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呜苗寨

梦呜苗寨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有一个双龙沟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又名“双龙沟”,美丽的梦呜苗寨就坐落在这里。莫名的喜欢苗族,喜欢她们精美的服饰,喜欢她们的能歌善舞与酣然淳朴。

当你步入梦呜苗寨的时候,你会被这里的秀美风光所陶醉,被这里的芦笙阵阵和好玩好看的竹竿舞所感染,然后,很快融入其中!为了展示苗寨人的好客与热情,他们会在苗寨大门内分列两边欢迎游客的到来,芦笙阵阵,响彻苗寨。

目前,梦呜苗寨设有苗家杀猪宴、苗族田园农耕(微田园)、鼓楼对歌、芦笙踩堂、闹鱼、斗马、斗鸡、斗鸟等系列旅游项目。

真个苗寨以苗族风情体验为主导。融水县委、县人民政府都非常重视发挥这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将旅游产业与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精准帮扶等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参与景区的管理经营。

大型实景剧《苗魅》,每周五和周六晚上八点准时开演。演出地点所使用的苗族吊脚楼都是从贫困山区苗族村寨整体搬迁的木质房子,参与演出的演员除了景区工作人员以外,还有随房子一起迁入景区的贫困山区苗族同胞,共15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4户53人。苗寨民族风情街建筑均是从山里贫困村原封不动整体“打包”搬迁而来,最大程度保留了苗族原生态的建筑特色。这种新型模式会让苗寨越来越好。

古老的地域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美。这些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像是一幅醉人的水墨画卷。不虚此行,美丽的梦呜苗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对这里的祝福遥遥深远。

舍小爱为大爱,双龙沟梦呜苗寨欠大苗山人民一次盛大狂欢

苗族群众心中

芦笙踩堂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苗家人的血液里流动着芦笙的曲调

这是独特的印记,经久不衰,薪火传承

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

这两年来

融水的苗族大型活动都相继停办了

比如众所周知的

融水芦笙斗马节已停办了2年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也已停办了2年

唯有梦呜苗寨的芦笙狂欢节

成为了苗山人民仅剩下的大型芦笙活动

根据原来的计划

2021年11月6日

融水双龙沟梦呜苗寨将举行

第二届芦笙狂欢节(芦笙比响大赛)

据悉

本届梦呜苗寨芦笙狂欢节

报名参加队伍多达152支

赛程足以从11月6号排到28号

(仅周末比赛)

各芦笙队满怀期待筹备大赛

有的芦笙队为此还花重金更换全新芦笙

欲全力以赴争夺大赛名次

但是谁都没有想到

原计划芦笙狂欢节的举办时间

撞上了当下反弹的疫情

疫情当下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才是重中之重

根据市级下发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以及融水县人民政府部署的防控工作

为有效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

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经研究决定

延期举行融水双龙沟梦呜苗寨

第二届芦笙狂欢节(芦笙比响大赛)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参赛顺序不变,日期延期)

具体补充通知如下

对此

一些群众不太理解

纷纷抱怨已为本次大赛付出了

时间、精力、金钱等

对于接下来活动举办的不确定性

大多数群众则依然期待着还能延期举办

当然这也是举办方所希望的

对此给大家造成的不便

双龙沟梦呜苗寨深表歉意

并恳请已报名参赛的152支芦笙队谅解

舍小爱为大爱

双龙沟梦呜苗寨

欠大苗山人民一次盛大狂欢

待疫情过去

我们再相约双龙沟梦呜苗寨吧!

图文来源 | 融水好门户 原创拍摄

双龙沟梦呜苗寨第二届“芦笙狂欢节”决出名次

“我第一次来看芦笙比赛,很精彩、很热闹、很震撼、很有民族特色。”游客王郁说。

12月12日,历时8天170多场比赛的融水双龙沟梦呜苗寨第二届芦笙狂欢节(即芦笙比响大赛)圆满落下帷幕。此次活动是融水苗族自治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芦笙比响活动,共有152支芦笙队伍参加。

决赛当天,来自红水乡良双村的芦笙队进行开场表演。男吹芦笙女跳踩堂舞,笙歌阵阵、舞姿翩翩,激起了在场所有人对此次比赛的热情。

开场表演结束后,紧接着就是芦笙比响的总决赛,当天总共有22支芦笙队参加角逐。比赛采取抽签的方式进行,每两个参赛队进行一次角逐,每支队伍吹完三曲之后交换场地再进行比拼,芦笙比响一般都是比声音的大小,裁判在1公里之外的地方听声音,以打旗语的方式通知对方,声音大的队伍就为胜方。活动吸引了不少的群众和游客前来观看。

自古以来,苗族人都喜欢吹芦笙,每个村寨都有芦笙队,每年秋收以后芦笙队都会吹响芦笙,庆祝丰收。同时,也会开展村与村、屯与屯之间的芦笙“打同年”活动,“打同年”是苗族交友联谊的活动,以芦笙为友、以芦笙传情,加强交流、沟通感情,弘扬芦笙文化

▲红水乡良双村良列芦笙队获得第一名。

柳州市非遗传承人吴妹乌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吹芦笙,跳踩堂舞,希望能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自队员都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经过激烈的比赛,红水乡良双村良列队获得了本次比赛的第一名,杆洞乡乌英驻融队获得第二名,安太乡三合村甲韶队获得第三名。

通过此次芦笙狂欢比响活动,加强了融水各乡镇、各村屯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友谊、加深了情感。

