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飞虎山遗址

平坝飞虎山遗址

平坝飞虎山遗址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虎山位于平坝县白云乡。1978年发现,1982年试掘2号洞,出土石制品500余件,骨、角器70余件,陶器碎片1000余片,动物化石10余种。飞虎山二号洞东洞口高3.8米、宽6米,西洞口高2.1米、宽6米。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时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根据碳14测定数据,距今1.2万年至4000年左右。地质时代为更新世晚期。飞虎山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制品原料主要是燧石,打制石片技术以锤击法为主,锐棱砸击法次之。石器种类以刮削器为主,其次是尖状器。骨器有锥、铲两种。飞虎山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发现27件,种类有、斧、箭镞、纺轮等。骨器有铲、刮刀。陶器除纺轮外,其余均无法窥见器形。陶质以夹砂陶居多,火候较高,以灰陶为主,黑陶较少。多系手制,并用慢轮修饰,内外壁刮磨光滑。纹饰以粗绳纹居多,其次是细绳纹,再次是篦纹、刻划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等,另有彩陶3片。

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感受)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有什么景区

临桂的景区有:熊森熊虎山庄(全国更大的老虎和熊的繁殖基地)、红溪景区(中庸乡)、义江缘(五通镇)、蝴蝶谷(宛田乡)、十二滩漂流(宛田乡),花坪原始森林保护区(宛田)、会仙湿地(会仙)、李宗仁故居(两江)、美国飞虎队遗址公园——正在扩建当中(二塘)。若有遗漏、望其他网友补充,祝您玩的愉快。

桂林战争时期的老机场在哪里

桂林飞虎队遗址:桂林西面15公里,距临桂县城2公里处有块方圆7公里的空旷地,1935年,临桂秧塘机场在此兴建。在1941年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中缅边境的美国驼峰航空运输队在驼峰航线上动用近千架飞机和上万名航空地勤人员来往运送了70多万吨物资和3万余人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当时,美国第14志愿航空队(俗称“飞虎队”)在陈纳德将军的带领下,不远万里跋涉来到中国,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飞虎队来到广西桂林临桂秧塘机场驻扎,为保卫中国南方地区和歼击 *** 海上运输船只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1年夏,252名美国志愿航空队员由陈纳德率领来到中国,支援我国的抗日战争,因该队以飞虎为队徽,故称为“飞虎队”。1942年7月4日,美国志愿航空队改编为中国航空特遣队,1943年3月10日,该队正式扩编为第14航空队仍由陈纳德任司令。同年9月该航空队经过整编,将所属部队编为两个混合联队,其中第63混合联队辖第28歼擎机大队和第308重型轰炸机大队,于1943年12月23日从昆明转至桂林机场驻防,担负防空和歼擎 *** 海上运输船只的任务。指挥部设在飞虎队旧址对面山洞,指挥所就设在这里。第14航空队在桂林驻防期间,英勇战斗,取得了惊人的战果,有力地支援了中国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60多年过去了,当年“飞虎队”的指挥所在当地 *** 和群众的保护下,防空洞、防空用的机窝、压停机坪用的石碾子、日军轰炸后留下的巨大的弹坑等依然存在。1992年5月,当地 *** 还在指挥所旧址的一座山上立下了一块中英文字样的碑--飞虎队指挥所旧址,以纪念中美人民携手抗日的历史。

写一篇去桂林飞虎队遗址公园玩的作文五百字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耳畔重又响起那早已熟悉的歌曲——周华健的《朋友》。曲调依然是那么婉转,歌词仍旧是如此真挚,唯一改变的是当初和我忘情和唱过它的几个人就要各奔东西。

或许光阴荏苒,岁月变迁,时间会冲淡许多,但我和他们曾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将永驻心间。曾几何时,我们一同欢笑,拥抱。教室里,操场上,楼道中,小摊前,马路旁……处处撒下了我们欢乐的笑语。我不会忘记我们曾在煎饼摊前,被自己的戏谑的话语逗得一起捧腹大笑的瞬间;也不会忘记倾盆大雨中我们骑着车在街上狂奔,一边用轻鄙的目光扫视那些仓皇避雨的男男女女,边冲着雨幕的深处放声嚎歌的场面;更无法忘却我们六,七个人点着一根蜡烛头到尚未开放的地下车库探险时,那一张张被昏黄的烛光照亮的略显凝重的脸和因兴奋,恐惧而微微颤抖的说话声。

