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南禅寺

西宁南禅寺

西宁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麓。追溯历史,北宋时(公元997~1065)年在凤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乐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规模。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乱,有部分殿宇被毁,后在清光绪年间先后集资和捐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殿宇建筑群。这个以关帝庙为中心的建筑群,是目前西宁市保存较完整的古建,西宁南禅寺,西宁南禅寺简介,西宁南禅寺-西宁市城中区西宁南禅寺旅游指南

禅行西北:西宁北禅寺

西宁北禅寺

由京藏高速进入西宁市区,最吸引人们视线的建筑,就是悬空生长在崖壁上的北禅寺。

湟水之庭的北山,海拔2400米,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西宁,只能算是一座山包。但是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一般。北禅寺就建在接近山顶的红砂岩天然断层之间。

从山脚往上走,进入北禅寺是一个十分奇特的过程。人们以为寺院的主体在半山,却在山麓就撞进了大殿.原本认为这是一座佛寺,迎面而来的却是一座道观。

穿过浓荫遮蔽的小径,来到北禅寺的入口,这里分明挂着“土楼观”的匾额,还有西宁市道教协会的牌子,难觅北禅寺的踪影。问路边设摊的当地人,说这里就是北禅寺,也叫土楼观。

拾级而上,是灵霄殿和王母殿,其中供奉的都是道教诸神。几位道士在殿前经过,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这里确是道观。在王母殿后面,有通往山顶的台阶,直上直下,异常陡峭。从这里开始,沿途的建筑小品,依稀有了佛教的样子。而路边的石刻碑记,向来访者提供了解决心中疑问的答案。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北魏明帝期间,这里就建起了佛教寺院,是青海省最早的宗教建筑,亦是此地最早的慧命火种。至清代末年,才改为道观。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观。

历史将北禅寺分成佛道两教,北山将北禅寺分成上下两个天地。上半部是1800年的佛寺石窟,下半部是一百多年的道观。而最神奇的是,它们的分界点就在半山的三教堂

三教堂供奉的是释道儒三教先师——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营造者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在佛道之间又加入了儒家的元素。加之山下道现中的城隍殿财神殿等建筑,如今的北禅寺不仅是释道儒合一,并且汇聚了各类民间俗神,足以满足各类人群的信仰需求。这一点,与著名的恒山悬空寺十分相似。

三教堂殿门紧锁,香火亦不旺,与下面道观的兴旺形成巨大的反差。一位年迈的看门人在殿前沉睡。几位访者将其唤醒,央求开门进去看看。看门人睁眼看看来者,拒绝后又翻身睡去。透过窗棱向里观看,殿内和三位先师塑像满是灰尘,应该是很长时间无人打扫和祭拜的了。

由三教堂向上,就是佛的世界了。在向上攀援进入三宝殿之前,是一处夹廊,两壁绘着彩色的地狱变相图,虽然画工粗糙,且为当代作品,却使人惊醒。

三宝殿在接近山顶的最高层,此地就是“悬空寺”的主体部分。从京藏高速向上望,这里只有几个廊柱和飞檐从山体中伸出。到了三宝殿,才发现这里空间很大。依山而建的北禅寺,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面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有的殿堂是在崖壁凿出空间,有的则悬空逸出,非常壮观。这里殿字高悬,横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神秘莫测。

三宝殿的东侧就是北禅寺的精华:九窟十八洞。北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在长期地质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据《水经注》记载,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信徒们开始作龛于北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

北禅寺

因为年代久远,出于安全考虑,九窟十八洞已经不再对外开放,但是透过栅栏向内望去,洞内观音、文殊、普贤等塑像依旧形象生动,洞壁所绘的瑞兽祥草图案依稀可见。故而此地又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

虽然人们在这里没有看到僧人,却有许多佛弟子生活的痕迹。包括整洁的环境、长明的供灯、不许荤腥入内的告示、简易的斋堂等,昭示着这里居住着一群佛弟子。只是人们无缘与之相见。在三宝殿一侧,供奉着观音像,香火不断,供养者甚多。人们从山下道观出发,历经道之治身、儒之治世、佛之治心,应该别有一番感受。

