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根竹祠堂

高明根竹祠堂

高明根竹祠堂位于浦北县龙门镇高明村委根竹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文物建筑。2016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明根竹祠堂,高明根竹祠堂简介,高明根竹祠堂-钦州浦北县高明根竹祠堂旅游指南

又多了一个文艺打卡点!这个古村落祠堂成为了高明民进开明画院

11月13日

高明民进开明画院

在阮埇村区氏总祠揭牌成立

揭牌仪式上还举办了

广东省民进开明艺术家笔会雅集活动

民进佛山市委会秘书长黄锦培,高明区人大副主任、民进高明区总支委主委朱维礼,民进广东省开明画院副院长、佛山市开明画院院长梁国荣,高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仇艳芳,高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吴伟强,高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李鉴兴,共同为高明民进开明画院揭牌。

黄锦培强调,高明民进开明画院要继续秉承“开来而继往,明道不计功”和“惟愿文教敷,遑顾心力瘁”的开明精神, 汇聚更强力量,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揭牌仪式后,由高明区人大副主任、民进高明区总支委主委朱维礼给高明民进开明画院新任院长李美征、副院长黄泽堂,专职画家古琪、王丞伟、郅婷婷、范娟玉 ,特聘画家韦燕桂、谢德欢、邓文冲颁发聘书。

随后,各位艺术家在创作基地进行笔会雅集创作交流活动。只见艺术家们挥动笔杆,一幅幅即兴作品跃然纸上,吸引了其他艺术家驻足观望。定睛一看,这些作品文思精彩巧妙、寓意厚重深远,无不展现出民进书画家们不凡的艺术修养和造诣,让人大开眼界,连连称赞。

未来,高明民进开明画院将使市民 的文化生活更加活跃,有益于增强高明区的文化软实力。高明民进开明画院还将通过举办展览、组织书画家积极提交作品,以及做一些公益性活动等方式,为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光添彩。

民进开明画院的成立

标志着高明的艺术事业即将登上新的台阶

让我们一起期待

他们为高明带来更多更好的艺术教育和作品吧

开明画院是由有较高书画艺术造诣的民进会员为主体的非盈利性艺术活动机构。高明区民进开明画院旨在发挥民进文化界别的特色和优势,打造服务和凝聚书画界会员的平台,打造服务社会的公益平台;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服务,为民进履行参政党职能服务,为提升民进人文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质服务。

文化高明编辑部

来源丨高明区文广旅体局

编辑丨佛山新闻网何绮华、周静

审校丨区燕芬、刘丹红、李细妹

在看点一下

嘉兴高家祠堂

  嘉兴南湖渔村”内有一处古建叫“燕来堂”。门前临水竖一座无任何文字的石牌坊。事后查到资料,方知,“燕来堂”乃“高家祠堂”,是“南湖渔村”内唯一一座清代保留至今的三进宅院式古建筑,高墙黛瓦,古朴幽静。在到处仿古造古的今天,原汁原味的古建尤显珍贵。

据网上的文章介绍,高家祠堂系清代著名商人高公升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此地被列入拆迁范围,由于该祠堂相对比较完好,尤其是内部穿斗式梁架以及斗拱装饰相当罕见,“铲”下留情,免遭厄运,被保存了下来。是“南湖渔村”留下来的唯一古建,2002年被列为嘉兴市文物保护点。2000年后曾落架大修,但一直到现在还是空置着。

大修后,起先称“南湖渔村博物馆”,后命名“燕来堂”。源于嘉兴出生的唐代诗人刘禹锡(772~842年)的著名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新名称为古建筑注入了新的内涵。

高家祠堂系创办高公兴酱园的高氏家族清代所建的祠堂。祠堂面积1384平方米,通面阔19米,通进深72.85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

祠堂共有三进厅堂,另有回廊。第一进为五开间平房,穿斗式五架梁,朝南梁枋上雕有人物和花草纹,原应为轿厅。第二进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梁枋上雕有纹饰,地面铺设方砖。原为前厅。第三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房屋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单步,用四步。西侧房屋为三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高家祠堂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嘉兴市区现存此类建筑已极少见,对研究当地的祭祖习俗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渊学

乡村视野 || 故乡祠堂寻根

【2020年第318期●总第1085期】

2020年11月29日,周后运应邀回邵举行 《榜样邵阳》第五期讲座。

故乡祠堂寻根

文/周后运

2019年冬季,天气湿冷。我的家乡,湖南洞口县雪峰山下,那座由周氏子孙聚居的小山村,一改往年的沉寂,各家各户都热闹起来,大家奔走相告,湮灭没于历史时光之中的“珊珉公祠”重修了。几十年的光阴,几代人的记忆,仿佛这一瞬间被激活了。作为外出过年的游子,此刻我才真正感觉到宗族的温暖和力量。

在过去,提起珊珉公祠,我们村子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讲上几个小时,高大的马头墙,庄严的门楼与对联,神圣的祖排位,昭穆有序的族谱,武官下马,文官下轿的石牌楼,无不让我们倍感荣光。当然,大家最津津乐道的,还是我们共同的祖先,应森公之第三子珊珉公,他慈孝威武,儒雅俭朴, 古风超然。先祖 周仪,是宋代邵州(今邵阳)第一个考中进士的人。由周仪起,三代出了三个进士,时称“宋三周”。对于“宋三周”,《同治武冈州志·名臣传》甚至将之与唐之张九龄兄弟和宋之“三苏”相提并论……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活灵活现地走进了周氏子孙的心中。