或许我们之间曾发生过误解和别扭,但十五,六岁的我们是豪爽不羁的,往往刚刚大声争论,转瞬间却又亲密无间。我们坐在一起时,听不到话里有话的弦外音;我们的同学录上尽情书写着朴实的话语,而不用涂上些虚伪的外交辞令;我们之间可以随便把对方的 文具拿过来用,即使弄坏也只淡淡的一句Sorry;我们聚在一起时,可以尽情的歌唱而不用去担心旁人的说笑,即使走调也可以尽舒胸怀。这一切的原因,只缘一句话:我们是朋友!纵使大洋再浩瀚,也只是我们友谊大海中的一滴水珠;哪怕险峰再高峻,也不过是我们友谊群山中的一方土丘。也许,岁月无情?哈!谁去管它?!因为岁月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友谊是永恒的。

我们之间的友情,怎一篇区区百字文章了得?!不要说用我的拙笔来描述,就是把世上所有的溢美之辞拿来,也无法淋漓尽致地书写我们这神圣,纯洁的友谊。时间是烈火,感情是真金,熊熊火焰中那永不褪色的是我们的友谊!朋友一生一起走!我们一生一起走!

上海路口到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座几路公交车

公交线路:85路空调,全程约18.0公里

1、从上海路口乘坐85路空调,经过26站, 到达西城南路(飞虎林居)站

2、步行约200米,到达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

重大发现!建平太平庄马鞍桥山遗址发掘现场,揭秘红山文化聚落址!

本文综合:辽沈晚报、中国新闻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视频来自: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揭秘红山文化聚落址建平马鞍桥山遗址发掘现场》

马鞍桥山遗址现已清理房址8座、灰坑24个、沟1条,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石器。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琦 摄

每天“刮方”8小时 发掘5000年前人类生活遗迹

夜晚,石台沟村格外宁静,村部内却灯火通明,五名考古队员正在整理近一段时间的材料,在其西南方向不足1公里的山坡上,就是今年新启动的发掘项目马鞍桥山遗址。

3个多月前,辽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一支考古队就驻扎于此,对马鞍桥山遗址进行解剖性发掘,现已清理房址3座、灰坑15个、沟1条,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并且有典型的红山文化特征。

对此,省文物部门表示,马鞍桥山遗址是目前发现的紧邻牛河梁遗址的一处大型聚落址,这将填补牛河梁遗址考古未发掘聚落址的缺憾。日前,本报记者跟随考古队员进入发掘现场,揭开马鞍桥山遗址的神秘面纱。

4个月时间走遍建平

发现马鞍桥山遗址

立冬之后,天气转凉,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的考古发掘工作一般会在冬季来临前结束,马鞍桥山遗址是目前省内为数不多仍在进行考古发掘的项目。“现在我们的发掘工作也要接近尾声了。”历经3个多月的风吹日晒,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樊圣英皮肤黝黑。

红山文化最初于上世纪初在内蒙古被发现并被命名,其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则是辽宁朝阳的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成为我省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史前考古学文化。

去年,省文物部门进行了“大凌河中上游地区红山文化遗存考古调查”,樊圣英作为其中一员在奔波于朝阳市建平、凌源喀左地区,寻找着红山文化的蛛丝马迹。樊圣英说,仅走访建平县就大概用了4个月的时间,终于在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台沟村六家村民组南约800米的一道小山梁上,当地俗称“马鞍桥山”,取得了重大发现。

据当地村民描述,石台沟村附近的农田中,大雨之后时常可以发现一些陶器碎片。樊圣英表示,根据经验大概确定一定的范围,通过实地走访确实发现农田中有石器、陶器碎片的踪迹。此前,牛河梁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表示,红山文化遗址一般都位于小山丘上,多是向阳的一面,类似的经验,也可以让调查工作更有的放矢。

今年8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启动了对马鞍桥山遗址的发掘工作,目前,省文物部门将其定义为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一处聚落址。

事实上,在牛河梁遗址区域内经过发掘的遗址多为墓葬遗存,仅在牛河梁第一地点发现大型的礼仪性建筑遗存如女神庙遗址,但并未对其进行全面的揭露,该遗址是目前发现的紧邻牛河梁遗址的一处大型聚落址,这将填补牛河梁遗址考古未发掘聚落址的缺憾。