站在三宝殿前的栈道,西宁城市全貌尽收眼底。湟水静静地从山脚下流过,喧嚣的尘世仿佛一下子变得很远。当年佛教徒们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安奉佛像,吸引人们来朝拜,应该也有让人暂时出离尘世的发心吧。

离开北禅寺之前,还有一道殊胜的风景绝不可遗漏,那就是“闪佛”,它一定要在来访者离开悬空栈道后参拜。“闪佛”又称“露天金刚”,原为两尊高约三十多米。他们本是两个山崖的突出部分,后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造型地貌。魏晋南朝时,信徙在原造型地貌基础上将它们雕琢成两尊大佛,称之为“露天金刚”。圣与地百姓称其“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难以辨认面目。东面的仍然完好。远远看去,大佛的头、身躯、下肢和面部五官轮廓清晰,雄浑粗犷。只有需离开适当距离,才能看出浑然天成的一尊佛像。相反,如果走得太近,看到的只有皱巴巴的山岩。使人忍不住思考:佛究竟是远在天边,抑或是近在眼前?

作者 墨岩 《从塔尔寺到雷音寺》,载于《佛教文化》2013年4期

寺院小名片

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湟水之滨海拔2400多米的北山上,俗称“北山寺”,又名永兴寺。因北山山崖层叠,远眺似土台楼阁高高矗立,故又名土楼山,北禅寺也因此又叫土楼观。北禅寺早先为佛教寺庙,是青海境内最早的宗教建筑,初建于北魏明帝时期(公元106年),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整个建筑背倚北山,基本上是依山腰中的红砂岩天然断层由西向东依次而建,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立,结构奇巧,寺院错落有序,蔚为奇观。

本文由禅基地编辑组整理,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字及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字整理:柏松、图文编辑:小夏

头图设计:小夏

西禅寺景区地图 南禅寺景区电话

1. 南禅寺景区电话

南禅寺店小时房的价格区间好像是150元和200元3个小时。会员时4个小时。 并且他们的小时房是当天订当天住的,直接打电话给门店前台就可以的。

2. 南海禅寺景区电话

南海禅寺南海禅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县城东南隅,海拨135米,占地500余亩,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45年),历史上被誉为蔡州“八景之一”。整个寺院建筑结构严谨,构思奇妙,宝刹宏伟,琳宫璀璨,气势恢宏。南海禅寺建造在汝河滩地之上,平面布局整体呈“士”字型,周边为高3米,长5300余米的围墙,为砖混结构。寺院门前为三殿门,殿内两旁供奉两尊金刚为“哼哈”二将,寺内南部是以大雄宝殿居中心的殿堂建筑区。

3. 南禅寺景区电话多少

长汀南禅寺 现在没有公布要招尼姑的

4. 南禅寺附近景点

无锡南禅寺晚上好玩。

南禅寺位于无锡市区,交通便利,有到锡北镇张泾的723路、到堰桥的25路,及市区内若干条公交线路。地铁一号线出口在南禅寺对面。南禅寺背面有朝阳农产品批发市场、市民大药房带来大批游客。古运河穿过寺院,两岸民建古色古香,景区内各式古建筑及游玩的地方,特别是晚上,游客摩肩接踵,。绚丽多彩的灯光秀目不暇接。

5. 南禅寺在哪儿

开放。

南禅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凤凰山麓。追溯历史,北宋时(公元997~1065)年在凤凰山已建有寺院,明永乐八年(1410年)形成一定规模。

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乱,有部分殿宇被毁,后在清光绪年间先后集资和捐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建成规模较大的殿宇建筑群。

山西佛光寺旅游攻略「山西南禅寺离佛光寺有多远」

山西旅游4-5天的旅游攻略是什么?

