩王的权势也由于皇家地位的跌落而随之江河日下。三藩的王墓都有富丽壮观的地面建筑,王墓中都随葬有丰富多彩的生前用品、服装、饰物和各种明器,这正是皇室贵族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民的实物证据,同时也表明我国明代的建筑技术、工艺美术、编纺织造等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作者:许智范

原文刊于:《东方收藏》,2010年第7期《藩王墓葬竞奢华满堂金玉夸豪富——明益王墓发掘亲历记》。文章略有增删。

编辑:“江西考古”微信公众号编辑小组

终审:柯中华

转载自:江西考古

大同明代懿王夫妇合葬墓墓志考

大同明代懿王夫妇合葬墓墓志考

文物世界》

2001年05期

李白军 高峰

高松 古顺芳

1994年10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208国道东侧即大同城东马铺山南坡下发现一处被盗砖墓。接到报告后,我们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室因历代多次被盗,扰乱严重,现仅存墓志和一些棺木、黑瓷残片。

墓葬坐北朝南,方向183。,砖券单室墓,由封土、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墓室平面长方形,南北长8.2、东西宽5.6米,左、右、后侧墓壁筑有壁龛。墓室四壁底层均平铺石条二层,其上又以灰色素面条砖一顺一丁垒砌,白灰勾缝,然后起券、收顶,铺地砖两纵两横,通缝平铺,其规模在同期明墓中是比较典型的。左侧壁龛高1.64、宽0.88米,右侧壁龛高1.72、宽1.32米,后壁龛高1.2、高0.34米。墓道朝南,用条石横砌封门。

碑形墓志3通,镌刻年代分别是明嘉靖七年(1528年)、十七年(1538年)、二十九年(1550年)。其中墓室中间为代懿王,左侧为王妃吴氏,右侧为王妃张氏。

代懿王墓志由汉首玉碑身和碑座组成,通高1.6、宽0.72、厚0.2米,上圆下方。碑座上面四边斜杀,长0.85、厚0.47米,碑额篆书“圹志”二字,正文刻楷书16行,满行24字,共262字。碑阴篆额“纪实”二字,正文楷书17行,满行28字,共140字,字迹端正隽秀,清晰可辨,录文如下:

代王圹志

王,讳俊杖,乃代思王之长子也。母妃王氏。成化十六年正月二十九日生,弘治十二年十月初二日象封祖舟。嘉靖六年十月十六日以疾薨,享年四十八岁。妃张氏,山西行都司都指挥张源之女。生子五人。长充耀,封泰顺王。充?,封河内王。充煜,封富川王6充焼、充刎俱未封。女三人。长封灵寿郡主。望江郡主、成章郡主早卒。孙男三人,孙女四人,俱未赐名。.讣闻,上辍视朝三日,遣官致祭,赐谥曰懿,仍命有司治丧葬如制,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及文武衙门皆致祭焉。以嘉靖七年秋七月廿八日葬于采掠山之原。呜呼!惟王宗室至亲,享有大国,茂膺封爵,富贵兼隆,夫何一疾逐至不起,岂非命耶?爰述其概,纳诸幽圻,用垂不朽云。

嘉靖七年岁次戊子秋七月廿八日立石

碑阴刻文

代懿王妃吴氏志石,通体汉白玉,通高1.54、宽0.79、厚0.23米,碑座四周饰龙纹,志石圆首篆书“圹志”2字,正文楷书15行,满行21字,共262字。录文如下:

代懿王妃吴氏圹志

妃吴氏,大同人,父钊,母周氏。嘉靖十年八月初一封代懿王妃。十七年二月二十九日以疾薨。距生成化十四年十一月初五日,享春秋六十一。子充燿,嗣代王,妃周氏。孙男一,廷琦,封泰兴王;孙女二,长封太和郡主,配仪宾张邦基。次幼。讣闻,上赐祭"口,命有司营葬事如制,昭圣恭安康患慈寿皇太后、章圣慈仁康静贞寿皇太后,暨中宫皆致祭焉。卜本年九月十三日合葬于采掠山代懿王墓。呜呼!妃以淑质选配亲藩,享有荣封,贵富兼备,慈以寿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圻,用垂不朽云。

嘉靖戊戌年季秋十二日立石

代懿王妃张氏志石,通体汉白玉,周饰龙纹,通高1.43、宽0.73、厚0.2米,志石圆首篆书“圹志”2字,正文楷书16行,满行24字,共288字。录文如下:

