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楼古民居

三光楼古民居

三光楼古民居位于龙门县龙华镇功武村,建于清代,内有古民居,宗祠和玉树园等建筑。围门面阔三间,明间楼上刻楷书“三光楼”围名,宗祠位于古民居中轴,左右为民居住屋。宗祠民间对着围门,宗祠为三进五开间建筑。宗祠左右置巷和民居住宅。玉树园书屋为二进四合院式,门上匾刻“玉树园”楷体字,进深一间,中为厅,左右为书房。三光楼古,三光楼古民居,三光楼古民居简介,三光楼古民居-惠州市龙门县三光楼古民居旅游指南[组图]

龙岩古楼景点 龙岩古民居

1. 龙岩古民居

龙岩,位于福建省闽西位置,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

1.连城冠豸山

冠豸山风景区,位于龙岩市连城县城东1.5公里处,景区以旖旎多姿的丹霞景观闻名于世;既有群峰峥嵘的丹霞群山、宏伟壮观的丹霞石墙群、粗犷阳刚的丹霞赤壁,也有深邃幽长的丹霞峡谷、千姿百态的丹霞洞穴。

景区内不止有丹霞奇观,还有秀丽水景,石门湖、九龙湖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碧水环山,构成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作。

冠豸山还是一座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山,山上有众多古书院、有古代名家的精品石刻,观赏性很高。

2.永定土楼

永定是龙岩市内的纯客家县,这里是闽地客家人重要的聚集地之一,被称为“客家故里”。因此这里的民居都颇具有客家特色,最特别的就是“客家土楼”。

永定客家土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因为都是用土夯筑而成的,因此被称为土楼。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永定土楼以圆形土楼最为壮观,也最为漂亮,土楼与山水呼应,宛如一幅美妙的画卷。这里还有方形土楼,吊脚楼等各式各样风格土楼23000多座。

3.培田古民居

培田古民居,位于龙岩市连城县宣和乡,是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民居群落,古代大宅、祠堂、书院、古街、牌坊,庵庙,道观,在这里都被保存的很好;走近古村,会让你感受到原生态古村落的美,整个村庄宛如一幅长篇古画。

除了可以欣赏古民居建筑,培田古村周边的景色也很好。培田村属于中国村落选址标准的经典,村子依山傍水而建,背靠葱郁青山,周边小溪如玉带缠绕;有树木、有草地、有溪流、有田野,呈现出一幅十分恬静优美、清新喜人的田园风光,很适合周末休闲旅游。

4.长汀古城

长汀古城,又称汀州古城,位于龙岩市长汀县。长汀古城,自古就是闽粤赣三省的古道枢纽和边陲要冲,被称为“福建西大门”。

长汀古城从卧龙山顶金沙寺两翼沿山势逶迤而下,把半座卧龙山都圈进城内,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汀州古城独具的特色。新西兰女作家路易·艾黎曾说过,中国最美丽的两个古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另外一个就是福建的长汀。

2. 龙岩 古镇

1

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培田位于福建省闽西山区连城县,这是一座拥有800年历是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

2

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民居博物馆,那么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俨然就是浓缩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

3

永定区下洋镇初溪村

初溪村委员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与漳州平和芦溪镇交界,距离下洋镇15公里,初溪村位于初溪上游,故名麤溪村。

4

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

竹贯村坐落在龙岩的山间丘陵盆地,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今年又被住建部、文化部等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5

上杭县太拔镇院田村

院田村位于上杭县太拔镇,村落自然环境优越,属丘陵地貌,四面环山,古民居沿儒溪两岸,错落有致。

6

长汀县古城镇丁屋岭

“没有蚊子、不见水泥的村庄”,这是长汀古城镇丁屋岭人引以为自豪的!

7

连城县曲溪乡白石村

位于世界4A级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将军山麓的龙岩连城县曲溪乡白石村,被誉为“客家苗寨”。

8

长汀三洲镇三洲村

长汀三洲镇三洲村是国 公布的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地处汀江江畔,在宋朝时已成为汀江河流域的重要商铺码头。

9

新罗区岩山镇玉宝村

龙岩的“小九寨”岩山镇玉宝村是闽西著名的老区革命基点村。

10

漳平市溪南镇东湖村

东湖村位于漳平溪南镇中部东边,村部与镇驻地溪南圩直距2公里。

3. 龙岩古民居饭店

晚上不要门票。

素有“民间故宫”之誉的龙岩培田古民居位于福建龙岩连城县,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古村建筑规模宏大、精巧华丽,文化底蕴深厚,是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齐名的客家建筑经典之作,并被中国百家地方媒体评选为“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之一,非常值得前往参观。

