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堡遗址

三山堡遗址

三山堡遗址位于陕西省定边县冯地坑乡新城滩村,年代是明代,陕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澧县城头山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12月2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工作会在浙江慈溪召开。会上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3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我省澧县城头山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12处)

元中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中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长安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铜官窑遗址、城头山遗址2处被评定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老司城遗址、里耶古城遗址炭河里遗址3处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文章来源/在线文博

编辑/唐李晗

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浙江省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公布

10处遗址入选

日前,省文物局公布了第三批10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它们是龙游荷花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桐乡谭家湾遗址象山塔山遗址余杭玉架山遗址长兴台基山遗址德清原始瓷窑址上虞凤凰山遗址黄岩沙埠窑遗址绍兴宋六陵。这里面既有史前遗址,也有瓷窑址、古墓葬;既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有良渚文化、马家浜文化、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重要补充,每一处遗址都因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瑰宝。

浙江省第三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按年代排序)

01

荷花

考古遗址公园

龙游县

花山遗址位于龙游县湖镇镇邵家自然村南侧,遗址包含7个文化层,距今9000—8000年左右,是上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存,出土了大量石器、红衣夹炭陶等早期新石器时代特征文物,为解读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的关系以及与周边考古学文化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公园用地面积180亩,包括考古现场展示区、遗址文化展示馆、遗址保护研究中心、观众服务区等 。

花山遗址环境图

发掘场景照

荷花山遗址出土器物

02

桥头

考古遗址公园

义乌

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村西,是一处保存较好、遗存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也是一处上山文化中晚期的环壕——台地聚落。这里发现了浙江迄今最早的墓葬以及可能具有祭祀和其它仪式性活动功能性质的特殊营建的中心土台,出土了目前中国最早的彩陶,并在壶类陶器中检测出原始米酒遗存。桥头遗址展现了环壕、中心台地、“器物坑”、墓葬、房址、彩陶等遗迹、器物组成的新石器时期上山文化遗址群中等级较高的聚落形态,体现了中国稻作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桥头遗址对于认识钱塘江上游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东南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人群的迁徙与交流以及精神信仰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4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遗址公园占地规模约370公顷,包括遗址公园规划范围234公顷,遗址公园远期扩展范围136公顷 。

桥头遗址发掘现场

遗迹照

桥头遗址出土彩陶

义乌桥头遗址出土彩陶纹样

03

谭家湾

考古遗址公园

桐乡

谭家湾遗址位于桐乡市乌镇镇浮澜桥村谭家湾组,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遗址保存较好、堆积丰富,出土了包括生产、生活等多种类型的陶器、玉器、石器、骨器。其中,出土的完整骨耜,见证了原始的农耕文明;以釜、罐、盆、豆等为代表的陶器,显示了现新石器时代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谭家湾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省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最为重要的遗址之一。198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家湾考古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42公顷,是以谭家湾遗址为载体、以展现马家浜文化及稻作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考古遗址公园,也是以稻作文化体验为特色的生产性文化景观 。

谭家湾遗址环境

左:谭家湾遗址M10平面

右:谭家湾遗址出土器物

谭家湾遗址出土器物

04

塔山

考古遗址公园

象山

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塔山至姚家山一带南面缓和坡地上,遗址沿塔山山势呈东西向延伸分布,面积约10000平方米,加上周邻的姚家山遗址及处于两者之间连接地带,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两个阶段。新石器时代遗存分下层、中层和上层,分别对应河姆渡遗址二层、崧泽、良渚文化,发现了墓葬、房址、灰坑和灰沟等大量遗迹,是马家浜文化在距今6000年之际跨过钱塘江与河姆渡文化结合的“边缘”遗存,反映了马家浜和河姆渡两个文化共同体在地域拓展中相遇而不完全相融的发展状态,为确定河姆渡文化的早、晚关系及性质提供了实证,丰富了宁绍平原南域相当于良渚文化晚期文化面貌的认识。晚期遗存属于商周时期的马桥文化。塔山遗址保存完整,延续时间长,从距今6000年左右一直到相当商周时期,内涵丰富,是研究宁绍地区南域新时期至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发展演变的一处重要遗址。199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山遗遗址公园面积约9.3公顷。2018年以来,对塔山遗址密集发布区进行了初步环境整治 。

