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援西军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援西军纪念馆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援西军纪念馆位于镇原县屯子镇,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陈展内容分红军长征途经镇原、援西军驻守镇原县城、抗日战争期间、西府陇东战役(解放战争期间的屯字镇战斗)四个部分,全面反映革命军队和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光辉历程,见证他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展示他们无私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情怀。

1935年10月10日,红军陕甘支队长征途经镇原。毛泽东当晚留宿在三岔镇北边的一所天主教堂里,周恩来、彭德怀住在附近的窑洞里。第一纵队及纵队长林彪、政委聂荣臻在三岔街宿营,第二、三纵队及李富春、叶剑英、邓发等在距三岔街道三四里的山岗土窑里宿营。红军长征过镇原,为镇原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但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十余万军队仍不放松对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红西路军的追剿。中央军委获悉西路军危急后,于1937年2月27日发出了《军委主席团关于组织援西军问题给彭德怀、任弼时的指示》,援西军进驻镇原—展板1迅速组成了以刘伯承为司令员、张浩为政委、刘晓为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的援西军,对红西路军进行援救。下辖红4军、28军、31军、32军、骑兵团。刘伯承、张浩受命后,即率援西军从陕西淳化、三原地区出发,兼程西进,于1937年3月上旬到达镇原县一带。3月中旬,红西路军失败,援西军遂停止西进,驻防镇原,营救和收容红西路军失散人员,进行抗日准备和群众工作。6月,成立中共镇原县委,对外称抗日红军援西军留守处,机关驻地镇原县城。援西军在镇原驻扎期间,注重宣传发动群众,提高群众的革命觉悟。同时,帮助群众伸张正义,铲除不平,打击国民党不法官吏和劣绅,提倡减租减息,并与国民党镇原县上层军政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建立了友好的-关系,成功地执行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8月,援西军奉命离开镇原县,开赴三原、泾阳改编成国民革命军,镇原人民夹道相送。

1937年4月在援西军的帮助支持下,镇原县选举成立具有政权性质的各界群众抗日救国联合会,贾联瑞任主任,同年7月后改名为抗敌后援会。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1940年3月1日在马渠镇成立了镇原县抗日民主政府,冯治国、康子文先后担任县长,1945年8月后改称镇原县人民政府。

1948年4月下旬,西北野战-入外线作战,发动了西府陇东战役。在陕西宝鸡痛歼国民党军队后,胡宗南调集裴昌会兵团、马步芳第82师共11个旅的兵力企图南北夹击,聚歼西北野战军主力于宝鸡以北的狭小地区。彭德怀司令员根据敌情指挥西北野战军迅速北上,向陇东转移。为牵制敌人,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野战军第6纵队在司令员罗元发、政委徐立清、副司令员张贤约的率领下进入镇原屯字镇一带。所属教导旅由旅长陈海涵率领,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以屯字镇为据点,与敌军血战三天三夜后胜利突围,成功地牵制敌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为整个战役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战机。

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组图)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通透式大门

红军西路军“血战高台”英雄群雕

西路军“血战高台”英雄群雕、纪念碑、纪念馆

西路军纪念碑、纪念馆

西路军纪念馆

西路军纪念碑背面、烈士公墓

杨克明烈士纪念亭

西路军纪念馆人物馆展厅“将领群雕”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公墓

1985年8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园凭吊先烈

“英雄的奉贤”红色之旅第二站: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

“英雄的奉贤红色之旅第二站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

——践行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重温红军故事,追寻红色的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使孩子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领悟红军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锻炼孩子坚韧的意志。为深入推进“寻找奉贤英雄”弘扬践行活动,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接受红色革命精神的传播,体验红色文化的洗礼,来一次生命经历中的一种体验。

4月19日,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英雄的奉贤”红色之旅第二站:上海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

在孩子们激昂的国歌声中,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气势磅礴的诵读声中,在庄严的宣誓声中,我们的红色之旅活动拉开了帷幕。

在讲解员的介绍下,了解到纪念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纪念馆内大量真实的资料影像和战争遗留物品,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岁月。“金戈铁马,舍生忘死,兵进朝鲜浴血奋战”,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一个个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用他们的鲜血及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留下了不朽的英雄赞歌。

通过此次红色基地教育,不仅让小朋友们增长知识,更是令他们开阔视野,在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历程的同时,切身体验到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历史,让这段经典的红色记忆浸润幼儿的心灵,我们希望这段革命历史能被孩子铭记在心!

撰稿:王虹蕾

审稿:张丹莉

摄影:张晓秀

编辑:许莹

红色之旅: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时间 2021.2.20

地点 青海西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人员 红色筑梦小队成员

红色筑梦小队成员于2021年2月20日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瞻仰革命先烈。

革命烈士纪念碑

通过讲解和调查我们了解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一些基本信息,纪念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烈士陵园内。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7月,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市区凤凰山下,傍依南川河,风景秀丽。陵园由烈士群雕塑像纪念碑、烈士墓、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组成。 陵园门前有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群雕塑像,基座上刻着李先念同志的题词:"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园内最高处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烈士墓, 西宁市人民政府早在1954年就挖掘收集了死难烈士的遗骨,安葬于陵园正中, 并隆重集会进行公祭。墓穴为圆形,墓体呈白色,直径3米,安葬着孙玉清等840位红军烈士。

李先念同志的题词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当时参加会师的四方面军总部、四方面军中的三十军、九军、五军以及直属部队共计21800人,没有直接开向陕北根据地,而是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于1936年10月24日夜向西渡过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

西路军的前身就是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渡过黄河的一部分红军。1936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命令过河部队组建西路军,同时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由陈昌浩担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徐向前担任总指挥,从此这支英雄的部队便肩负起了为中国革命开辟甘肃河西根据地,奠定抗日后方基地,打通国际路线,策应河东红军作战的一系列重大使命,走上了艰苦卓绝、惨烈悲壮的征程。

工农西路军烈士群像

翻开厚重的历史,我们看到,西路军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坚韧不拔、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威武不屈、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精神的突出体现。

通过参观红色历史纪念馆,传承红色精神,宣扬红色文化。此次红色之旅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在重温党的伟大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们当今的信仰和对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