4. 龙岗古民居

门票信息:免费开放,园内小景点需另外购票,不需要提前预约。

甘坑客家小镇位于龙岗区布吉街道甘坑社区。甘坑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早在三百五十多年前就有客家人来此定居,现在由北大研究院总体规划,打造成了以客家文化为特色,集农耕体验和水乡风情的古村落。2014年的文博会,这里还是主会场,全方面的展示了客家文化。

景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客家小镇和生态公园。客家小镇上有古建筑、炮楼,民居改造的商铺和餐厅,湖边还有颇具特色的吊脚楼。值得看的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状元府还有雕梁画柱、非常精致的南香楼。

生态公园里种植了各种无公害的瓜果蔬菜,还养殖了很多家禽。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原生态的田园风光,还能亲手采摘,很有乐趣。

吃客家菜和各地小吃也是景区的一大亮点,盐焗鸡、客家盆菜都是客家菜的代表,用新鲜的食材制作更为美味,一定要尝试下。

5. 龙岩古民居美食坊

长汀县,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是客家首府。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 长汀物产资源丰富,世界五大名鸡之一的河田鸡肥嫩鲜美,善斗称雄,唐代 河田鸡曾选送长安,列为斗鸡之一;“汀州八干”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细,代代相传;圆金柑甘甜可口,被列为优质水果;玉扣纸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具有500多年历史,被誉为“济世圣品”的“惊风化痰丸”远销东南亚;红娘酒、毛边纸、红菇、香菇、笋干、板栗、咸梅、柿饼、蚊香等特产,更是名不虚传。 长汀的客家美食,种类繁多,制作技艺精湛,独具地方特色:咸鲜辛辣,原汁原味;主题新颖,构思严谨;造型脱俗,色调和谐;雕工精细,图案清晰。

长期以来,长汀人把传统方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继承与发扬相辅相成,烹调出风味独特的“地方菜”、“客家菜”,并自成一种系列。“食在长汀”的赞语已被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来宾所公认。

三角豆腐饺 三角豆腐饺是明清以来长汀筵席中的佳肴。此菜制作颇为考究,是用豆腐做 三角豆腐饺 皮,瘦肉、香菇、冬笋、葱白等做馅,精工制作而成。汀州厨师制成的三角豆腐饺,皮白肉香,鲜嫩甜美,在豆腐菜肴中独具一格,别有风味。

(特色)白色棱形,皮嫩馅香,汤鲜味美,营养丰富。 白斩河田鸡 长汀民间烹鸡的方法多式多样,以白斩河田鸡最为著名。

它以其香、 脆、 白斩河田鸡 爽、嫩、滑和易脱骨而深受赞誉,为汀州自古以来之名特优佳肴,向来被列为闽西客家菜之首。其鸡头、鸡爪、鸡翅尖更是下酒好料,俗有“一个鸡头七杯酒,一对鸡爪喝一壶”之说。1986年省闽菜评比中,“白斩河田鸡”荣获地方特殊风味菜点称号。

(特色)干蒸精制,金黄油亮,肉香扑鼻,十分诱人。原汁原味,鲜香脆爽,滑嫩不腻。

麒麟脱胎 又名“麒麟钻象肚”,为长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相传很早以前长汀司前街有个郑姓富户,其家妇女为求多子,常在猪肚内逐层填入小狗和乌鸡媛、白鸽、麻雀、野山参等清蒸服用。此后做为一种饮食疗法,一直在富户中流传。清朝末年汀郡总镇肖芝美兴办庆寿筵宴时,曾把“麒麟脱胎”列为首菜。1985年麒麟脱胎在福建省闽菜评比中获得“优质菜点”称号,《福建日报》于1986年5月2日曾予报道。

(特色)狗头外露者为麒麟脱胎状,全包者为小象卧产状。味香肉嫩,另有风味;壮阳补肾,祛风湿,健脾胃。

皱纱肉 俗称“烧大块”,是长汀传统菜肴,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已列入官席菜谱 皱纱肉 。