重访梁(思成)林(徽因)古建之路 5天4晚

重走梁林之路,跟随先生的足迹,追寻那些或古朴依旧、或已消失的古老建筑

探访华严寺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山西古建,品味其建筑之精妙

国家文旅部“金牌导游”带队讲解,并特别安排古建专题讲座

精品小团,6-10人,为您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

出发时间:2020年6月3日-7日、6月24日-28日

大同 接机(站)送酒店-古建专题讲座

1933年的初秋,梁思成与林徽因从北京西直门车站出发,经过整整一夜的车程,抵达了古城大同。

那是一个下着雨的泥泞早晨,在这曾经繁华极盛的西京,如今已是满目萧条,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下榻之处,每顿的餐食只是一大碗汤面

大同 华严寺-善化寺-梁思成博物馆-云冈石窟

梁思成心中最为牵挂的,是一座从辽代保存至今的千年古寺-华严寺。在后来的调查报告里,他这样记录他初入华严寺时的惊喜之情:「殿面阔九间,巍然压台上,余辈遽窥全豹,不期同声惊讶,叹为巨构。」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年),以保存完好的辽金建筑闻名,大雄宝殿规模宏阔,仅屋顶上的鸱吻就有数米之高。薄伽教藏殿内的辽代造像更称得上气韵生动,一尊合掌露齿的胁侍菩萨更是传神,曾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站在大雄宝殿前的平台上,不由得感慨古典匠作的沉郁雄浑。

城南的善化寺是梁思成此行的第二处目的地,未曾料到的是,他在这座不起眼的寺庙中,竟发现了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辽金古建筑群。千年前的殿宇深远质朴,至今依然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殿内的金代二十四尊诸天造像尤为传神,令他感慨「殿内诸像,雕塑甚精美,姿态神情,各尽其妙」。

大同-应县 悬空寺-应县木塔-应县净土寺

前往参观【悬空寺】位于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午餐:小媳妇凉粉(特色菜:浑源凉粉、农家土豆鱼、恒山蘑炒土豆条)

当年,在结束大同的古建筑调查后,梁思成骑上了毛驴,前往应县寻找中国最古老的木塔,即将迎来他人生中又一次惊喜的发现。野外调查异常艰苦,梁思成和林徽因却把身体的苦楚视作当然,在工作中锐感快意。他们以6 的时间测绘应县木塔。这座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塔内斗拱繁复精美,堪称木质斗拱集大成者

应县-太原 佛光寺-南禅寺-山西博物馆

1937年6月开始的五台山调查是他们最后一次华北之行,也是最后一次山西行。著名的佛光寺东大殿正是在这次调查中被发现的,梁思成先生对“中国必有唐代木构存世”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用一周的时间紧张测绘,计划第二年带着政府的基金回来修葺大殿。佛光寺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三。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附近的唐代的南禅寺建于公元782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我们去参观山西博物馆,占地168亩,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珍贵藏品约40万件。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通过这个博物馆能够更好地了解山西的历史,文物

太原 晋祠

今天的晋祠同70多年前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古老的建筑依然矗立“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美丽的庭院开敞堂皇,曲折深邃,“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周柏唐槐依然茂盛。让两位先生最“爱不忍释”的圣母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梁先生认为圣母殿“由结构及外形姿势看,较《营造法式》所订的做法的确更古拙豪放”,应当是我国北宋建筑中的精华之作。虽然自30年代以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再也没有重访过山西和晋祠,但是,梁先生在圣母殿廊下端着相机摄影梁架的照片已和这座建筑一起被载入了中国建筑史册。

午餐后,送站。结束我们这次的考察。

山西有哪些著名的寺庙景点?山西寺景点推荐

寺庙是培福修慧的场所,焚香拜佛是指对佛陀表达敬意、感激、怀念,达到刨除杂念洁净思想、奉献人生和实现生命的状态。那么,山西有哪些著名的寺庙景点吗?赶快来看看这份山西寺庙景点推荐吧!

