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

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

五十四军赴印、缅作战阵亡将士公墓位于越秀区永福路35号永福中心内。

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涉及军事保密区域,其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方案正在与有关部队沟通协调。为此,本次仅标出文物本体,在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正式划定、公布前,对其周边建设行为的管控,仍按照穗府〔2015〕24号文中规定的临时保护范围(从文物本体外缘延伸5米)和临时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进行管理。

杭州市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坊

1932年日军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激起驻上海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的英勇抵抗。次日,驻浙江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88师驰援上海,在与日军激战中,88师阵亡将士1091名,伤1698人。1934年由周天初先生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在西湖东岸设立了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战争的纪念碑。原碑在六十年代拆除。2003年,重新立碑。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1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2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3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4

1946年民国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松木场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园及“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墓园已无,仅存坊,列入“中国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建筑物”名录。纪念坊主楼正中题“浩气长存”、“气壮河山”,檐下用斗拱,上承庑殿顶。坊柱上为民国二十五年四月浙江省主席黄绍闳题写的“浩气壮湖山魂来怒卷江潮白,英名缅袍泽劫后新滋暮帐青”,民国三十五年八月俞济时题“华表按青霄一角湖山归战骨,墓门萋碧草十年汗马念前功”和竺鸣涛、宣铁吾题联。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2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3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4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5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6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7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8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9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0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坊11

找寻身边的红色记忆 ——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淞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英雄赞歌》

1935年2月纪念塔落成

1935年2月,由周天初先生筹建,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创作的我国首座表现抗战题材的纪念建筑——“一·二八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在杭州湖滨公园成安放。该塔上部为青铜塑像中部是一长方形塔身,塔身正面镌刻原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题写的纪念塔塔名,背后则为蒋介石亲自撰写的碑文:“民国廿一年一二八上海战役,我将士忠勇奋发,坚苦支持三十余日,其间肝脑涂地、舍身成仁者,良不可胜数,英风壮烈,民族精神,实丕焕焉……”下部的底座四面各镌有一幅汉白玉浮雕,主题为《纪念》、《抵抗》、《冲锋》和《继续杀敌》。

纪念塔揭幕那天,杭城万人空巷,人们竞相聚集到湖滨公园祭奠革命烈士。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1937年杭州沦陷,纪念塔也被日军推倒并抛入西湖,直到 2003年新湖滨景区建设才得以恢复。

2003年新纪念碑落成

重塑的纪念碑复原了原碑四枚炮弹与一官一兵的主体形象,下方采用长方形赭石基座。与原碑相比,现在的纪念碑造型更加简洁、小巧,但庄严肃穆之感一如往昔。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

刻有1000余位阵亡将士姓名的石碑

而在距离湖滨公园不远的西溪路,原八十八师将士埋骨处,也有一座相同题材的牌坊——“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牌坊后面是刻有1000余位阵亡将士姓名的石碑。87年前,正是碑上的这些人用自己的鲜血为中国抗战史书写了光辉的一笔,是他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负重前行。

战火中的闸北

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

1932年1月,日本关东军为掩护其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派日本特务川岛芳子及其同党在上海自导自演了一场“日本僧人被杀”的闹剧,之后中日民众冲突不断,日方借口保护侨民,出兵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事件爆发后,国民政府不仅不抵抗,还致电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要求其即刻撤离,企图通过委曲求全换取“和平”。但日军侵略中国的意图岂会轻易放弃,几天内,以“能登吕号”航空母舰为首的日本舰队源源不断地驶入黄浦江,他们狂妄地叫嚣着四小时占领上海。国军各路将领见此情形,纷纷致电国民政府,要求出兵抗日。国民政府这才认清形势,开始反击。

第五军在庙行前线向日军发起冲锋

期间,驻守杭州的八十八师和八十七师、中央教导总队一起组成第五军,从杭州开拔前往上海庙行驻守。

2月22日,庙行大战打响。

庙行地势平坦,一马平川的地形非常有利于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日军,对于此战,他们势在必得。战斗开始后,日军疯狂地向庙行中国守军阵地投射炮弹,仅仅一个小时,就投下炮弹三、四千发!平均一秒一发!