皱纱肉皮似皱纱,综红晶亮,色香味俱佳。 皱纱肉的制作工艺如下: (特色)皮似皱纱,肉香扑鼻,爽口不腻。

荔枝肉 荔枝肉是盘菜,据说它来源于“糖醋炸松丸”和“杨梅肉”。

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至民国初,几乎每席必备。

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即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食之,不免使人想到“,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 (特色)色泽金黄,香嫩酸甜。 凤凰醉酒 据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每每取胜,列为斗鸡之雄。 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特色]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烧肝花 烧肝花盘菜是长汀传统菜肴。因其味道香脆,为下酒妙品,故流传久远。 (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食而不腻。 生焖草鱼 长汀城乡池溏、水库大多放养鲩(草鱼)、鳙(大头鲢)、鲢、鲤等,每日都有鲜鱼上市。而人们最爱吃草鱼,因其汤鲜肉嫩,老少皆宜。 记载:鲩,即草鱼,似鳟而大,形长身圆,肉厚而松,其种来自九江,邑人蓄之池塘,以草饲之,故俗称草鱼。 生焖草鱼自清末以来为婚喜贺庆、华厦落成等宴席的主菜。 (特色)汤呈乳白色,清甜可口,肉嫩而鲜。 温水鱼 河田温水鱼以肥、鲜、嫩著名。相传温水鱼起自明代,里人发现温泉下游有一种鱼,圆扁无鳞,肥大色美。钓上岸来在地上蹦跳片刻,全身即显出丝丝血痕,在锅中稍煮即熟,鲜嫩无比。于是人们便在温泉下游挖池,试放鱼苗养殖。细心观察,多数幼苗适应环境,发育正常,半年中竟长成肥美大鱼。后又养殖鲩(草鱼)、鲤、鲢等,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长汀豆腐干 是闽西“八大干”之首,始于唐开元年间,采用传统工艺科学方法加工制作,配以肉桂、公丁、大小回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材,卤制而成。是一种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绿色食品。它有3个品种:五香豆腐干、酱油豆腐干、黄色豆腐干。 (特色)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 糍粑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 糍粑 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 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糍粑成为宴席上的点心首菜,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食品,市场上常有出售。 (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灯盏糕 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民国初年,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徒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长汀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香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J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 (特色)松嫩香酥,色泽金黄,兼有豆香。 笼床糈 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 (特色)质地细嫩,色泽洁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腻。 卷饼 卷饼(春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 卷饼 户户都炰制。 (特色)卷筒状,色泽金黄,皮酥馅香。 烧麦 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趁热吃),便叫“烧麦”。“烧麦”有荤素两种。 (特色)清香可口,皮薄馅香。 板栗糕 明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为筵席中的时令美点。 (特色)色黄似桂花,味香、甜、松。 兜汤哩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特色)汤热肉嫩,清香可口。 扁食 扁食(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特色)滑溜适口,汤味清鲜。 炸雪薯 炸雪薯(炰薯包):又名“炰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年,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炰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1984年,幼年离家的美籍汀人陈鼓应教授返回家乡,吃了炰薯包,也觉得酥香味美,赞不绝口。 旅游景点 唐代古城墙 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 唐代古城墙 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阁 广储门又名三元阁,建于唐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基础由花岗石所砌筑,青砖斗拱,三重递进,总长8.55米,拱门高3.4米,遗有唐代八角复盆式础柱。 云骧阁 双阴塔是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学府阴塔”的合称。与地面的塔正好相反,倒置于地底,故称“阴塔”,是我国罕见的古井。1984年12月16日和12月19日,两次发出新华社记者专稿,报道长汀文物工作者发现“双阴塔”。1989年公 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骧阁建于唐大历年间,是座典型的南方古代楼阁建筑。它集奇山、碧水、古木、桥梁、楼阁于一体,具有我国园林建筑的鲜明特征,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云骧风月”。1929年3月,毛泽东亲手缔造的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机关设在这里。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龙山风景区 卧龙山位于城区,座落城北,所以又叫北山。因“四面平田,一山突起,不与群峰相属,如龙盘屈而卧,中分九支,故名卧龙”。是著名的汀州八景之一“龙山白云”。卧龙山巅的北极楼、金沙寺建于宋代,楼内还保存“雄镇闽西”四字大匾额。1989年公布北极楼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府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明间为龙凤藻井,次间为井口天花,屋顶为桔黄琉璃瓦封盖,地面铺方形青砖。 汀州天后宫 汀州天后宫始建于宋代,供奉护海女神妈祖神像。前后殿檐两侧为石雕龙柱。前殿明间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580平方米。后殿明间正厅为方形藻井,使用双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垂球雕饰。198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朝斗岩风景区 朝斗岩风景区位于县城南郊,与卧龙山遥遥相对。山上大雄宝殿内塑有罕见的反坐面壁菩萨,两边对联为:“问菩萨为何反坐,笑世人不肯回头”。朝斗岩草木葱笼,清泉飞瀑,奇石异洞,景色迷人,是长汀著名的古迹名胜,也是汀州八景之一“朝斗烟霞”。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大雄宝殿召开第四次反“围剿”紧急会议。1961年该址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 汀州试院始建于宋代,庭院式结构,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由门楼、空坪 长汀县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大堂、后厅、厢房和数幢平房相接组成。该址宋代为汀州禁军署地,元代为汀州卫署址,明、清两代辟为试院,是汀属八县八邑科举应试秀才的场所。清代著名大学者、总纂纪晓岚曾来汀主考下榻于此。院内两棵珍稀罕见的唐代双柏,参天繁茂,蔚为奇观。汀州试院,设有、《福建苏区首府—长汀革命历史陈列》、《瞿秋白光辉业绩陈列》等固定陈列,还适时举办各种专题展览。 1932年3月18日,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决议和宣言,宣告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张鼎丞任主席,政府机关设于此。省苏的成立,标志着福建苏区建设进入了全盛时期。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部队36师师部驻扎这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瞿秋白不幸被捕后,于1935年5月9日囚禁于此,6月18日,在罗汉岭英勇就义。 苏旧址庄严宏伟、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景色宜人,是福建西部旅游观光胜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周恩来旧居)1932年春,中共闽粤赣省委(福建省委)机关设在这里,内设组织、宣传、妇女等部。罗明、刘晓、陈潭秋、刘少奇等先后任省委书记。周恩来同志来到长汀后居住在这里。4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这里召开攻打漳州军事会议。该址原为中华基督教会,由礼拜堂、后楼房组成,砖木结构,座西向东,建筑面积644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音医院 中央红色医院前身——福音医院旧址 福音医院原为英国教会医院。由门房、礼拜堂、病房、医疗室、手术室等六幢平房组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655平方米。“八一”南昌起义后,福音医院院长傅连暲为南昌起义军和红军医治伤病员。毛泽东、陈赓、徐特立、周以粟、伍修权、贺子珍等曾在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疗养。1933年医院迁往瑞金,正式命名为中央红色医院。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辛耕别墅 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辛耕别墅(毛泽东、朱德旧居)1929年3月 辛耕别墅 14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解放长汀城,司令部、政治部驻在这里。毛泽东、朱德同志也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在大厅主持召开了调查会和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扩大会议上确立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战略计划。该址为庭院式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23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 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张家祠(刘少奇旧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福建省总工会在此设立。刘少奇同志到长汀视察工作时住在这里,陈云同志在此召开过工人大会。该址由前厅、后厅及后楼组成,土木结构,建筑面积537平方米。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罗汉岭。1935年春,秋白同志在转移中经长汀 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水口小迳村遭敌包围不幸被捕,被囚于汀州试院。同年6月18日秋白同志在中山公园凉亭(秋白亭)里饮酒后,从容走向刑场,英勇就义于罗汉岭。1953年在罗汉岭立瞿秋白纪念碑。1985年修碑时,陆定一同志为纪念碑题字:“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立碑文。碑为混凝土结构,高30.59米,宽4.24米。1985年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汀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朴实聪慧,在历史文化的沃壤中崛起的文化、经济建设如众星闪烁,历历在目。历尽沧桑的汀州古城,在改革开放下焕发出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 [

