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布齐岩画

舍布齐岩画

交通:位于刚察县泉吉乡年乃索玛村石蒲滩舍布齐沟的山顶上,东距青海湖8公里,海拔3600米,可从刚察县乘出租车前往。

岩画画面高2.8米,宽3.4米,现存有23幅个体形象,内容为动物、狩猎等,所有图象均出自垂直打击法,线条粗犷豪放,景形象古朴生动。专家考证为唐初作品。1986年5月27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舍布齐岩画共分三组:

第一组:18个形象。面东。画面形象有牦牛、鹿、羊、人骑马、马驾车、骑马狩猎以及藏文等。所有形象均出自垂直打击法。人骑马的形象制作得非常概括,骑马猎手和藏文为后人所为,其余形象均为早期作品,马驾车为未完成作品,有些形象由于岩面剥落已致残。

第二组:6个形象。面东。画面形象的牦牛、猎手、羊、狼、鹰等。画面上方为骑马狩猎图,被狩猎的牦牛形体高大,牛尾未端打制出一环形(实为未制作完的球形),牛为小头隆肩,身体造型拙重,给人以雄健感;猎手骑马射猎,腰悬缒杖,弯弓待发。两者造型、打制皆精,为垂直通体打击。中间一幅为兽逐图,即一只狼追逐一匹马和一只羊,这幅兽逐图出自垂直打击法,为早期作品,但近人又重新加工过。画面最下方为一鹰形物,垂直通体打击。

第三组:3个形象,面东。均为牦牛。均出自垂直打击法,三个形象打击精细,制作考究。

舍布齐岩画中的骑猎图是一幅具有断代意义的画面。骑猎者身上佩有两种武器:一种是弓箭,另一种是骑者腰间为长形的、其一端饰以球形物的武器。在青海地区岩画中,这种缒杖除舍齐岩画外,尚见于野牛沟、卢山等岩画地点。

卢山岩画游玩攻略 画庐山瀑布怎么画

1. 画庐山瀑布怎么画

李白的诗已经给你作了提示了: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就是要画的内容包括:初升的太阳、紫色的烟雾、奔腾而下的瀑布。

2. 画庐山瀑布怎么画的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三种景物:太阳、香炉峰、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句诗便蕴含着这三种景物:太阳、香炉峰、瀑布。分析: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3. 庐山瀑布怎么画漂亮又简单

  《望庐山瀑布》描绘的景色: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杜甫的《绝句》描绘的景色:黄鹂在新绿的柳条间叫着春天,成双作对好喜庆;白鹭排成行迎着春风飞上青天,队列整齐真优美。那西岭的雪峰啊,像一幅美丽的画嵌在窗框里;这门前的航船啊,竟是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而来。

4. 望庐山瀑布的画怎么画 简单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全诗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这两句诗写出了庐山瀑布向下倾泻的磅礴的气势。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色。

5. 望庐山瀑布的画怎么画?

《望庐山瀑布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古诗,一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6. 画庐山瀑布怎么画好看

你好,很高兴遇到你的问题,再望庐山瀑布这首诗当中画出打比方的句子用波浪线,波浪线画出的句子应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7. 望庐山瀑布的绘画怎么画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而黄州是古称,在现在的湖北省,当年苏东坡被贬之地,在此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庐山自古闻名遐迩,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纷至沓来,他们为庐山壮丽的景色所折服,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图画,成为中华璀璨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当中有耳熟能详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有苏轼的《题西林寺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 画庐山瀑布怎么画简单

庐山 景区通票:旺季(4月1日~11月31日):180.00元;淡季(12月1日~3月31日):120.00元

三叠泉瀑布:64.00元

石门涧瀑布:52.00元

庐山瀑布位于庐山,庐山为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庐山瀑布所处之地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为赣、皖、鄂三省交界之处,是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区域,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

9. 望庐山瀑布 的画怎么画

望庐山瀑布二首⑴

西登香炉峰⑵,南见瀑布水⑶。

挂流三百丈⑷,喷壑数十里⑸。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⑹。

初惊河汉落⑺,半洒云天里⑻。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⑼。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⑽。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⑾;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⑿。

而我乐名山⒀,对之心益闲⒁;