1、佛光寺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五台县佛光新村,距县城30公里。因为寺庙历史悠久,寺庙中的佛教文物十分珍贵,因此有“亚洲佛光”之称。

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2、永祚寺

永祚寺,民间俗称双塔寺,是国家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区东南约3公里的郝庄村南山岗上。背依太行群峰,四周松柏拥翠,殿宇轩昂,双塔耸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南郊的双塔寺,是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太原市市徽上的主题图案。双塔寺,原名永祚寺,大约始建于明朝万历中期1597-1602年,因为寺内有两座高塔,所以俗称双塔寺。双塔寺的建筑格局并不复杂,由前院、后院、塔院三部分组成,著名的“双塔”就在塔院里。

3、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悬空寺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建成于1400年前北魏后期,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来叫“玄空阁”,“玄”取自于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教理,“空”则来源于佛教的教理,后来改名为“悬空寺”,是因为整座寺院就像悬挂在悬崖之上,在汉语中,“悬”与“玄”同音,因此得名。

4、玄中寺

玄中寺位于山西省吕梁交城县西北十公里的石壁山上,是净土宗发源地之一,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玄中寺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476年)。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改名“石壁寺”。 玄中寺的原存建筑,除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代的牌楼门外,其余都已毁弃。1983年,玄中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201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区。

5、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重建。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6、双林寺

双林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是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其地本为中都故城所在,因之得名。

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乃北齐年号,既是重修,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中都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春秋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

本人想去山西游玩,有什么景点攻略介绍呢?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省会太原。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古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大禹治水”、“女娲补天” 、“精卫填海”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

一、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古县城。 巍峨的古老城垣厚重深沉,古城内的街道、店铺和民居依旧保持着传统的布局和风貌,浓郁的晋商文化气息,淳朴的晋中民风,平遥散发着安静而内敛的悠久气质。与安徽歙县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二、五台山(Mount Wutai)

台山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目前台内外尚有寺庙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座木结构建筑。

三、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号称“黄河奇观”,是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的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壶口瀑布地处晋陕大峡谷中段,两岸夹山,滔滔黄河到此被两岸苍山挟持,束缚在狭窄的石谷中,300米余宽的洪流骤然收束为50余米,这时河水奔腾怒啸,山鸣谷应,形如巨壶沸腾,最后从20余米高的断层石崖飞泻直下,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之中,听之如万马奔腾,视之如巨龙鼓浪,波浪翻滚,惊涛怒吼,震声数里,其形如巨壶沸腾,故名壶口瀑布。

四、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公里。存有主要洞窟个,石雕造像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和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五、恒山

北岳恒山,古称玄武山,崞山,玄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中国地理标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相传我国神话中的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张果老就是在恒山隐居潜修的,在恒山留下了神话传说。景区有悬空寺、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元洞、虎风口、大字湾等处。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等景点。尤以悬空寺最为出名,悬空寺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

佛光寺大殿到底有多美?它有着怎样的历史?

木质建材是一种永恒的建筑材料,既现代又古老,在建筑风格这一特性上,木质结构建筑可以跟城市的特点特色相呼应,比较能彰显社会人文的特点。

因为它是天然材质,所以建筑使用起来比较有其特有的一种亲和力,消除了建筑本身由于外屋产生的冰冷感,而且木结构建筑它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以充分的发挥展示其人性化和个性化的特色。

而中国作为最早开始使用木质结构的国家之一,我们从根本出发,实践出真知采用柱,梁相结合的各式木质构架。扬木质材料的受弯和受压之长处,避木质材料受剪和受拉之短处,并且有很好的抗震功能。

在很早的唐代,中国木结构建筑方式就已经自成一套非常严整的建造方法了,而我们今天要探索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便是中国历史上现存的唐朝木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它带我们一起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蕴,一起了解唐代木结构建筑。

一、佛光寺大殿:享誉隋唐两朝的名刹古寺

在五台山三千怀抱,气势巍峨的山村边,屹立着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神秘建筑,它虽然没有绕梁的梵音和袅袅的香火,也没有门庭若市的香客来祭拜,却能够千年不倒,它是长久不老的传奇古刹。

五台山佛光寺是建筑于北魏孝文帝时期,早在隋唐时代,它就已经是五台山名刹古寺了,这个佛光寺的大名经常在各部史书资料中有所提及。

而且,他也经历了很多次被毁和修葺,在晚唐时代,我们的佛光寺东大殿再次被重建,巨大的佛坛对面开间,正中间塑立三座主佛以及胁侍菩萨,在巨坛之上,还有散置着的菩萨,力神等等二十余尊,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塑像,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以及殿内的壁画更是唐代的标志建筑。

