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牟镇清真古寺

弥牟镇清真古寺

弥牟镇清真古寺位于青白江区,年代为清代。

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为现占地面积;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弥牟故事荟 清真寺

弥牟故事荟 第三期 • 清真寺

雍 正

清真寺建于清代雍正二年

在光绪三年、1953年、1983年经历了三次大修

清真寺位于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弥牟镇民族巷3号,川陕公路旁。

清真寺呈四合院布局,座东向西,古寺占地面积1638平方米,共有房屋5座,大殿礼拜堂、沐浴室、厢房和后厅,另有天井2个。大门开于西北面,经过道与内部相连;大殿礼拜堂平面形状呈“凸”字形,面阔3间8米,进深9间10米,通高9米,为砖木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覆小青瓦,穿斗抬梁式结构,明间檐柱为圆形木柱,后山墙上方塑有石蝙蝠。蝙蝠和飞鹤的含义是指点夜行,走向和平之意。

院内栽植有多种花树,肃穆中透露出一丝恬静与盎然,其中一紫荆花树已有百余年历史,至今依然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彰显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之树万年常青。

根据《新都县志》记载

可以追溯到明朝成化年间。清朝是穆斯林入川的高峰期,同时

也是四川地区伊斯兰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唐家寺的教民均为信

仰伊斯兰教的十大民政之一的回族。

清真寺以其悠久历史,便利的交通吸引了大批中外穆斯林教亲及其他民族群众来此参观考察,成为青白江、新都、广汉金堂等地穆斯林的礼拜中心。于1998年被列为青白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大学习巷清真寺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西安市西大街大学习巷内北侧,与化觉巷清真寺东西遥遥相对。该寺建筑规模较大,仅次于东侧的化觉巷清真大寺,故又称西大寺。 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公元705年。赐名清教寺,玄宗朝改名唐明寺,元中统间赐名回回万善寺,及明洪武时赐名清真寺。是西安最古老的清真寺之一。

据传说,郑和奉明成祖之旨,准备率领庞大的远洋舰队再下西洋,虽然使团人数达两万之众,但缺少精通阿拉伯语和锡兰语的翻译。于是,郑和便专程来到久已闻名的长安城西大寺求贤选才。经过认真考核挑选,他选中了西大寺的掌教哈三焉,遂任命为西洋使团的“总翻译”。哈三聪慧稳重,不负“郑”望,在出使西洋途中,为郑和出谋划策,排忧解难,顺利完成外交使命。回京后,郑和为哈三报功请赏,哈三再三谢绝,只要求圣上能恩泽西大寺,拨款修葺,他就感激不尽了。郑和于是领旨重返长安城,并亲自设计绘图,选择良材,召募能工巧匠。新修建的西大寺面貌一新,亭、台、楼、殿布置得宜,蔚为壮观。据说寺内的“邦克楼 ”就是郑和特别主持修建的标志性建筑。

更多精彩西安故事,欢迎关(xia)注(zai)"我的城事"

化觉巷清真大寺 | 青朴古寺,不容错过的清真瑰宝

化觉巷清真大寺

位于回民街小巷内,始建于唐,清代重修,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处处是飞檐翘角、亭台楼阁。而在寺内很多木门和砖墙上,能看到不少木雕砖雕,用伊斯兰艺术风格的立体手法,刻画描绘出中式的花草图案。

古典建筑风格

大寺坐两朝东,整个寺院是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四周有青色砖围墙,占地面积约18亩。全寺沿东西向中轴线以次分为四院,建筑总面积共约4000多平方米。

根据寺中碑文记载,化觉巷清真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存在争议),即公元742年。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兵部尚书铁铉主持修葺扩建,清朝时也曾重修过。现存建筑以明清的为主,共有四进院落。

进入清真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壮观的木质牌坊,正对东侧的砖雕影壁,牌楼上写着“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这样的牌坊,在整个西安城并不多见,带给人古朴肃穆的感觉。

牌坊正下方,有一个“六龙石雕”,十分精美。相传它是唐朝遗物,原为旗杆座,暂放于此。在化觉巷清真大寺,如果你仔细观察,会看到好几处龙的图案。缘何清真寺里会有龙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这是一座“敕赐”清真寺,和皇帝有关,当然会出现一些龙的图案;二是因为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曾经到过清真寺,为了体现对皇帝的尊敬,修了些龙。

第一进院的尽头是五间楼,上选有写着“清真寺”字样的匾额,这块木匾四周刻有龙,非常精美。五间楼的门联也很有意思,有像“团花”一样的图案,每一个图案是一个词语,代表着真主的一个美名。中国传统文化阿拉伯书法完美结合。

第二进院中间,是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石牌坊,上面写着“天监在兹”。

根据伊斯兰文化,真主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两个天仙,左肩上的“来给布”记录人们的善行,右肩上的“而替杜”记录人们的恶行。凡是作恶的人,死后不能进天堂,而是在火狱,接受烈火的炙烤。“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此。

石牌坊以西,南北两侧各有一座碑楼。南侧石碑东面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敕修清真寺碑》,西面是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手书的“敕赐礼拜寺”,北侧石碑东面是明代大儒冯从吾所撰《敕赐重修清真寺碑》,西面是北宋书法家米芾所写的“道法参天地”。

在二进院南侧是沐浴室,穆斯林们进行大净、小净的地方。

第三进院的入口,是敕赐殿,这是整个清真大寺中最古老的建筑,相传建于南宋。

敕赐殿上的“敕赐礼拜寺”五个大字,正是出自董其昌之手,下方的门联,仍然是真主的美名。敕赐殿内的地面上有石雕龙,也是古代遗存。

敕赐殿内,最重要的是南侧中间的清朝石碑“月碑”,正文由阿拉伯文撰写,相传作者是掌教阿訇“小西宁”。月碑是中国伊斯兰教非常重要的石碑,它的内容与穆斯林斋戒有关,记录着观新月和确定斋月来临的方法。对中国穆斯林和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敕赐殿西侧悬有一匾额,上书“派衍天方”四个大字,出自于慈禧太后之手。意思是“伊斯兰教源自阿拉伯地区”。

敕赐殿的建筑非常古老,颇有古风韵味。

宣礼塔、沐浴室、讲经堂、礼拜殿,是清真寺的四个主要建筑。化觉巷清真大寺的这座宣礼塔,上书“省心楼”三个大字。

第三进院侧面的讲经堂,现为阿訇居住的地方,里面珍藏着中国风格的阿拉伯世界图,非常珍贵,穿过精美的连三门,就进入第四进院了。

一真亭,又被称为“凤凰亭”,造型非常精美,亭的飞檐,像凤凰振翅欲飞,亭上悬有明朝兵部尚书铁铉所写的“一真”匾额。“一真”代表的是清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一真亭西侧,是清真寺最大最重要的建筑,礼拜大殿。大殿东侧中央悬挂的阿拉伯书法匾额,是清末民初阿訇,马谦益的作品。意思是“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

化觉巷清真大寺,西安少有的精美、壮观的古建筑群,世界唯一的中国园林式清真寺,在西安绝对不容错过的清真建筑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