无论漱琼液⒂,还得洗尘颜⒃。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⒇

乌兰察布岩画——古代游牧民族的艺术典范

乌兰察布桌子山岩画中之人面像岩画荟萃。资料图片

乌兰察布岩画巫舞图。 资料图片

乌兰察布古岩文。阿古拉

▲乌兰哈达岩画。额日和木 摄

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是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用石器作为工具,以粗犷、古朴、自然的石刻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这种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乌兰察布岩画是中国北方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境内。按构图风格、题材内容、制作方法和大自然侵蚀程度,乌兰察布岩画可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远古时代原始民族部落的作品,这是岩画的鼎盛时期,大约始于公元前两千年;第二时期是战国至西汉时期,大部分属于北狄、匈奴人的作品,岩画形象大都是各种家禽,还有动物蹄印和山羊形态等;第三时期是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属于鲜卑人、突厥人的作品,以多种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如骑者、三花马、骆驼以及一些非常规范、反复出现的类似突厥字母的符号;第四期是元代时期,大部分为汉族游人的作品,有神像、官人像及虎形态;第五期就是清代时期,大部分为蒙古喇嘛刻制的蒙藏文的六字真言

古朴而壮观的四子王旗草原岩画

分布在四子王旗境内的岩画,年代最远的有新石器时代的蹄印,也有清朝后期的佛教岩画。

查干哈萨图岩画,位于该旗的江岸苏木境内,距中蒙边境线15公里。岩画位于一个台地西侧的斜坡上,在这个斜坡上,有些同坡面角度基本一致的岩石盘散落其间。岩石高出地面多在0.5—1米之间。岩石石面较为平滑,好像是大自然专门为古代艺术家进行创作活动而制作的一块又一块天然画布。古代艺人不仅能够广泛利用这些岩石,而且好像经过一番精心选择。从岩面上仔细观察,岩画是采用磨刻的方法制作而成。即用石器触磨岩石表面,使所要表现的画面轮廓的线条呈凹槽式(这种刻法也称作阴刻),并且修整的细致光滑。体现了岩画鼎盛时期艺术家娴熟的雕刻技巧。这些岩画全部为奇蹄类动物蹄印,当地牧民称之为“马蹄子”。这些岩画看上去极像马蹄压印的痕迹。但仔细观察,由于这些蹄迹有大有小,划沟也有深有浅,特别是岩画中剑划出的种种标记图案,与真的蹄子印迹本身毫无共同之处,显然这种标记在古代人创作的图形中具有特定的意义。据《水经注》记载,我国早在公元5世纪以前就在青海内蒙古陕西山东四川等省区发现了马、鹿、犬、虎等动物的蹄印岩画。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北方的德勒格尔至穆连和特斯河谷的岩画中,也有与查干哈萨图岩画相似的岩画。关于它的涵义,有过各种各样的解释。考古工作者认为蹄印岩画是与牲畜增殖的思想联系着。“是与猎人和牧民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野兽和家畜,是游牧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希望野兽的获得和家畜的成长,决定着牧人整个思维方式。为要找到野兽和寻找家畜,识别和寻找蹄印有重要意义。在小岩上凿刻印蹄,最初的目的,可能只是为了标志或指示动物的存在或走向,以后便与巫术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原始宗教思想,即在行猎之前,凿刻上想要获得的兽的蹄印,就认为在即将到来的行猎中可真正猎获到野兽。”根据查干哈萨图岩画的造形、题材、风格,并将此与其它地区的类似岩画相对照,先民们创作时所遵循的思想意识和使用的艺术语言十分相似。这些岩画的时期,根据著名岩画专家盖山林先生对乌兰察布类似岩画年代的考察,查干哈萨图岩画的年代上限大致定为新石器时代,下限也应在青铜时代。

在红格尔苏木南二公里的敖德其沟内也留存着岩画,我们称之为敖德其沟岩画。它刻划在锡拉木河东侧的灰褐色砂岩上。形态为王爷礼佛图。最高的画像高1.1米,宽77厘米;最小的画高40厘米,宽30厘米。岩画表现形式为单线条阴刻,人物造形准确,线条流畅,体现了作为藏传佛教与地方行政长官及喇嘛的某种关系,也体现出藏传佛教在草原的独特魅力。岩画刻画时期为清代。乌兰哈达苏木岩画,位于苏木东西走向的峡谷中。峡谷北崖系花岗石小峭壁,光滑平整,岩壁上刻有多种动物图案,均为牛羊、狩猎等形象,这些岩画系北狄、匈奴人所留文化遗迹。该地还有一些岩文,为藏、蒙文字,多为佛教符号,是清代蒙古族喇嘛僧人所刻。布和特阿莫岩画,刻划在一个东西狭长、西高东低的山沟北侧阳坡石崖上,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岩画内容为鹿、马等动物形象,作画手法为阴刻,线条简练准确,形象生动逼真。据岩画内容考证,该岩画的年代应为春秋战国时期

