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义墓

三义墓

三义墓

时代:春秋

地点:韩城市巍东乡堡安村

保护范围:墓园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20米。

2008年,三义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寻访韩城“ 三义墓”

------合作推广(0913-5224986)------

精彩内容

韩城市有个“三义墓”,外地鲜有人知。

春秋时期韩城隶属于晋国辖地,史称少梁。“三义墓”是春秋时期晋国义士赵武(又名赵文子(公元前598—前541年))、程婴和公孙杵臼之墓,故名“三义墓”。

“三义墓”位于韩城市西南10公里高门塬堡安村东南的古寨内。“三义墓”是《赵氏孤儿》历史故事的见证地。墓地周围被苍松翠柏环抱,显得十分肃穆庄严。墓地四周原筑有围墙,高3米多,系夯筑。据说原来建有庙宇,并有看墓人常住,现在庙宇已被毁。当地人称“龟鹤寨三义赵氏孤儿墓”。墓地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和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碑文三通。墓前均有碑楼,稍偏北一座墓碑上刻有“晋卿赵文子墓”六个隶书大字;偏东南处两墓并列,分别刻着“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碑的上款镌刻着“清进士兵部侍郎陕西抚巡毕沅题”字样。三墓均为砖砌圆形墓,墓前均有墓碑。相传程婴为少梁附近程庄人,赵武后裔居少梁,少梁村中赵姓与程姓为其后裔。

《赵氏孤儿》的相关历史事件最早见于《左传》。《左传》对该事件记述比较简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及刘向的《新序》《说苑》才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程婴、公孙杵臼义救孤儿赵盾之孙、赵朔之子赵武的事迹。元代纪君祥创作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创作的古典历史悲剧。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历史剧《赵氏孤儿》与《窦娥冤》《长生殿》《桃花扇》并称中国古典四大悲剧。该剧于1775年被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翻译成《中国孤儿》,在欧洲广泛上演,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它是最早介绍到西方的中国戏剧作品。

如今的韩城市,还有许多关于义救孤儿的遗迹古城内现存有一处元代建的救郎庙,明朝中叶以后的近500年间,韩城全市共建有四处救郎庙。随着历史的演变,“救”和“九”同音,救郎庙后来被人们误传为九郎庙。位于城西南的巍山上还有一处救郎坪遗迹,传说这里就是藏匿赵武15年的地方。

元杂剧《赵氏孤儿》后来相继移植为秦腔、京剧等剧种,在全国久演不衰。特别是2010年陈凯歌执导的同名电影和2013年阎建钢执导的《赵氏孤儿案》的上演,使这一历史故事为大家所熟知,反响强烈,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晋襄公七年(公元前621年),赵衰之子赵盾为中军主帅,掌晋国政。同年八月,晋襄公突然驾崩,太子夷皋年仅7岁。赵盾认为晋襄公的弟弟雍年纪较长,又乐施好善,提议立雍为国君 。晋襄公的皇后穆赢却每日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廷上哭闹,喊道:“先君有什么罪,太子有什么过?放弃嫡子不立,反倒去国外迎立国君的弟弟为君,这有悖立嫡子的祖训啊!”穆赢又到赵盾的府上哭闹,哽咽着说道:“赵大夫,先君曾把夷皋这孩子托付给你,先君尸骨未寒,言犹在耳,你却要另立先君的弟弟雍为君,你到底要把太子怎么安置?”赵盾迫于穆赢的势力,违心地背弃了先前立公子雍继位的决定,立太子夷皋为君。是为晋灵公。

晋灵公长大后,整日不理朝政,荒淫无度,以张弓弹人取乐,致使城外过往的老百姓头破血流,百姓呼号不止。晋灵公见此却哈哈大笑,乐此不疲。赵盾屡屡劝谏,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起了猜忌之心。晋灵公既恨赵盾,又对赵盾的势力感到惧怕,于是便依照屠岸贾之计,派力士鉏之弥潜入赵府刺杀赵盾。鉏之弥遂潜入赵府行刺。他一进门见赵盾厅门敞开,正襟危坐与厅堂等待上朝。鉏之弥退出来叹息道:“杀死忠臣,背弃君命,罪过相同。”随头撞赵盾府门前大树而死。晋灵公一看刺杀赵盾未成,又召赵盾进宫饮酒,企图暗地里刺杀赵盾。晋灵公侍卫亓眯明曾在饥饿时得到过赵盾的食物,一直心存报答。亓眯明怕赵盾遇害,对赵盾示意道:“君主赏赐臣子,酒过三巡便可作罢。”赵盾赴宴,酒过三巡便起身离席,躲过了此一劫。晋灵公又命屠岸贾放出大獒撕咬赵盾。亓眯明徒手击杀了大獒,晋灵公又命武士追杀赵盾,亓眯明又上前阻击,赵盾才逃出虎口。

赵盾逃走后,从弟赵穿在桃园杀死了晋灵公。第二天,赵穿迎赵盾返回绛城,拥立晋灵公的幼子黑臀为君。是为晋成公。

晋成公即位,赵盾仍任国政。成公将自己的女儿庄姬公主嫁给了赵盾的儿子赵朔为妻。一天,赵盾进入史馆,见太史董狐在竹简上写道:“秋七月赵盾弑其君夷皋于桃园。”赵盾看后大惊失色地说道:“太史误会了,我当时出逃,距绛城200余里,怎么知道弑君之事呢?”董狐答道:“你身为国相,并未出国境,回都城后又未讨伐弑君的国贼,这事怎能说与你无关?”赵盾万分惊恐,愤然离去。