在晚唐时期,佛光寺经过了一番重新修葺之后,也因为当时统治者不允许佛教发展,伴随着佛教衰败,佛光寺也逐渐沉沦,除了宋朝时期的文殊殿一些小的修筑之外,渐渐被外界所遗忘,珠玉蒙尘。

直到后来,在我们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跟林徽因坚持不懈的寻找之下,它才重现于世,并且推翻了日本人认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已经不存在了,要观赏唐代木结构建筑需要去日本东京奈良的嚣张言论。

在东大殿的南边一侧有一座跟敦煌壁画里边描画的砖塔是一模一样的砖塔深深地证明了佛光寺的建筑历史在唐代或者建筑在更早时期的定论,梁思成发现它时,赞它是“中国第一国宝”。

佛光寺东大殿里边建设设计的唐代专属题记,有唐代史实文化的专属壁画,有唐代特色风格的雕塑,唐代特色风格的建筑,这些被大家称为“四绝”,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佛光寺的建筑构架:它是抬梁式木构框架的经典之作

佛光寺东大殿形象的展现了艺术和结构的高度统一,是作为中国古建筑现存的技术水平最高的,体量规模最大的,唐朝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虽然是简单的平面构造,却又具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各种形式,大小不一的上千个木结构构件通过我们特有的榫卯结构紧密的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有很多,但却没有一个没用的或者多余的,外观建造造型还非常的优美,沉稳,雄健,大殿里是由屋顶、梁架、斗拱层、“回”字形柱网平面来共同构造的 金厢斗底槽”,具有唐朝时期殿堂建筑的典型建筑风格。

在唐宋时期的古建筑中,这种使用斗拱层的抬梁式殿堂建筑里,檐柱和金柱的建造一定要是等高的,也称内外柱等高,佛光寺大殿就是唐代典型的斗拱层抬梁式建筑,它的内外是通过梁枋和斗拱相组合,再架起它的平闇,最终以此来撑起整个大屋顶。

这种建造方式在唐代主要是使用在皇宫建筑和寺庙建筑这种最高等级的建筑中。其他的现存的唐代以后的殿堂楼阁大部分是简化的建筑风格,它们的特点是檐柱比金柱矮上一两足材,在金柱头上的辅作被简化变小,并且取消了平棋枋和消明栿,仅用草栿,在有天花的情况下,底层的草栿会兼做平棋枋。

佛光寺东大殿的大梁和栱层结构,作为殿堂昂结构最前端支点的是下面一条大梁,而上面的那一条大梁则压住昂尾,两条大梁跟中间斜着的昂一起组成殿堂上方结实而又沉稳的杠杆结构。

三、佛光寺东大殿还有跟日本天平时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结构相同的小方格平闇,这也是其作为大唐殿堂式建筑的典型例证。

(一)“梁架”之美

东大殿的梁架还采用了托脚叉手,托脚也就是檩和下一层梁头之间斜着放置的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扶持檩,清朝时期的建筑就没有这个构件;而叉手是指脊檩和平梁梁头之间斜着放置的木件,主要功能是扶持脊檩的斜撑,在明清时期这个构件也被拆除了,改用脊瓜柱。

东大殿的平梁上边最上边的一端使用了三角形的人字骨架,这种房梁骨架结构的使用,可以说在现存的全国范围内的木结构古建筑位列第一。

在平梁之上使用大叉手而不是侏儒柱,两个叉手之间相交的顶点跟令拱相互交错,而替木跟脊搏是受令拱承托,这些都是唐代时期的建筑特色。这些传统的屋梁构架上部的建造手法都是从汉代延伸相传的,在南禅寺大殿和山东地界汉代朱鲔祠的石刻上也有见过这样的建造手法,只是这种结构在五代之后就绝迹了。