塔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图

塔山遗址出土器物

05

玉架山

考古遗址公园

余杭

玉架山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距良渚古城20余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遗址由6个人工堆筑的环壕组成,包含人工堆筑的土台、居住址、广场、墓地等遗迹,是一处仅次于良渚古城地区的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良渚文化中心聚落,这一聚落形式是良渚文化的首次发现,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补充,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人口数量,氏族内部和氏族之间的等级关系等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野,被评为"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为12.5公顷,以玉架山遗址为核心主体,以遗址保护和价值展示为重点,以服务于周边居民、提升城市区域环境品质为目标。建成后的玉架山考古遗址公园将成为保护展示良渚时期次级文化中心空间聚落形态、遗迹遗物,兼具公共考古、文物科技保护研究、教育基地、市民休闲、公共活动等功能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

玉架山遗址环境

余杭玉架山遗址环壕Ⅱ东南转角

M200平面及玉器出土情况

玉架山遗址出土玉器

06

台基山

考古遗址公园

长兴

台基山遗址位于长兴县雉城镇雉城街道,是太湖西南岸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台地相对高度1—4.5米,面积8000平方米。经2003年试掘,探明该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台地的东北和西南部,文化层0.5—2.6米,文化序列为崧泽、良渚、马桥、商周延续至明清时期,出土器物十分丰富,尤其属马桥文化时期的陶支座,引起专家关注,在马桥文化层位上发现一处作坊有关遗迹,出土陶范上发现明确的铜渣,在周边堆积中出的一件青铜矛,是浙江地区首次发现明确的马桥文化青铜冶炼遗存,具有重要意义。而绳纹陶鬲的发现,对研究马桥文化与同时期中原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7月,长兴县实施遗址文化公园建设,面积近5万平方米。2004年,在遗址东北侧布设展厅,展示台基山遗址考古成果。

台基山考古发掘现场

台基山遗址出土器物

07

清原始瓷窑址

考古遗址公园

德清

德清原始瓷窑址群位于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龙山村的低山丘陵。窑址分布密集,时代延续时间长,历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其中商代、西周、春秋时期窑址数量相对较少,单个窑址规模较小。战国时期窑址数量迅猛增加,规模迅速扩大,窑址分布面积大,产品堆积厚,种类丰富,质量高,出现了烧造原始瓷礼乐器的窑址。德清原始瓷窑址群是目前国内已知持续时间最长的先秦时期窑址区,比较完整地建立了以德清为中心的浙北东苕溪流域原始青瓷窑址的年代学序列,对研究中国瓷器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越文化及南北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清原始瓷窑址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建设规模203.41万平方米(约3050亩),东至小山漾东侧,西至姚坞里窑址片区西侧,北至弯头山,南至下南山。计划三年建成 。

亭子桥窑址

德清原始瓷窑址出土礼乐器

德清原始瓷窑址展示利用规划图

08

凤凰山

考古遗址公园

上虞

凤凰山窑址群位于上虞区上浦镇大善小坞村凤凰山东麓,由凤凰山窑址、禁山窑址、尼姑婆山窑址等上虞地区早期越窑重要窑址构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禁山窑址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遗址保护区展示的东汉、三国和西晋时期保存完整的三条龙窑,是上虞作为成熟瓷器发源地和早期越窑烧造中心的经典代表。

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为绍兴地区首个以青瓷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公园依山而建,风景优美,规划面积26公顷,投资1.28亿元,建设有遗址保护区、考古成果陈列区、考古体验区、四季花海区等展示区块 。

凤凰山考古遗址公园规划效果图

尼姑婆山窑址远景照

尼姑婆山窑址出土器物标本

9

沙埠窑

考古遗址公园

黄岩

沙埠窑遗址位于台州黄岩区沙埠镇,窑址多依山而建,包括竹家岭窑址、凤凰山窑址、下山头窑址、窑坦窑址、金家岙堂窑址、下余窑址和瓦瓷窑等7个窑址。每处窑址之间相隔500米左右,窑场总面积约达7万平方米,其中窑场面积最大的约10000平方米,最小的约3000平方米。窑址年代约为晚唐至北宋时期。其中,竹家岭窑址已进行发掘,窑炉遗迹保存状况良好,地层堆积丰厚、窑业技术与遗迹面貌丰富。

沙埠窑遗址处于越窑和龙泉窑瓷业技术衔接和过渡的重要时期,是探索越窑瓷业技术南传与龙泉窑瓷业技术渊源的重要窑址,同时对于探索北宋中晚期越窑、定窑、耀州窑、龙泉窑等瓷业技术交流模式与途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竹家岭窑址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度浙江十大考古重要发现”。1963年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19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竹家岭窑址龙窑窑炉