马鞍桥山遗址的发现也将丰富牛河梁遗址群的内涵,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牛河梁遗址的性质和功能,进而也为探讨红山文化社会的组织方式以及红山文化社会复杂化动力提供新线索。

考古生活条件艰苦

供水限量每天只有两桶

“发掘现场常驻的考古队员一共5个,包括我在内。”樊圣英是队中的现场负责人,驻扎在石台沟村,除了现场清理、照相、绘图,遗址考古队的发掘工作也离不开完备的后勤保障,樊圣英告诉记者,这就像过日子一样,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生活系统。

中午11时30分许,一辆载满考古队员的越野吉普车从发掘现场缓缓驶入村部,从8月开始,樊圣英等人就租住于此,这里也就成为了考古队员的临时营地。

由于村部没有自来水,水源供应靠的是大型的塑料水桶,水桶底部有一个简易的开关,方便考古队员们使用,水源供应是限量的,每天只有两大桶水,会在午休时间进行补给。下山的考古队员们虽然裤子和鞋上满是尘土,但也只是洗洗手。

“村部今年刚刚翻新过,这里的条件可以说是很不错了。”樊圣英说,在从业15年的时间里,很多时候居住条件要比在石台沟艰苦得多。

进入村部内,东侧第二个小屋就是樊圣英的临时住处,进门处的柜子里放满了关于红山文化的书籍,东侧是一个单人的铁床,在窗边还有一张方桌,上面散落着笔记本电脑充电器,一台电暖器是屋子内唯一的取暖设施。

每天考古队员们往返于村部和发掘现场至少两个来回,室外作业最大的考验还是天气,发掘项目启动之初正值最炎热的夏季,“朝阳地区的温度比较高,最高时能达到38℃左右。”樊圣英说,夏季的时候,考古队员们就每天早开工一小时,晚上晚结束一小时,避开最炎热的时段,以防发生意外。

“对于这些我们早就习惯了,要是受不了的话,早就放弃不干了。”在樊圣英看来,这些早已成为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8小时“刮方”

马鞍桥山位于老哈河东岸低山丘陵的山坡台地上,简单休整之后,下午1时许,考古队员们向山上进发,路程不远,但需要走一条山路,表面坑洼不平,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行,车辆行驶之处会卷起阵阵尘土。

考古现场已经用铁丝网进行了隔离,周边是种植玉米、高粱、谷物的农田。樊圣英介绍,马鞍桥山遗址经初步调查可知其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此次发掘面积仅有1000平方米,属于解剖性发掘。

目前,马鞍桥山遗址发掘部分已经被分为大大小小的探方,在考古发掘之前,考古工作者会使用专业仪器,按照经纬度,正南正北地将发掘区域分成网格,每个网格间留有约1米宽距离,方便现场工作人员在现场行走,这一过程业内成为“布方”。

樊圣英解释,不同探方内出土的文物会进行标注,“布方”过程方便文物的坐标确定,为还原遗址的各项数据打下基础。“布方”过程结束之后就是“开方”对探访内进行发掘,粗略的挖掘之后就是“刮方”。

“刮方”的过程及其枯燥,仅凭5名考古队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当地的村民参与其中。工作人员最常使用的工具是手铲,这个工具类似于瓦匠使用的小铲子,以约5厘米的深度对探方内进行发掘,就像“刮”土一样,一层层地进行发掘。

每天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刮方”的工作不断地重复,“大部分时候都是等待,一铲下去能出现什么是不可预料的,有发现还是很兴奋的。”但更多时候他们还是机械地重复着挖掘动作。

房址内发现灰坑

今年27岁的李建霖来自建平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是考古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马鞍桥山也是他迄今为止参与过最大的发掘项目。当日下午,他正在发掘现场东北角的探方内对发掘出的陶器碎片进行清理。

这属于更细致的发掘工作,除了手铲之外,李建霖会用到另外两种考古发掘最常用的工具——刷子和竹签,为了保证文物的最原始状态,需要用竹签一点点剔出周围覆盖的泥土,再用刷子逐步清理。“这次的考古发掘跟着老师们也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这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李建霖说。

樊圣英介绍,李建霖所在的探方内是一处房址,其内部可以看到建房所用的柱洞,还有一处灰坑,类似于现在的灶台,有使用火的痕迹。此外,在探方内还有一些骨骼残骸和贝壳,“很显然这里有人类生活的痕迹。”