这座祠堂很早就淹没在衰草枯杨之中,村里的人真正见过这座祠堂的人并不多。但是在每一个周氏子孙的心中,这座祠堂都是美轮美奂,具体而真实的,就像珊珉公一样,鞭策着每一位周氏子孙。在得到祠堂重建的消息后不久,我就接到了族长的电话,他也是这次珊珉公祠重建的主导者之一,“后运,您是我们周氏子孙的骄傲,做过奥运会火炬手,又是著名作家,社会影响很大……”

族长的一番夸奖,让我这个游子既感到温暖,又感到诚惶诚恐,我谦逊地答道:“您过奖了,没能为珊珉公祠重建出太多力,我感到很惭愧……”说到这里时,族长爽朗一笑,说道:“就等你这句话了,现在机会来了,宗祠外墙太素了,麻烦您写一篇《重修珊珉公祠功德文》吧,这是您的专长,不可推辞哦!”虽然我自觉学养有限,难以完成这件庄严神圣的事情,但是族长的这一番说辞,让作为珊珉公后裔的我实在无法推辞,只能答道:“承蒙信任,十分荣幸,容我研读完族谱之后再答复您!可能要些时日。”

这一等就是近一年,每次翻阅族谱想要动笔的时候,总感觉起势不足,承载不起珊珉公之功德。直到2020年陆续参观完家乡百余座祠堂之后,我才真正拿起笔,开始写这篇《重修珊珉公祠功德文》:

“夫族之有祠,若木之有根,水之有源。辨乎亲疏,分乎昭穆,世代崇之,以肃以严。我祖珉珊公,为应森公之第三子,慈孝威武,古风超然。实潇湘之人杰,树后裔之标杆。公之开基,初心不忘,弘石室之遗风,万千气象;扬茶林之家声,一脉永传。

裔孙前贤,曾筑宏宇,为公之祠堂。四时香火,鼎盛弥彰。似瓜瓞之绵绵,散叶海外;若明珠之耀兮,遍及潇湘。然时驰日久,沧海桑田,时维公元二零一八年,岁在戊戌,乃择吉日,一秉公心,集宗亲之力,申敦睦之旨。承前启后,重修华构,更续新章。申慎终追远之意,发子孙勃兴之愿,兼约束子弟而正世风之心也。

珉珊先公,光前裕后,传百代而有遗泽,以身正人,德育宗枝。祠堂复建,子孙归心,广公之德业而化育四方,宣我祖之功。非独吾族,更于吾乡吾国,其亦有功焉。”

祠堂是家族的根,是社会教育的起点,也是传承家风的基地,对国家和宗族而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这篇历时近一年,走访数十次,驱车近万里,翻阅了数十本家谱才完成的数百字的文章,其曲折不亚于写一本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当我在文章的结尾恭敬地落款“二十二代裔孙周后运再拜恭撰”时,我不禁如释重负,但是我同时又感到一阵忐忑,一年前族长交代的任务,现在才完成,珊珉公祠的外墙会不会已经题写了别人更为经典的文章?毕竟周氏一门在洞口县是著名的书香门第,文化高人,不胜枚举。

最后我还是鼓足勇气,打通了族长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外墙依然虚位以待我的文章。族长的殷殷期许,不禁让我再次感动。回想近几年在故乡,我先后走访了周、王、杨、黄、萧、曾、蔡、潘、钟、谭、廖、尹、吴等一百多座祠堂,其中不乏国宝级的祠堂,这些祠堂都是各个聚落形成的核心,各种民居沿着祠堂次第分布,规格严谨,祠堂中除了丰富的训诫子孙的匾额、对联外,各种石雕、灰雕、木雕、斗拱、梁架等,无不显示了先人卓越的智慧。

这些祠堂的背后,代表着一个家族数百年的辗转迁徙、成长拓荒的历史,每一次大事件,都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如果说历史是一幅巨型的长卷,那祠堂就是长卷上的一处风景,既装饰了历史,也构成了历史。在祠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族谱,族谱里常有“崇宗祀祖,敦睦族谊”“教训子孙,各安生理”“互助族里,扶危济困”等家规族训,这些内容不仅引导子孙自强不息,守正创新,更体现了宗族对子孙提供的支持和依托。正是这种温暖而沉默的力量,才使得千百年来中国人逐渐养成了安土重迁、和睦乡邦的品质。

古老的祠堂在中华大地上已经绵延数千年,里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大文化。祠堂不应是旧物,而是历史传统赋予我们的文化信条。而今,古老斑驳的祠堂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在我的老家湖南洞口县及我所寓居的粤东惠州,很多乡村开始重新重视祠堂这个文化空间,将新时代的主题思想引入到祠堂中去,发挥文化“以德育人”功能,让祠堂成为乡村的文化礼堂,成为传播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阵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祠堂像我的老家珊珉公祠一样,从传说走进现实,从过去走向未来。

周后运2020年疫情期完成的辞赋颂雄郡系列文创作品

【作者简介】周后运 1971年生于洞口县黄桥镇,赣南师范大学法学本科毕业,系中国现代史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诗词协会会员。出版《护国将军蔡锷》《儒将蔡锷》《碧血丹心—邓演达传》《开国将军袁也烈》等 文学作品八部,受聘为湘粤两省多个党政部门专家顾问,多项调研成果及提案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获市、省、国家级文创奖项若干。曾当选为奥运会火炬手。2020 年疫情期坚持创业创新,被列为惠州市“退役军人创业先锋典型”,被授予“邵阳市最美乡贤”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29日,应邀回邵举行 《榜样邵阳》第五期讲座 。

洞口宗祠图片由王国云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