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河文庙

埔河文庙

埔河文庙位于丰顺县,年代为明,属于寺庙。

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埔河文庙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越南河内景点文庙阁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

1.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

1、三十六行街推荐理由:三十六行的各种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几乎是全越南最便宜的,品种也很齐全2、河内大教堂/圣约瑟夫大教堂推荐理由:河内最古老的教堂,具有中世纪古风,也是河内很具代表性的法式建筑3、还剑湖推荐理由:还剑湖是河内悠闲生活的聚集地,你会看到河内人最闲适的一面4、巴亭广场推荐理由:越南版的“天安门广场”

5、文庙与国立大学推荐理由: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现有建筑大部分是17世纪李朝建造6、胡志明纪念堂/胡志明陵墓推荐理由: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7、胡志明故居推荐理由:主席府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颇为豪华的法式别墅,花园幽静典雅,还种植着有趣而罕见的菩萨树8、独柱寺推荐理由:是河内最具特色的寺庙,香火很旺盛9、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推荐理由:是由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缔造和领导的越南人民各武装力量的生动史书,这里还矗立着一个历史悠久的河内旗台10、胡志明博物馆推荐理由:馆中有极为丰富的展品,其中包括有纪念品、军事命令、越南共产党早期珍贵照片等

2. 越南河南寺庙

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半!

白褒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及欧美国家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国家AAAA级景区

3.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名词解释

顺化,是越南平治天省的省会,位于越南中部,北距河内654公里,南距胡志明市1071公里,西靠长山山脉,东距海8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约20万。从17世纪到本世纪40年代,曾先后为越南旧阮、西山阮和新阮封建王朝的京城,是越南的三朝古都。

顺化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蜿蜒清澈的香江穿城而过,将城市分为北南两区。北区是老城,又有外城和内城之分。外城是昔日的都城,方圆8公里,有护城河环绕,城墙高6米,共设有24个炮台。城南有4个大门,城东3个大门,城西和城北各2个大门。外城之内为紫禁城,方圆2.4公里,城墙也是高6米。紫禁城基本是仿照北京的故宫,正门为午门,过了午门为太和殿。太和殿为皇帝召见文武百官的地方,由80根高大的雕龙朱漆木柱支撑。太和殿之后为勤政殿,两侧为太庙。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颇为壮观,是越南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南门之外,设有国子监、钦天监、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兵部,以及统率中、前、后、左、右五军的都统府。

从市中心溯香江而上6公里,可达天姥寺。该寺建于一个古占婆塔群遗址上,已有近400年历史。传说寺内原供奉有32尊金身佛像,但法国占领时期,佛像已被盗。寺内有一座7层宝塔,塔高21米,每层供奉有一尊佛像。天姥寺内还有一座六角钟楼,悬挂的古钟铸于1701年,重达2吨。距天姥寺不远,是顺化的文庙,庙内现存阮朝进士碑32块。越南的阮朝不设状元,因此庙内只有进士碑。

从顺化火车站走约2公里,可达昔日的南郊坛。这是昔日帝王祭天地的地方。坛为土筑,高3层,上层圆形,中层方形,寓意天圆地方。过去每隔三年,安南王都要到此祭天地一次。南郊坛遗址在越战时期遭到破坏,现已难看到原貌。南郊坛出来往右行,可到御屏山,山高不到100米,却是顺化的天然屏风,山间松林苍翠,风景秀丽。

在顺化市区东北7-15公里香江两岸的山岭上,散布着阮朝 帝的6座陵墓。陵墓因景而建,景色各异。嗣德皇帝的陵墓巧用地势,建筑造型别致。嘉隆皇帝的陵墓规模雄伟壮观。每座陵墓都有4扇铜门,门前铺有大理石路,两旁立有石人、石象、石马。

顺化的旅游景点还有静心湖、万年渡口、耀帝寺、慈帝寺、灵光寺、祥云寺、保园寺等。

顺化由于是三朝古都,封建朝代时,文化氛围浓厚,加之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因此顺化女子大多俊俏端庄,能歌善舞。

4. 越南的文庙

第一怪:公路苗条像根带

越南的公路细长苗条,极少有四车道路段,一般国道都是双车道,省道县道则为沙土路面,远远看去其公路就像一条带子。

第二怪:房子苗条尖顶盖

越南民房窄长,宽大概3、4米,长达10米以上,高3至5层。越南房屋设计与装饰极具法国特色,尖顶的房屋非常普遍。

补充一点:越南土地为国有,但使用权在老百姓手里,土地房产可自由买卖,最近几年越南房价疯涨,不少越南人都是等自己的地皮涨价了就卖掉,再买另一处房子。差价就补贴家用,据说有不少老百姓都是靠倒房产来挣钱的。