竹家岭窑址出土瓷器纹样标本

沙埠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图

10

宋六陵

考古遗址公园

绍兴

宋六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富盛镇,坐落于群山环绕的小盆地内,为宋室南渡后帝陵攒宫所在,实际包含了北宋徽宗永祐陵、南宋高宗永思陵至度宗永绍陵七帝陵,并祔葬了哲宗昭慈孟后至宁宗恭圣仁烈杨后七座后陵。元初,墓室及陵园建筑均遭严重破坏,诸陵寝规制、位次遂混淆不清。近年来,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两座陵园遗址,使我们得以重新认识南宋帝陵的上、下宫制度。宋六陵1号陵园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

在中华传统王朝体制下,帝陵制度堪称国家最高级别礼制中的关键部分。宋六陵正是南宋皇家礼制中最重要的一环。赵宋君臣南渡后,为强调王朝的正统性,着力以北宋皇室尊奉的五音姓利法则营建帝陵攒宫,将绍兴宝山打造成南宋实际的祖陵地。随着南宋王朝的逐步稳固,绍兴帝后陵寝的建设,也体现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与转型。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六陵遗址公园依托宋六陵丰富的地下文物遗存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规划建设,总占地面积169.84公顷,展示结构框架为“一心”——南宋皇陵博物馆以及由帝陵片区、陵寺片区、山体景观片区及服务片区构成的"四片" 。

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图

2号陵园F1全景

资料链接

浙江拥有丰富的大遗址资源,它们是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以及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的重要见证。近年来,我省积极践行以考古遗址公园的思路开展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展示的理念,将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作为大遗址保护、展示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不断改善大遗址保存环境,形成社会公众可进入、可游赏、可解读的公共空间,助推所在地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通过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建设,构建浙江文明标识体系,凸显浙江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自2012年以来,省文物局积极筹划推动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妥善解决大遗址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同时,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作项目储备。2013年公布第一批8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16年入选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的大窑龙泉窑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马家浜遗址安吉古城遗址进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8年公布第二批7处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的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对我省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极大肯定。

后续,我省将继续强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探索大遗址展示利用模式。做好大遗址考古研究工作,深挖遗址价值,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学术支撑。落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大遗址的保护力度。紧盯国家文物局工作部署,积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完善省级层面的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管理,积极支持市、县级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省、市县三级的考古遗址公园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国情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之路。

浙江省考古遗址公园分布示意图

(来源浙江省文物局)

平山惊现太行山最大日军堡垒群遗址

编者按:为纪念“七七”抗战爆发八十周年,河北敬业集团和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共同策划了大型摄影活动“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并将历时一个月、六上王母观山所拍摄的1000多张珍贵照片遴选部分编成画册。追寻历史,是一种责任,回顾历史,是为了不被忘记。本期推送内容平山惊现侵华日军堡垒群,敬请关注!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航拍图。这是河北省现存最大规模的侵华日军堡垒群,占地1.2万平方米。

王母观山堡垒群

一、北顶·魔鬼盘踞的地方

北顶是王母观山向西南行约十华里的一处重要的山脉,此处三面环山、地形险要。东接王母观、西望宅北、北临九龙、南向平原。日寇在这里修建了仅次于湾子北山的碉堡群,也是包围、围困、威胁、进攻我宅北根据地的据点。在两年的时间内,敌人在这里制造了很多惨案 ,屠杀我无辜百姓和抗日人员 ,仅修建碉堡射杀死、累死、冻死的民夫就达 600人。北顶是一个人间魔窟。北顶附近村庄的群众,在当地党组织的带领下,与敌人进行了顽强不懈的斗争。

迪山北北顶,盘踞在山坡坐北朝南的日军战地营房,在此可以瞭望20公里以外南甸地区的丘陵和平原。

亲历者说

霍普,又名霍来锁,90岁,平山县陈家院人,抗战期间曾为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游击队队员,后加入5团,任3营9连5班班长。老人口述:数十次去迪山北北顶堡垒和黄巾寨堡垒周边埋地雷和往日军的水源地泼大粪,与日本鬼子展开不间断的斗争。

亲历者说

杨尚忠,男,89岁,平山县迪山北村人,曾在迪山北北顶堡垒服过劳役。老人在堡垒遗址现场讲述了日军的残暴,老人口述:“堡垒周边的山坡上经常看到被折磨而死的民夫尸体,日本鬼子经常在后山背的平台上杀人,尸体直接扔下悬崖,附近村的很多村干部都被抓到北顶碉堡上杀死。我一个叔叔参加八路军,回家探亲连同本家其他三人被抓到碉堡上用刺刀刺死,摔到悬崖下尸骸无存。