晋成公三年(公元前604年)赵盾在自己的府第因疾病抑郁去世。

晋成公七年(公元前600年),晋成公在扈地突然驾崩。儿子据继位,是为晋景公。

晋景公继位后,仍旧只顾玩乐,不理朝政。这时朝廷派系林立,各派明争暗斗,国势渐衰。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接任晋司寇,他以整顿刑狱为名,奏请晋景公追究赵盾“弑君”之罪。屠岸贾奏道:“昔日赵盾弑灵公于桃园,载在史册,成公未加诛戮还任之以国政,而今他子孙布满朝廷,如此今后怎么依法惩办罪犯!今非诛灭赵氏不可。”晋景成公准奏。屠岸贾对三军将领宣布道:“赵盾虽未预先参与谋杀灵公,但仍是祸首。臣弑君是不赦之大罪。必须诛灭赵氏家族,以除后患。”晋军司马韩厥反驳道:“先君成公认为赵盾无罪所以未加诛伐,现在诛杀其子孙,违背先君旨意。如此滥杀无辜,是何道理?”屠岸贾不听劝阻。于是韩厥连夜告知赵朔趁夜黑逃走,赵朔不肯,对韩厥说道:“屠岸贾蓄谋已久,他奉有君命难以躲避。只是妻子怀有身孕,即将临盆。倘若生女不必再说,天幸生男,取名赵武。请韩将军保全赵氏香火延续不断,我死也无憾了。”韩厥允诺。并建议赵朔趁黑夜将妻子庄姬送入宫中。赵朔命家臣公孙杵臼从后门将庄姬送去宫中。

天亮前,屠岸贾率兵包围了赵朔的府第,将赵朔及家中男女老幼一百余口尽行诛杀。但唯独不见庄姬。有人举报说昨夜有车入宫,屠岸贾料到必是庄姬无疑。但他又不敢贸然进宫搜查,只能暗地派人监视。

数日后,庄姬产下一男婴。屠岸贾派人打探,庄姬与母亲推说产下女婴已死。屠岸贾不信,命令封门搜宫。庄姬被逼无奈,急中生智,将婴儿藏于裙下。终于蒙混脱险。

赵朔的好友程婴和家臣公孙杵臼感念赵氏一门忠烈。自庄姬入宫后,便与公孙杵臼商议,屠岸贾一次搜宫未果,肯定还会再次搜宫。必须尽快救出孤儿才是。公孙杵臼问程婴道:“扶立孤儿与殉死,哪个艰难?”程婴说道:“死容易,扶立难。”公孙杵臼立刻说道:“那好,赵氏一家对你恩厚,你就勉其为难。我呢,老了,我就挑拣容易的做。请让我先死。”于是,二人商定,抱来别人一男婴,公孙杵臼献出自己的生命,一同救孤。公孙杵臼和程婴二人将此计私下告诉韩厥,韩厥十分感动。

程婴前去向屠岸贾报案说道:“司寇大人,庄姬确实生一男婴,托我同公孙杵臼藏于首阳山中抚养,我怕日久暴露,丢了性命,特来偷偷前来举报领赏。”屠岸贾信以为真,在程婴的带领下,屠岸贾到山中草房内逼迫公孙杵臼交出孤儿,公孙杵臼矢口否认。屠岸贾令武士搜查,果真在草房内搜出男婴。公孙杵臼指着程婴破口大骂:“程婴啊,程婴,你真是个卖友求荣的小人!咱俩商定共同匿养孤儿成人,今天你却出卖我,猪狗不如啊!”程婴假装羞愧难当。屠岸贾不容分说,喝令将公孙杵臼杀死,并将男婴高高举起摔地而死。程婴看到亲生儿子当场惨死,内心如刀绞一般,又要强装镇静。

此后,程婴带着孤儿赵武离开了晋都绛城,来到少梁,背着世人的唾骂,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精心抚养孤儿,教其醒世修身、习文练武,健康成长。

晋景公十九年,韩厥向晋景公说出了程婴、公孙杵臼和他三人义救赵氏孤儿的过程。晋景公便召来赵武、程婴和诸将领,奖赏了程婴韩厥等人的义举,并将赵氏原来封地依旧赐封给了赵武。赵武和程婴、韩厥等内外呼应,袭杀了屠岸贾,并灭其族。

《赵氏孤儿》之所以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热捧,究其原因主要是剧中的故事情节感人,现实教育意义深远。公孙杵臼、程婴和韩厥,舍生取义,侠义救孤,义薄云天!品德高尚可与日月同辉!理应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继承和发扬义士舍生取义、舍己救孤的高贵品质,这对于倡导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系宝鸡中学原党委书记)

@韩城日报

···精彩继续···

----- 本平台推广广告-----

感动!祖孙三代84年义务护守红军墓

70年前,一唱雄鸡天下白。70年筚路蓝缕,70年砥砺奋进,70年沧海桑田。

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这70年,是人民群众从缺衣少食到解决温饱进而奔向小康的70年,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70年。辉煌成就,得力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得力于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人民,唯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爱国情·奋斗者”系列报道,用更多的镜头聚焦全省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用更多的版面展示基层干部群众中的奋斗者,旨在通过一个个励志而温情的故事,谱写一组歌唱祖国的激昂乐章。

久雨初霁,阳光明媚。清明前夕,笔者再次去采访谢红军,恰好遇到他刚从墓地回来。

“去年冬天下了雪,年前又刮大风,竹子倒了好多,将墓地都盖住了。趁着天气好,我将倒了的竹子砍掉清理干净,墓地就开阔了。”谢红军甩着一双光光的手臂,憨憨地笑着说。

离谢红军家不远处的茂林修竹中,静静躺着一座坟墓。墓前铺着水泥石砌台阶,旁边一个碑上刻着“无名红军烈士墓”。每年的清明节以及平常空闲时,谢红军都会去坟前扫墓、清除杂草。

这座无名红军墓,谢红军一家三代人一守就是84年。

爷爷收留病重红军

谢红军,东安县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红军村三组村民。他所在的村子原来叫大坳村,为了纪念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后来改为红军村。