第三怪:男人头上绿帽戴

在长期的战争中,越南男人都喜欢戴这种既能伪装又能遮雨的绿色头盔。并没有中国人“戴绿帽”的忌讳。如今越南人骑摩托车出门把它当成了安全帽。

第四怪:女人脸上纱巾盖

越南女性喜欢用纱巾遮脸,只露出眼睛。一是为了防止皮肤被晒黑,二是为了遮风挡尘。因此在越南街道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蒙面女侠。

第五怪:人人都把拖鞋踹

越南橡胶质量上乘,其橡胶拖鞋虽然外观粗糙,但耐磨柔软,十分受国民的青睐。不管是雨天晴天、走路骑车、上班赴宴,他们都喜欢穿拖鞋,轻松自然,没有拘束。

第六怪:旗袍开叉到腰带

越南旗袍是越南妇女的传统服装,上装胸,紧收腰,两侧开叉至腰部,下装为宽松裤子,走路骑车都方便。显得越南女性身段苗条,端庄优雅而又婀娜多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七怪:黑齿红唇老太太

越南盛产的槟榔,老太婆特别爱吃。吃槟榔后满嘴被染得通红,而且吃多了牙齿会变黑。每当越南老太婆向游客推销槟榔时,会张开鲜红大嘴露出黑牙。毫不介意别人惊讶的眼光。

第八怪:睡觉吊在大门外

越南天气湿热,睡在屋里不凉快,于是越南人把“床”吊到门外凉爽的地方:一张粗绳编成网,两头分别系在两根树干上,人像一条鱼般地躺着,还可以悠然地晃几下,十分自在。

第九怪:赌场专门赚外快

在越南的大城市及芒街,有不少高级赌场。这些赌场禁止越南人入内,只允许外国人(主要是中国游客)进去赌博,他们专门做外国人的生意,是名副其实的“赚外快”!

第十怪:电视配音一人代

越南人引进的外国电视电影,都是不分角色配音的。无论电影里有多少人物,全部对白都由一人来完成,比如中国《西游记》几百号人物的对白,都是由一位女性来完成越语配音的。

第十一怪:吃碗米粉上万块

在越南吃碗米粉上万块是平常事。主要是越南币的面值大,现在3500盾越币大约等于1元人民币,所以中国人去越南,只要把500元人民币换成越币,就可以当上“百万富翁”了。

第十二怪:毛鸭崽蛋上佳菜

鸭崽蛋又称屈头蛋。防城港也有卖。将孵了十天的鸭蛋煮熟,打开壳可以隐约看到鸭子的头部身躯,放入柠檬汁等佐料压住腥味,吃起来特别鲜嫩,是越南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第十三怪:粽子做成四方块

越南传说粽子代表地,天圆地方 所以把粽子做成方形。越南粽子以糯米、绿豆、猪肉为原料,用香蕉叶包着。在越南过年家家户户必做粽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十四怪:手抓生吃野青菜

越南人吃饭时习惯吃生的蔬菜,主要有小白菜、包菜、绿豆芽,还有各种野菜,如芫荽、薄荷。他们将青菜洗净,不炒不煮,直接用白菜叶包好,再蘸上一些酱油或鱼露就吃起来了。

第十五怪:三轮车倒过来踹

越南的三轮车,俗称“客先死”。乘客前面坐,车夫后面蹬。据说它是由当时法国殖民者设计的。既可以避免闻到车夫的臭汗,又可一览无余地欣赏风景,真所谓两全其美。

第十六怪:火车跑在家门外

越南铁路都是走街穿巷。在民居旁边就是亮铮铮的铁轨,火车轰隆隆开来时,满屋都在摇晃。越南人在铁路上行走、踩三轮、骑摩托、做买卖,一点也不担心安全问题。

第十七怪:汽车没有摩托快

越南是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家,交通高峰期,各街道都是像蝗虫泛滥一样的摩托车流。汽车只能慢慢挪动。常有“飞车仔”见缝插针地飞驰而过,所以摩托车比汽车快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十八怪:摩托能把货山载

越南摩托车“好手”多,一辆摩托车骑上四五个人不算什么,常常有摩托车载着一堆小山似的货物或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猪,在路上轻便自如地飞跑,你会为他们的车技惊讶不已。

第十九怪:老公吃粉老婆怪

越南人俗话把老婆叫做米饭,天天要吃的;而情人、二奶则叫做米粉。男人偷跑到外面“吃粉”,老婆可是会怪罪的。所以当你去越南游玩,有人问你要不要吃“粉”,你就要灵醒了

第二十怪:女孩不敢穿吊带

以前越南人不能接受女孩子穿着暴露吊带和短裙,一些年纪大的越南人甚至起哄、扔石子。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但在乡下民风还是比较保守。

第二十一怪:下龙海湾漂乞丐

在街头遇到乞丐并不奇怪,而越南却有海上的乞丐。在下龙湾。常常有乞丐驾小木船向游船靠过来,他们灵活地翻上小船的篷顶或爬上游船,拿着粗糙的大碗递到游客面前,挨个乞讨。

第二十二怪:景点门票坑老外

越南旅游景点的门票,外国人的价格都要比越南人的价格高。如河内的文庙,越南人免票,而外国人要花5000越南盾买票;就连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对内和对外价格也不同。

第二十三怪:不讲信用不必怪

越南人普遍不守时、不讲信用。提前定好时间的活动,常常推迟或毁约。比如预计晚上8点开始的演唱会,8点半开演就算不错了。如果你要借东西给他们,最好多个心眼,以防有去无回!