代懿王妃张氏圹志

妃张氏,山西行都司都指挥受中城兵马张源之女。弘治十二年十月初三日册封为代懿王妃,嘉靖二十九年正月初八日以疾薨。距生成化十七年十月二十六日,享寿七十岁。子五人,长充燿,嗣代王,妃周氏。次充炊,封河内王,妃史氏。充煜,封富川王,妃彭氏。充烷,封宝丰王,妃曾氏。充畑,封场山王,妃张氏。女二人。长灵寿郡主,配仪宾李时熙。望江郡主,配仪宾李应春。孙男一,廷琦,袭封代王,妃陈氏。孙女二,长太和郡主,配仪宾张邦基。次庆云郡主,配仪宾高邦暨。曾孙男一女一,俱幼。讣闻,上赐祭,命有司营葬如制。公主皆遣祭焉。以嘉靖二十九年七月廿九日合葬于采掠山之原。呜呼!妃以贤淑作配宗藩,蚤受荣封,享有贵富,寿考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扩,用垂不朽云。

嘉靖庚戌年孟秋廿九日孙廷琦立石

据墓志记载,墓主人为代懿王朱俊杖和他的两位王妃吴氏、张氏。朱俊杖生于成化十六年正月二十九日(1480年),弘治十二年(1499年)册封代王,嘉靖六年(1527年)十月十六日病死,享年48岁。嘉靖七年(1528年)七月二十八日由长子充燿安葬于采掠山。

代懿王朱俊杖生活在明代中期,一生中政绩平平,但他却经历T大同的甲申兵变,在出土的圹志中也记載了这一史卖,为研究大同的地方史志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这里,有必要就嘉靖三年(1524年)八月发生兵变的原因做一简单陈述。

在这种情况下,嘉靖帝于十一月十九日任命户部左侍郎胡瓒为提督宣大军务,都督鲁刚充总兵官,选调蓟镇、京营及宣府精锐兵马进驻大同地区,相机剿抚。十二月中旬,大同总兵桂勇根据胡瓒命令,密令千户苗登诱捕了兵变领导人郭鉴十一人,并随之杀害。这样一来更激起了广大士兵的愤怒,他们在郭鉴之父郭疤子的带领下,群起围攻千户苗登和总兵桂勇住所,并把苗登和桂勇家属全部杀死,焚烧了他们的住所。在这次混战中“在同叛卒聚众围代王府,迫王具奏请赦,声言若不获赦,当尽灭王”(《明世宗实录》卷46),但懿王以死相拒,忠贞不一,后携带家属微服逃往宣府。嘉靖四年三月十一日兵变平息后,代王返回大同并受到皇帝慰谕。

明代正德年间张钦纂修的《大同府志》卷四陵墓有关代王墓的记载:“代简王墓在城东十里采掠山,代戾王墓在府城东十里采掠山,代隐王墓在府城东五十里采掠山之原,代懿王墓在府城东采掠山祖陵右”,清顺治九年的《云中郡志》卷三也作了记载:明代简王墓,郡城东十里采掠山,戾王墓,采掠山;隐王墓,城东五十里采掠山之原;惠王墓,城东十里马铺山;思王墓,马铺山;懿王墓,釆掠山;昭王墓,采掠山;恭王墓,釆掠山;定王墓,采掠山。清代道光年间的《大同县志》载:代简王桂墓、戾王逊鬧墓、隐王仕缠墓、懿王俊杖墓、昭王充燿墓、恭王廷琦墓、定王鼐铉墓都在采掠山。惠王成炼墓、思王聪沫墓并在马铺山。这三处史志均对懿王墓葬在釆掠山作了明确记载,而发掘证实懿王墓就葬在大同城东北十里马铺山是毋庸质疑的。

张钦纂修的《大同府志》明代正德年间成书,而懿王是在《大同府志》成书后死去,那么《大同府志》对懿王墓的记载肯定是错误的,而清代《云中郡志》、《大同县志》、《山西通志》都是参考《大同府志》,作岀了有关大同明代陵墓的记载,这样,就无法避免和造成了修志混乱,致使部分史料以讹传讹,直至今日仍然沿袭志书。懿王墓的发现和发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佐证,势必成为明代诸王墓考察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将以懿王墓为坐标,顺蔓摸瓜对其它代王墓葬进行深入、反复的考古调查,以便更好地保护好这批明代诸王墓葬。

(作者工作单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