而第五军虽然号称是中国装备最好的军队,但也仅有大炮几门,在日军的海陆空全方位袭击面前可谓杯水车薪。但为了国家尊严,为了民族存亡,第五军将士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抗着日军的一次又一次冲锋。其中,八十八师因正面对抗日军,战况尤为惨烈,三天激战下来,阵亡将士一千余人。

但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由于八十八师成功吸引了日军注意,八十七师得以顺利绕道,从侧面把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关键时刻,原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也赶来支援,三面夹击下,歼灭日军300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

“庙行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和信心,使日本侵略军遭到了自甲午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中国军队缴获的日本军旗

战后第二年(1933年),在原八十八师师长俞济时的多方奔走下,浙江省政府同意在西溪路松木场一带建造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烈士陵园。1935年,“一·二八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在湖滨公园落成安放。1946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十八师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牌坊”竣工。

再回首,英雄往事已成追忆,而其精神却永垂不朽,激励着我们,努力拼搏,奋发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文字编辑:屠惠香

图片:网络

沂源发现267名抗战阵亡将士墓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沂源县石桥石龙官庄村口,博沂公路穿越而过。村子西南角有片杨树林,绿树成荫,芳草萋萋。1941年2月27日,侵华日军进犯沂源县石桥乡黄墩河一带,驻守当地的国民党第51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267名将士阵亡,就安葬在这片杨树林中。

今年适逢全民族抗战胜利70周年。从去年开始,沂源县政协有关部门着手准备重修当地抗战史料,在搜集材料时,从《沂源县志》中意外发现了这段尘封了数十年的历史。记者采访获悉,这处忠骨掩埋处,将建起新的纪念设施。一直关注并致力于与抗战相关公益事业的沂源籍省政协委员董方军表示,在政策允许、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他愿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一起,为整修陵园“尽绵薄之力”。

267名将士阵亡,陵园难寻旧貌

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对沂鲁山区多次进行数万人规模的大“扫荡”,并实行“总力战”,先后推行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

1941年2月27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日军抵达沂源县石桥乡西北方向的黄墩河一带,在黄墩河村西的芝麻山、东赵庄三村东北的霜子山,与驻防当地的中国军队发生激烈交火。

据沂源县悦庄成教中心学校徐凤生老师口述,战斗自2月27日上午10点,一直打到下午3点多,双方炮火相当猛烈,人员伤亡惨重。最后,中国守军51军打退了来犯日军,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重伤300多人,阵亡267人。

亲自指挥了战斗的51军2师副师长房红、三营营长鹿宾国等,均在此战中殉国。1943年,阵亡的将士被安葬在如今石龙官庄村口的位置。文革期间,这片陵园“消失”。

“他们都是民族的英雄,为国家战死的,我们希望能把这个陵园恢复起来。”在村里干了29年党支部书记的王仕枝,对这段历史一直颇为关注。他还记得自己儿时见过的陵园模样,“从这个台阶往南,一直到公路南沿,方方正正这一块三亩多地,四周是一米半左右的围墙,大门朝南,西侧盖有一间小屋,还种了不少松树柏树。”

日前,在石龙官庄村,记者发现了多块散落的阵亡将士墓碑。其中,“野战补充团第一营第二连连长刘景超墓”等字样依然可见。

“我们希望能再把碑立起来,一是为了纪念这些为国捐躯的将士,另一个是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王仕枝说。

中将自戕殉国,入首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长眠于此的将士中,军衔最高的为中将师长、济南人方叔洪。1939年6月,为了不落入日军手中,身负重伤的方叔洪自戕殉国,年仅31岁。他是抗战初期牺牲的最年轻的将官之一。

1908年,方叔洪生于济南一个书香世家。从小立下从军救国之志的他,远涉重洋,先后到日本法国德国求学,研读军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方叔洪回国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号召停止内战联共抗日。1939年初,方叔洪部随51军一起进入鲁南山区,肩负起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使命。不久,方叔洪升任第114师师长;同时,因战功卓著被擢授予中将军衔。

1939年6月初,日军以三个师团的兵力扫荡鲁南。方叔洪指挥114师分拒莱芜蒙阴、鲁村三面之敌,大小战斗10余次。6月25日,在与日军激烈奋战多日后,终因敌众我寡后援不济,在沂源县冯家场被日军包围,与数倍日寇血战三小时,方叔洪本人头部、腰部中弹多处,为免落入日军之手,方叔洪自戕殉国。

战斗结束后,日军一个大队长率领日军清扫战场,发现了他的尸体,恰巧这个大队长与他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因此特地搞到一口棺材,把方叔洪的尸体入殓埋葬。后来,方叔洪烈士遗体被国民政府迁入石龙官庄的陵园。

2014年,民政部颁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方叔洪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