第二十四怪:厚礼红包显能耐

虽然越南贪污受贿是要被法律制裁,但还是无法杜绝此类现象。连年轻人进厂找工作也一样,不交几百万给有权力有关系的人,就难以入门。呵呵,中国人都能理解…

第二十五怪:茶杯共用也喜爱

越南人有共用杯子的习惯,觉得可以增进友谊。在公共场所合,不管是谁,可以随便拿起别人的杯子任意地喝,主人也不会计较。如果不让他们这样乱喝的话,他们会说你小气。

第二十六怪:客卧同厅又一怪

越南乡村的民房,客厅和卧室是同厅设置的。厅内正中央上方是供拜祖先的祭台,下方则是电视机、VCD等电器,两旁或者一边的角落摆放着床,一般是家里的年轻人或小孩睡在这里。

第二十七怪:穿着睡衣作买卖

越南许多女性习惯穿着睡衣(一般是有袖,长裤的睡衣)出门,因为睡衣宽松,凉快。所以在夏季,街头路尾到处都可以看见妇女穿着睡衣在逛街 物干活。

第二十八怪:火筒当作水烟袋

越南流行用水烟筒抽烟,水烟筒是用竹筒所制。越南人吸水烟筒时要往里吸气,烟气经过水过滤后,可以降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被越南烟民视为宝贝。

第二十九怪:没有柠檬不下菜

越南人喜食柠檬,尤其是青柠檬,米线面条都要挤点柠檬汁。他们是不吃醋的,就是吃柠檬汁,几点柠檬汁下去,吃起来酸酸香香的味道,特别开胃。

第三十怪:桌上鱼露人人爱

吃越南菜就必须吃鱼露,所有浓腻化不开的菜,若放少许鱼露便有清新的风味,送入口中,有种说不出的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据说越南女人身材窈窕的秘方就是长期吃鱼露。

第三十一怪:家具棺材一起卖

在越南土葬是允许的,因此卖棺材的随处可见。家具店门口都摆有棺材一起卖,也不存在什么像中国要避讳的问题,且越南的棺材显得小巧,镶以金边和金色装饰,显得很精致。

第三十二怪:陵墓布满各村寨

越南在过去的一百年经历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所以牺牲的人很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参军阵亡的。每经过一个村寨的时候,都能看到路边有许多的陵墓。

第三十三怪:舢板商铺水上卖

越南水泊众多。不管是在下龙湾还是在其它的湖泊乘船游玩,停船驻足之间,就会有划小木船的水上商店顺势靠上来,然后就会有渔家女向你兜售越南水果、本地特产,已形成了规模。

第三十四怪:一夫多妻随便拽

以前越南男人少,政府默许一夫多妻。但丈夫纳妾必须得到大婆同意,而且大婆是家务的总管。只要养得起,娶多少老婆是没人过问的,生下的小孩政府都一视同仁,全部能正常上户口。

越南人对大小老婆的称谓非常有意思,依次称她们为:大米饭(大老婆)、二米饭(二老婆)、米粉(三老婆)、面条(四老婆)和方便面(五老婆)。

其寓意为:大米饭作为主食是要天天吃。二米饭虽然成分有些变化,但还算主食范畴。

米粉应该归位为点心类,是主食的补充。面条在很饿时才拿来充饥。方便面则是很随意,想吃就泡一泡,不想吃就搁一边。

5. 越南历代帝王庙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1、庑殿顶:

即庑殿式屋顶,宋朝称“庑殿”或“四阿顶”,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日语称寄栋造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

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但在福建沿海地区和琉球的民居为了防风而采用庑殿顶。

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庑殿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上述屋顶之下,四角各加一条短檐,形成第二檐。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故宫的英华殿 、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

2、歇山顶 :

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古代中国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3、悬山顶:

即悬山式屋顶,宋朝时称“不厦两头造”,清朝称“悬山”、“挑山”,又名“出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日语称切妻造。在古代,悬山顶等级上低于庑殿顶和歇山顶,仅高于硬山顶,只用于民间建筑,是东亚一般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悬山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其特征是:各条桁或檩不像硬山那样封在两端的山墙面中。而是直接伸到山墙以外,以支托悬挑于外的屋面部分。也就是说悬山建筑不仅有前后檐,而且两端还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因此得名。

悬山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样式,但在唐朝以前并未用于重要建筑。和硬山顶相比,悬山顶有利于防雨,而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则多硬山。

4、硬山顶:

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高出的山墙称封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中国传统民间居住建筑中。

