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书院旧址

明心书院旧址

明心书院,位于荔湾区明心路5号桃李小学内。始建于1912年,但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889年。那一年,广州博济医院美籍华人医师冯西,在医院内收养了盲幼女四人,并把她们送入医院附设的女塾读书。三年后,由于盲女人数越来越多,冯西就在仁济街租赁房舍设立盲人女塾,收录社会失明女孩入学。当时女塾聘请了巴陵会盲婴院的赖玛女士任教员,教授盲女们盲文、音乐、编织等。据史料记载,当年女塾校址曾遭火灾,加上学校规模亟需扩大,所以,1912年,冯西在芳村明心里(现在的明心路一带)征地建筑校舍,将女塾改名为明心书院,这便有了广州第一所盲人学校。

主要现存一栋主教学楼,属砖木混合结构,共三层,外形总体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由于年代久远,并且辗转多次转变用途,已很难找到当年盲校的痕迹。这栋弥足珍贵的文物很长时间一直深藏闺中没人知,2001年底还差点作为D级危房被“整栋拆除”,不过其后--化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奔走,终于完成排危抢修,并按原貌进行恢复。

2002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莲花书院遗址“验明正身”

高空俯瞰位于广州增城永宁南香山莲花书院遗址全景。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莲花书院遗址发掘出的文物:“乙巳春泉翁书”残碑。

穗文考 摄

莲花书院遗址现场的柱础,将在原地保留供观众参观。

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 摄

在广州增城区永宁街南香山,静静躺着一片鲜为人知的明代书院遗址。据文献记载,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湛若水曾在此选址并创建了“莲洞书馆”,又称“莲花书院”。

2016年,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增城区推动莲花书院重建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时,发现了这片遗址,随即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今,遗址“莲花书院”的身份已得到确认。该遗址还被省有关部门评为“2018年南粤古驿道文物重大发现”。

增城是湛若水的家乡。莲花书院是湛若水晚年创办的重要书院,是其创办的40余所书院中目前唯一经过考古发掘且保存完整的重要遗址,也是其家乡乃至整个岭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代书院遗址。专家表示,莲花书院的发现,为中国古代书院特别是明代书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考古资料。

目前,考古专家正在对遗址进行保护修缮。近日,记者在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引导下来到遗址现场,一睹明代书院真容。

●南方日报记者 杨逸 见习记者 徐子茗 通讯员 穗文考

历史▶▷

书院由湛若水创办

增城区永宁街的南香山是增城西部新塘地区的最高峰。莲花书院遗址就在海拔约200米的山腰处。

莲花书院依山而建,坐西北向东南,分布于两条小溪交汇的五级平台上,呈中轴对称结构。五级平台从东南向西北逐级升高,各平台间通过中轴线上的台阶连接。书院的建筑布局清晰: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讲堂、后堂;大门之后,讲堂之前,有馆舍列于两侧。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易西兵告诉记者,调查勘探前,考古人员开展了大量文献搜集分析工作,掌握了莲花书院的大体位置。

“我们对调查发现莲花书院遗址并不意外,但书院遗址的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则有些出乎意料。”易西兵回忆道,“我们在发掘过程中也感受到当年修建书院的不容易,同时又佩服甘泉先生选址的独到眼光,书院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确实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地点。”

那么,如何确认遗址就是明代大儒湛若水创办的莲花书院?在目前已清理的出土遗物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件红砂岩材质的残碑,表面刻有“乙巳春泉翁书(書)”的字样。“甘泉”是湛若水的号,而碑书上的“泉翁”就是指他。“乙巳”为干支纪年。结合湛若水的生平,可以确定这里的“乙巳”,就是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表明遗址与湛若水的密切关系。

“卜其上为正堂三间,左右为偏堂各三间,左右为翼廊,其前为讲堂五间,翼廊如之,又其前为门楼三间,又将诸生馆于东崦西崦者数十间……”书院的布局结构也印证了湛若水《娥眉山莲花洞开创书馆记》的记载。据说,湛若水为修建这座书院耗 了大量精力,从选址到建成花了差不多三年时间,可见工程艰巨。