清末时,谢红军祖上从外地迁入此地定居。村子座落在一块狭小的坪地上。说是坪地,其实不过是两山对峙的一块稍开阔一点的山谷。一条山溪从村子正中央穿过,山涧一侧,顺着山坡开垦出几亩田地,长满了杂草。另一侧向阳坡上,呈梯形分布着数座高矮不一的老木房子。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开荒种地,采野菜,在深山老林里艰难地生存着。

最繁盛的时候,村子有二十来户人家,近一百口人。而现在,随着村民不断外徙,村里只剩下谢红军一个人留守着。

谢红军是无名红军墓的第三代守墓人。为了爷爷谢忠芝许下的诺言,他仍守候在这片山林里。

关于爷爷的诺言,谢红军是从父亲谢臣明生前的转述中,才得知始末。

在谢臣明的回忆中,1934年夏天,一个闷热的午后,村子外边唯一一条通向山外的小路上,走进来一群军人模样的陌生人,其中还有一些伤员。这些人脚穿草鞋,身上穿一身灰色土布军装,头戴五角星灰军帽,肩上还扛一把长筒子枪。谢臣明当年刚好10岁,那天午后正跟随父亲在村口刨地。

谢忠芝最开始并不知道这群陌生人的身份,但出于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良知,他收留了这些红军。他白天采药、打猎,晚上照看伤病员,听红军战士讲革命故事。

“其中一名红军因伤病无法前行,便留在爷爷家中养病。”这队红军在谢忠芝家休整一天后,为了追赶大部队,只好将一名病情最重的伤员托付给谢忠芝。而那名留在谢忠芝家的红军战士,五天后去世了。短暂的五天里,由于伤情严重,这名红军始终未能透露自己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来自哪里。

“爷爷觉得是自己没有照顾好他,一直心怀愧疚。”谢红军说,爷爷谢忠芝将这位红军埋葬在家对面的山头,每年清明节都会给这位红军战士扫墓,并交代谢臣明,要他和后代一定坚持守墓。

父亲唯一的遗嘱

去往墓地的道路被一些小树枝和杂草覆盖着,这里常年只有谢红军一人走动。

墓地被一圈石头包围,坟头上面还插着些已经褪色的坟条,旁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无名红军烈士墓”,落款:东安县人民政府立,二〇一五年四月五日。

这块石碑是县政府重修墓地时立的。谢红军回忆,“小时候,父亲带我守墓,那时这座墓地,没有石碑,父亲在小河里捡了一块石头,大概四十厘米宽,五十厘米高,然后把石头立在这里。”

谢忠芝离世后,谢臣明延续着父亲的承诺。为了缅怀先烈,谢臣明将自己第一个男孩起名红军,小儿子取名满军。

四五岁时,谢红军便开始随着父亲上山为无名红军墓扫墓。他回忆道,每年清明节前后两三天,父亲都会带着酒、肉,还有纸钱去扫墓,除去坟头上的杂草。在墓地前,父亲偶尔也会给他讲起当年爷爷与红军的事情。

谢臣明告诉儿子,自从红军经过家门后,在心中便产生了参军的想法。

1934年,在红军队伍离开时,爷爷让谢臣明参军,随着红军队伍一起出发。几天后,因为年龄小,体力跟不上队伍行军的步伐,红军战士给谢臣明凑了一些粮食,让他自行按原路返回家中。1994年底,小儿子谢满军在河南武警消防部队当兵满了三年。“我去当兵,也是为了弥补当年父亲未能参军的愿望。”谢满军说。

谢红军29岁那年,谢臣明去世了。谢臣明去世前留下的唯一遗言,就是要子女一定为无名红军烈士墓守墓。

“父亲为红军守了一辈子墓,不能在我这儿断掉。”从小深受父亲影响的谢红军坚定地说。

一个人孤独的坚守

谢臣明去世后,带着父亲的遗言,爷爷许下的承诺,谢红军和母亲留在了村子里。那时,他的弟妹们陆续长大成人,弟弟们成家后,搬到山外居住,妹妹们也相继出嫁,替无名战士扫墓、守坟的任务就落到谢红军身上。

出生于1962年的谢红军,至今仍住在父亲留下的木板房里。房子深7米,长10米。房子外面,挂着两盏灯笼,贴着对联,窗户是用塑料薄膜糊的;房间的地面凹凸不平,房间里很暗,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唯一的一台液晶电视,是弟弟送的。在他的房间里,仍然珍藏着一把梭镖,一个水壶。

初中毕业后的谢红军,就一直待在家里种田。17岁那年,为了补贴家用,谢红军外出务工时一次意外事故,让他失去了双手。初见谢红军,是去年夏天的一次采访中。50多岁的他中等个头,衣着朴素,头发花白,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他那双被炸掉手掌的手臂,起满了老茧,像是两根钝头钝脑的“木槌”。

当时恰巧谢红军砍完红军墓边的杂树回来,我们望着双手残疾的谢红军,满心疑惑地问:“你怎么使用柴刀砍树的?”

谢红军从屋里拿出柴刀来示范给我们看。只见他将柴刀把放在腿上,又拿来一根绳子,先将刀柄绑好,再将右手臂与刀柄并拢,用嘴巴咬住绳子的一头,“左手槌”将绳子的另一头绕圈,穿结压住,头一抬,用嘴巴将绳子接紧,一边示范还一边说:“这个活(指把刀绑手上)熟能生巧,绑紧了绳子箍得手疼,绑松了砍东西一用力,刀就会掉,一不小心就会伤到人,重新绑又浪费时间。”

谢红军属于东安县脱贫对象,他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山里毛竹经营分配、残误费和政府的兜底保障。谢红军很勤劳,在房子后面种了豆角、南瓜等蔬菜,养了鸭、鸡,还有一条狗,生活基本上能自给自足。

