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莘隐墓

陈莘隐墓位于白云区白云山云台花园内,年代为元,类别为古墓葬。

2008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北、南从墓边线外延10米,西与市级文保单位“姑嫂坟”的保护范围相连。

建设控制地带:本次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要求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相衔接。

贵州发现陈圆圆墓地,隐藏了怎样一段历史?

这个问题,实则是一件旧闻,一桩考古憾事一一

1983年的一天,贵州省文化厅专家奉命编写本省文化名人,在马家寨探访时,无意中从一老者口中听到了吴三桂的名字。经多次釆访,他们从一些村民那里获悉一条隐秘信息一一大清名媛陈圆圆墓在此。

这一惊人发现立即引起文史学界的极大关注,相关专家考察后,初步断定这就是陈圆圆之墓。但由于当地对这座墓发现的报道太过张扬,由此引来祸事。

俟专家对古墓进行正式勘察时,此墓已被盗墓贼抢先光顾。专家挖开封土,里面除一具女性骸骨,啥也没有。这次挖墓,让专家们选择集体沉默。

而陈圆圆墓,一直以来都是马家寨人的隐秘,从不外传的。这座村庄虽叫做马家寨,居民却全部姓吴,据说是吴三桂的后代。这个大家族自古就流传着一个规矩,陈圆圆墓的消息只能家族秘传,而整个家族每一代仅有两个人能够知晓,所以这座墓一直都保存完好。

昆明都有哪些古建筑、老房子?他们都有哪些历史故事呢?

昆明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说到古建筑、老房子,特别是要有文化还要有故事的这些古迹,还真的是汗颜!因为,昆明的很多古建筑,要么是不够“古”,要么不是“原版”!

勉强满足“古建筑、有文化、有故事”这三点,而且能够去让人去旅游、去参观、去打卡的地方,主要有:

云大会泽院,“会泽”两个字大有来头作为云南最高学府的云南大学,在全国大学排名中不一定有多牛。但是,从“校园旅游”的角度来说,云南大学在昆明翠湖片区的老校区,绝对应该能够名列前茅。校园内的银杏大道,绝对是冬季昆明旅游的亮点之一。

当然,到云南大学校园旅游,首先看到的、感受到的就是一栋有点年份的老建筑:会泽院。会泽院是云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于1923年4月20日奠基,1924年落成,设计考究,做工精良,系典型的法式建筑,为云南至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甚至还在使用的“古”建筑。

时间虽然短了一点,但现在去,看到的基本还是“原装”。尤其是徜徉在这学术气息浓郁的校园之中,再游览会泽院周边的映秋院、云南贡院、至公堂、钟楼.....,真的会有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说到云南大学会泽院的故事,最有名、最有趣的应该是它大有来头的名字。

会泽,是今天云南的一个县,说实话,在云南的地位、名气和地位,都不算什么,但为什么要以“会泽”命名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云南的近代名人:时任云南督军兼省长的唐继尧。于公于私,唐继尧对云南大学的设立功不可没!学校为纪念唐继尧倡导教育、创办东陆大学(云南大学)的功绩,决定以他的名字命名新建的主楼,主楼故以唐继尧别号“会泽”命名。

因此,云南大学会泽院中的“会泽”两个字,既是地名,更是人名,人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会泽院不是一个院子而是一栋楼!一栋楼以“院”来命名,这不多见,也有一番渊源。

当年,筹备人员在唐继尧别号后用“楼”或“堂”或“院”也煞费苦心。考虑到主楼建在明远楼旧址,为区别新楼与旧建筑,不用“楼”;主楼紧挨贡院的衡鉴堂、至公堂,也不再用“堂”。最后用泛指一般屋宇建筑的“院”字,并将“会泽院”三个字镌刻在主楼前后门的门楣之上,会泽院因此得名。

昆明大观楼,楼以“联”出名如果说云大会泽院还不够“古”的话,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兴建,道光八年(1828)修葺大观楼,增建为三层;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光绪九年(1883)再修的昆 大观楼,可以算是名副其实上古建筑了。

当然,这样一座名楼,自然不会缺少故事,这些故事中,最著名的就是楼以“联”出名。

这里说的“联”,就是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大观楼撰写的一百八十字长联,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为与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齐名的中国四大名楼。现存的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无论是作者孙髯翁,还是书写者赵藩,都是那个年代昆明的文化名人。

大观楼因长联出名,到并不是因字数多,写起来比较长,而是因为其独特。上联开头”五百里滇池......“,写的是古代滇池的美景;而下联开头:数千年往事......,写的又是各个历史时期云南的大事;更不用说其中的文人情怀和历史韵味了。因此,毛泽东评价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长联一出,谁与争锋?为作者孙髯翁赢得“联圣”的同时,也为本来很普通的大观楼赢得了天下名楼的声誉,真的是一件幸事!