未来▶▷

柱础和雕刻将原地保留供民众参观

2018年3月至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发掘,清理出房址4座、石墙43段、台阶4处、坑2个、排水孔2个及路面1处、红砂岩柱础21个、麻石柱础9个,绝大部分为明代莲花书院建筑基址遗存。

目前,除了少部分位于四层平台的柱础外,其它文物已运送至文物库房妥善保存。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查勘探部馆员、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张百祥介绍,这些柱础的结构及雕刻都十分精美,将在原地保留供观众参观。

在距离遗址西北部25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海阔天空”摩崖石刻,其顶部刻有“中主石”。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刻的雕刻痕迹稍显模糊,但字样仍清晰可辨。石刻位于莲花书院建筑的中轴线上,推测应与莲花书院的建筑布局有关。考古人员还发现,东南书院的门楼台阶往下,有一条向东南延伸的石砌路面,长约38米,据推测这里曾是从山下通往书院的道路

专家表示,莲花书院与湛子洞、“海阔天空”石刻、下山小路构成整体,这对研究明代书院的建筑规划及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该书院还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书院兴盛的重要见证。“湛若水在70多岁高龄仍亲自选址修建这座书院,也体现了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的精神风范。”易西兵说。

目前,文物考古单位正积极协助增城区政府及永宁街道办,对莲花书院遗址开展保护利用工作。

“下一步需要对遗址进行保护,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石墙进行加固保护。”易西兵希望,莲花书院遗址未来可结合南香山森林公园的提升改造,开放供民众参观。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探访办学旧址守初心

河南经济报 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常书香

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质效,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5月20日,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来到豫西公学,开展实地体验式教学,并举行“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溯源地——豫西公学(旧址)”及“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德育实践教学基地”揭牌仪式。

据悉,位于三门峡渑池县果园乡杨村的豫西公学脱胎于抗日烽火之中,是抗战后期党在豫西创办的一所干部学校,专门为抗日根据地培养德才兼备和军政兼优干部。这里也是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历史溯源地。

据介绍,由于多次迁址,没有固定的校址,没有教室和教学设备,学员们把破庙当教室,自己动手砌讲台,以石头当凳子,以膝盖当课桌,墙壁当 黑板。大树下、河沟旁都是讲堂。没有课本,自己抄,用过的纸张翻过来再用。衣、食、住、行都是官兵一致。吃的是学员从远处背来的次等高粱,穿的衣服只有一套,破了自己补。睡的是地铺,铺的是自己动手割的白草,天冷时,还盖白草。打柴、背粮、推磨,样样都是自己干, 访贫问苦,动员群众,开荒种地,建设家园,抗击敌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 革命传统, 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一丝不苟地苦练杀敌本领。历尽坎坷,度过了重重难关,成为革命有用之才。

党委书记朱美荣介绍说,洛阳职业技术 学院肩负着 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使命,要深入挖掘 校史文化中的育人资源,以红色校史涵养师生爱国爱校情怀,在历史和现实的融通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在当前工作任务和长远目标的协调发展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践行“公学”精神和学院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扛起责任、挑起重担,推动学院教育事业成就新作为、取得新成就。

参与此次实地体验后,很多教职工表示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了解学院历史,要永远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暑期社会实践 | 沁园书院“豫桂滇渝苏”革命旧址寻访小分队走进革命旧址,学习红色精神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小队成员探索身边的革命旧址,深入体会红色精神。他们虽位于不同的地区,却都见证了可贵的革命精神。让我们一起打开尘封的书页,唤醒沉睡的先魂,聆听喃喃的低语。

1

魏巍洛八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位于河南洛阳老城区,它可能不如明堂张扬,不如龙门石窟广为人知,甚至不如铜驼暮雨历史悠久,但是它静静地在那里,默默地,便让人感到敬畏。

纪念馆内大部分展品和文字是红军当年所用的物什,但在最初则是红军帮助洛阳建设的故事和历史。从革命刚结束直到现今,收录了洛阳当年建厂的纪念钟、有关报道的报纸以及现在党的纲领,让人们了解到洛阳发展至今离不开共产党员的帮助,离不开共产党的关心。