5、攒尖顶

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其屋顶叫攒尖顶。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

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在日本则常用于茶室。

6、盝顶

盝顶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顶部有四个正脊围成为平顶,下接庑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顶部是平顶的屋顶四周 加上一圈外檐。

盝顶在金、元时期比较常用,元大都中很多房屋都为盝顶,明、清两代也有很多盝顶建筑。例如明代故宫的钦安殿、清代瀛台的翔鸾阁就是盝顶。

经常用在帝王庙中的井亭的顶口,古代的井亭上面是露天的,称之为盝顶。

6. 越南河内文庙主要用于供奉孔子及各位儒家先贤

你若是去河内旅游,必去的一个景点就是文庙。供奉的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当地学生考试之前都会去拜一拜。正殿的匾额据说是乾隆手书的。庙前牌坊,以及庙内所有门楹对联都是汉字。走在老城区,时不时都能看到老祠堂,小寺庙,门楹对联也都是汉字。可见越南也是儒家文化圈的一员。可惜的是,当地人基本都已经看不懂他们老祖宗写的汉字,把越南文字拼音化了。

7. 越南河内寺庙

灵应寺。

灵应寺就建在岘港的山茶半岛上,地理位置非常的优越。山茶半岛上的山峦起伏、保留着大量的原始森林。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生存着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

而灵应寺就坐落在山茶半岛上的山峦山腰处,这座寺庙的占地面积宽广。站在这座寺庙里就能将岘港整座城市的风貌尽收眼底。还能眺望到 处蔚蓝色的大海,蜿蜒的海岸线以及干净的沙滩。美丽的山茶半岛是不需要门票的,就连山上的灵应寺也不需要门票。来往的游客想参观到什么时候就参观的什么时候,全天候开放。

越南河内景点文庙阁 越南河内文庙供奉的是谁

1. 越南河内文庙供奉的是谁

你若是去河内旅游,必去的一个景点就是文庙。供奉的是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当地学生考试之前都会去拜一拜。正殿的匾额据说是乾隆手书的。庙前牌坊,以及庙内所有门楹对联都是汉字。走在老城区,时不时都能看到老祠堂,小寺庙,门楹对联也都是汉字。可见越南也是儒家文化圈的一员。可惜的是,当地人基本都已经看不懂他们老祖宗写的汉字,把越南文字拼音化了。

2. 越南庙供奉的是什么神

庙号是中国、朝鲜半岛和越南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

隋以前,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起到盖棺定论的功用。

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世祖、太宗、高宗、中宗、世宗、仁宗等。

3. 越南河内文庙供奉的是谁的佛

1、通常的说法是:越南在中国南面。

主要是因为越南早先是自称南中国,是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但事实上应该叫西南,因为是跟中国大西南的云南、广西接壤,在这中国大西南的南面。

2、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广西、云南接壤,边界线长1347公里;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海。

越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国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270万人(2016年),地域上划分为8个大区,即:红河平原、东北、西北、中部北区、中部南沿海地区、西原、南部东区、九龙江平原。

3、境内有胡志明陵、巴亭广场、主席府、胡志明故居、还刻湖、西湖、独柱寺、文庙、医庙、玉山寺、镇武观、镇国寺、金莲寺等景点

4、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4个民族,京族(也称越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80%以上。河内市位于红河平原中部,是越南首都,全国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胡志明市是越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经济中心,由原西贡、堤岸、嘉定三市组成。

4. 越南河内教堂叫什么

1、三十六行街推荐理由:三十六行的各种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几乎是全越南最便宜的,品种也很齐全2、河内大教堂/圣约瑟夫大教堂推荐理由:河内最古老的教堂,具有中世纪古风,也是河内很具代表性的法式建筑3、还剑湖推荐理由:还剑湖是河内悠闲生活的聚集地,你会看到河内人最闲适的一面4、巴亭广场推荐理由:越南版的“天安门广场”

5、文庙与国立大学推荐理由:一座典型的中国式建筑,现有建筑大部分是17世纪李朝建造6、胡志明纪念堂/胡志明陵墓推荐理由: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7、胡志明故居推荐理由:主席府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颇为豪华的法式别墅,花园幽静典雅,还种植着有趣而罕见的菩萨树8、独柱寺推荐理由:是河内最具特色的寺庙,香火很旺盛9、越南军事历史博物馆推荐理由:是由越南共产党和胡志明主席缔造和领导的越南人民各武装力量的生动史书,这里还矗立着一个历史 悠久的河内旗台10、胡志明博物馆推荐理由:馆中有极为丰富的展品,其中包括有纪念品、军事命令、越南共产党早期珍贵照片等

5. 越南 文庙

1600多座。

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其中中国国内有1600多座,而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明清时期,每一州、府、县都有文庙,而清朝更是中国文庙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境内现存的孔庙建筑几乎都经历了清朝大规模地维修、扩建。