(二)“升起”之美

佛光寺东大殿的屋面坡度比较平缓,檐口和正脊都有所提升的角度,建造升起曲线,在唐宋古建筑里边,“升起”这种建筑方式比较常见,也就是从房屋中心开始,两侧的檐柱都会比中间的次第稍稍高出些微的建造方法。

屋檐的升起便是:中间的柱子高度不变,次间、梢间、尽间比中间的柱子头依次抬高两寸,让房屋的檐口逐渐形成一条缓和而又升高的曲线。

而翼角则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转角的地方,因为它向上翘起,就像是一只舒展羽翼蓄势待发准备翱翔于天际的鸟儿,而被称为翼角,从唐代开始就出现了翼角翘起的屋檐,屋角的地方角梁断面的高度大致是椽高的三倍,角梁跟椽的下端都是搭造在檐檩之上的,通过铺望板的方式,来让角椽的上皮渐渐变高,高度达到了跟角梁上皮一样,殿堂在设计上专门各在屋角的地方正侧面的檩上垫上一根三角形的小木条,这种木条在宋代被叫做“生头木”,而它在清代被称为“枕头木”。

这样垫造屋檐到转角的地方就可以出现平缓的升起上翘。因为“升起”的建造手法,从屋檐到转角的地方有些微的弧度并且转折自然,从殿堂美观的角度上分析,唐朝时期的转折过度并且自然,明清时期过度显得稍有生硬突兀。并且东大殿的殿檐探出足足有三点九 米,这是宋朝开始的木结构建筑里所没有的。

(三)“斗拱”之美

佛光寺东大殿的斗拱肥硕,经实际测量,它的斗拱断面尺寸达到210*300厘米,这种建筑风格有晚清时期斗拱断面的十倍之大,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也曾评价东大殿:殿檐出探深远,斗拱雄伟宽大,是典型的唐代古建筑。

而且东大殿的内外柱上总共采用了七种斗拱构件:外檐柱头的斗拱铺作,外檐补间的斗拱铺作,转角的斗拱铺作,内槽柱头的斗拱铺作,内槽山面中柱柱头的斗拱铺作,内槽补间的斗拱铺作,内槽转角的斗拱铺作。

其斗拱制作灵活巧妙,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都有双抄双下昂,内槽转角改成偷心造不设置单独的横栱,也就是在内槽柱子内侧插拱作为七铺作偷心造,这也是因为佛光寺实际用途,佛像的圆光罩比较占地方没办法放下横拱的原因稍作调整改动,全部采用偷心造的手法。七铺作斗拱的纵横霸气,震慑四方,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它是现存的一个斗拱挑出层次最为显赫突出的一个实例。

结语:

灼灼生辉的佛光寺历经千年屹立不倒,它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特色让我们颤栗,它的唐代四绝带我们回到唐代的建筑文化中,它的多姿多彩,巧妙灵活的构造和建造手法不同于宋元明清,更是为我们增添了了解唐代殿堂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是它又超脱了建筑本身的由于历史时代而产生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被梁思成先生发现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它的发现把这一重大发现投掷在了一个更为庞大、宏阔的历史背景下面。

这座雄伟而又恢宏的唐代殿堂建筑从此便成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充满了暗喻嘲讽的符号,中国和日本历史建筑学术之间较量,曾经因为它而发生戏剧性的大转变,它本身参杂了更多的民族色彩的情感和政治征服角力在其中,在梁思成的建筑日记当中虽然记录了无数的非常具有特色的中国建筑跟佛光寺是一样的,但是,它又是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佛光,不仅仅是佛光;建筑,不仅仅是建筑。

参考文献:

《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

《山西佛光寺东大殿详解》

百度百科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于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及其他著名寺庙的游览问题

第一天到大同,游云岗石窟,然后坐汽车到应县。 第二天游木塔、悬空寺,上五台山。 第三天在山上玩一天。 第四天坐到太原的车下山,在佛光寺路口下车,游佛光寺。再坐同方向的车到五台县县城,找车或包车去南禅寺,然后回县城。 第五天坐汽车经太原回家。 加上你家到山西的来回时间,6-7天差不多。 有空请点击本网页上的我的名字,查看我的游记——我说山西好风光。 祝你旅途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