亲历者说

抗战老兵李银君口述:日本鬼子在离我家滚龙沟村七八里地的王母观山上修了炮楼,对瓦口川唯一一条路进行了严密封锁。因我村住着晋察冀日报社,就成了鬼子“扫荡”和进攻的目标。鬼子先后十多次对我们这里进行“扫荡”,进村后烧、杀、抢掠,赶走牲口五十多头,烧坏房子 100多间,我家的房子曾两次被烧。抓走了李双春、李黑小等十多人,最后都死在了外地。枪杀了民兵李魁元、李常香等二十多人。每次日本鬼子来“扫荡”,人们都到山上避难,躲进山洞里,白天不敢露面,晚上回家拿点东西,我小时候曾在寺南沟狐子庙北坡住过山洞。

亲历者说

指角沟村 82岁的康兵庆老人清楚地记得,他 8岁那年秋天,住在北顶碉堡的日本鬼子天不亮偷袭他们村。把他和奶奶、大奶奶都捉住了,鬼子逼问八路军的粮食在哪儿,他说不知道。鬼子就用烧红的木炭烙他的大腿,他不说,鬼子又抱起他往火堆里扔,还是打入碉堡内部的八路救了他。后来奶奶告诉他,那人是在他家住过的报社人员叫高岗。至今康兵庆腿上还留着被鬼子残害的足有一尺长的伤疤。

二、北山·不能让敌人安生

藤龙山西顶至马鞍岭3000米长的山脊上现存5座日军堡垒和 1处日军中队司令部旧址,始建成于1943年。当时日军推行“蚕食”政策,在太行山东部沱河北岸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修建了一道治安封锁线。这道封锁线,南起黄巾寨,北经王母山,东过藤龙山秋山到鲁柏山。全线30座堡垒,其中藤龙山8座,驻扎日军司令部,管辖全线堡垒群。日军中队部旧址坐落在马鞍岭东小山凹,有3座堡垒在西、北、东3个山头互成犄角形成防卫。旧址共有中队部、机要室、医务室、军械库、被服库、粮库、士兵宿舍、翻译官宿舍、情报班宿舍办公室、民夫宿舍、浴室、伙房等建筑109间。另有地牢、杀人坑、水塘、操场等各1处,现存水泥、石头建筑3排28间。1939年9月,自敌人建成碉堡后,我当地的抗日军民就和他们进行了顽强地斗争,袭击碉堡、割电线、破坏交通,使敌人不得安宁,我周边村的损失也很大,很多游击组员和群众牺牲。

抹不去的罪证。王母观山北山坐落在山崖的日军4号堡垒。

王母观山北山山顶3号碉堡遗址

亲历者说

张庆录,男,87岁,平山县湾子村人。曾在北山堡垒服苦役多年,受尽屈辱,目睹了同胞被害的惨状,从此心中埋下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亲历者说

营盘村89岁的老人余栓祥清楚地记得,他15岁那年被村里派工到藤龙山顶给鬼子修碉堡,鬼子逼迫他们到九岭村观音堂拆老百姓的房子用来修碉堡。他人小背不动大的木头,有一个叫“三不老”的汉奸非常凶狠,这个“三不老”就用棍子打他,鬼子用枪托打他的屁股,打得他几天下不了炕。

亲历者说

东王坡村民高起华口述:“王母观北山堡垒上的日本鬼子经常下山到东、西王坡村抓村民服劳役,许多村民被抓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三、黄巾寨·六百冤魂

王母观山上共建有堡垒三座,据不完全统计,第一组五座,惨死民夫五百五十余人;第二组五座,惨死民夫六百余人;第三组十座,惨死民夫六百余人;日军为修建这三组堡垒,共残杀我同胞一千八百余人。当时老百姓都说,日军的堡垒群,是用我同胞的尸骨堆起来的。

