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山

冈底斯山

冈底斯山

又名“喀拉斯”,海拔6800多米,自古以来是中亚和东南亚各地人们仰慕、朝圣和旅游的圣地,沿着以喀拉斯为中心的朝圣线路,布满了众多历史悠久的文化遗迹,点缀了这座世界级神山。

冈底斯山旅游 冈底斯山在哪里

1. 冈底斯山在哪里

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位于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境内,它虽不是西藏最高的山峰,但却很有名气。它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八办莲花四面围绕,山身如水晶砌成,宛如技高绝顶的玉镶冰雕。

冈仁波齐一个神秘的地方是:山的向阳面(南面)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洁白无暇,而背面(北面)长年一般都是没雪,即使下雪被白雪覆盖,等太阳一出,雪随即而化,刚好与普通情况的背阴积雪,阳面没雪相反。

2. 冈底斯神山在哪里

冈仁波齐在冈底斯山脉。

1、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

2、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

3、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

3. 冈底斯山位置

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北,并与后者大致平行。其走向受噶尔藏布—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控制。

冈底斯山脉开始隆起约当白垩纪中期,至早始新世后又经强烈上升。冈底斯山脉是印度地块与亚洲地块中晚始新世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的结果,两地块的缝合线在冈底斯山脉南麓、印度河流域—雅鲁藏布江谷地一带。

4、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祁连山脉在青海境内东西长870公里,南北宽100-200公里。山峰多在4500-5500米,除主峰岗则吾结海拔5808米为极高山外,多为高山。

祁连山脉西段由走廊南山、黑河谷地,托莱山,托莱河谷地,托莱南山、疏勒河谷地,疏勒南山、哈拉湖盆地,党河南山、喀克吐郭勒谷地,赛什腾山、柴达木山、宗务隆山等一系列山脉与宽谷盆地组成。祁连山脉东段由冷龙岭、大通河谷地,大通山、大坂山组成。

5、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巅边缘,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澳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同时还处于板块边界碰撞型地震构造带上。

喜马拉雅山 最典型的特征是扶摇直上的高度,一侧陡峭参差不齐的山峰,令人惊叹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被侵蚀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测的河流峡谷,复杂的地质构造,表现出动植物和气候不同生态联系的系列海拔带。

4. 冈底斯山在哪里地图

答案,中国地图季风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国家,季风气候显著复杂多样,冬季盛行偏北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风力很强,两三天就能扫遍全国。夏季有从太平洋上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过的西南风,带来丰沛降水。

5. 冈底斯山海拔多少米

研究结果表明,约5000万年前至3800万年前,青藏高原呈现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冈底斯山脉海拔约4500米、中央分水岭山脉海拔约4000米,它们之间夹着海拔约1700米的中央谷地。中央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降水由西风和季风共同主导,亚热带动植物繁盛,是高原内部的“香格里拉”;约3800万年前至2900万年前,以伦坡拉盆地为代表的中央谷地快速“长高”为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标志着青藏高原主体部分形成。

“综合区域内古高度、构造活动、岩浆作用等证据,我们认为,导致中央谷地隆升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为俯冲的拉萨地幔拆沉、软流圈物质上涌及上部地壳缩短。”丁林说,同时,由青藏高原深部圈层作用驱动的高原生长过程,是高原地表圈层演化和链式响应的内源驱动力。

6. 冈底斯山脉在哪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和冈底斯山脉(大饮喝八缸)。我国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7. 冈底斯山地理位置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8. 冈底斯雪山

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底斯山脉是一座绵延不绝十分壮观的山脉。这里的山顶积雪常年不化,每当太阳照射下来,冈仁波齐峰顶部的积雪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发出耀眼的光芒,充满神秘并且不禁令人想要臣服的神圣。

冈底斯山脉有这么大的魅力不仅是因为这里的神秘,还有很多原因。印度河发源地就是冈仁波齐峰,在印度教眼中,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湿婆的居住地。四种宗教都公认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因此来这里的信徒常年不断。

冈仁波齐峰的神奇之地并非只是这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冈仁波齐峰并非是这一地区海拔最高的山峰,但是却只有这里的峰顶积雪常年不化,并且在阳光下的光芒异常耀眼。

