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古氏宗祠

五华古氏宗祠

五华古氏宗祠位于五华县,年代为清,属于古建筑。

2014年1月13日,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五华古氏宗祠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东五华县古氏宗祠(凤仪公祠)重修记

五华县古氏宗祠航拍图

五华县古氏宗祠重修记

古氏宗祠位于五华县华阳镇华新村,背倚眉山,侧傍琴江,喝形“仙人献掌”,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840平方米,是崇祀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梅州古革、古堇、古巩“兄弟同科三进士”之父亲、南迁古氏十世祖凤仪公的祠堂,自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华阳镇莲塘埔村堪舆名师古首标等创建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历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咸丰二年(1852年)和1990年四次大维修及近30多年来,在桂芳、培源、博生等热心人士和历届祠堂管委会(理事会)管理下,得于有效地保护,通过宗祠的匾额、碑碣、联语,既展现出古氏文化的丰厚底蕴,又保持了客家民居的建筑风格,并且得到政府认可:五华县人民政府于2010年公布为“五华县文物保护单位”、“客家古民居保护单位”,梅州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1月公布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古人云: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考先祖凤仪公,宋朝潮州典郡,诰授朝议大夫;德配杨氏,因夫荣子贵,诰封夫人。生三子,长子革公,官至广东潮州太守,居梅州;二子堇公,官至广西象州刺史,裔孙迁居广东河源市;三子巩公,官至广西宾州刺史,致仕后迁来广东五华县。凤仪公裔孙除上述三地外,较集中的地区有广东广州惠州清远、潮汕以及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香港台湾等地及海外十几个国家,占全球古氏现有人口半数之上。

古氏宗祠自上次维修后,近年来发现土砖墙体严重倾斜,桁梁瓦桷腐朽不堪,岌岌可危,若不及时维护,一旦倒塌,为时晚矣。有鉴于此,在2017年8月,古氏文化促进会荣誉会长焕坤宗长、达祥会长倡议进行第五次维修,得到深圳、五华两地理事会的秋来会长、庚端会长和众宗亲的共同响应,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修缮方案。

欣逢太平盛世,复兴传统文化,《人民日报》亦刊文: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祠堂是存放我们乡愁的陈列馆,是安放我们灵魂的栖息地。基此,在修缮方案上,保留了古氏宗祠的外观原貌及原有的石柱、碑碣、牌匾等文物,还丰富了宗祠的古氏文化系列内容,陈列十一世祖前历代祖先画像,镶嵌文化碑,增建进士广场,对半月池风水塘、门坪、道路、边界、排水及周边环境进行整修、绿化等,让古氏优秀文化通过祠堂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本次修缮费用,总耗资人民币三百多万元,概由古氏文化促进会五华理事会、深圳理事会负责筹集。重修后的祠堂,雕梁画栋,古朴庄严,边界清晰,广场宽阔,与祖先雕像相映生辉,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光华。同时作为古氏历史博物馆,设立古氏各地开基祖简介,上以报祖感恩,下以联族睦邻,可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古氏宗祠自2017年8月开工重修,至2018年12月完竣,谨此铭记为出谋献策、默默付出的总设计、中粮集团驻深企业党(管)委副书记(主任)焕坤,执行设计、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深四线工程部部长锦忠,墙裙文字和进士广场书写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建中、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志德、深圳市邮政局党委书记志宏,以及古氏文化促进会会长达祥,深圳理事会会长秋来,五华理事会会长庚端、执行会长共和、现任管委会主任惠开,文化墙资料供稿者、古氏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小彬,施工主管成辉、能晖、达清等等宗亲,铭记为修祠出钱、出力之各位宗亲们,你们的耿耿忠心、磊磊胸怀,必将彪炳族史!