“今年我们双龙沟梦呜苗寨举办了第二届的芦笙盛会,主要是挖掘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加快融水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融水双龙沟梦呜苗寨芦笙狂欢节活动负责人潘桂先说。

图文记者丨黄 诚 龚祥友 龙 涛 通讯员:龙林智

值班编辑丨陈慧娴

责任编辑丨龚祥友

责任监制丨梁 洲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

梦呜苗寨,山清水秀如诗如画,又一个好玩的旅游新发地

11月3日,“2020美丽中国行·聚焦柳州大健康产业和旅游装备制造发展” 采风推介活动在柳州正式启程。本次活动是“美丽中国行”第99场采风活动,由中国旅游报社和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共同主办。跟随中国旅游报此次活动来到柳州融水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有一个双龙沟原始森林旅游度假区又名“双龙沟”,美丽的梦呜苗寨就坐落在这里。莫名的喜欢苗族,喜欢她们精美的服饰,喜欢她们的能歌善舞与酣然淳朴。

当你步入梦呜苗寨的时候,你会被这里的秀美风光所陶醉,被这里的芦笙阵阵和好玩好看的竹竿舞所感染,然后,很快融入其中!为了展示苗寨人的好客与热情,他们会在苗寨大门内分列两边欢迎游客的到来,芦笙阵阵,响彻苗寨。

芦笙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在苗族地区,芦笙是苗族广为流传的传统簧管乐器,芦笙也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在2006年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据说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芦笙是重要的"媒介"。被严格挑选来的白竹、紫竹、苦竹,作为芦笙的竹管制作材料。

苗族人和芦笙就像伴侣一样不分开,家家离不开它。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会有芦笙,无论在什么地方。苗族的民族文化生活,芦笙和舞蹈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说,在苗族人看来,芦笙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了。在苗族人民的心目中,芦笙特别神圣。

苗族姑娘,不但能歌善舞,芦笙吹的也不含糊。说起苗族,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苗族姑娘穿着色彩鲜艳的漂亮服饰和那些精美的银饰。在梦呜苗寨,有一群快乐的苗族姑娘,每天穿着属于她们的民族服饰,在苗寨里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她们把游客看作是远方最尊贵的客人。

目前,梦呜苗寨设有苗家杀猪宴、苗族田园农耕(微田园)、鼓楼对歌、芦笙踩堂、闹鱼、斗马、斗鸡、斗鸟等系列旅游项目。

有别于其他村寨的是,梦呜苗寨是个扶贫项目,也是苗族文化的体验园。苗寨里的部分工作人员和演员,大都是扶贫项目的受益者。一位美丽的苗族姑娘告诉我,它的家距离梦呜苗寨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日子过的很贫穷。他们家的房子拆了,然后政府把拆下来的盖房用料都搬来苗寨,又重新建房,让他们感觉这是一样的家,不同的是,搬来之后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她每天在这里工作演出,也有了收入,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全家人都很开心!她甜甜的笑着,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那满满的幸福感。

在梦呜苗寨里,有这样一个拍照好玩的地方,拍出来的图片看上去功夫了得。你来了,一定要亲自感受一下,看看自己的功夫如何,能拍出何种模样。

苗寨有10多家民宿,商铺也很多,目前经营的有民族特色餐饮、民宿、文创产品,芦笙制作展示、火塘文化体验、特色旅游纪念品等,独具特色。现在设有苗家杀猪宴、苗族田园农耕(微田园)、鼓楼对歌、芦笙踩堂、闹鱼、斗马、斗鸡、斗鸟等系列旅游项目。

夜幕下的梦呜苗寨,美的如梦如幻。灯火阑珊,绚烂的似火一样跳跃,点燃了夜色让我们徜徉在梦呜苗寨。眼望苗寨灯火珊阑,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摇曳的灯火如凤冠霞帔,如此让人沉醉其中。

苗寨的夜色美轮美奂。每当夜幕降临,苗寨一下子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初冬时节,融水苗寨昼夜虽有一些温差,晚间要比白天稍微凉一些。但是,如此热闹的苗寨之夜,不觉凉意。几位漂亮的苗族姑娘,在水上搭建的舞台,跳着欢快的舞蹈。在武侠的前方,有一个网红吊桥,吊桥是在水之上,这个季节不敢去挑战,如在夏季,一定去网红吊桥挑战一下平衡力。

这些贫困户的老房子经修缮后,既是生活场所,又是演出的场所。让苗族同袍留住了乡愁,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幸福。

梦鸣苗寨,这里依然成了欢乐的海洋。苗族姑娘跳起她们自己的民族舞蹈,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 整个苗寨都在沸腾着,很投入的同苗妹一起跳起了竹竿舞,一直都很喜欢竹竿舞,这次跳的过瘾!

梦呜苗寨是国家AAAA景区,距县城3公里。真个苗寨以苗族风情体验为主导。融水县委、县人民政府都非常重视发挥这里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将旅游产业与易地扶贫搬迁、扶贫产业、精准帮扶等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参与景区的管理经营。

大型实景剧《苗魅》,每周五和周六晚上八点准时开演。演出地点所使用的苗族吊脚楼都是从贫困山区苗族村寨整体搬迁的木质房子,参与演出的演员除了景区工作人员以外,还有随房子一起迁入景区的贫困山区苗族同胞,共150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14户53人。苗寨民族风情街建筑均是从山里贫困村原封不动整体“打包”搬迁而来,最大程度保留了苗族原生态的建筑特色。这种新型模式会让苗寨越来越好。

古老的地域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美。这些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像是一幅醉人的水墨画卷。不虚此行,美丽的梦呜苗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对这里的祝福遥遥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