在西藏众多的高海拔山峰中,冈仁波齐峰并不显眼,却非常有名。并且冈仁波齐山峰的形状也非常特别,经常是云雾缭绕的仙飘飘的样子,像是仙境一般。

9. 冈底斯山在哪里在哪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的中南部

全长1600千米平均海拔高度5800~6000米。

冈底斯-西起狮泉河,东抵横断山区的伯舒拉岭,是绵延连续的东西向的弧形山系,全长约1600千米,南北宽80千米,平均海拔高度5800~6000米。此山系两端地势高,中间稍低。南翼地势陡峻,相对高差约2000米;北翼地势比较和缓,高差仅1000米左右。

冈底斯是“雪山”的意思,源出藏语和梵语。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显著标志之一,是极高山范围宽广,虽然海拔650 0米以上的山峰很少,只有冈底斯山脉主峰冈仁波齐峰(海拔6638米)、罗波岗日峰(7095米)、念青唐古拉山脉主峰念青唐古拉峰(7162米)等几座。

就整个山体来说,海拔5500米以上的山地地形比喜马拉雅山脉更显得宽厚和完整,这和山系位于高原内部有关,可以说是世界上极高山体相对集中的一个巨大山系。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

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冈仁波齐峰——西藏人乃至世界佛教徒心目中的神山之王,印度佛教徒心目中的“宇宙之中心”。

10. 冈底斯圣山

1、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 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

2、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属青藏高原东南缘、澜沧江与怒江之间的滇藏边界的怒山山脉,北与西藏境内的他念他恩山相连, 南接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碧罗雪山;境内最高海拔为6740m的云南省第一峰-卡瓦格博峰,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江边查里通与燕门乡交界处900m,相对高差达5840m。

3、阿尼玛卿山:

阿尼玛卿山,又称玛积雪山,藏语意为“祖父大玛神之山”。在青海省东南部,延伸至甘肃省南部边境。为昆仑山脉东段中支。西北—东南走向。黄河绕流东南侧。长约200km,宽60km。海拔4000~5000m。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m,终年积雪,多冰川,富珍贵野生动物和矿藏。

4、尕朵觉沃:

尕朵觉沃意为“上康区主神”,它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供奉的藏区神山之一,是长江流域众多神山之王,是造福玉树地区的非凡神山,也是传说中的英雄格萨尔王祭妃的神灵。传说,“尕朵觉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军,他统率着将士们捍卫美丽富饶的“多堆”,使人们安居乐业,人畜两旺。

扩展资料:

藏区8大神山:苯日神山、墨尔多神山、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阿尼玛卿山、(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冈仁波齐、(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尕朵觉沃(青海玉树州称多县)雅拉香波神山、喜玛拉雅。

山中之佛:冈仁波齐

“冈”即“山”的意思,“仁波齐”也作“仁波切”,藏语即“佛”的意思,“山中之佛”,在藏传佛教中法冈仁波齐是毫无争议的神山之首,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同时也是藏族的原始宗教苯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神山,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虔诚教徒前来朝拜转山。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岗仁波齐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什么是冈底斯山一腾冲火山带?

什么是冈底斯山一腾冲火山带?

该火山带是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带的组成部分,由西部的冈底 斯山,向动经雅鲁藏布江,沿澜沧江至云南的腾冲,长约2200千米,宽约 150千米。该火山带火山活动于早第三纪,腾冲火山位于该带的东南端, 自上新世以来有过多次喷发。

腾冲热海与腾冲火山距离远吗

约36.2公里/开车1小时12分钟

摄影师转山冈仁波齐,精美图片带来冈底斯的诱惑

转山

(视频 建议点开后横屏观看)

“冈底斯“是藏语“གངས་ཏེ་སེ།”的汉文音译

“冈底斯“单独念诵时专指

冈仁波齐”“ གངས་རིན་པོ་ཆེ། ”

加上“山脉”二字后才指称“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与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

“冈(Gang)”或者“康(Kang)”这个读音

源自藏语中“雪峰、山峰、雪山”的发音

“底斯(Ti-se)”这个读音据传源自古象雄语

是“水源峰或河源峰”的发音

冈底斯山在藏语中通常被称为“底斯”“ཏེ་སེ”