修黄巾寨碉堡时,被抓来的民夫,在日寇刺刀逼迫下,上山建堡垒、修公路。山高坡陡路难行,从山下往山上背石运料,往返一趟,20余里。每人负重不下百余斤,活儿重吃不饱,每天每人四两玉米面粥,有时也不能保证,这些民夫都是秋天穿单衣或夹衣被抓来的。入冬后,衣服磨烂,不能遮体,寒风凛冽钻心刺骨。在零下十五六度的隆冬,身无棉衣,肚里无食,一个个冻得浑身青紫。为了御寒,民夫们就将装水泥的草袋子或纸袋裹在身上当衣穿,可怜破草袋也缺的很,十人中也不过三四人可以穿上,不几天又被磨烂。谁干活稍有怠慢,日军就用枪托、棍棒毒打,轻者皮开肉绽,重者气绝身亡。每天遭杀戮、冻饿而死的不下四五十人,仅黄巾寨一处就死亡 600人。

黄巾寨日军堡垒遗址

民夫们经受不了冻饿劳累和蹂躏之苦,有些身强力壮的中青年,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也要逃出魔掌。日寇为防止民夫逃跑,加强警戒,各处布满岗哨。凡逃跑被抓回来的都被刀劈身亡;迫不及者就开枪打死。冷泉、湾子、樊土沟一带的村里村外、山上、山下尸横遍野;许多地方死尸成堆,任凭狼吃雀啄,惨状百出,不堪入目。

黄巾寨日军堡垒遗址

亲历者说

闫庄村村民刘振海讲述:1944年5月15日,驻黄巾寨的日本鬼子又一次偷袭了我们村的连峪和马圈,把全村的老百姓集中起来追问八路军的下落,乡亲们面对敌人的刺刀和机关枪守口如瓶。敌人恼羞成怒,一次就用刺刀挑了 18个 15岁以上的男人。面对日本鬼子残暴,我们从未怕过。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和他们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天一黑,小鬼子就不敢下炮楼了。

亲历者说

至今指角沟83岁的老人康文祥清楚地记得,他9岁那年,从碉堡上下来的鬼子,曾三番五次地偷袭他家。他父亲叫康金泰,是村支书。有一天天不亮,鬼子把他父亲捉住,五花大绑地后仰着绑在木板上,用火炭活生生地从胸脯上慢慢烙死。那一次被鬼子打死的还有村里 5个人。

迪山北北顶堡垒群北侧的“抛人台”,当年失去劳动能力、生病的民夫及八路军战俘,经常被日军杀害,从这里扔下百丈深的山崖。

枪刺寒,群山咽,烂衣衫,狼哭狗嚎,一千雄鬼奇冤,命系王母观;

负重石,北风寒,棍棒打,夜夜哀号,三大魔窟地獄,此仇不报非好汉。

——为修建黄冷湾三大碉堡群遇难同胞作 张志平

为侵略者立证 为后来者印鉴

——《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序(摘录)

……2015年,志平先生担任总策划的纪录片《平山记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挖出了沉淀半个多世纪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军民抗战事迹及英雄人物。自己观看多遍,非常感动。为了凝聚企业精神,我派人到河北方圆电子出版社订购了1000盘光盘,发至班组,组织观看,并在《敬业报》上出版专刊,刊登观后感。我还组织了200人的高管团队到迪山北北顶日军的碉堡群遗址集体观看,增强现场感。午饭大铁锅炖菜大海碗饮水,回忆平山的光荣历史,讨论敬业的发展,团结凝聚干部员工的意志和力量,为企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0年敬业集团的钢铁产能达到1000万吨以后,向多元化发展,购买了南甸地区庄子河以北、迪山北北顶以南的十万亩荒山,以备开发。拥有偌大山场,我心情澎拜,逐一登上每个山顶。不料每登一山顶都有塌了屋顶的石墙建筑,当地老人告之这是日军碉堡。在南北十公里长的山脉中竟有四处日军碉堡群,这些堡垒群是日军侵略中国,进攻晋察冀边区的据点。山下五公里便是晋察冀军区聂荣臻的司令部,真险!看了这些碉堡,感慨万千,在中国的土地上日寇竟如此猖獗,真是令人愤慨!幸好历史留下了这个活证据,我下决心修复这些碉堡,记录日军罪行,警示国人。于是投资5000万元开通了一条二十公里长的盘山公路,直通日军迪山北北顶碉堡群。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按着历史的原貌,把多年倒塌的石墙砌了起来,并逐建筑挂牌,写明当时的用途。北顶碉堡群在海拔1000米的山顶上,东西建筑随山势延绵3公里,当时盘踞着200多名日伪军,先后抓来5000多名劳工修建碉堡,1800人被折磨致死或残杀。