2

星星之火

朱锡昂烈士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广西地下党早期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他作为星星之火,点亮了整个广西,为广西的解放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28年,朱锡昂受中共广东省委指派,领导广西的革命运动。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玉林县委在朱锡昂的直接指导下,以新桥为中心,深入周边乡村开展活动,教育和发动农民参加劳农会,积极发展和积蓄革命武装力量。6月2日,朱锡昂不幸被捕,于6月8日深夜被敌人在玉林杀害。他以血肉之躯唤醒了广西人民的革命精神,以不朽的功绩铸就了玉林城市的红色底蕴。

3

百年军校

云南陆军讲武堂旧址坐落于昆明翠湖之畔。这座创办于1909年的军校培养出了许多将星,从这走出了两名元帅,二十几位上将,这其中就有为大家所熟知的朱德元帅和叶剑英元帅。

讲武堂被朱德元帅称为“革命熔炉”,其也不负“革命熔炉”的称号。讲武堂师生们在中国近代的革命史中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从辛亥革命开始,到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这些怀揣着家国情怀的师生们不惧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力,才铸就了学校之名。

4

朱德故居

建水朱德故居——20世纪初,朱德曾在建水驻防过。朱德当年居住的地方,就位于今建水县城红井街21号。

这是一幢三间六耳四合院平房,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滇南民居建筑。这个院落是曾师仲家的私房,小院不大,清新幽静,一棵高大的桂花树,金秋时节,满院飘香。小院东侧的三间厢房,便是朱德当年居住、办公的地方,中为客室,两侧为卧室。在建水驻防期间,朱德曾组织指挥剿匪、护路(保护滇越铁路)大小战斗10余次。在剿匪中,朱德总结出了一些游击战的战术思想。

5

烈士铁骨

渣滓洞白公馆都位于重庆沙坪坝歌乐山,两处仅距离2.5公里,是一处缅怀英烈并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

1939年,戴笠在歌乐山下选址时看中了它,便用重金将它买下,并改造为迫害革命者的监狱。它和渣滓洞一起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

著名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当《红岩》小说的作者们得知新中国成立之后,按捺不住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并坚信重庆即将解放,亲手制作了一面五星红旗,准备等到重庆解放的时候就高举着它,冲出牢房,去迎接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是,在重庆“11.27”大屠杀那天,只有罗广斌一人从虎口脱险。

6

海军诞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在江苏泰州白马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

经过不断的发育发展,中国海军雏形早具,海洋主权海军来祐。白马庙作为其发源地,为军中不断输送着中坚人才。有主军事的司令员,有主思想的政治委员。在对外交往中,友好的国家为中国海军友善以待,以优良的作风展开和平外交。挑衅的国家能够迅速见识到中国海军的强大力量,在以德服人行不通时,中国海军担当得起军祐中华的重任。

白马庙海军诞生,新中国军祐中华。中国海军与日俱进、和平发展,终成一支有历史底蕴、有发展未来的一流军队,长久护佑生其养其的人民与祖国。

7

战场遗迹

“道口破重围,曾经弹雨飞。战场遗迹在,捷报迭来归。”

这是在程道口战役胜利之后,陈毅同志感慨于战役中新四军战士的英勇精神,欣然写下的一首五言诗。

程道口战役新四军军史上攻坚战的“创牌子战役”,此役对巩固淮海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陈毅等新四军领导人在苏中大力开展统战工作,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勇于反摩擦,坚决打击顽固势力,最终使得新四军在苏中站稳了脚跟,开创了抗日新局面。

我们怀揣着对红色历史的好奇心走进了革命旧址,当我们走出时,内心涌现出的是深深的敬意。无数的革命先辈们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惧牺牲,我们经过寻访所了解到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革命者,还有许多革命者的功绩我们无从知晓,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为中国寻找出路。历史也证明了,革命先辈们通过披荆斩棘开创了盛世。身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将历史铭记于心,学习先辈革命精神,砥砺前行。

文案来源 | “豫桂滇渝苏”小分队

图片来源 | “豫桂滇渝苏”小分队

责任编辑 | 张玮琦

审校 | 曹心羽

审核人 | 杨放敏 张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