至少在苯教时期这一称谓属于主流

加上“冈”是一种互文和强调

雨后在霍尔乡见到的神山倒影

“冈仁波齐”是藏族人民对“冈底斯”的尊称

“仁波切” རིན་པོ་ཆེ།本意是“转世者”

这一藏传佛教称谓

在三世噶玛巴后才得以普及

世俗化地理解即为“珍宝”

人中珍宝俗称“活佛”

“活佛”在世间不可谓不多

但山中珍宝则专指“冈仁波齐”

除此再无一座神山能获此殊荣

近距离仰望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的正确发音应该是

“冈”字之后稍有停顿再念出“仁波齐”三字

这种称谓其实代表了藏族人民

对这座“雪山大神”

数千年来人格化和神格化的过程

卫星地图视角下的塔钦与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这四个汉字

曾经有过争执

到底应该用“岗”还是“冈”

用“齐”或者用“切”

其实都是正确答案

的音译上这些字都没有对错

只有习惯 是的

有一种习惯叫习惯用这几个字

拉昴错与神山

在喜马拉雅山另一侧的印梵语言中

“冈底斯”另有其名为“kailash”

这个英语词汇转写于梵语“kailasa”一词

本意为“水晶”引伸为“水晶峰”

专指“Mount Kailash(凯拉什峰)”

Kailash 就是传说中“湿婆的天堂”

冈仁波齐峰的南侧是印度教者的正面

神山万千

缘何冈底斯一山独美成为了

印度教、佛教、苯教以及耆那教

共同认可的世界中心

源于印度教早期“沙门思想”的佛教

通常将世界认知为一座顶天立地的须弥山

是信众们一生所渴求的脱离轮回的天堂

真实并活着的宗教史

就是一部神佛与现实“对应”的历史

而“对应”的结果则是

“圣地、圣人、圣徒”

在众多须弥山与现实相对应的名单中

冈底斯以其天然曼陀罗式山川布局

以及具备

超长距离艰苦跋涉的地理位置优势

加上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圣湖所构成的

神圣威严的“冈错”

即神山圣湖与之对应的地形

经过数千年宗教文化的熏染

最终赢得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冈仁波齐(多层纸墨叠加)侯晓辉

艺术家侯晓辉在一张纸上涂画,撕出任意形状,再粘覆上一张纸涂画,再撕……不断堆砌,在自然选择与人为选择的双重作用下,创造出一层一层的、形似年轮状的肌理感,又用冲突的色彩激荡出时空,将冈仁波齐这座矗立世界之巅的宏伟圣山,用东与西、古与今、传统与现代的多条线索交织,让作品打破时间的局限,发掘传统的当代性,唤醒主体感悟万物的自觉意识,成就了这幅作品。”

冈仁波齐峰体上巨大的雍仲符号

无不具象的表述着

连通人间和天堂的阶梯在此耸立

冈仁波齐局部

世界中心就是大地之脐

世界之轴和通天之地

基于冈仁波齐区域的现实空间结构

佛教以曼陀罗、须弥山

大千和小千世界等理论

实现了想象和现实世界的对应

冷峻的冈底斯山脉

暮色降临冈仁波齐高天流云

冈仁波齐神山对于朝圣者而言

具备宗教实用功能意义

印度史诗中记载

魔界之王曾亲往冈仁波齐

向众神之神湿婆顶礼赎罪

先后斩己九头以示诚意

财宝之王也曾携众来此

将夜叉国财富王城阿闍拉建于神山脚下

由此区域流出的孔雀河恒河相汇处

还诞生了印度圣城阿约提亚城

吉乌寺与冈仁波齐

如此各种荣光

无一不说明这座伟大山峰的奇迹之处

对于印度教信众而言

如果能够亲临冈仁波齐峰北壁冰川顶部

一吻代表湿婆神之足踵的岩石

哪怕当即死去也在所不惜

冈仁波齐南侧 湿婆居住地

冈仁波齐还是证道之地

历史上无数高僧大德和苦修者

都是在此获得无上的智慧

在耆那教大雄教祖证道修行

以及藏传佛教派竹巴噶举

和直贡噶举兴盛时期

这里曾汇集数万苦修僧

置生死于不顾而证悟无上大道

冈底斯山尤其是冈仁波齐

犹如汉地人心目中的昆仑山一样

是世界最神圣的山

朝圣途中的普姆

人们对其虔诚膜拜历数千年而不衰

冈仁波齐在一些苯教寺院还被“拟人化”