修复工程结束时,我邀请熟知平山革命历史的志平先生前来指导,他看后也很感慨,如此好的爱国主义教材,还不赶紧宣传国人?当即决定用摄影摄像的形式把日寇的罪行拍摄下来编辑成册,永留世间。于是,他组织李君放等十几名摄影工作者踏平荆棘,艰难拍摄,还动用了无人机来助阵,经过五六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完成拍摄并编辑成书,并拍摄了一部10分钟的短纪录片。

李赶坡

二〇一七年元月二十日

铭记历史 面向未来

2016年,由河北敬业集团和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联合举办“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大型摄影活动,邀请了10余位知名摄影家历时一个月,六上王母观拍摄了1000多张珍贵的素材图片。随着《平山记忆》摄制组和摄影家们的脚步,平山县王母观山地区的迪山北北顶、王母观北山、黄巾寨的三处堡垒群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向人们“诉说”着侵华日军在平山犯下的滔天罪行。在活动中,每个人都有很多难忘的经历。寻找每一个线索,核对每一个数字,拍摄每一个镜头,采访每一个当事人,都使我们心灵受到震撼!这不仅是在记录历史,也是摄影者心灵净化和升华的过程。

摄影者说

李君放,自由摄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副主席,《平山老兵》作者,2013年度河北省摄影十杰,2016年度河北省首届文艺贡献奖获得者。

辛七天,纪录片、广告导演,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员。从事影视工作16年,微电影《惊蛰》获得“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金奖,公益广告作品多次获得河北新闻一等奖。

李君放:黄巾寨堡垒在我出生的村庄陈家院村东南方向的最高峰,村里人俗称南堡垒,北顶堡垒在我村的东北方向最高山峰,俗称北堡垒,我小时候就是听着“过鬼子”的故事长大的,陈家院惨案杀害老百姓 47人,我爷爷躲在猪窝里逃了一条命。

辛七天:我们在王母观山顶峰进行拍摄,看到的是保存完整,规模之大的日军堡垒群,让我为之震撼,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涌上心头,那场战争的硝烟虽已消失,但依稀能感受到平山人民英勇抗敌的无畏精神。

摄影者说

郭勇,无人机航拍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

杨振勇,自由摄影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郭勇:从空中看侵华日军的堡垒,像趴在中华大地肌肤上的一条条疤痕,丑陋而且突兀。这些疤痕遗留在这里,那是历史在大地上刻下的痕迹,不会因时光流逝而变淡。这些堡垒,纵然没人去书写,也不会因为时光的远去而消失。这段历史是实实在在的,能够触摸到,因而感同身受。

杨振勇: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在平山县有保存如此完整的日本鬼子侵华的罪证,当这些兵营及堡垒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有满腔的愤怒,也有耻辱感,我很愿意拿起我手中相机,去记录下日本侵略我们的这些罪证,去让更多的人记住这些耻辱,让我们的后代记住落后就会挨打。

摄影者说

肖建国,平山县孟堡村人。现为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理事、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冶金报》特约通讯员、《河北新闻网》特约通讯员、河北敬业集团摄影记者。

李峰,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鹿泉区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河北摄影十杰。

肖建国:2016年8月,我有幸参与了以“平山日军堡垒群”为专题的摄影及采访工作,……每拍摄一座碉堡,我的眼神总流露出仇恨,每听到当事人一句哭诉,我便会心痛。我愿将我拍摄的影像留给后人,让他们永远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激发爱国热情。

李峰:在拍摄过程中进入我镜头中的一幅幅影像,是日本帝国主义侵我中华,占我国土的铁证。这些堡垒完整的保存使我们可以重温历史,提醒我们勿忘国耻、更能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激励我们前行。

2016年9月18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和“九一八”事变85周年,由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牵头主办,日本宫崎县日中友好恳谈会、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晋察冀边区研究会、西柏坡纪念馆、河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举办的《反思历史,面向未来》——摄影展在河北师范大学开幕,其中展示了日军平山碉堡的调研情况,引起了极大关注和反响,全国和河北各大媒体都给予了报道。

《河北日报》2016年9月19日专版

继大型文献纪录片《平山记忆》和纪录片《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之后,由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和河北敬业集团共同策划出版了画册《寻找侵华日军平山堡垒群》。

“回忆战争是为了反对战争,回望历史是为了继续前进”是这本书编写的初衷。

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各方的积极协助和多位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张志平负责统稿;省社科院黄军毅参与了编辑;张军锋、李君放负责画册的统筹;平山县党史研究室的郄新龙撰写了专题报告;中山国管理处主任王振海撰写了《太行祖山王母观》的介绍文章;刘军增先生提出了修改意见;《晋察冀日报》研究专家张风录采访了部分当事人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藤龙山旅游公司的王青书经理提供了部分照片;发改委印刷厂的韩爱平厂长和设计师薛娟精心设计,各方面都给予了大力协助。希望本画册出版以后,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鼓劲出力!