当然,昆明有文化、有故事的古建筑不止这些。比如说那座不知道是否存在的”平西王府”,以及围绕着平西王吴三桂的金殿太和宫、莲花池“安阜园”.....;近现代各路名人昆明的各种故居、旧址等等。

欢迎对昆明历史、建筑感兴趣的更多“明白人”在评论区补充、完善!

航拍陈平墓:汉曲逆侯陈公平墓

陈平是西汉开国功臣,他与萧何、曹参、张良、周勃等人齐名。2018年3月24日,经过西安鄠邑区余下镇的时候,我来到曹家堡西北侧的陈平墓,操作自己的大疆精灵3无人机对它进行航拍——

据说,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陈平墓,这里的陈平墓也未必是真的。根据文献记载,陈平应该陪葬于西汉帝陵旁边,绝不会将他单独埋葬秦岭脚下,这样才符合西汉初年的陪葬墓制度。但是,这座陈平墓已经被列入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还是具有很强的“纪念性”。

原本的陈平墓位于田野之中,周围荒草丛生,石碑也被搬走。2011年,户县人民政府对陈平墓进行修复,不仅加高了封土,而且建起一圈围墙。虽然墓前阙楼高耸,但是大门一直紧闭,只能远远望见墓碑,给人们的参观带来不便。

好在我有无人机,省去了翻墙之苦。无人机从大门前升起,径直飞至墓碑的前方,然后继续缓缓上升,待到墓冢尽收眼底,按照顺时针方向环绕墓冢一周。北侧的电厂、东侧的村庄、南侧的水渠,以及远处雾霾中若隐若现的秦岭山,周围的景象一览无余。

墓冢呈覆斗形,东西长约25米,南北长约30米,高约17米。墓南侧所立的石碑,上面写有“汉曲逆侯陈公平墓”几个大字,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书,户县知县汪以诚立石。如今,石碑被青砖包裹,外观焕然一新。

从空中俯瞰,陈平的墓冢被一片红花绿草包围,漂亮极了!由于这里交通不便,路边没有任何指示牌,所以很少有人来这里参观,很多周围的村民也不知道此地。可惜了,大好的美景

陈平(?~公元前178),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小时候家贫,好黄老之术,陈胜吴广起义后,他先跟随魏王咎,后来投奔了项羽刘邦定三秦时,他又归附大汉,“六出奇计”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汗马功劳。

高祖死后,吕氏专权。吕后去世,他与周勃联合,诛杀诸吕,迎立代王为文帝。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在大多数功臣被刘邦诛杀的情况下,陈平能够寿终正寝,可见他的聪明智慧。

陈氏守墓人世代守护着颍川陈氏始祖陈寔公的墓园

随着陈国的灭亡,陈胡公的子孙,特别是王孙贵胄们,开始离开国都,前往其他国家。陈姓除了陈完一支外,还有开封陈留、柘城陈吴、太康陈亢、阳武户牖乡(今河南兰考)陈衍和陈全温主要的五支。有资料认为,陈完、陈衍和陈全温三个支派约占目前陈姓总人口的80%。

慎终追远 

陈寔后人世代为他守墓

陈寔出生地的乡民,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将村子的名字改为陈故村,沿袭近两千年没有变化。

如今的陈故村,与豫中地区的普通村庄没有什么区别,但在陈寔后人的眼里,这里是我们心灵的朝圣地,不少迁居海外多年的陈寔后人,经常前往陈故村陈园拜谒祖先。

如今,陈寔就安息在陈故村村西的一座名叫“陈园”的陵园里。园内松柏森森,大冢之前的石碑上写着“颍川始祖汉太丘长陈寔公之墓”。

陈寔的墓园里,有一位86岁的守墓人。他叫陈根生,他的先辈世代守护祖先陵墓。他回忆,从记事起,父亲就时不时地在去祖先大墓里照看时带着他,“从小就知道那是祖宗的坟,但具体大墓是什么时候修的,我也说不上来。”他回忆说:“祖宗的大墓以前要大得多,占地几十亩。”

上世纪90年代,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地区的陈寔后裔组团回到陈故村。陈根生回忆,具体哪一年记不得,只记得当时刻了一块石碑,“上边写的是‘陈寔故里’几个字。”

眼瞅着自己年龄一天天大了,陈根生也担心起守墓的事儿来,“附近几个村的淘气小孩儿,经常翻到院儿里,我年龄大了,快看不住了。”他打算再过两年让他的二儿子替他照看墓园,但他也担心,现在的年轻人愿不愿意守在家里看坟,“现在出去打工,一天100多元,守在家里呢,一分没有。”说完,他抽了一口烟,不再言语。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