6. 越南河内文庙碑刻

10万越南盾——正面图案是胡志明像,背面是河内文庙

7. 越南河内寺庙

1、仰光大金塔

金碧辉煌的缅甸仰光大金塔,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一起被称为东方艺术的瑰宝,是驰名世界的佛塔,也是缅甸国家的象征。气势宏伟、建筑精湛的仰光大金塔,不仅是世界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价值昂贵的佛塔。

2、婆罗浮屠

婆罗浮屠位于印度尼西亚,与中国的长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并称为古代东方四大奇迹,其位于印度尼西亚,可追溯至9世纪,曾经在若干世纪中沉睡于层层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丛林之中,直到19世纪初才被清理出来。

3、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雁塔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是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4、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5、瑞喜宫塔

瑞喜宫塔为缅甸久负盛名的古塔,是蒲甘最古老的塔,也是最壮观、工程最浩大的塔,是与仰光大金塔齐名的缅甸四大佛塔之一,金碧辉煌的佛塔里供奉着佛陀的额骨和牙齿。瑞喜宫塔在缅甸语里是“金色大地”的意思,象征胜利光荣,整座寺庙在阳光下金光灿灿。

6、佛统大金塔

佛统大金塔是泰国的一处佛教圣地,是一座世界著名的大金塔,塔高130米,位于佛统府。大塔之内,包容着三个佛塔,一个套一个,这在佛塔建筑史上是仅见的。大金塔寺院里,还有一座博物馆,陈列着许多文物,证明佛统是佛教最早的传入泰国的地方。

7、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是印度著名的古迹,印度早期王朝时代的佛塔。大塔为半球形建筑,直径约36.6米,高约16.5米,原为埋藏佛骨而修建的土墩,后在覆钵形土墩上又加砌了砖石,涂饰银白色与金黄色灰泥,顶上增修了一方形平台和 3 层伞盖,并在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

8、博达哈大佛塔

博达哈大佛塔是尼泊尔著名的古迹之一,也是世界上古老的佛塔、全世界较大的圆佛塔。塔高38米,周长100米,白色巨大的穹形,气势不凡,给人以宽大为怀的感觉。在宏大的白色覆钵上有个方形塔,四面都画有巨大的佛眼,表示佛法无边,无所不见之意。博达哈大佛塔是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之一,是藏 文化的缩影,其悠久历史可追溯到14世纪。

9、鲁温维利塔

斯里兰卡的鲁温维利塔,这座建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佛塔,是阿努拉德普勒最受敬重的舍利塔。1837年该塔被修葺一新,塔顶采用了典型的僧伽罗民族建筑风格,圆基方身锥顶就此一直保留到现在。它也非常受到佛教信徒的尊敬,在佛教的传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0、勐焕大金塔

勐焕大金塔是中国第一金佛塔,亚洲第一空心佛塔。勐焕大金塔座落在芒市东南部海拔一千零七十九点六米的雷牙让山顶,整座塔高76米,塔底基座直径50米,金光灿灿,雄伟壮观,是芒市标志性的建筑,也是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的圣地。

8. 越南河南寺庙

河南一景区“再度走红”,60岁以上老人免收门票,堪称良心景区。

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腹地,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且有许多著名的历史古迹。少林寺、龙门石窟、黄帝城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区,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游客来这里旅游,但除了这些风景区外,河南还有一个高水平的旅游区,现在很受欢迎,因为60岁以上的人没有票,游客称之为良知区。

正如一些朋友可能已经猜到的,这个风景区是白马寺。白马寺是洛阳市白马镇的一个风景区。虽然他的名气不如少林寺大,但他在河南的地位也很重要。白马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00多年前。在这漫长的洗礼岁月里,白马寺不仅没有被战火烧毁,而且保持了完整。到目前为止,该地区有许多古老的废墟。

白佛寺历史悠久,除具有可操作性的影响外,特别是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想象,这是中国最早的古刹,也是中国佛教寺院建成后第一批传入的观板,如越南、韩国、日本和几个欧洲国家的佛教文化,从这里流传下来的,因此在他们的眼中,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寺庙。

而白色的庙宇在建筑上也很讲究,不包括集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古代建筑,这里的吉云大院旁边就是景礼的美食场景,从高处看,虽然不是用金制的通体,造型类似于李天望手中的汉班托塔塔,此外,在庙里还有一个泰国的圆顶,也在庙里插了一个。

这是一个很好的风景区。入场费只有35元。此外,所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免费进入。与著名的三塔寺相比,白马寺无疑是一座良知寺。

9. 越南河内文庙主要用于供奉孔子及各位儒家先贤

不是。 韩国和越南都是有尊儒传统的国家,所以这两国都有大量的孔庙。 首尔文庙 成均馆 河内文庙 除了越南和韩国之外,日本也有文庙。东京孔子庙(又称汤岛圣堂)1690年由德川将军创建。