双手残疾的谢红军至今没有结婚。1991年到1992年期间,他从邻县医院收养了两个被遗弃的女童。“现在,她们都在外地务工,每年春节回家一次,也很孝顺,会给我买一些衣服,给我生活费。”说起两名养女,谢红军满脸的幸福,“我登上中国好人榜,被评上诚实守信好人,是大女儿谢美珍得知消息后打电话告诉我的。她在电话里说,湖南今年1月份共有5个人上榜中国好人,我是其中一个。”

谢红军最开始收养女童是希望将来某天女儿能从他手中接过守墓的传承。但随着两个女儿长大,谢红军逐渐打消了这个想法,他不希望女儿像他一样,孤零零地守着这片深山老林。守墓后继无人,逐渐成为了他的心病。

弟弟谢满军认为哥哥没必要过分担忧,“哥哥在大山里为红军战士守墓,其实就是一代人的传承。我们其他姊妹虽然不在山里,但每年清明都会回来给父母和红军扫墓。”谢红军的两名女儿也表示,三代人为无名红军守墓的事让她们很自豪,姐妹俩也曾商量过,如果父亲身体不行了,她俩也会想办法把祖上三代人的遗愿延续下去,继续为红军守墓。

让谢红军欣慰的是,近年来由于媒体不断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座无名烈士墓。“现在有些游客会来这里上坟祭拜。今年,永州就有一支部队来这里祭拜过,离开时他们还跟我聊了天。”

无论将来如何变化,谢红军觉得自己一辈子就属于这里。

一个人,一座屋,一条狗,一群鸡,就这样过着清苦单调的生活。当然,还有四周连绵起伏、郁郁苍苍的群山与他作伴。

“这是父亲的遗言,只要我还在,我就会坚持守下去。”谢红军说。

转载请联系授权

武义三国墓中出土的这个国宝,可为什么长的是这

一、武义三国墓中出土的这个国宝,可为什么长的是这

武义县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三国青釉伎乐俑五管瓶,造型十分另类独特。武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尤其堆塑精品引人注目。其中五管瓶,则当之无愧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二、武义景点有哪些 武义景点推荐

1、牛头山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号称江南小九寨,以峭壁、溪流和碧潭见长,也算有几分姿色。水非常有特色,山涧溪水非常清澈,根据深度行成不同的颜色,非常的吸引人。

山清水秀景致幽,道教圣地在牛头。瀑布连绵天师殿,寻仙更上一层楼。乡人建殿崇祀。山顶风光极佳,一览众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

2、石鹅湖

武义石鹅湖景区位于武义县城西7公里处的桃溪滩乡境内。景区以秀湖著名,湖光秀色,清丽宜人,四季分明,人称“小千岛湖”。林木苍盛,秀峰碧水,天然成趣,以奇岩、秀湖、名寺和红军革命史迹而著称。

3、大红岩

大红岩景区位于浙江省武义县白姆乡、俞源乡和王宅镇交界处。国务院关于发布第八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大红岩风景名胜区获批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分布着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千姿百态的丹霞洞穴,堪称天然的丹霞洞穴博物馆。

除了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以外,自然景观以山青、林秀、泉甘、岩险、峰奇、洞多、谷幽、湖静取胜。

4、小黄山景区

小黄山景区位于浙江省武义县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交通便捷,总面积5平方公里。景区内以奇松、怪石、云海、飞瀑被称为四绝,天池、悬棺、小三峡等景点更使景区锦上添花。

小黄山是黄山山脉的延续,以“一泓碧湖、十里峡谷、百丈飞瀑、千亩草甸、万米隧洞、群峰啸天、林海无边”而著称。

5、太极星象村

俞源村,又称之为太极星象村,位于金华市武义县俞源乡,号称是中国唯一的太极星象村,这里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明朝刘伯温按天体星象设计而建,保留了大量的名胜古迹,村内有七星塘、七星井、俞氏宗祠等等,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三、南宋最完整的“干部档案”是不是徐谓礼文书?

“国宝・重光――南宋徐谓礼文书陈列”展。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葛熔金

5月24日,浙江武义县博物馆新馆开馆,十七卷在当地出土的国家一级甲等文物――南宋“徐谓礼文书”首次正式公开展出。

此前,它在地下埋藏700多年,被盗掘出土后又在盗墓贼手里保存数年,文书上的字迹依然清晰。

“‘徐谓礼文书’是目前国内出土的最系统、完整的宋代纸质文书,记录了一个官员的仕宦履历和官场百态,展示了南宋的官僚制度、政务运作、社会风情,填补了宋史研究的一个空白。”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苗书梅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首现南宋“印纸”实物

武义县博物馆的“国宝・重光――南宋徐谓礼文书陈列展”分“文书解读”、“原件陈列室”两部分。

作为镇馆之宝,“徐谓礼文书”陈列在原件陈列室。陈列室投资1000万元,采用德国汉氏展柜,恒温恒湿,并严格控制灯光亮度,限时开放。

“徐谓礼文书”原件首次正式公开展出

“徐谓礼文书”各卷长度不一,共计32.2米,宽约39.5厘米,分录白告身、录白敕黄、录白印纸三种,计4万余字。

据介绍,“录白”可以理解为“副本”。出于上交有关部门或官员本人存底等需要,宋代规定由专门的书铺抄录“告身”、“敕黄”、“印纸”,经有关 门核对原件,视该录白为官方文书的有效副本。

宋代职官由寄禄官(阶官)、差遣(实际职务)组成(如“通直郎、知建康府溧阳县徐谓礼”,“通直郎”为阶官,“知溧阳县”为差遣)。“告身”是官员阶官的“任命状”,即朝廷授予官员寄禄官的身份证书。“敕黄”是差遣“委任状”,用黄绫纸书写。“印纸”可理解为官员档案记录和“业绩考核表”,上任时由上级颁发,记录任内表现(称为“批书”),作为考核依据。

