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灵台遗址

神灵台遗址

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遗址高出地面约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为文化层,厚约1.5米,上层灰土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土质较硬,含少量红烧土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分析,属于湖北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和灰红陶较多,白灰陶极少,一般为轮制、高领,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饰有绳纹,灰高领罐则为素面,陶纺轮一般也是素面,红底黑衣。

中文名:神灵台遗址

行政区类别:湖北省汉川市田二河镇

邮政区码:431600

面积:约12000平方米

建章宫—神明台遗址

离开太液池渐台遗址,向西北穿过好几条铁路,到达孟家村后,神明台的遗址就在村中,一打听就知道了。

神明台如今仅存夯土台基址,规模较建章宫前殿遗址小,但是依然高大雄伟。台基南侧背民居遮挡,北侧一道墙之隔是一座停车场,台基北面的截面上包裹着厚厚的瓦片堆积,伴有红烧土。东面和西面都是空地,可以看到台基的完整形状,台基的截面上都开挖有窑洞,并且受到蚕食。

从南侧的民居之间,可以登上台基,这里是村中的高点,可以俯视到四周的情况。台基上被开垦,种着各种蔬菜,正中竖立着一座信号塔,东北角还有一个类似于窑的小建筑。在几个地方,还有局部的塌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立有台基的西面路边。

《类编长安志》中记载:“《汉书》,‘建章宫有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仙人掌大七围,以铜为之。魏文帝徙铜盘,折,声闻数十里。”

2012.12.10

探秘皇城台——4200年前的神面图腾,走近世界级国宝遗址——石峁遗址。

近日,“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巡礼神木·融媒体行”活动走近世界级国宝遗址——石峁遗址。来自中省二十多家媒体以独特的视角来感知石峁遗址,通过实地探访,追寻史前中华文明的踪迹。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坐落在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梁峁上。随着汽车在蜿蜒的山岭上行进,一座被时光淹没的上古都城呈现在眼前。据遗址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石峁遗址建于4300年前,面积逾400万平方米(4.68~5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已知规模最大的龙山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它是一座保存完整的,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构成的石砌城池,气势恢宏,构筑精良。

本次媒体团队首先到达的是外城东门遗址,在这里可以看到石砌的外城墙遗址,沿着为保护开发铺就的木栈道行走,由内外两重瓮城、门道、具有祭祀意义的头骨坑、对称设立的门塾(站岗士兵放哨所在的地点)、壁画出土地点等先期结构组成的外城东城门遗址展现在眼前,使参观者头脑中形成对石峁遗址的基本印象。据介绍,东城门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结构清晰、设计精巧、体量巨大、保存完好的的城门遗迹

皇城台是石峁遗址最精华的部分,据研究是当时最高统治者所住地。这里三面临沟,一面与瓮城相通,并且依山砌城,气势恢宏,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由此可见史前先民的建筑工艺和超前智慧。据介绍,在皇城台区域出土了上万根骨针、贝币、玉器,这些出土文物成为研究遗址历史的宝贵资料。从皇城台下的广场向上望去,可以看到层层的保护墙,墙体中发掘出最早的建筑“钢筋”——紝木,遗址先民将整棵松木以树冠朝外方向镶嵌在墙体中,以起到巩固撑拉的作用,保持城墙的稳固和经久耐用。此外,在皇城台,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大型夯土基址、“池苑”及石雕人像等重要遗迹及文物。

石峁遗址被文化学者余秋雨称为“中华文明迈向成熟的最后一级台阶”,站在黄土积成的高台上,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石峁遗址被称为“石破天惊”的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为何被评为“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据有关考古研究专家称,在那个还没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石峁遗址给现在的人留下了很多待解之谜,石峁是考古界的大发现,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神木市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副局长田文波说,石峁遗址的考古发掘每年都有新发现,不断地刷新着我们对于这块孕育中华文明之地的新认识。

石峁遗址“华夏第一城”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需要后人做好保护性开发。据了解,2015年6月《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文物保护规划》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中国石峁遗址概念规划》业已完成,石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一座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即将承载起神木人对于全域旅游业发展的期待。此外,2019年9月21日,石峁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启动仪式在神木大剧院举行,标志着石峁遗址正式踏上夺取世界文化遗产桂冠的新征程。我们相信,在考古专家不断地发掘研究下,未来石峁遗址将逐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将一个我们不曾了解的繁荣发达的史前文明呈现给后人。

编辑:党 尧

审核:马 超 赵 元

赫赫宗周—周文王灵台遗址(平等寺)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廱。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诗经大雅•灵台》

上文讲述的是周文王在丰京修建灵台的事,由于周文王比较贤明,百姓很拥戴他,大家齐心修筑灵台,没几天就修好了。同时,还描述了灵台附近灵囿的美丽景色。

灵台遗址的位置在灵沼镇东南的沣河西岸,唐代建有平等寺,延续至今。现存寺院不大,坐西朝东,由主殿文王阁和南北两配殿组成,外加一座比较简陋的山门。主殿里供奉的是周文王,四周绘有歌颂文王贤明的壁画。我去时寺内正在施工,殿前堆得有沙子,但正好是雨后,加之有人看管,寺内显得还是比较整洁的。

从师大新校区出发,向西穿过郭杜镇,再穿过细柳镇,再向西跨过沣河后,向南穿过南上丰村后不久,过了阿底村,就可以看到坐落于路东侧田野里的平等寺了。寺庙被绿树包裹着,在田野里就像是一个孤岛。

从新校区骑自行车的话,一个小时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