在苯教寺院热拉雍仲林寺壁画

冈仁波齐为一黄肤头戴精美头冠的美男子

骑绿鬃雪狮,遨游在云端之上

藏区著名的山神念青唐拉山神

达果雪山山神、卡瓦格博山神

都作为它的伴神紧随其下

雪后冈仁波齐

在藏传佛教的传统中

冈仁波齐主要被作为胜乐金刚的圣地

同时还跟其它佛 、菩萨有着程度不同的联系

而跟冈仁波齐关系最密切的

还是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

犹如宫殿般的山体

在冈仁波齐还有一场著名的故事

是米拉日巴和苯教法师那若本琼斗法的故事

米拉日巴 壁画

12世纪竹巴嘎举高僧郭仓巴

开辟了冈仁波齐的转山路

为噶举派在冈底斯山的修习和发展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今的冈仁波齐外转路线

就是那时初步定型的

月光下正北的王者 冈仁波齐

日本僧人河口慧海的《西藏秘行》一书中

曾经记载了一百年前

冈仁波齐的至尊形象

他看到强盗卡姆的亲戚

面对冈仁波齐的忏悔

“啊!冈仁波齐峰呀

释迦牟尼呀 三世十万的诸佛菩萨呀!

我过去杀过几个人

抢过很多的钱

夺过别人的妻子

和他人吵架打过人

做过很多罪恶的事情

我在这里忏悔

我的罪过从此就没有了

今后 我杀人、抢财物、夺人妻、打人的罪恶

现在都在这个坡上进行忏悔吧!”

举家朝圣的人们

冈仁波齐更是一座充满生命力的雪山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冰川融化后的雪水汩汩流淌

沿着神秘的脉络汇聚、分散、融合

恰好形成了四大圣河

佛塔与神山

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和马泉河

马泉河为雅鲁藏布江之源

孔雀河是恒河之源

象泉河、狮泉河则是印度河之源

南亚三条伟大的河流

养育了南亚广袤土地上的人民

孕育出河流两岸的灿烂的古代文明

于十三金塔处回望那木那尼和圣湖

更神奇的还有

这四条大河自冈仁波齐出发

向不同的方向流经不同的地域

奔腾万里

重又回到同一个归宿 印度洋

于无形中 冥冥中向世人昭示着

千山之宗与万水之源

冈仁波齐南侧日落

自冈仁波齐南侧冰川流出的融水

南侧冰川融水

冈仁波齐北侧冰川局部

冈仁波齐冰川稀有物种 普兰翠雀花

冈仁波齐与冰川

人类对高山一直有着极其高级的

情愫和崇敬

用人格化的语言描述冈仁波齐

更是应了这一句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月光下

满月与冈仁波齐

星河灿烂的夜里

转山途中

月光照射四方 一如凯拉斯山之光辉

—马鸣菩萨

雨后出现的冈仁波齐倒影

对于马年转神山的传统 犹如“授记”

转满十三圈就能消解所犯的罪孽

求得灵魂解脱的说法源自于一个故事

在转山路上翻过最高的卓玛拉山口

有一个碧绿翠玉的小湖

那是托吉措 慈悲之湖

是空行母沐浴池

托吉措

相传

有位康区妇女背着孩子转山刚翻过卓玛拉时

口渴难忍 发现山口下方有处湖水

于是她去到湖边饮水

她跪在湖边喝水时背上皮袍里的小孩

不小心掉进了湖里淹死了

万分悲伤的她为忏悔杀子之过

连续顺转神山13圈

之后盖障已净 化身为空行母

并在岩石留下手足印痕

从此人们以转神山13圈

为转山标准的习俗流传至今

哲热普寺

冈仁波齐冰川局部

在更深层次上

对马年转一圈神山等于平时13圈

有另一种解读

在佛教中 12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12因缘也称12缘起支

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是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