苗书梅表示,“印纸”过去只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徐谓礼文书”出土后首次得见实物,包括他当官期间所有的“考核表”,内容丰富,合计80则共12卷,是研究南宋政务运作的绝佳材料。

“徐谓礼文书”局部

是“官二代”,做过最大的官是“上饶市市长”

根据文书内容,可以描出徐谓礼一生仕宦的“形迹图”。

“他当官不是通过科举,而是靠父亲的恩荫补录,可以算‘官二代’。不过,宋代荫补官员要从九品开始一级级升迁,科举则可以破格提拔。”苗书梅说。

关于徐谓礼生平的存世资料原本极少,在墓葬清理中专家发现徐谓礼与夫人林氏的两通墓志,林氏的墓志完整,徐谓礼的则被盗墓贼击碎,但拼凑后仍可读,记录了其生平、世系、历官等。

徐谓礼生于武义望族徐氏。据出土的《徐谓礼圹志》残文记载,他生于1202年,卒于1254年,与贾似道同时代。徐谓礼本人并不出名,但他父亲徐邦宪在《宋史》有传,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参加科举,为礼部第一名,当过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其舅父则是思想家、文学家陈亮。

“徐谓礼文书”完整记录了他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到淳v十二年(1252年)的迁转、差遣任命、考核等。

他从政30多年,从九品承务郎做到从六品朝散大夫,经历13次迁转,最后的官职是“提举福建市舶兼知泉州”,泉州当时是世界性贸易大港,这是个重要岗位,但还没正式上任就可能死于急病,在世时做过的最大的官是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

徐谓礼墓出土的部分物品

“文书”被埋七百多年基本无损

201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到武义,时任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给他看了几张据传出土于武义县城近郊古墓并流入市场的“徐谓礼文书”照片。郑嘉励等认定照片上的文书系真迹,依据有三:伪造必有所本,南宋纸质文书世间稀有,格式复杂,内容前所未见,作伪者无法凭空捏造;书法有宋人笔意,数万言伪仿不易;徐谓礼名不见经传,内容冷僻晦涩,作伪牟利的动机不足。

当时他们未料到,照片上的文书6年前被盗墓贼从古墓中挖出,正在寻找买家。

2005年4月,程某和同伙在武义熟溪街道胡处村龙王山盗掘一座南宋古墓,盗出“徐谓礼文书”以及毛笔、镇纸、砚台、印章等。懂点文物知识的程某告诉同伙,17卷文书必须完整保存。

这一存就是6年。令他们懊恼的是,文书纸张完好,字迹如新,没人相信是南宋旧物。2011年12月,警方抓获程某等嫌疑人,缴获分藏几处的13卷。2012年7月,已流散到北京的4卷也被追回。

“徐谓礼文书”何以在墓中近800年不腐,被盗墓贼保存数年仍字迹清晰?郑嘉励告诉澎湃新闻,徐谓礼墓是砖椁石板顶墓室,以密闭、深埋、防腐为主要特征,文书的完好端赖于此。棺内灌注水银,外壁整体髹漆,置于砖椁(墓室)内;墓室体量不大,仅能容棺;棺木与墓壁间的空隙填以熟石灰、黏土、沙子、糯米汁混合的“三合土”,棺木密封于内;墓室上覆以石板盖顶,再加封土。棺木和随 品与外界隔绝,才保文书不朽。

“文书留存下来,还有一个原因是被卷起来后又封了一层蜡,多了层保护。”郑嘉励说,文书出土后在盗墓贼手里五六年基本无损,只有局部霉变,说明纸张优良,证明南宋极高的造纸水平。

四、武义旅游特色景点

武义素有“温泉之城、萤石之乡”美誉,自然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历经八百年风雨横跨母亲河的熟溪桥;誉为“浙江第一、华东一流”的武义温泉,日出水量6000吨左右,水温42℃至45℃。清水湾温泉浴场、温泉山庄是度假休闲的好去处。