谨此为记。

古 氏 文 化 促 进 会

五华理事会、深圳理事会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 古氏宗祠图片选 ·——

摄影:古留芳、古小彬、古箭标

五华县古氏宗祠航拍图

五华县古氏宗祠 进士广场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重修记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神龛

五华县古氏宗祠 文化墙之一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牌匾

五华县古氏宗祠 贺匾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五华县古氏宗祠

广东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古氏宗祠考

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古氏宗祠考

撰文:《中华古氏》总编辑 古小彬

一、建设年代及名称

谈到祠堂,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它是历史的遗产,是历史见证,它包括了建筑年代、祠堂名称,以及祭祀祖先、凝聚宗族力量的功能等。

华城镇是古长乐县(今五华县)县城所在地。据《华城地方志》主编卓尚基介绍:历史记载,自秦汉南越王赵佗在华城筑“长乐台”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宋代筑城后,各姓在城内十字街东西南北方,几乎都有各姓(家)祠堂。如:位于十字街东的有周家祠、魏家祠、朱家祠、徐家祠、黄家祠;位于十字街南的有钟家祠;位于十字街西南的有曾家祠、邓家祠;位于十字街西的有孔家祠、卓家祠;位于十字街北的有古家祠、何家祠;李家祠位于河唇街囗侧,陈家祠位城内小教堂畔,张家祠位于桂和街;等等。

那么,华城镇的古氏宗祠究竟建于什么时候?又是供奉哪位祖先的祠堂呢?这就得做做功课、追根溯源了。

这里先穿插《非常道》里的一则轶事:

梅县人、国学大师、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古直教授在庐山东林寺设帐收徒,杜宣(著名剧作家、国际文学活动家、《文学报》的创始人之一)等人前去听课,古直问他带了什么书,杜说只带了一部《辞源》,古直勃然大怒:“怎么我的学生用《辞源》?”杜宣说:“我不认识的字,不查《辞源》查什么?”古直更加怒了,大声地说:“怎么,我的学生查《辞源》?”后来古直缓和下来,才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不懂的字,要查《说文》,查《尔雅》,查《水经》”,“要查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这样才可靠。《辞源》这一类书,是二手货,不可靠的。我们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古直教授反对学生利用非权威的工具书,他主张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他这种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我之所以提起这则小故事,确确实实是与我们当前面对华城镇古氏宗祠的建筑年代、祠堂名称有关系。有的宗亲说是八世祖“成之公祠”,也有文献记载是十一世祖“巩公祠”。

持“成之公祠”之说的原因,是祠内有“岭南首第”“乡贤世第”匾额(附图),因为只有“成之公”才符合这个誉称。但目前没有查阅到解放前(1949年之前)的任何一本《古氏族谱》记述该祠为“成之公祠”,这只是“传说”而已。

华县华城镇古家祠/古小彬 摄影

倘若以“牌匾内容”而判定为“某公祠堂”,则会贻笑方家了。譬如:华阳镇华新村古氏宗祠(凤仪公祠)悬挂有“校书郎”牌匾(附图),这是宋朝“成之公”的官职;也有“都察院都御史”牌匾(附图),这是明朝“彦辉公”的官职。总不能因为牌匾内容说是“成之公祠”或“彦辉公祠”吧。其实这类例子很多很多。

五华县华阳镇华新村古氏宗祠:校书郎 、古小彬 摄影

五华县华城镇古氏宗祠:都察院都御史 、古小彬 摄影

持“巩公祠”之说,是因为有《古氏族谱》文字记载。

这套族谱是江西吉安龙泉县(今遂川县)的族谱,谱名为《古氏族谱》(折页位为“古氏四修族谱”),民国十五年(1926年)、木活字印刷、全套16本;

总理:古梦龙(邑庠生)

纂修:古镜(江西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古飞熊(邑附生)

督修:古瑞华(登侍郎)

参阅:古建勋(奉直大夫)等

古氏四修族谱

江西省遂川县《古氏四修族谱》图片(局部)

本谱“第二卷·祠屋图”所刊祠堂图分别是:

1、广东省城古成之公祠(即今广州市中山四路230号“古家祠”);