神奇而美丽的察右后旗岩画岩文

察右后旗境内发现的岩画、岩文分布范围广大。土牧尔台、三井泉、八号地等地均有发现。这些岩画、岩文多数分布在比较隐蔽、又有水源(溪流或水井)、而且地貌独特的地方,也有一些分布在古驿道旁边。从岩画图形来看,绝大多数是动物图像,如马、羊、鹿、狗、狼等。虽然凿刻线条比较简洁,但形态生动逼真,表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娴熟的雕刻技巧。岩文则均为藏文六字真言,颜色为黑色。

赛忽洞岩画距土牧尔台镇大约30公里。地处赛忽洞村南约1公里,那里有座巨石堆成的高约10米左右的小山丘,很像人工假山,千姿百态,十分壮观。小山丘南面一块较大的石头上,刻有饰尾舞者单人图像,十分引人注目。靠东几块巨石上凿刻着小鹿、小羊等图案。土牧尔台镇毛驴沟村西北1.5公里处有一处岩画,凿刻着鹿的形象,它腿短而细,身躯修长,面部长。这样的艺术风格在蒙古岩画中较常见,特点十分突出。是典型的青铜时代形象。山羊是岩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在突厥岩画中居首要地位,数量最多。赛忽洞岩画上的山羊形象,与阿尔泰山突厥“围墙”出土的银器底部符号状山羊形状非常相似,而且众多的山羊形岩画如同一模铸就,在风格特征上十分相似。号半地岩画最突出的是有一种马形,背部低凹,腹部大而下垂,呈怀孕状。特别有趣的是三花马形象,将颈上的鬃毛剪为三辫,高高耸立。将马鬃剪成三花是突厥人流行的习惯,这种装饰手法,直到唐朝才由突厥地区传入内地。三井泉岩画位于土牧尔台镇三井泉村与杨铁房村之间的丘陵上,在这个丘陵上散落着许多巨石,在这些巨石上刻画着各种图形的岩画。岩画的内容有山羊、奔羊、符号等。土牧尔台地区岩画的年代上限大致在新石器时代,下限应历经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另外,在土牧尔台镇西约20公里的小当郎忽洞岩画,目前辨别比较困难。刻划年代还不十分确切,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

在察右后旗境内还发现了大量岩文,发现的岩文一是敲凿、刻划在岩石上的,二是用特殊颜料书写在石壁上的。位于土牧尔台镇毛驴沟村北山上的岩文就是典型的敲凿岩文,面积长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岩文内容是藏文的六字真言。此山崖上还有多处藏文六字真言和藏文经文,均制作认真,承袭了北方草原早期岩画的传统作画方法。土牧尔台镇赛忽洞村南岩石上发现的岩文,是在东边向阳的石面上写的黑色藏文,内容也为六字真言。据专家考证,文字是用石灰拌植物油并加粘合剂制成浆液绘写而成,虽经多年风雨侵蚀,并有好事者用石头或铁器将字蹭掉,成为白印,但只要雨水淋过,白印处又呈现出黑色字迹。八号地乡黑石崖沟洞窟内发现的岩文,也是书写在石壁上的,而且面积较大,文字较多。但由于洞窟内地势狭小,无法看清全貌,很难辨别内容。据初步分析,应是藏文经文。

关于岩文,有研究者认为,明清时代的喇嘛,当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幽谷中看到各种各样奇特的岩画时,感到疑惑难解,认为是神灵的显现,虔诚的宗教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在岩画或其旁刻下祝词类的六字真言。

岩文的功能与早期各时代的岩画有很大不同,尤其到元、明、清时代,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宗教,实现宗教生活的作用。身居岩穴的喇嘛,与外界绝少往来,他们的信仰以山岩为文化载体,将喇嘛教旨的诸种内容刻于石头上,以此来弘扬和传播宗教。

责任编辑:草原心乐

欢迎关注草原心乐,关注草原心乐微信公号,每天推荐由草原心乐精心挑选的优质文章。

微信公众号:草原心乐(caoyuanxinle)

新闻热线:0474-8308838

技术支持:乌兰察布云商(www.wlcbys.com)

美国岩画遗迹刻有中国甲骨文?中国人比哥伦布早2800年到达美洲

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然相信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是在1492年登陆时“发现”美洲的人。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土著居民已经在那里生活了至少2万年,而其他非土著居民已经对美洲进行了探险,比哥伦布早了几百年,有些人甚至在那里建立了定居点。古希腊人、中国人、维京人和威尔士人都被认为是1492年著名航行的先驱。那么谁在哥伦布之前到达那里呢?