境内有堪称中华一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神秘村落俞源太极星象村;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的省级文保单位郭洞古生态村;以及寿仙谷、刘秀垄、清风寨等10多处省市级景区。武川风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龙灯、抬阁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引人入胜。武义是传统的农业县,田园肥美,物产丰饶,是浙江省商品粮、商品猪、出口茶、桑蚕、杉木、毛竹、油茶林基地县之一。近年来,武义以 农村奔小康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推动了农 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优质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蔬菜和畜牧业等特色产业优势初步形成,农产品美好誉度不断提高,全县农产品中 有全县已经有有机食品4只、国家绿色食品1只、省级绿色农产品10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7只。全县已建成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1个,面 积8万亩,有17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生产经营认证。拥有浙江省著名商标2只,市级知名商标5只,近年来武义农产品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地 举办的各种博览会、农交会中获得金奖45个。200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9.4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18元,比上 年增加了11.4%。武义是“中国有机茶之乡”,茶叶是武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现有茶园11万亩,2004年茶叶总产量6800吨,总产值2.05亿元。 其中名优茶产量2100吨,产值1.68亿元。茶树良种化率已达28.6%,为浙江省茶树良种化先进县。2004年颁证有机茶总面积达到了1.88万亩, 居全国首位,产量600吨,产值4800万元。武义山区地理环境条件优越,所产茶叶的自然品质“色、香、味、型”独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 具有兰花的清香和鲜醇可口的特点,历史上就享有一定声誉,早在1932年,在省农产品展览会上,武义鸿源协的茶叶获乙等奖。优良的茶叶内 质为名茶生产开发提供了现实基础,武阳春雨是我县创制的一只名茶,产于海拔近千米的牛头山麓一带。茶叶受云雾滋润,集天地之精华,得 自然之灵气,秉承千百年传统制茶工艺,加之现代科技精心培育制作,所得品质卓尔不群,其形似松针丝雨,色泽绿嫩稍黄,香气清高幽远, 滋味甘醇鲜爽,获得了品茶大师和消费者的者的一致认可。武阳春雨自1994年开发成功以来,在各类名茶评比中屡获殊荣,当年获首届“中茶 杯”名优茶评比一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第三届“中茶杯”名优 茶评比中获特等奖、中国国际茶博览会国际名茶金奖;2001年获浙江省精品名茶金奖,同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2004年武阳春雨茶被评为 浙江省十大名茶。武义是浙西南重点产粮县之一,是全国杂交早稻示范县,“武义大米”享有盛名。近几年,我县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中国杂交水稻 研究中心、省农科院等科技单位为技术依托,聘请袁隆平院士为 顾问,有力推动了优质大米的生产开发和普及推广。1997年,从南湖杂优中心 引进香两68等组合进行试种。2001年累示范推广面积达34353亩,建立了100-1000亩高产示范方29个;2001年又大面积示范推广部颁二级优质 米的晚稻超级稻组合面积达3.5万亩,占晚稻面积的21.2%。2004年在王宅等地建立的浙江省唯一的国家杂优中心P88S/0293两系超级稻示范方 116亩,平均亩产达650公斤以上,高产田块亩产达712.07公斤。今年又建立了4800亩的超级稻新组合试种基地,进行大面积的超级稻P88S/0293 等新组合试种、示范。 武义是国家外贸部确定的为全国三大出口梨基地县之一,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栽培蜜梨,是省内主要蜜梨产地之一,栽培品种有早熟的 翠冠、西子绿、新世纪、菊水和中熟的黄花、清香等。“桐琴牌”蜜梨入选了全省十大名梨,获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全县蜜梨总 面积达到13000余亩,年产量1万吨,年产值近2000万元。武义县南部山区海拔650米以上耕地达8万多亩,植被173万亩,是理想的生产高山无公害蔬菜地区。目前全县高山蔬菜面积达3万亩,创产值4500万元,有3万山区农民从事高山蔬菜产、供、销等业务。武义高山蔬菜量大质优,种类丰富,四季豆品质优、销路好、效益高、面积大,已成为高山蔬菜的主栽品种。武义的宣莲是中国三大名莲,曾被选为清朝宫廷贡品,是武义县传统名贵特产,因产于原宣平县得名。有近500年历史。宣莲颗粒硕大,圆冰润 饱满,酥而不烂,味美爽口,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近年来,武义县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培育,引进了新品种“太空莲3号”和“十里荷1号” 进行种植推广,并大力进行宣莲品牌开发,现已注册了“乡雨”、“莲童”、“汤记”等宣莲品牌。目前,武义共有宣莲种植面积3000余亩, 年产量约200多吨,产值近1000万元。武义是传统的畜禽饲养产区县,也是著名特产“金华火腿”的主产区之一。2004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62%.已成 为全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家禽饲养有389万羽,其中以三黄鸡为主的优质土鸡有150万羽。已注册的“少妃牌”本鸡供不应求。我 县圈养麻鸭历史悠久。浙江省著名商标“田歌牌”蛋鸭系列产品,远销杭州、上海、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全年生猪饲养量33.1 万头,山羊 饲养量1.45万只。

去武义旅游去“武义旅游折扣网”,唐风温泉预定90(原价158),清水湾180(原价248)。景区前台到付,非常方便

武义温泉:武义温泉的特点是水量大、清澄质优、温度适中,还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里还有龙潭-郭洞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武义温泉对皮肤病、心血管病有很好的康复疗效;对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炎也有特殊的效果。

郭洞古生态村:“郭”即“城郭”,取此名是表示此地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郭洞先祖可溯宋朝。建造者砌城墙形成水口,建回龙桥聚气藏风,植村周树木善化环境,规划民居、通道并巧设七星井,被誉为“江南第一风水村”。

熟溪廊桥:这座风雨桥曾通车马,而如今只有游客徒步穿行,观光赏景。它有桥屋49间,两侧间隔设置条凳,供游人休息用。条凳把廊桥分成三道。自从熟溪桥建成至今,文人学士写下的诗文颇多,其中,民国诗人何葆仁还写下了《游熟溪桥》的一部长诗。

大红岩-崆峒山景区是武义丹霞之精华。游览大红岩-崆峒山景区第一段是乘车游览神仙石,遥望不周山;第二段将登上天堂岭,穿行崆峒山,参观双岩寺;第三段将穿越风吹石穿之 鼻洞,经过轻松岭和人在洞中走画在洞外移的丹霞画廊,来到天下奇观大红岩。整条游线将欣赏到35个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清风寨,位于“温泉之乡”浙江武义,距县城十五里,南一公里处为著名的太极星象村俞源,北部“十里画廊“刘秀垄,是省级风景区“龙潭-郭洞”的中心景区。

清风寨以壮观的丹霞地貌,古朴原始的山村土寨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而迷人。清风寨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各朝各代所留下的战争遗迹众多,山寨住民为清朝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的后裔,留传的医术、武功享誉八方。景区内的丹霞地貌较之武夷山、方岩犹胜一筹,其中的“飞桥六洞”为我国丹霞地貌串洞群中之最。清风寨自古以来就是宗教胜地,金公岩上释、儒、道三教并存相容千年,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八月十五日的胡公庙会、民间文艺、乡土风情、异彩纷呈。情人谷、聚仙岩、龙潭峡......一一不胜枚数。古朴、原始、自然的清风寨欢迎八方来客,前来观光游览!