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12个环节

因果相随 三世相续而无间断

使人流转于生死轮回大海

而不能得以出离

从塔钦出发前往哲热普寺示意图

从哲热普寺到尊最普寺的路线示意图

转山本身就是朝圣

这是带着功德心进行的宗教行为

马年转山功德大

则是相信佛祖特有的加持力

当然 13也是西藏苯教最为吉祥的数字之一

本身转的一圈加上12 即为13圈

这也算是远古苯教在现实中的遗存吧

虽然转山要经高海拔地区缺氧、呼吸困难、肌肉酸痛

嘴唇干裂、 皮肤晒伤等等艰辛

但在朝山路上

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人间真情

朝圣的人往往以家庭为单位

人们在那种强大而又无形的精神引导下

最大限度、最充分地

释放着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

在那里 存在的世俗没有向罪恶倾斜

身处络绎不绝转山信徒之中

脚踏着千百年来无数转山者的足迹

将自已融入一个转动的世界中

这世界带着天地玄黄的独特气场

朝圣的人

接踵而至的信徒们

有身着长袍的僧侣

有步履蹒跚的老人 玩耍的孩子

大步流星的牧民 或是害羞的少女

包括骑着马在朝圣路上的印度人

他们的表情看上去都祥和且淡定

那是信仰的力量

那是对现实和来生的“无所畏惧”

路旁小憩的转山少女

在内转的道路

在亚洲乃至世界最神圣的山峰

冈仁波齐古老的朝圣路线进行徒步环游

去翻越一个海拔5630m的山口

这条路线是对意志和心灵真正的检验

阳光洒在因揭陀山顶时

冈仁波齐的转山环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朝圣路线之一。在佛教传播以前,这里就已经成为了宗教圣地,在这里的徒步体验奇妙地融合了在藏区任何地方旅行所能蕴含的精神、文化以及物理距离方面的意义,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它会有日益增长的吸引力。

外转神山

依据不同人的身体状况和要求

一般情况下需要1-3天时间

日出时分结冻的小溪

冈仁波齐的转山路线不算复杂

开始时穿过一片旷野

接着来到宽阔的河谷

翻越过海拔5630m的卓玛拉山口

再下降至另一个河谷地带

最后还是穿过最初的旷野回到起点

这是直截了当 很完美的一个自然循环

冈仁波齐转山示意图

冈仁波齐适宜徒步的季节

从5月中旬到10月中旬

不过旅行者最好对变幻无常的天气

有所准备

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

卓玛拉山口的雪都可能不期而至

夜间温度通常在零度以下

从11月初到次年4月初

山口往往被冰雪所覆盖

色龙寺附近见到的冈仁波齐

转山路线正变得越来越大众化

尤其是在萨嘎达瓦节

和印度香客朝圣旺季

沿途四处充斥着帐篷小卖部

完全不必担心给养问题

快速轻装的转山群众

计划踏上这段52km的徒步旅行前

有一些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

围绕亚洲最重要的神山

是以一个佛教徒的方式去转山

还是以一个印度教徒的方式去朝圣

佛教和印度教徒按顺时针方向行走

苯教信徒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

或者就是想去看看

试着通过这一路漫长艰辛的付出

获取一些本质的答案

内转道上见到的冈仁波齐

如果你信仰藏传佛教

可能会计划只用一天时间

来完成整个艰苦的行程

达成壮举需要黎明前就出发

在深夜才能回到塔尔钦

印度教徒都得忍受一种

以冰冷的玛旁雍错(神湖)之水浸泡的仪式

最清澈最透亮的永远不败胜利之湖 玛旁雍错

他们一般三天转完

晚上住在哲热普寺和仲哲普寺旁边

那里有专们为他们搭建的帐篷

更长的行程

可以去到山峰的每一面去看看

比如游览冈仁波齐的北坡

我就是这么干的

除了转山

我真的很想看一看不同角度的冈仁波齐

2014年马年转山内转途中

努力向卓玛拉山口奋力攀登的人们

有些非常虔诚的藏族同胞们

会以磕等身长头

这种非常困难的方式完成全程

那样的一圈下来需要大约3周

他们需要穿戴护膝和厚厚的手套

转山路上磕等身长头的人

人们认为

转一圈能洗净一生的罪孽

是否洗净可以验证

在攀向卓玛拉山口的罪恶检验石处

便是检验之门

不过藏族同胞们认为

3圈是一个更为完满的起始点

13圈是最起码的要求

只有转够了13圈才能被允许

进入更高级别的路线修行

比如翻越康珠桑拉姆拉山口的捷径

或者到达神山南坡的内转经道(囊廓)