2、广东嘉应州城内古氏宗祠(祠址在今梅州市邮政大厦附近);

3、广东长乐县下洋祠堂图(即今五华县华阳镇华新村凤仪公祠);

4、广东长乐县赤紫乡祠堂(即华城镇高华村原祠堂,本祠裔孙迁到江西遂川县定居);

5、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城内北门半街、光绪十六年(1890年)庚寅新建巩公祠,壬山丙向。

……

读到这里,眼前一亮,本谱交代的很清楚:华城镇十字街古氏宗祠是在清朝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设,祠名“巩公祠”。因为在华阳镇小拔村已有“巩公祠”,所以叫“新建”。

本谱后续记载:光绪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子时,江西龙泉县嗣裔在广东长乐县城内北门“巩公祠”国宝堂壬山丙向新进主位数十位,有“配享”,有“散谥”,也有“特牌”。

这是我发现第一本有明确记载建设年代、祠堂名称的、而且是解放前的《古氏族谱》(附图)。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江西遂川《古氏族谱》

为了更进一步佐证该谱记述的真实性,又遍查其他族谱,果然在民国六年(1917年)湖南醴陵、江西萍乡联合修的《古氏三修族谱》,也有巩公祠堂图(1995年再修谱时,说明的繁体字已用简体字,但图内标注仍为繁体字),且该祠堂图与江西遂川《古氏族谱》图一致,略有改动的是本谱祠堂图标注为“古巩公祠”。

湘赣边《古氏族谱》

因此说明,华城镇十字街古氏宗祠是“巩公祠”,并非一言之说,而是多地族谱有文字记述的铁证。

二、祠堂的功能

既然在华阳镇小拔村建有“巩公祠”,为何又要“新建巩公祠”呢?

原来,在县城、州城、省城建立以姓氏为单位的宗祠,并非古姓才有,而是大部分姓氏都有,其效仿以地域为单位的“会馆”形式,以解决千里迢迢赴县城、州城、省城应考的家乡学子栖身之难,也为商贾人士提供资讯、寄存物件提供了便利。

五华县古氏宗亲也一样,为了体现家族的兴旺,也考虑为本族子弟赴县城会考提供食宿、温习功课之便,集众之智,聚族之力,在县城再建设了这座纪念五华古氏开基祖、宋朝绍圣四年(1097年)兄弟同科三进士之一的十一世祖巩公祠堂。

据《中华古氏宗祠图志》介绍,我们古氏家族,建在省府、州城、县城的祠堂也很多,如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的“古家祠”(又称古氏书院)、梅州市区的“嘉应古氏总祠”;四川乐山市中心区的“古氏宗祠”、荣县城的“古家祠”;江西省修水县城古家巷的“古氏宗祠”;广西钦州市板城街上的“古氏宗祠”等,在科举时代有着特殊的功能:一是族权的象征。因为当时能在县城或省城建起祠堂,是家族兴旺的体现,是本家族人引以为傲的事情,甚至有些宗祠能以祠产(或称为蒸尝)收入来奖励优秀学子。

三、重修定位为“云应公祠”

2017年3月18日,经五华县华城镇十字街古氏宗祠现场参祭代表2000多人会议讨论(附图),鉴于五华县是全球古氏人口最多的县,且华城镇交通便利,镇上有各姓氏宗祠二十几座,堪称为五华县的祠堂文化群,便一致同意将该祠堂进行重建,并定名为唐朝南迁始祖“云应古公祠”。

古氏会议

古氏会议

2017年 五华县古氏祭祖活动

追记一九九0年海内外古氏宗亲五华县华阳祠堂祭祖盛典

宗族盛会兴无前

——追记一九九0年海内外古氏宗亲五华县华阳祭祖盛典

五华县华阳镇古氏宗祠(梅州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九零年金秋九月,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真是吉日好天时。南粤古氏在广东省五华县华阳镇仙人献掌宗祠举行了盛大的祭祖盛典——这是古氏家族百年以来的第一次祭祖盛典!