10. 越南河内文庙是一座典型的

第一怪:公路苗条像根带

越南的公路细长苗条,极少有四车道路段,一般国道都是双车道,省道县道则为沙土路面,远远看去其公路就像一条带子。

第二怪:房子苗条尖顶盖

越南民房窄长,宽大概3、4米,长达10米以上,高3至5层。越南房屋设计与装饰极具法国特色,尖顶的房屋非常普遍。

补充一点:越南土地为国有,但使用权在老百姓手里,土地房产可自由买卖,最近几年越南房价疯涨,不少越南人都是等自己的地皮涨价了就卖掉,再买另一处房子。差价就补贴家用,据说有不少老百姓都是靠倒房产来挣钱的。

第三怪:男人头上绿帽戴

在长期的战争中,越南男人都喜欢戴这种既能伪装又能遮雨的绿色头盔。并没有中国人“戴绿帽”的忌讳。如今越南人骑摩托车出门把它当成了安全帽。

第四怪:女人脸上纱巾盖

越南女性喜欢用纱巾遮脸,只露出眼睛。一是为了防止皮肤被晒 ,二是为了遮风挡尘。因此在越南街道上可以看到非常多的蒙面女侠。

第五怪:人人都把拖鞋踹

越南橡胶质量上乘,其橡胶拖鞋虽然外观粗糙,但耐磨柔软,十分受国民的青睐。不管是雨天晴天、走路骑车、上班赴宴,他们都喜欢穿拖鞋,轻松自然,没有拘束。

第六怪:旗袍开叉到腰带

越南旗袍是越南妇女的传统服装,上装胸,紧收腰,两侧开叉至腰部,下装为宽松裤子,走路骑车都方便。显得越南女性身段苗条,端庄优雅而又婀娜多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第七怪:黑齿红唇老太太

越南盛产的槟榔,老太婆特别爱吃。吃槟榔后满嘴被染得通红,而且吃多了牙齿会变黑。每当越南老太婆向游客推销槟榔时,会张开鲜红大嘴露出黑牙。毫不介意别人惊讶的眼光。

第八怪:睡觉吊在大门外

越南天气湿热,睡在屋里不凉快,于是越南人把“床”吊到门外凉爽的地方:一张粗绳编成网,两头分别系在两根树干上,人像一条鱼般地躺着,还可以悠然地晃几下,十分自在。

第九怪:赌场专门赚外快

在越南的大城市及芒街,有不少高级赌场。这些赌场禁止越南人入内,只允许外国人(主要是中国游客)进去赌博,他们专门做外国人的生意,是名副其实的“赚外快”!

第十怪:电视配音一人代

越南人引进的外国电视电影,都是不分角色配音的。无论电影里有多少人物,全部对白都由一人来完成,比如中国《西游记》几百号人物的对白,都是由一位女性来完成越语配音的。

第十一怪:吃碗米粉上万块

在越南吃碗米粉上万块是平常事。主要是越南币的面值大,现在3500盾越币大约等于1元人民币,所以中国人去越南,只要把500元人民币换成越币,就可以当上“百万富翁”了。

第十二怪:毛鸭崽蛋上佳菜

鸭崽蛋又称屈头蛋。防城港也有卖。将孵了十天的鸭蛋煮熟,打开壳可以隐约看到鸭子的头部身躯,放入柠檬汁等佐料压住腥味,吃起来特别鲜嫩,是越南人最喜欢的小吃之一。

第十三怪:粽子做成四方块

越南传说粽子代表地,天圆地方,所以把粽子做成方形。越南粽子以糯米、绿豆、猪肉为原料,用香蕉叶包着。在越南过年家家户户必做粽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十四怪:手抓生吃野青菜

越南人吃饭时习惯吃生的蔬菜,主要有小白菜、包菜、绿豆芽,还有各种野菜,如芫荽、薄荷。他们将青菜洗净,不炒不煮,直接用白菜叶包好,再蘸上一些酱油或鱼露就吃起来了。

第十五怪:三轮车倒过来踹

越南的三轮车,俗称“客先死”。乘客前面坐,车夫后面蹬。据说它是由当时法国殖民者设计的。既可以避免闻到车夫的臭汗,又可一览无余地欣赏风景,真所谓两全其美。

第十六怪:火车跑在家门外

越南铁路都是走街穿巷。在民居旁边就是亮铮铮的铁轨,火车轰隆隆开来时,满屋都在摇晃。越南人在铁路上行走、踩三轮、骑摩托、做买卖,一点也不担心安全问题。

第十七怪:汽车没有摩托快

越南是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家,交通高峰期,各街道都是像蝗虫泛滥一样的摩托车流。汽车只能慢慢挪动。常有“飞车仔”见缝插针地飞驰而过,所以摩托车比汽车快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十八怪:摩托能把货山载