摄影者说

陈林,建筑工程师,退休前任河北某企业总工程师。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纽约摄影学院特聘讲师,尼康石家庄俱乐部讲师,佳能石家庄俱乐部讲师。

曹辉,女,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艺术摄影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陈林:在拍摄的过程中我真的被那些碉堡群震撼了,在海拔千米的山顶修建如此规模的碉堡群在当年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是何等的艰难,当年的百姓是用怎样的艰辛和屈辱完成的这些工程啊。这些堡垒群在警示我们历史不能忘记!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

曹辉:行走在这些残存的碉堡工事中,忽然感觉到脊背发冷,虽然天蓝草碧,柔风拂面,但风过树移,松涛阵阵,远处深谷间似有不死的魂魄穿行驻足,那是先辈们关注并且牵挂着今天在这片土地上的生长不息的子孙后代们。

摄影者说

郭晓军,自由摄影师。

张文硕,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担任河北长城网、新浪河北摄影记者,现为独立摄影师。

郭晓军:夏末,随影友赴平山迪山北北顶、王母观北山、黄巾寨三处日军堡垒遗址进行了拍摄。三处堡垒相互呼应成了一个完整的堡垒群。每一处堡垒都有碉堡、战壕、营房、仓库、军械库、办公室、伙房、杀人坑等设施遗址组成。由于遗址位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平日鲜有人迹,所以得以保留。遗址保留完整,实属少见。

张文硕:中华文明五千年史册,每页都谱写着爱国主义的辉煌。此次拍摄日寇堡垒遗址,那一条条战壕和一座座碉堡,无一不是日军侵华的罪证。

附录一:

抗战时期日军堡垒在平山县的分布概况

(摘录)

日军在平山县碉堡分布图

调查:县党研室 张志平 郄新龙 绘图:薛娟

一、日伪军在城东区的驻扎情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长驱直入。同年12月18日,侵华日军从获鹿和井陉两路出发侵占了平山城

日军进城后,司令部设在孔庙……在城墙上的各城门房、城角及新东门魁星阁、后城堡、西南角门,修筑了十二个防御碉堡或堡垒。1938年,日军又在城内城隍庙处建大堡垒一个……在城外水碾村、义羊村修筑了堡垒……此后,又在平山城至黄壁庄间修通一条一丈多宽,一丈多深的大封锁沟,切断了建屏县与我根据地的联系。

……1941年秋,敌人在此(蒲吾)修筑了东、西两大堡垒。……同时,还在义羊村西岗坡,修建了堡垒……平山城、蒲吾、黄壁庄三个据点,控制了平石公路和整个城东区。公路、铁路、封锁沟,把城东区划成了许多小块,使之成了堡垒林立,公路、铁路、沟壕纵横的日寇占领区。

日军在平山的司令部

二、日军占领温塘镇和回舍镇

驻平山城之敌,为使平山城附近一带变为其外围巩固区,联合驻井陉日军,于 1938年 10月 6日(农历八月十三)占领了城西四十华里的温塘镇。……日军为加强戒备,巩固其据点,在温塘河西岸、村西北山坡上,村东及村东南角等处设立了炮楼。……

温塘据点,距平山县城四十华里,敌人补给线长,经常遭我四分区主力部队和地方民兵游击队的围困打击……被迫于 1940年 2月 13日(农历正月初六)全部撤往回舍和井陉贾庄煤矿。温塘镇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八路军五团炮轰炸孟耳庄日军堡垒(1944年河北平山)资料提供:胡江峰

东回舍镇是平山城通往温塘镇的必经之路,也是平山通往井陉的咽喉之地。……日军为了保证对温塘之敌物资、弹药的供应,于1939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十二日),占领了东回舍镇,在东回舍镇设了据点。……