相传为南极寿翁故里的寿仙谷,是自大莱口村到桃花庄(现名石井里)崖险溪急的狭谷。神仙皆居好山水,可见此处风光奇。难怪古诗人惊叹:“天高重霄九,地美大莱口,山清水又秀,古井称魁首。”

进入寿仙谷,满目岩泉潺潺,碧竹茵茵,犹如置身幽美宁静的世外桃源,这里,断崖绝壁雄险,怪峰异石奇秀,石相依,竹相亲,真如郑板桥先生所画的十里长廊竹石图。 最为迷人的是九天瀑布,落差120米,上瀑如烟似雾,下瀑如珠似雨,一天白练蜿蜒于绿谷之中,令游人痴醉。景区内,可观“天下第一酒坛--醉仙岩,”可赏“天下第一天然大寿”--绝壁天书,可攀“华东第一悬梯”--天梯,可尝老寿星的赠品--赐珠园仙珠…… 去寿仙谷,做一回仙人。

俞源太极星象村位于金华市武义县西南部的俞源乡,距县城20公里。该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而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开放近两年多来,已有英、美、法、德、日、澳地利等十三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慕名而来。

武义还有清风寨,红岩,小黄山

五、我国都有哪些比较“诡异”的出土文物?

比较“诡异”的文物有:

1、徐谓礼文书

在2005年的4月的一天,武义县的一处小山坡上,一些人正在弯腰挖笋。挖笋的期间,时不时能看到泥土下面有灰砖。如果没有盗墓贼的眼光,寻常人肯定不会注意到。恰好,此时挖笋人中王姓男子有盗墓经验。于是,晚上他找来自己的盗墓伙计,一起开挖。地下确实是古墓,主人是徐谓礼,一个南宋普通的官吏。盗墓贼拿走了墓中的镇纸,砚台,私印,还顺手拿走了蜡封的文书,书就是徐谓礼文书。镇纸,砚台,私印这些东西很好卖,一看就能知道是宋代的东西,很好卖。但是文书不一样,不好卖。徐谓礼并非名人,不懂那段历史的人根本不可能识货,而且文书内容并非诗词歌赋,而是官员履历。况且宋朝的文书,怎么可能保存这么长时间,说出来也难以让人相信。

直到2011年春节后,盗墓贼拍摄的文书照片被武义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看到。他找来同行郑嘉励一起鉴定,最终确定此物的主人是南宋徐谓礼。确定是宝物之后,董三军向当地公安局报了案,请求他们协助追回宝物。专案组成立后,几经周折,跟盗墓贼斗智斗勇,最终在2012年7月5日将徐谓礼的文书全部追回。

2、“T”字型帛画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无数的宝贝,其中最为珍贵的两件国宝之一的“T”字型帛画。

幅帛画是目前我国出土的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彩绘帛画,画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有羽人,怪兽,华盖,幔帐等。画205厘米,上横长92厘米,下横长47.7厘米,是在一号墓主人利苍夫人利辛追的棺木上面发现的。专家指出,古代人刚刚死亡的时候,都要招其亡魂。在招的时候,还要手持死者生前穿的衣服,而这幅帛画具有衣服的形状,说明它就是在招时使用的,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意思。

3、素纱禅衣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另外一件最珍贵的国宝是素纱禅衣。素纱禅衣总共有2件,一件重48克,一件重49克,重量均不到一两。专家估算,除去袖口和领边把鞋较厚重的地方,整件衣服重量仅半两多,每平方米不到13克,真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幕。近些年,各种仿制素纱禅衣,但是依然没有达到真品的水平。而除了它的重量轻,薄如蝉让人惊叹外,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竟然能保存2000年,没有腐朽,仍然保存完整。

镇墓兽,卡尺,人首鱼身陶俑,双首蛇身陶俑,战国时期水晶杯,家用路由器,三星堆遗址出土轮形器,商晚期人面龙纹B这些文物都是比较诡异的。

人面鸟,玉牙璋,蛇眉铜鱼,贮贝器,青铜树,这些文物都是非常诡异的,而且这些文物的外表都非常的有特色。

青铜面具,青铜树,贮贝器 ,玉牙璋 ,金缕玉衣,这些都是比较神奇的,和当时的文化有关系。

云南省滇池出土的西汉杀人祭柱场面贮贝器,它的顶盖极为诡异,铸有52个人物呈现的场面是一个众人将奴隶捆绑于圆柱祭天的过程。

六、浙江省博物馆怎么样?

浙江省中浙江省博物馆最好。

浙江省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

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

浙江省博物馆分为孤山馆区、文澜阁、西湖美术馆、武林馆区、黄宾虹纪念室、沙孟海旧居、文保科研基地这七个景区。

1、镇馆之宝一:良渚文化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此玉琮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是已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

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为良渚文化玉琮之首。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

2、镇馆之宝二: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富春山居图内容约80%为桐庐境内富春江景色,20%为富阳景色。

《富春山居图》原画画在六张纸上,六张纸接裱而成一幅约七百公分的长卷。而黄公望并没有一定按着每一张纸的大小长宽构思结构,而是任凭个人的自由创作悠然于山水之间,可远观可近看。

3、镇店之宝三:阿育王塔

2001年杭州雷峰塔地宫出土的这件阿育王塔,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塔方形,由基座、塔身、 顶三部分构成。基座下面用方形银板封护,塔座的每侧以菩提树、禅定小佛像4尊相间作装饰。塔身方形,四面圆拱形龛内镂刻摩诃萨侍由嵘硭腔⒃鹿馔跏┍κ住⑹醺钊饷掣搿⒖炷客跎嵫鄣确鸨旧适拢宋锿獗眦探穑慕歉饔幸换し鸪崮瘛

浙江省博物馆,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浙江省博物馆更多信息和资讯。

简介:浙江省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始建于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是浙江省内最大的集收藏、陈列、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科学博物馆,馆藏文物达十万余件。 1993年,浙江省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新馆占地20400 平方米,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新增历史文物馆、青瓷馆、书画馆、钱币馆、吕霞光艺术馆、常书鸿美术馆、明清家具馆等十个展馆。馆舍建筑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单体建筑和连廊组合而成,形成了“园中馆,馆中园”的独特格局。 浙江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浙江博物馆有孤山馆和武林馆两个场馆,老馆孤山馆位于孤山南麓,由主楼、浙江西湖美术馆和皇家藏书楼文澜阁组成。主要展出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良渚文化的玉器和丝织品;越国的青铜器;明清浙籍书画家的作品等。