中国人

一个有趣的论点表明,中国探险家到达美洲大约比哥伦布著名的航行早70年。这是根据1418年郑和海军上将绘制的一幅地图绘制的,这幅地图显示了北美的河流和海岸以及南美的一些地区。历史学家称,这幅地图绘制于明朝(1368-1644)。

还有更古老的迹象表明,古代中国探险家可能已经到达了美洲。举个例子,2014年,在格鲁吉亚一条小河的侵蚀岸发现了一只中国蜥蜴的许愿剑。剑上的许多符号和它的形状表明,它来自良渚文化(公元前3400-2250年)或夏(公元前2070-1600年),商(公元前1600-1046年),或周(公元前1046-256年)。没有人能说出该工件是如何最终完成的。

第二,显示中国比哥伦布更早抵达美洲的美洲的还有岩画,它们分别在阿尔伯克基的彼得罗格利夫国家纪念碑,以及在亚利桑那州、犹他州、内华达州、加利福尼亚州,俄克拉何马州,安大略省,它们似乎是一群中国探险家几千年前留下的中国古代象形文字。从所使用的书法和文字来看,这些汉字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046年商朝末期雕刻的。

希腊人

古希腊人成功到达美洲的三个因素是:他们著名的航海技能,丰富的天文学知识,以及他们是唯一知道地球是圆的古代文明。

一些学者说,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可能帮助希腊人确定了向西的大西洋洋流。一些学者也在思考,普卢塔克的《法色》中描述的一个最近从“大陆”回来的陌生人,是否指的是一个去过加拿大芬兰的探险家。

但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古希腊提到的幸运岛,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其为安德列斯群岛。不幸的是,据说托勒密把它们错认成了非洲西海岸加那利群岛。似乎是托勒密把加那利群岛的纬度移动了15度。但他遵循的是当时的一种普遍观点,即人们不具备航海能力。

维京人

在哥伦布起航前500年,一个名叫列夫·埃里克森的维京人曾到过加拿大纽芬兰的一个小村庄,并将其暂时殖民化。但北欧人可能更早到达那里。根据挪威人的传说,公元986年,当Bjarni来到一片美丽的树木繁茂的地区时,维京人第一次来到了新大陆。他回到家后,他的故事很快就传开了,这激励了列夫·埃里克森试图追溯探险家的足迹。

根据冰岛人的传说,埃里克森在一场猛烈的风暴中偏离了航线,他最初对加拿大的想象并不是一片宜人的森林,而是“平坦多石的土地”,也许就是现在的巴芬岛。埃里克森和他的船员继续他们的探险,最后来到了一个有许多树、野葡萄和谷物的地方。他们把葡萄带回了家,为了纪念这种果实,他们把这片土地叫做文兰德。

如今,埃里克森定居的地区已被确定为位于纽芬兰岛最北端的L'Anse aux。在那里工作的考古学家发掘出了8座房屋以及食物和狩猎动物的遗骸。传说清楚地表明,北欧人在夏季的几个月里继续探索这片新土地达数年之久,与土著部落接触,进行贸易,经常与他们交战。由于缺乏资源和人力来抵御当地人的进攻,文兰殖民地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被放弃了。但是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维京人向南到达美洲有多远。

威尔士

传说威尔士亲王马多克王子在公元1170年到1171年之间带着一支船队到达了新大陆。具体来说,马多克和他的兄弟赖德据说已经在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湾登陆。1171年,当他们回到威尔士时,他们招募了100名男女老少,在大洋彼岸的新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他们再也没有回来。

但威尔士居民在美洲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还有人提出,几个美洲土著部落可能是王子远征队成员的后裔。最初居住在密苏里河沿岸的曼丹部落,之所以与这个故事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肤色相对较浅,头发逐渐变白。其他欧洲探险家也声称,曼丹语与威尔士语相似,部落有威尔士风格的建筑比如石头堡垒和有规划街道的永久城镇和村庄。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谁是第一个到达北美的非土著人。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不会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