越南摩托车“好手”多,一辆摩托车骑上四五个人不算什么,常常有摩托车载着一堆小山似的货物或是一群活蹦乱跳的小猪,在路上轻便自如地飞跑,你会为他们的车技惊讶不已。

第十九怪:老公吃粉老婆怪

越南人俗话把老 婆叫做米饭,天天要吃的;而情人、二奶则叫做米粉。男人偷跑到外面“吃粉”,老婆可是会怪罪的。所以当你去越南游玩,有人问你要不要吃“粉”,你就要灵醒了

第二十怪:女孩不敢穿吊带

以前越南人不能接受女孩子穿着暴露吊带和短裙,一些年纪大的越南人甚至起哄、扔石子。现在情况有所改变,但在乡下民风还是比较保守。

第二十一怪:下龙海湾漂乞丐

在街头遇到乞丐并不奇怪,而越南却有海上的乞丐。在下龙湾。常常有乞丐驾小木船向游船靠过来,他们灵活地翻上小船的篷顶或爬上游船,拿着粗糙的大碗递到游客面前,挨个乞讨。

第二十二怪:景点门票坑老外

越南旅游景点的门票,外国人的价格都要比越南人的价格高。如河内的文庙,越南人免票,而外国人要花5000越南盾买票;就连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对内和对外价格也不同。

第二十三怪:不讲信用不必怪

越南人普遍不守时、不讲信用。提前定好时间的活动,常常推迟或毁约。比如预计晚上8点开始的演唱会,8点半开演就算不错了。如果你要借东西给他们,最好多个心眼,以防有去无回!

第二十四怪:厚礼红包显能耐

虽然越南贪污受贿是要被法律制裁,但还是无法杜绝此类现象。连年轻人进厂找工作也一样,不交几百万给有权力有关系的人,就难以入门。呵呵,中国人都能理解…

第二十五怪:茶杯共用也喜爱

越南人有共用杯子的习惯,觉得可以增进友谊。在公共场所合,不管是谁,可以随便拿起别人的杯子任意地喝,主人也不会计较。如果不让他们这样乱喝的话,他们会说你小气。

第二十六怪:客卧同厅又一怪

越南乡村的民房,客厅和卧室是同厅设置的。厅内正中央上方是供拜祖先的祭台,下方则是电视机、VCD等电器,两旁或者一边的角落摆放着床,一般是家里的年轻人或小孩睡在这里。

第二十七怪:穿着睡衣作买卖

越南许多女性习惯穿着睡衣(一般是有袖,长裤的睡衣)出门,因为睡衣宽松,凉快。所以在夏季,街头路尾到处都可以看见妇女穿着睡衣在逛街购物干活。

第二十八怪:火筒当作水烟袋

越南流行用水烟筒抽烟,水烟筒是用竹筒所制。越南人吸水烟筒时要往里吸气,烟气经过水过滤后,可以降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被越南烟民视为宝贝。

第二十九怪:没有柠檬不下菜

越南人喜食柠檬,尤其是青柠檬,米线面条都要挤点柠檬汁。他们是不吃醋的,就是吃柠檬汁,几点柠檬汁下去,吃起来酸酸香香的味道,特别开胃。

第三十怪:桌上鱼露人人爱

吃越南菜就必须吃鱼露,所有浓腻化不开的菜,若放少许鱼露便有清新的风味,送入口中,有种说不出的鲜美,令人回味无穷。据说越南女人身材窈窕的秘方就是长期吃鱼露。

第三十一怪:家具棺材一起卖

在越南土葬是允许的,因此卖棺材的随处可见。家具店门口都摆有棺材一起卖,也不存在什么像中国要避讳的问题,且越南的棺材显得小巧,镶以金边和金色装饰,显得很精致。

第三十二怪:陵墓布满各村寨

越南在过去的一百年经历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所以牺牲的人很多,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参军阵亡的。每经过一个村寨的时候,都能看到路边有许多的陵墓。

第三十三怪:舢板商铺水上卖

越南水泊众多。不管是在下龙湾还是在其它的湖泊乘船游玩,停船驻足之间,就会有划小木船的水上商店顺势靠上来,然后就会有渔家女向你兜售越南水果、本地特产,已形成了规模。

第三十四怪:一夫多妻随便拽

以前越南男人少,政府默许一夫多妻。但丈夫纳妾必须得到大婆同意,而且大婆是家务的总管。只要养得起,娶多少老婆是没人过问的,生下的小孩政府都一视同仁,全部能正常上户口。