主楼主要有三层,设有陶瓷馆、青瓷馆、漆器馆等展馆,一楼主要是展出一些陶器,二楼、三楼主要是瓷器,二楼主要是一些越窑瓷、龙泉瓷等,三楼是明清以后或更加晚期一些的瓷器。

孤山馆东侧的浙江西湖美术馆主要展示一些书画作品,另外还有两个专题陈列馆:黄宾虹书画馆和吕霞光艺术馆可供参观。此外,博物馆主楼和西湖美术馆每年会不定时举行不同的临时展览。

西侧的文澜阁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不过现在里面已经没放四库全书,只剩下那时放书的书架,有《四库全书》的介绍样本和毁于战火后重新收集的过程的介绍。不过文澜阁景色不错,为典型的江南庭院建筑,值得一观。

西泠印社就在孤山馆隔壁不远处,推荐对人文感兴趣的游客一并游玩。

七、中国国家博物馆怎样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是一座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并通过举办常设基本陈列和多种专题陈列,向国内外公众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人们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1、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 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 。

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 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竣工,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对外开放。

中国国家博物馆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理念,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坚持“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建馆方向。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建馆目标。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将会在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展示祖国悠久历史、弘扬中华文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体现中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将成为广大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接受文明熏陶、进行终身学习的文化阵地和课堂。

2007年3月至2010年底,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工程,馆舍总建筑面积19.19万平方米,硬件设施和功能为世界一流。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为49个,设有“古代中国”、“复兴之路”两个基本陈列,设有十余个各艺术门类的专题展览及国际交流展览。

与我国现有的博物馆相比较,国家博物馆还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变化,即能够得到非常高质量的,文化精神上的一种享受。在历史含量方面,文化底蕴方面也是如此。

在风格上,国家博物馆将保持庄严、宏伟的建筑风格,高度概括、浓缩我们的发展历程。展览手段上,将不局限于故有的陈列方式,而是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展示方法,如大视屏,大屏幕,超薄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尽量为观众还原历史氛围并增加展览的动感。

中国国家博物馆历经近百年的历史沿革,积淀了丰厚的博物馆文化的基础,为20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在国内外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21世纪,国家博物馆在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诉求中,获得了长足发展的历史契机,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有19.19万平方米,将于2010年底竣工。

在这一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内,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和功能设置,将为公众提供高品位的历史和艺术类的展览以及其他文化休闲服务。不仅荟萃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见证中华民族百年的复兴之路,而且还有全方位和系列性的反映和表现世界文明成果的高品质展览。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作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东侧,这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

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研究宣传力量也相当雄厚,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原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将系统收藏反映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的珍贵文物。展出中国最顶级的文物,经常能在历史教科书中见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国通史为主,通过举办有关历史、考古、文物等方面的多种专题陈列,以及临时展览、常设国际馆藏珍品(20张)

交流展览和捐赠品展览等不同形式的展 ,向公众系统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和当代主流文化精神,并全面地展示与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介绍世界文明与优秀文化。

通过高水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学、博物馆学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国家博物馆还将成为首都中心区供公众进行高品位的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收藏本国古代、近代文物资料及研究历史科学和有关学术问题的机构,馆藏文物藏品62万件,并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和国际一流的仪器设备。

国家博物馆的考古研究力量拥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遥感摄影考古的专门机构。馆属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水下考古专业机构,具备一支专业的水下考古队伍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所属“中国水下考古培训基地”2003年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

独立发行刊物:《中国历史文物》(双月刊,ISSN 1671-5357)。 中国古代历史部分最早的藏品和展品是170 万年前云元谋人的牙齿南元谋人的牙齿,最后一部分内容是辛亥革命新中国文物。

原始社会的陈列为远古居民( 约170 万年前-1 万年前)、氏族社会( 约1 万年前-5000 年前) 和文明的曙光( 约5000 年前-4000 年前) 三部分。在远古居民部分可以看到中国已知年代最早的元谋人,稍晚的蓝田人、北京人、金牛山人,以及和我们同属于进步智人阶段的山顶洞人的形象。展柜中陈列着他们打制的石器、采集的树籽、狩猎的禽兽残骸。山顶洞人的骨针和用兽牙、贝壳制成的装饰品,表明人类已开始缝制衣物和有了审美意识。

距今1 万年前后,人类开始磨制石器,并开始了制陶、纺织等手工业生产,氏族的分布也更加广泛。陈列中有8000 年前的稻谷,7000 年前的骨器、陶器,以及在陕西姜寨发现的6000 年前的母系氏族村落( 模型)。距今5000 年前后,农耕技术有了较大提高,一个人的劳动除能满足自己的最低生活需要外,还能提供一定剩余产品,从而导致了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产生。

这时出现了专门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文字的萌芽,文化艺术和宗教也都有显著发展。人们在陈列中可以看到石犁,最早的铜刀,漂亮的彩陶、玉琮、玉钺、玉龙等重要礼器。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陈列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和夏―春秋时期的各族共五部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河南偃师出土的铜爵、陶杯等展品说明,夏代的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青铜器生产已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

铜器发展的繁荣时期,能铸造许多造型复杂、纹饰精美的器物:展出的后母戊鼎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重的一件青铜器,重达832.84 公斤;另外四羊尊等均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业的水平。

此外在陶瓷、漆器、纺织、玉雕等手工业方面也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河南郑州出土的原始瓷尊、妇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等,其中记日蚀牛骨和刻干支表牛骨,既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宝贵资料,也使人们看到商代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西周是商代之后中国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并建立了严密的礼制与刑罚制度。礼制用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刑罚用以控制和镇压平民、奴隶。陈列中的利簋、大盂鼎、虢季子白盘等均是这方面的典型物证。

更多关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