除了积累的经验之外,现场发掘时可以通过土壤颜色的变化来发现遗迹,樊圣英解释说,土壤发生过扰动颜色就会变深,视觉上会有明显的区别。例如一些灰坑,有草木灰沉积,颜色会呈灰白色。在发掘现场,记者注意到灰坑附近的土壤明显比其他区域的土壤坚硬。

樊圣英表示,另有一些形式较小的房址,功能可能类似于仓房,其中还发现有部分人骨,很有可能是后迁入其中的,“这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只能靠发掘。”

考古是历史的一个分支学科,通过考古发掘复原过往的一些客观事实,然而客观事实究竟能够反映出什么样的想法和思想,还有待考古工作者的进一步研究,“我们在现场发掘其实就是收集各种信息的过程,全面丰富的信息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更多的佐证。”樊圣英说。

将用测绘科技揭示整个马鞍桥山遗址

目前,本年度的发掘工作已经接近尾声,马鞍桥山遗址现已清理房址8座、灰坑24个、沟1条,出土遗物主要为陶、石器,其中陶器以夹砂黑陶为主,器形以筒形罐为主,泥质红陶钵次之。

樊圣英表示,目前发现的彩陶钵上面有彩绘的黑色的平行线纹,另外就是夹砂陶筒型罐上有刻画的之字纹,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红山纹饰。

天色渐晚,考古队员们乘车返回村部,在樊圣英居住房间的旁边就是陈列此次出土器物的仓库,散落的石器、骨骼碎片等都分装在不同的袋子中,标注清相关信息后摆放在储物篮里。

晚上,考古队员们除了收集整理相关材料,还会修复一些出土陶器,仓库中成列陶器大多呈筒形,或大或小,完整的相对较少,大部分都由考古队员拼接后,复原其外观。

破碎的陶器碎片如同一块块拼图,有些过于零碎拼接起来难度较大,“这项工作有时候也看状态,不太复杂的碎片,很快就可以拼好。”樊圣英也介绍了一些拼接复原的小窍门,以筒形器为例,先找到它的口或者是底,从两头拼起,再根据拼好位置的缺口寻找相应的碎片,可以大大降低工作难度。

樊圣英表示,这一批出土的文物年代至少在5000年以前,具体的年代还需要通过测年技术进行最终确认。

近两年半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把建平、喀左、凌源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的分布基本摸清,经统计,截至目前,已发现了416处红山文化遗址。

“近期本年度的工作计划将会结束,为最大限度保护马鞍桥山遗址,我们还将对发掘的部分区域进行回填。”樊圣英说,相对整个马鞍桥山遗址来说,此次发掘远远不能充分地、全面地揭示整个遗址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周边相邻遗址的关系,还需要文物部门借助先进的测绘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王琦

平坝飞虎山观光园旅游景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上榜!贵州第四批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名单公布

根据《省林业局关于加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管理及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各县(市、区)林业部门组织申报、市(州)林业局审核、专家评审、省林业局局长办公会研究,拟将以下12家单位作为第四批省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现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3月26日至2020年4月3日。公示期如有异议请向省林业局电话反馈。

联系电话:

省林业对外合作与产业发展中心:

0851-86570687

省林业局直属机关纪委:

0851-86570788

贵州省第四批省级

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名单

1 基地名称: 贵州龙里生态园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黔南州国品黔茶水保生态园有限公司

2 基地名称: 石阡仙人街森林温泉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省石阡温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3 基地名称: 凤冈九龙景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凤冈九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 基地名称: 贵定县金海雪山四季花谷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四季花谷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5 基地名称: 镇远高过河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喀斯特山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6 基地名称: 凤冈县魅力黔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省凤冈县田坝魅力黔茶有限公司

7 基地名称: 大方沙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大方县油杉河旅游区投资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8 基地名称: 赤水黔北四季花香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赤水科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9 基地名称: 平坝飞虎山观光园旅游景区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安顺市平坝区飞虎山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10 基地名称: 盘州大洞竹海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宏财聚景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11 基地名称: 大方县仙客来生态园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贵州仙客来康养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12 基地名称: 清镇市红枫湖畔森林康养试点基地

建设单位:清镇市三道沟吉贵至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来源: 贵州省林业局官网)

监 制:邹美伦

审 核:王明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