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蓝田纪念碑

溥蓝田纪念碑

溥蓝田纪念碑位于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村二组,2011年入选宜昌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溥蓝田纪念碑,溥蓝田纪念碑简介,溥蓝田纪念碑-宜昌市秭归县溥蓝田纪念碑旅游指南

蓝田县:参观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

6月30日,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在渭南市博物馆领导的带领之下,我们前往西安蓝田县的葛牌镇,参观了这里的鄂豫陕苏维埃政府旧址葛牌镇纪念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葛牌镇位于秦岭北麓,古城西安的东南门户,南邻柞水县,东邻商州区。一条南北向的葛牌街贯穿古镇,街两侧古建筑密集,东侧溪水潺潺流过。2008年9月16日,葛牌镇革命旧址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北向南,漫步老街,店铺林立,游人众多。在道路的两侧,可以看到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和中国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等。近年,经过修缮以后,这些旧址焕然一新,前方均竖立起“文保”单位碑。

在葛牌镇众多的革命旧址之中,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最显眼,坐西朝东,庄严肃穆。1997年,在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的基础上,修建起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馆名。

走进纪念馆的大门,迎面是一座四合院,正房的台阶下摆放着一门大炮。这里原本是葛牌镇的“逢原和”商号和“全新智”中药铺,后来成为伪乡公所的驻地。

1935年2月初,在徐宝珊、吴焕先、程子华、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进入陕西,在葛牌镇全部歼灭敌人之后,成立了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

这座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厅,充分利用四合院内的建筑,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分别介绍了中华苏维埃的基本情况、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过程和蓝田县革命斗争的历史

这里还收藏有珍贵的34件近现代文物,包括轻机枪、步枪、老式电话机、铜火盆、铁铃、大刀、松油灯、手雷、太师椅、红军鞋等。其中,三级文物17件,见证革命历史。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以后,又进行了文公岭和袁家沟口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随后,红二十五军组织贫苦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同时,颁布了《关于商业政策问题》的布告,将横行乡里和垄断市场的恶霸予以处决。

1935年4月中旬,鄂豫陕省委在葛牌镇召开扩大会议,总结了创建鄂豫陕苏区以来的工作,选举徐宝珊、吴焕先、戴季英、程子华、徐海东为省委委员。不久之后,红二十五军离开葛牌镇,南下山阳县湖北郧西县等地。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是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征途中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也是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政权。它虽然只存在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却发展壮大了鄂豫陕边的革命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川陕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以崭新面貌对外开放

中共蓝田

特别支部纪念馆

1927年,蓝田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蓝田特别支部在白鹿原鲸鱼沟畔秘密成立,成为西安地区较早的党组织之一。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县委、县政府对“原蓝田孟村特别支部纪念馆”进行改造提升,以崭新面貌对外开放。

中共蓝田特别支部是蓝田县成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西安地区较早的党组织之一。1920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在北京高等师范求学的蓝田籍学生田伯荫回乡在孟村成立“勉学会”,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此后蓝田在外地的一些进步青年田伯荫、侯德普、陈子敬、王敬夫等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陆续回蓝田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初,中共陕甘区委执行委员会提出共产党员要“到农民中去”的口号,这时部分共产党员以鹿原地区为核心开展党的活动,全县共产党员已经发展到20余人。4月下旬在蓝田县孟村镇张郗河村郗波亭家开会成立了中共蓝田特别支部,侯德普任书记,隶属中共陕甘区委。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县对“原蓝田孟村特别支部纪念馆”室内展陈和外围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升级后的中共蓝田特别支部纪念馆设“勉学、共进、创新”三个主题展馆,以“曙光初现、组织初建、革命初心”为主线,主要展陈有“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在蓝田有较大影响的46位革命英烈生平简介、照片、遗物以及中共蓝田县委组织沿革展板等,完整再现蓝田党史发展历程,鼓励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再创辉煌,建设美好幸福的新蓝田。

来源:蓝田新闻

● 蓝田这些红色旅游目的地你都知道吗?

● 追寻“最美红色印记” 优秀微视频展播(十五)《党旗飘扬公王岭》

● 这一天,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

莆田第一座烈士纪念碑在涵江,可惜已少有人知。

涵江新县镇广宫村后坑岭,原莆田三中左侧兴化古道旁,耸立着一座在光阴的流逝中似乎被人遗忘的纪念十九路军抗日烈士的纪念碑。这座石碑立于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七日,距今已有79年的历史,是莆田第一座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分为两部分,由底座和一块石碑组成。石碑高172公分,宽60公分,厚18公分;底座长70公分、宽30公分、高约50公分。

十九路军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国民党抗日武装,曾在1932年1月的“淞沪保卫战”中立下大功。但在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下,同年6月十九路军被迫调离抗日前线,遣往福建围剿红军。次年6月1日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在福州发表通电,反对蒋介石签订的对日妥协、出卖华北的《塘沽协定》,接着在共产党联合抗日主张的影响下,放弃剿赤,并于11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福建事变”,成立了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抗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后,受到各地民众和海外华侨的拥护,但同时也遭到蒋介石政府的舆论攻击和军事镇压。1934年1月即被蒋介石以优势兵力击溃,十九路军一部分官兵从福州闽侯,经福清东张进入了山高林茂的莆田涵江山区,军队沿着古兴化古道,准备赴泉州。当行军到新县广宫村时,好几个重伤的军官和士兵逝世,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就地埋葬在该村后坑岭。

在“七·七”事变一周年之际,莆田第三区(萩芦、白沙、新县、广宫、大洋、庄边诸乡),民间组织和当地群众自动发起,在十九路军将士墓上立碑纪念。碑上刻着“抗战阵亡将士殉难同胞”的大字,同时还刻有“民国二十七年七月七日”、“莆田县第三区各界敬立”的时间和署名。从“各界”这两字看来,当年立碑时必是十分隆重的,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兴化古道已废,这座纪念碑已少有人知道。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