6. 龙岩民居特点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古寺古关古民居,藏在三市交界处!

前几日,听朋友说,她去拜访一位艺术评论家,其隐居在偃师登封巩义交界处,“那里可神奇了,村子这头属于偃师,那头属于登封,背后就是巩义,周边有几处地方挺有看头”。

听她一说,我也来了兴致,走!

去的是偃师唐窑村,导航导的是“永泰寺”——朋友说,永泰寺所在的村子就和唐窑村相连。从洛阳新区驾车,开元大道向东,转上207国道,1个半小时就到了。

永泰寺历史久 罗汉院很特别

到了才发现,如果不是车上导航“您已进入郑州登封市”“您已进入洛阳市偃师市”的切换,我们真搞不清楚所在的地方到底属于哪里。

(资料图片)

永泰寺位于嵩山太室山西麓,坐东朝西,面对少林寺,背依嵩山望都峰(因站在此峰可以西望古都洛阳而得名)。虽说永泰寺不大,但地位挺高,它是佛教禅宗传入中国后修建的第一座皇家尼僧佛寺。相传永泰寺前身为转运庵,是北魏文成帝女儿转运公主修炼的场所。南朝时期,梁武帝的女儿明练公主拜少林寺禅宗初祖达摩为师,梁武帝为其在转运庵旁边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尼僧寺院明练寺。后来,北魏孝明帝的妹妹永泰公主毅然舍弃公主尊位,来到明练寺削发为尼,潜心修佛,她乐善好施,经常赈济周围百姓。唐中宗时期,此处更名永泰寺。