越南人对大小老婆的称谓非常有意思,依次称她们为:大米饭(大老婆)、二米饭(二老婆)、米粉(三老婆)、面条(四老婆)和方便面(五老婆)。

其寓意为:大米饭作为主食是要天天吃。二米饭虽然成分有些变化,但还算主食范畴。

米粉应该归位为点心类,是主食的补充。面条在很饿时才拿来充饥。方便面则是很随意,想吃就泡一泡,不想吃就搁一边。

武威文庙,西北最大的文庙,为何建在了河西走廊

武威文庙:声名冠陇右 文章传千秋

“斯文绝继在人才。”文庙正是养文气之地,育人才之所。

武威文庙号称“陇右学宫之冠”,如今则是全国三大文庙之一。

五百年的文庙

兰州,过黄河,翻越乌鞘岭后,遇到的第一个城市就是武威。武威是汉武帝为扬言汉军的“武功军威”而设立,算起来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同敦煌酒泉张掖号称河西四郡,在汉唐时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座千年古城,既是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曾一度是我国的三大文化中心,据说唐玄宗都曾到武威观花灯,可见当时武威经济文化的兴盛程度。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武威文庙。这座建于明正统年间的寺庙,如今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祭孔场所之一,规模仅次于曲阜孔庙建水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城东南隅,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二年至四年(1437年—1439年),距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了。后经明成化、清顺治、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重修后逐渐成完整的古建筑群。

文庙是孔庙的另一种称呼。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人们把祭祀关羽的庙称之为“武庙”,由此文宣王庙也被称为“文庙”。

“天下文庙,惟论传道以列位次。”可见文庙的作用是教书育人,宣扬礼制。由于文庙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学校职责,许多地方学校就设于文庙之内,故此人们往往把庙和学连在一起称为庙学。在解放前,几乎每一个县都有文庙,如今能够保存下来的文庙没有多少了,而完整的文庙就更少了,一些地方剩下个大成殿,就很不错了,足以让许多地方作为开发旅游的王牌了。

声名冠陇右

武威文庙被人们称之为“陇右学宫之冠”。进入武威城区,我们很快就来到了天马广场,武威文庙就在距广场不太远的地方。

这是个雨后的下午,走进武威文庙,阳光灿烂,树叶初展,文庙内弥漫着些许尘土的气息。古代官私都可以兴办书院,有官办的也有私立的。武威文庙的修建却与众不同,它是凉州卫的军户们所修。据明正统四年(1439)《凉州卫儒学记》载:明正统初年,徐 “睹将校子弟,多明秀好学,而未设学舍以为讲肄之所,遂请于朝,得命以农隙令军士取陶甓而经营之”。

人们酝酿设立文庙的目的自然是教书育人,学子进而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中举人考进士,获得一官半职,最后成为“体制内”的人,做高官骑骏马。这似乎就是人们所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可见,人们修建文庙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祭祀,还带着很强的功利性。

进门前行,曾经令无数人向往的文庙就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人们巧妙地将对孔子的尊崇礼仪融入了建筑的布局,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这些参观者。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部分,以大成殿为中心,南为戟门、棂星门、状元桥及泮池,北为尊经阁,西为凉州府儒学院。棂星门后面,就是戟门,此门又叫大成门,进去就是大成殿,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

按照习俗,武威文庙的正门从建成至今没有打开过,因为武威在科举时代没有出过状元。文庙的正门自然就不能开启,如今这里虽然变成了博物馆,但依旧恪守着这个古老的禁忌,大门依旧紧闭,似乎还在期待传说中的状元出现。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先河,他打破了当时只有贵族子弟学习的弊端,抱着有教无类的想法,真正将知识向平民普及。从孔子以后,我国教育体系逐渐走上官私共存的道路

绝学谁人继

凉州府学就在文庙西面。这是一个长方形院落,明伦堂是府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明代官私兴办的书院很多了,有些县有三四所。有各级政府兴办的,也有学者私人创办了书院,而且私立书院的教学质量往往超过了官办书院。有些书院在全国影响非常大,比如东林书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人们已经非常熟悉了,它提醒书院的学子们不能一味地读死书,否则就会读书死。然而,真正能够明白其中含义的学生并不多,大部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据说当时的生员们每天晨间要写大小楷二三百字(估计需要1-2小时),上午读四书、五经一板(估计需要2-3小时)。下午读时文一篇、诗一首(需要2-3小时)。灯下则作抄摘、试贴等工作。综合来看,每天周而复始地写字,死记硬背,和作八股文。因为山长(即书院总管)五日一抽查,教师也要求五日一背书和默写。所以书院的课业与生活是为科举做官,而终年埋在故纸堆里,与现实相隔离。

到清末,儒学教育彻底和现实脱节,培养的学生只能是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念之乎者也。宋代关中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宗旨早被大部分学生忘记了。不少学生都企盼着能够考中举人进士,然后一门心思捞官挖钱。

武威文庙内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众多的匾额,多达44块。保存在桂籍殿内,这些匾额涵盖了从康熙到民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其内容有“天下文明”、“书城不夜”、“辉增四垣”、“文明长昼”、“辉腾七曲”、“佳录垂青”、“聚精扬纪”等,其中“天下文明”匾额是武威人牛鉴所书。牛鉴是武威人,考中二甲第四名,曾任两江总督,是清代甘肃文人担任过的最高职务,也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人。牛鉴签订南京条约后,又过了60多年,科举制度就被彻底废除了。不久,新文化运动兴起,科举制度和儒学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

走在武威文庙内,看着一块块大匾,张载的话再次想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起来容易,行起来难,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