为巩固、扩大占领区,严格控制回舍镇,由日军中队长长久宝亲自指挥,从东回舍镇和附近村庄派工、抓伕,在东回舍镇东北角修筑堡垒,堡垒修成后,长久宝调走。高田接任中队长后,东回舍堡垒除留下一个日军小队和部分伪警备队、伪警察外,其余敌人由高田带领到白塔坡修筑堡垒一座。白坡塔堡垒修成后,又迁至孟耳庄,修筑了孟耳庄堡垒和孟耳庄村北山头上的双石洞堡垒。从1940年开始到1942年底,日军先后在东回舍镇,西回舍、孟耳庄、南水、北水、田兴、大吾、近掌、王母、王平、南贾壁、西冶等二十八处修筑堡垒二十八座。……除以上堡垒外,各处还建有许多小岗楼。总之,堡垒林立,岗楼叠起,遍布全区。……

拆掉回舍鬼子炮楼(1944年河北平山) 资料提供:胡江峰

三、日寇“蚕食”南甸区

南甸区是平山县东大门,遭受日寇洗劫最厉害,修建碉堡最多的地区。早在1937年 10月 7日(农历九月初四),日本侵略军就从灵寿县侵入到南甸区的青炭、王坡等地进行烧杀抢掠。

1942年 2月,日本侵略军“蚕食”了两河区,并在秘家岸、胡家町、西李坡、庄沟、西林山顶、对角垴(西林山脚下)、北七汲、西岳村,胡村南山、单杨村,康家村、蒲北等地修建了北七汲据点和 18个碉堡。……日寇步步进逼,于 1943年3月11日(农历二月初六)又一举侵占了南甸镇。这样,在一月之内就“蚕食”了南甸区的四分之三,计四十七个行政村,面积约 140余平方公里。

遍布在满山坡的日军战地营房

日军占领南甸镇后,四处抓伕,在镇上修起了三个大碉堡和很多平房,供敌人大队部居住,常驻日军 34人。此外,又在耿白雁、马圈、王陈庄、河岸头(觉石院村南),觉石院、北策城、堂堂铺(西王坡村北)、娘娘山(东王坡村东),谷青炭、二青炭、贾青炭(村东界牌岭),雀城岭(孔家庄村东安里村西),西相公庄等地修建堡垒 16个。……8月中旬,日军为弥补其兵力不足,又调来伪治安军一个中队驻扎在北白雁,并在村里修建了两个大碉堡,强占民房百余间。……

迪山北北顶东堡垒入口

1943年秋季大“扫荡”,敌人“蚕食”南甸区后,便开始抓民夫,拆民房建据点修堡垒。敌人为扩大对南甸区的“蚕食”与占领,在“蚕食”北顶、黄巾寨的同时,又“蚕食”了郭苏区东部的十几个村庄,将其前沿阵地推进到奉良河以东尚家湾一带。又在楼子涧、王家窑、中石殿、马湾修建了一个据点和四个堡垒。……至此,南甸区 190平方公里的土地,已全部被日军所“蚕食”。共计修建据点五个,堡垒三十四个。加之两河区、郭苏区东部修建的据点和堡垒,敌人在滹沱河北岸,奉良河以东地区共修建据点七个,堡垒五十一个。……

附录二:

太行祖山王母观(摘录)

王母观山的景观景点丰富多彩,独具特色。一是奇石,有展翅飞翔的鹰嘴石,伏卧不动的金鸡石,岿然矗立的金刚石,层级分明的千页经书;有探身而出、悬空半挂的清凉崖,有光滑圆润、水波清澈的王母娘娘洗脸盆……二是洞深,主要有深不见底的朝阳洞,有夏天向外冒凉风、冬天向外冒暖风的风洞。三是泉清,知名的有马泉甘泉、玄女泉、王母井等,这些泉井旱不竭、涝不盈,古往今来供应着山上众多的僧道和群众用水。特别是马泉,现在还浇灌着山下的数百亩良田。四是雨奇,当地群众有句“王母观带帽,非下雨没闹儿”的谚语,意思是只要看见王母观山顶出现了浓云,周围村庄一定会下雨。这是因为独特的山势地形所形成的独特的地形雨、小气候。据当地老者讲述,在王母观山半腰的狮子坪,每隔六七天就要下场雨,人们称之为为王母娘娘的“浇花雨”。

……抗日战争时期,王母观山地区是我党领导的坚强的根据地,这里的群众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和日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1943年,日寇在王母观山修建了3个大堡垒群,对我根据地进行骚扰和进攻,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王母观山大惨案”。王母观山是平山的母亲山,也是见证红色历史的英雄山!

(作者:王振海,中山国管理处主任)

撰稿:张志平、郄新龙、肖建国

摄影:李君放团队、辛七天团队

资料提供:平山党史研究室

视频提供:长城全媒体集团

联合编辑: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爱平山网、中山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