(资料图片)

在永泰寺下方的一处僻静山谷里,沿山路而行,分布着几处颇具古风古韵的院落和景观小品,一字排开的下马石、古色古香的亭台、飞檐斗拱的建筑……村民告知,其为罗汉院,是附近一所武校的主人从山西等地收购的材料,运到此地重建的。

双层窑洞相连的吴家山庄

要拜访的地方是一处普通院落,里面有好几孔窑洞。听说,附近民居有不少是窑院构造“。你们可以去吴家大院看看,挺有特点。”附近在建的沐心谷景区项目艺术总监张荣铄建议,并带我们前往。

沐心谷横跨唐窑村与巩义的王窑村,有6条山谷都在景区内,目前景区还在建设开发,里面种有玫瑰,再过一段时间,会有部分品种的玫瑰开放。穿过与唐窑村相邻的王窑村,在山顶俯瞰山谷,满目苍翠,峰峦叠嶂的嵩山山脉,像天然屏障横在洛阳的东部

没多久,就来到了当地人所说的吴家大院,院前立着石碑,介绍为“吴家山庄”,是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家山庄的院门破败,上面挂着一些匾额,应是翻新的,写着“中州完人”“忠厚传家”等。

从外观看,石砌的院墙像是一户大的乡绅之家,进门才发现别有洞天,一个个四合院并排建立,中间是厢房,三面是窑洞,布局一致。依据山势,层层向上整齐排列,而且奇特的是,窑洞还是双层的,用荆条铺棚,最高处是一个平台,能看到山庄的院子,虽已破败不堪,但可以想象吴家人丁兴旺时大家住在一起的热闹景象。

轘辕古关上 有个练兵场

轘辕关就在207国道返回洛阳的途中,登封与偃师间的盘山公路上,右边有个很小的岔路口,如果不是当地人带领,很容易就忽略了。轘辕关又名“娥岭关”,曾是秦汉洛阳八大关之首,是拱卫洛阳的要塞。

往轘辕关的路是石子土路,盘山而行且比较颠簸。到一处山道拐弯处,正疑惑山穷水尽,一拐弯便见到一个门楼建筑,上书“古轘辕关”,可见古辕关果真地势险要。我们穿过门洞,发现两旁有红砖建筑,有楼梯可以上到二楼,上面供奉着道教的神仙。

轘辕关最有看头的当数穿过门洞后正对山谷的“练兵场”,当地村民说这是驻守轘辕关的官兵操练之地,此处地势平坦如同操场,视野开阔,一层层由高向低,如梯田一般。如今,此处地里种了麦子,初夏,刚刚收割完,只留一二十厘米的茬子,走上去,软软的,就是有点硌脚。放眼望去,这里如同一个黄金草原,映衬着对面嵩山青绿的山峰,别有一番景象,微风吹来,让人忘了所在何地。

文图:宋 扬

编辑:宋 扬

审核:陈 曦

更楼甘溪方氏民居,这才是建德古民居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建德的古代建筑

承袭了徽派建筑的基本风格,

富丽华瞻、结构精美,

一块块石砖,一根根梁木,

似乎都诉说着国家、民族、家庭的动人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更楼甘溪方氏民居,

趁着老祖宗的留下的古建筑还在,

去看看,去体验,去保护……

甘溪方氏民居位于更楼街道甘溪村村中心,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6),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占地362.3平方米。由主体建筑(三进院落)和附屋建筑(三合院)组成的院落群,建筑为传统砖木混合结构,硬山双坡屋面、马头墙、石库门。

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由前厅,第二、三进主楼和四个厢房组成,大门为砖雕门楼,仿牌楼式六柱五间五楼,建筑面阔四柱三间,前厅进深四柱三间七檩,五架抬梁,前后带单步梁,第二进主楼进深五柱四间,第三进主楼为二层结构,进深四柱五间。附屋位于主体建筑西南侧,由主楼和两厢房组成,三合院,二层结构,面阔四柱三间,主楼进深五柱四间。

门楼砖雕雕刻繁琐的蔓草纹、回纹、“万”字纹、花卉纹、人物故事纹等,牛腿为双面雕,雕刻亭台楼阁、风景人物、柱础带覆盆,六边形,上雕瑞兽。

该民居规模较大,装修较好,以砖雕、木雕石雕见长,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包含了丰富的乡土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为建德乡土建筑之少见,具有较高的文物艺术研究价值。

资料来源:《古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