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转够108圈

可以立即涅槃成佛

所有前生后世的罪恶全都一笔勾销

藏历马年转山的效果亦是如此

西南侧远眺冈仁波齐

内转神山

就是围绕冈仁波齐南侧

因揭陀山的小环山路线

内转冈仁波齐示卫星地图

内转途中

仰望因揭陀山

佛教传说这里的山川草木皆有佛性

因揭陀山代表了16尊者之首

其周围的山水景观

象征诸罗汉、菩提、声闻和独觉等

江扎寺、色龙寺和13金塔

是内转路上最主要的3大宗教景观

具体说到神山内转线路

挂经幡的地方就是直贡十三金塔处

在十三金塔处

偶遇结伴朝圣的人们

这里的海拨高度已经接近6000米

转山的人们需要从图中经幡位置横穿到东侧的山梁

内转的最高点是直贡十三金塔处

那是在冈仁波齐岩壁上的一个凹槽

从卫星地图上看

有两座大山酷似起航的大船

一前一后从冈仁波齐开出

内转途中

内转最高点可以近距离观察冈仁波齐北侧冰川

江扎寺和色龙寺分别位于

前面“大船”的东西两侧

而后面的大船就是内转的核心

因揭陀山

源自神山的两条河流

在两座大山的东西两侧流淌

在前面的“大船”下面汇合后

流经塔尔钦 奔向圣湖

内转全程近40公里

海拨最高处近6000米

攀登难度比外转高

中途没有补给点

必需一天内来回

直贡十三金塔

从西南侧眺望冈仁波齐

冬季的冈仁波齐与拉昴错

从吉乌寺望向神山

在深秋季节里的神山

日出时冈仁波齐另一侧

人们留在十三金塔的随身物品

内转上坡路段

人们将经幡挂在了因揭陀的山梁上

绕过因揭陀后越来越靠近冈仁波齐

在直贡金塔处眼前的因揭陀山和远处的拉昴错

神山转毕还需要最后一道工序

前往芝达布日寺转经并洗浴温泉

藏族同胞们认为

这样转完冈仁波齐才是圆满

去那里要从塔钦出发

经门士向南

前往芝达布日寺(莲花生寺)示意图

芝达布日寺转经示意图

芝达布日寺(扎布日)

自芝达布日寺(扎不日)往西14km

就是著名的苯教寺庙古如甲寺

从那里再往象泉河上游约10km

就是古象雄王国的遗址区

就是传说中的象雄王国都城穹隆银城

我个人觉得也可以去了这里后

再回到玛旁雍错

在那里有一处野温泉

当我们站在温暖的湖水中回望

正北的王者 冈仁波齐

就在前方

在玛旁雍错旁边的野温泉中

粉色的云彩出现在冈仁波齐的山顶

虔诚朝圣的人

转山路途中的回望

在日暮时分

千百年来朝圣的香客们

以血肉之躯匍匐着

践行着通往信仰的道路

在滚滚红尘中

只要纷纭众生心中有念

冈仁波齐就永远神圣

当我们回望来路时

当巨大的慰藉降临时

我们有何理由去拒绝

来自冈底斯的诱惑?

本期视频特别鸣谢

刘蜀雯(小蚊子)

一个优秀的90后女航拍摄影

她绝对是唯一一个曾经飞遍过西藏74个县的人

冈仁波齐转山途中 工作照

本文参考文献

[1]《冈仁波齐》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6年5月第一版 卡布 编

[2]《冈仁波齐》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6年5月第一版范久辉 《神山之王冈仁波齐》

[3]《冈仁波齐》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 2016年5月第一版《冈仁波齐转山之详尽攻略》沉烟 罗浩

本文视频剪辑 叶二娃

本文地图示意图制作 易小琳

本文卫星地图制作 尕玛旺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