这一天,五华县各镇的宗亲心怀虔诚汇聚在古氏宗祠。

梅县兴宁普宁河源远地的宗亲风尘仆仆赶来了。外出广州深圳东莞的各界宗亲返乡了。台湾的宗亲飘洋过海,也专程回归了!

……

人人怀着赤诚的孝心,个个激奋着同宗血脉的热情,祥和的宗谊感染着每一个宗亲,灵瑞的祖德沐浴着每一位宗亲。欢声、笑语、喜气增添了庆典的气氛。可歌可泣的场面,可诉可倾的兴事,说不清道不完。

这一天,台湾宗亲一百多人的庞大祭祖团,在梅州城拜祭宗悦公墓地后,乘车赶到华阳祖厝地朝拜祖宗。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台湾宗亲的祭祖意愿被阻碍了四十余年。而今,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回归祖厝地寻根认苗来了,这是难得的机缘!这样的孝举在宗族历史上也是少见啊!

基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大政方略,各级政府破例给台湾宗亲的祭祖给予惠便,袭用了外事活动的礼仪接待祭祖团。台湾宗亲甫入五华县境,县政府便在县城的华侨旅行社举行了简朴庄重的茶话会,魏副县长亲致祝词,向回乡祭祖的台湾宗亲表达了良好的祈愿,随后由县政府官员陪同祭祖团赶赴华阳。

华阳镇政府在驻地为台湾宗亲祭祖团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欢迎的横匾悬挂在主要街道上和镇政府大门口,彩旗飘扬,醒狮起舞,金鼓齐鸣,鞭炮连天,人潮如涌,欢声喧耳。几百名少男少女组成了仪仗队列道两旁。政府主要领导在大门迎候。当古娘渊、古胡玉美率领的祭祖团车队一来到镇政府门口,二名少男少女便迎上前去敬献鲜花。镇政府礼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宾主双方致词后,双方互赠礼品。

仪式结束后,由金狮队接引,台湾宗亲祭祖团在浩浩荡荡人流的簇拥下乘车来到华东村古氏宗祠参加祭祀典仪。目睹这热闹的场面隆重的仪式,台湾宗亲强烈地感受到了族谊乡谊的真挚,禁不住热泪盈眶:“大陆同胞好亲热啊!”娘渊宗台动情地说:“我的父亲去世前淳淳告诫我,一定要回‘胞衣迹’去看一看,我等了四十多年,终于回到了祖宗居住过的地方,了却一桩心愿。”

在古氏宗祠内,本地宗亲和远道而来的宗亲融和地互叙族谊亲情,喜气一片。祭祖团副团长娘渊宗台兴奋之余,当场再捐助捌佰美元。祭祖典仪结束后,由重修祖祠理事会代表大陆宗亲,郑重地向焕谟宗台授予“阖族敬仰”赞匾,表彰他尽力推进宗族事务的孝行;授予娘渊宗台“孝义并厚”赞匾,授予古胡玉美“懿德可风”赞匾,授予炎生宗台“孝思厚重”赞匾。

中午,在达祥宗台的“华苑”楼内,台湾祭祖团举行了答谢宴会。县镇政府负责人莅临了宴会。世界客属总会秘书长、台湾古氏宗亲祭祖团团长古胡玉美致词说:“国家级、世界级的会议我参加了不少,但这一次我感受得最深,亲情使我内心万分激动。”

是啊,历史的时空,地域的差异,都阻碍不了亲情的凝汇,亲情的扯动,使我们不分老幼、不分尊卑、不分远近都能聚合祖庙堂前,亲情使我们有了共同的意愿、共同的语言。

寄语四方亲骨肉,堂前祖德赖弘扬。愿有朝一日,我们宗亲能够更意气风发地相聚在祖庙!

让我们能够永志不忘这一天:一九九零年农历九月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